《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何不可?”李隆基拿出了自己的王者气概,身躯微微前移,双眼带着几分蔑视的看着卢怀慎。

    卢怀慎让李隆基瞧得心头一颤,硬着头皮道:“陛下,裴国公自请调往河西,陛下岂能负他好意?”

    “朕岂会负静远?”李隆基理所当然的道:“所以朕已经下令,命他为河西节度使,统凉、甘、肃、瓜、沙、伊、西七州兵马!”

    “可陇右?”

    李隆基不以为意的道:“能者多劳嘛!静远可比汉武时的霍骠骑,多镇一路,有何不可?”

    “万万不可!”

    谏官褚哲惊慌失措的冲了出来,道:“这古往今来,还未有节度使身兼两镇军务!这于礼于法,大大不妥。”

    李隆基眼中怒意腾起,他记得很清楚。

    就是这个褚哲,他是初唐褚遂良的孙子。

    褚遂良因为反武则天,受到了武则天的残害,即便人死了都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他死的地方。

    直到李隆基即位,方才为褚遂良平反,褚家人也得以回到长安。

    褚家人本就恨武家人入骨,武婕妤干出这种事情,身为谏官的褚哲于公于私都不愿放过她,言辞也是最激烈的。

    因此李隆基对他厌恶之极,不给情面的说道:“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景云二年,成为正式官职。虽无一人身兼两镇的前例,却也未有明文规定,不可一人身兼两镇。何来的理,何来的法?朕只知道,静远在我大唐危难之际,放弃京师的荣华富贵,自请出朝,为国戍边,一干九年。”

    “九年里,他连破吐蕃,为我大唐收复了河西九曲之地,稳固陇右局面。”

    “不只如此,面对天灾,他勇敢的与之对抗,将危害降至最低。面对陇山、乌鞘岭,他又化腐朽为神奇,让陇右经济飞速发展……陇右有今日之势,裴国公的功劳……”

    “谁能置疑?谁敢置疑?”

    “而今陇右稳定,河西事起,又是裴国公。他放弃自己九年心血,愿意去河西,从头开始。为得是什么,还不是我大唐天下。”

    “如此贤臣能臣,为何当不得两镇节度使?”

    “张爱卿、孙爱卿、王爱卿,皆是我朝重臣,是我朝的支柱。但你们扪心自问,他们三个,真的比裴国公更适合担任陇右节度使一职位?”

    面对李隆基,一个有一个的问题,褚哲无言以对。

    他人有的黑,但是裴旻没得黑。

    却如李隆基说的那样,论及先天开元两朝,满朝文武的功绩,不论是裴旻在政变里的功劳,还是军事、民生方面的功绩,都不是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原来还有一个姚崇可以一比,但随着姚崇的罢官,裴旻的功劳就无人可比了。

    不只是功劳,而且为人处世的风格,也着实没得黑。

    从开始的自请外放,到现在的调职去河西,都可以看出裴旻不太重视自己手上的权力,是真心实意的想干一些事情。

    面对如此人物,即便是专门挑刺的谏官,褚哲也黑不下口。

    褚哲无言以对。

    立刻有另外一人接话道:“裴国公确实是陇右节度使的最合适人选,只是,让他身兼两任节度使,手握西垂近乎十五万军马,未免权柄过重。”

    李隆基记得他,也是反对武婕妤的一员。

    又有人道:“裴国公尚且年轻,将十五万大军交于他一人,手中权力过大,就恐国公一时把握不住本心,不如适可而止……”

    “裴国公如今年不及三十,未来还有大把年华,封赏过重,日后再立功绩,岂不是赏无可赏?”

    “陛下,功高无赏,最是可怕!”

    文武百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李隆基看看这,看看那,都是心底厌恶的对象,都是逼他对付心中挚爱的祸首,心中怒火腾飞。

    左补阙韩休也出班道:“臣也以为陛下对于裴国公实在恩宠过重,不利于天下……”

    李隆基猛地拍案而起,喝道:“何为不利于天下?裴国公为我大唐立下的功绩,你们在做的诸位,有哪一个比得上?朕对于大唐的功臣关怀体贴,何错之有?”

    “你等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且不闻文王与姜尚?文王不嫌姜尚年迈,拜为太公,命武王姬发以父亲之礼对待,方才有了八百年周朝天下。”

    “还有,汉昭烈帝为得诸葛亮,三顾草庐,天下闻名,得之如鱼得水,以托孤之重。换来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静远有西汉霍骠骑之能,对朕对我大唐又是忠心耿耿,朕以国士待之,换他国士相报,正可谓君臣相宜!”

    “岂容你等鼓噪?”

    见李隆基动了真怒,文武百官都忍不住为之一颤。

    兼之李隆基用了他们惯用的伎俩,以史为鉴。

    用了周文王与姜太公,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千古君臣为例。

    谁敢乱说就是调拨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李隆基拍着案几将一个个出班的文武寻常的灰头土脸的,就差没有指名道姓的痛骂一顿。

    最后总算消了点点火气,留下一句:“朕意已决!”

    离开了朝堂!

第五十章 诸将的心意() 
裴旻此次来焉支山守孝,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小七小八给薛讷磕几个头。

    娇陈,薛讷是见过的,但小七小八却没有机会一见。

    不过对于小七小八这对干太孙,太孙女,薛讷非常的中意,当初满月的时候,便从凉州送来了贺礼。

    此后逢年过节什么的,都不曾拉下。

    在年初的时候,根据胡老所说,薛讷还让人去更远的波斯购买波斯猫,以作小七小八的周岁礼。

    只是遗憾他们彼此并未见过,裴旻后悔之余,也只能带着小七小八在薛讷的坟前,给他磕几个头。

    从焉支山回来,回到了凉州。

    入得城中,还未走进大都督府。

    都督府的管事胡老,谢天谢地的迎了上来:“公子可回来了,您再不回来。老奴可要去焉支山相请了。”

    裴旻将小七的小手递给娇陈,让她拉着小七小八进屋歇息,随即才道:“胡老这是怎么了,正好,我有事情与你商议。”

    胡老哭丧着脸,道:“就在两天前,长安传来了消息,说任命国公为河西节度使。国公麾下的陇右诸将一个个的都急眼了,说着说那的。还好是在都督府上,要是传到外边去,真不好说。”

    原来裴旻调任河西节度使的任命下达,兼任陇右节度使的命令却要晚一步,还未传到。

    陇右军兵卒将校得知裴旻要离开陇右,上下几乎炸开了锅。

    除了镇守莫离驿的江岳未至,李翼德、李嗣业、仆固怀恩、夏珊等将一个个的来都督府探听消息,求问裴旻什么时候回来。

    要不是怕惊扰到薛讷,他们一行人都打算去焉支山找了。

    这几位大部分都是跟随裴旻最早的心腹,最晚的仆固怀恩也有三年了,从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提拔成了重甲骑兵的统制,对于裴旻的感激,毋庸置疑。

    几乎都是铁杆,他们起初并不知道调任是裴旻自己的意思。只以为是李隆基这个皇帝不厚道……

    聚在一起,谈论此事又有什么好话?

    这个说皇帝李隆基不够意思。

    那个说李隆基卸磨杀驴。

    辛辛苦苦将陇右发展起来,将陇右军打造成天下闻名的劲旅雄师。结果还没几年,就给调到河西去了。

    这跟谁说理去?

    胡老听到这些,只吓得大汗淋漓,赶忙下令封口。

    诸将是无心之言,可真要传出去却也不是小事。

    这几日将他吓得是寝食难安。

    “知道了!他们现在在哪?”裴旻向屋内走去。

    胡老道:“都在客堂呆着呢,得知公子今日回来,一大早就来了。”

    “我去看看!”

    裴旻笑着,走向了客堂。

    这还未走到门口,李翼德、李嗣业、仆固怀恩、夏珊、郭文斌一行人蜂拥而出。

    李翼德人未到先一步哭喊起来:“裴帅,你可不能不要老李啊!我们是老乡,十多年的交情,可不能丢下我不管。”

    来到了近处,李嗣业、仆固怀恩、夏珊、郭文斌数先是行了礼,然后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起来。

    “裴帅,让末将跟着你吧!河西我最熟悉了,定能帮得上你!”

    仆固怀恩这话说的最有底气,他是铁勒仆骨部人,就是在西北草原讨生活的。

    李嗣业也道:“陌刀军可是裴帅心血,精心打造的,就这样便宜了别人岂不可惜?何况凉州北有草原诸部,西北有突骑施,都是马上民族,对付骑兵,还得看我陌刀军,带上末将最是管用。”

    “胡吹什么大气!”夏珊不服的叫囔道:“陌刀军笨重的跟蛤蟆一样,对付草原异族,我麾下的轻骑兵队才是最佳利器。”

    李嗣业大眼睛瞪了过去。

    夏珊母夜叉的脾气尽显,不甘示弱的回瞪道:“怎么,还不服?”

    见两人有打起来的意思,裴旻脸一放,“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一瞬间众人都不说话了。

    裴旻不理会他们,大步走进了客厅,发现客厅中还有一人:封常清,正悠哉悠哉的喝着茶。

    几人中他最无压力,已经得到了裴旻的特许,会将他带上,调往沙州担任都督,全无诸将的顾虑,心底也暗自庆幸。

    他早已料到有此局面了。

    这强将手下无弱兵,悍卒之上必有虎将。

    那强将、虎将之上呢?

    也定会有一位能够镇得住他们的优秀统帅。

    统帅或许不需要有超凡的才智武勇,但一定要有收买人心的御下手段。

    而裴旻待人最是真诚,还善于发现挖掘人才,一个个智勇兼备的人物都给他收入麾下,让他们彼此感受到器重之余,还能在自己最擅长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长处。

    拥有过裴旻这样统帅的陇右军诸将,那一个个的强将、虎将对于寻常统帅又岂会看在眼里?

    时不时的拿出来跟旧帅裴旻比上一比。

    要是新统帅如裴旻一般精明强悍,也就罢了,一但不如,各种质疑必然产生。

    到时候将不服帅,帅不能服众,直接导致将帅不和。

    陇右军甚至有可能急转直下……

    就如裴旻接手陇右军一样,一样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只是裴旻自身的能力强悍,镇服住了陇右诸将而已。

    封常清心底清楚,就算他与诸将的关系不错,可身份一换,要跟裴旻那样,让诸将心服口服,他做不到。

    这也是他没有选择第一封奏章的原因之一,他知道在这方面他远比不上裴旻。

    而且在陇右军许多将官心中,裴旻是无可代替的,换个统帅,绝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别看长安众人为了陇右节度使这个位子,争得头破血流,真要让他们争到了,只会让他们大叫后悔。

    陇右军有太多裴旻的烙印,除非是孙吴韩白,卫霍李岳之流的名帅来接替,其他人想要短时间的让陇右军心服,却不容易的。

    陇右诸将也是从封常清哪里知道调往河西是裴旻自己的意思,也明白他们背后言论的李隆基背黑锅了。

    这天高皇帝远,他们也不在乎,只想着要跟裴旻一起去。

    裴旻去哪,他们去哪。

    是不是陇右军不重要,重要的是首领叫不叫裴旻。

    裴旻在主位上坐下,看了诸将一眼,目光最后落在夏珊的身上,突地一笑道:“夏军使,我不怀疑二李、怀恩、文斌的诚心,但你确信想跟我来河西,是因为我裴旻?”

第五十一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 
裴旻似笑非笑的看着夏珊。

    诸将“嘿嘿嘿”的笑了出来。

    在陇右谁不知道夏珊这母老虎那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

    袁履谦是节度使支使,负责巡视各军的情况。经常与夏珊这类军使往来。本来夏珊就对袁履谦有好感,接触多了,也就更加中意了。

    袁履谦自身是一个榆木脑袋,他父母去世的早,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老大不小了,孑然一身。

    裴旻、裴母、颜杲卿等人没少为他操心。

    却不知什么地方吸引住了夏珊,形成了一个女追男的局面。

    袁履谦开始有些避之不及,渐渐的似乎也有了那么一点点意思。

    两人若即若离的,就差一个契机,好事差不多就成了。

    夏珊面上一红,却一挺胸道:“主要是为了履谦哥,当然能在裴帅麾下效命也是极好的,我很喜欢陇右军的氛围……”

    裴旻为帅,平时很注重诸将之间的关系。

    经常在空闲的时候,请诸将一起聚一聚,喝喝小酒,吹吹牛,拉近彼此的关系。

    他极其反感麾下诸将不和,相互针对。一但有矛盾,只要出现一点端倪,他立刻会充当和事老,将事情消弭掉。不会让事情严重扩大,从而导致形成无法消除的隔阂。

    同时,也会营造一种竞争攀比的气氛,以督促诸将前进。

    因故陇右军不说上下一心,但是只要有他裴旻在。围绕着他这个主心骨,军中的气氛就会非常的和谐,良性发展。

    不只是夏珊,原来的陇右诸将也非常喜欢陇右军的气氛。

    得知裴旻要离开陇右,也想跟着一起走。

    但是他们都是成年人,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试想一下,这裴旻一调离陇右,陇右军所有将校都跟着一起走。

    这消息要是传到长安,那还了得?

    不是屎,都是屎了。

    因故原陇右方面不是裴旻嫡系的陇右将官只有夏珊这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来了,余下的并非不想来,实在是来了只会让裴旻更加为难而已。

    夏珊说的如此直白,裴旻拍着大腿笑道:“好,就冲着夏军使的这份魄力,你们这事就包在我身上。等我娘来到凉州,让她给你们说媒。”

    他了解袁履谦的性格,真要等他开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