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裴旻现在是大唐王朝整个西北的第一把手……

    区区一个河西节度使,在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面前压根不够看的。

    “这……”

    杨敬述汗流浃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颐贞、岑云、折虎臣听着裴旻正式上位,笑逐颜开。

    裴旻见杨敬述嚣张之气尽去,寒声道:“杨敬述,你不擅兵事,却花言巧语,迷惑圣上。倚仗陛下信任,为所欲为,导致边关失守,外敌入侵,着实可恶。现我去你河西节度使、检校凉州都督以及凉州刺史,禁闭府中,等候宣判!”

    裴旻处死杨敬述的心思都有,只是李隆基并不想杨敬述死,而且直接弄死他,也不能真正给前线阵亡的兵士讨回公道。

    唯有经过军事审判,然后将杨敬述的罪名公开,才能给前线阵亡的兵士正名。并非他们未能守住疆土,实是庸帅指挥不当,令得他们丢了性命。

    杨敬述面如死灰,带着几分怨毒的看着裴旻。

    殷轩正做着节度使副手的美梦,哪里想到不过一个时辰,梦就醒了?

    他厉声道:“节度使之位乃陛下亲自册封,岂是你说罢免就罢免的?”

    裴旻反问道:“我罢免不得?”

    殷轩接不上话。

    裴旻冷笑道:“我有这个权,哪里轮到你说话。”

    他在这里又给杨敬述下了一个套,做出了一个假象。表示罢免杨敬述是他的意思,与李隆基这个皇帝无关。

    其实罢免杨敬述是李隆基的意思,那位李家三郎见到裴旻的详细介绍,才明白杨敬述的万全布防是多么可笑。

    他想收回成命,只是尚书省的效率太快,宰相大印以盖,还颁布实施了下去。

    君无戏言!

    圣旨即出,就不是他想收就能收回的。可要他再下一道罢免杨敬述的意旨,又未免过于儿戏。

    毫无疑问,现在凉州唯有裴旻让他放心。于是在私信里特别吩咐裴旻,由他利用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罢了杨敬述的职位。

    从李隆基信中的语气中裴旻看出了一点猫腻,他发现李隆基对杨敬述有些偏爱,不忍心重罚。

    估计杨敬述的龟兹古谱确实讨得了李隆基的欢心。

    他要严惩杨敬述,必须要让李隆基对杨敬述心声厌恶才行。

    他要的就是杨敬述无脑的向李隆基辩护,以激怒李隆基。

第十九章 第十四章 府谷折家 三将归心() 
杨敬述最终一言不发,犹如败犬一样的走了。

    裴旻当上陇右道行军大总管之后,即意味着他已经一败涂地。

    河西节度使虽大,但跟陇右道行军大总管相比起来,那逊色的真不是一星半点儿。

    一个时辰不到的节度使,杨敬述几乎创了一个他人难以比及的记录。

    大喜大悲实在来的太快,杨敬述甚至浑浑噩噩的犹如梦中一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成为这千古笑柄,一定要想办法,夺回这一切!

    至于跟在杨敬述身后一群灰溜溜的节度使幕僚,他们偷偷的将自己的辞职信拧成一团,贴身藏着,打算在无人的时候烧毁。

    他们有的甚至庆幸,还好杨敬述只当了一个时辰不到的节度使,要是当足了一天。他们辞职信上交,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要是裴旻知道还有这一茬,保不定就让杨敬述做足这一天的河西节度使,由他装够逼了。

    见杨敬述犹若丧家之犬,赵颐贞、岑云、折虎臣皆一吐胸中恶气。

    三人就赵颐贞与裴旻接触过,知道一些他的秉性,笑道:“裴国,不,应该是裴大总管,太解气了。您是没看杨敬述那股得意的劲,瞧得我真想一拳头照着他的面门就来一下。”

    大总管?

    裴旻还真不喜欢这个称谓,虽说行军大总管地位权势奇高,但他潜意识的总跟太监联系在一起,听得特别别扭。

    “叫我裴帅!”

    他一般让别人叫他裴帅,都不用强制性的语气,大多是有商有量的说,这一次却带着几分强制了。

    他实在不愿意听他人大总管前,大总管后的叫。

    赵颐贞是三人中最知变通的一个,立刻就叫了一声“裴帅”。

    岑云秉性稳重,恭恭敬敬的抱拳作揖道:“见过裴帅!”

    裴旻上前搀扶,抓着他抱着的拳头,摇了摇道:“岑军使切勿多礼,你在番河上设防接应折军使,实在是神来之笔,正好卡在追兵的七寸上,让他们进退不得。不但挽救了一员虎将,还挽回了番禾的士气,居功至伟。”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姑臧,但前线的情报都通过赵颐贞滴水不漏的传达。

    通过分析手中的情报,裴旻敏锐的察觉了突厥左贤王阙特勤的用意。

    他故意咬着折虎臣,就是要跟着他一并杀到番禾城。

    若番禾城的守兵为了救折虎臣开门让他入城,突厥兵则趁势杀入其中,一举攻破姑臧的门户。

    要是番禾守将见死不救,他们则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走投无路的折虎臣杀于番禾城下。

    番禾城中必有折虎臣的大斗军将士,对于守将的见死不救,他们会有什么感想?

    城中的将士,面对坐看折虎臣阵亡,又是什么心情?

    诛心,莫过于此。

    阙特勤作为突厥的二号人物,不论计谋战术都用的极为高明。

    岑云的支援,制止了这种悲剧的发生。

    依照裴旻的估计,岑云应该算不到会有这种情况,只是他天性稳重谨慎,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了最恰当的接应方式……

    岑云这种持重的人才,或许打不出赵颐贞那般精彩漂亮的战绩,但绝对是一个坚实后盾,有他在,后方将稳如磐石,善攻的将领可以尽情的在前线浪。

    岑云眼中闪过一抹感动,他这类型的将军因为缺少漂亮战绩,经常给埋没在人群里,成为微不足道的大众武将。

    是薛讷!

    薛讷看中了他的能力,将他提拔起来。

    薛讷去世,岑云对于自己的前景有些担心,但听裴旻今日这番话,大有良驹遇伯乐的感觉,肃然道:“谢裴帅夸赞,末将只是尽本分而已!”

    裴旻看向了折虎臣,问了一句,道:“折军使是陕西府谷折家人?祖上是羌人?”

    折虎臣愕然道:“裴帅可是识得折家亲友长辈?”

    裴旻摇头道:“久闻大名,今日才有幸一见!”

    在唐代折家并不出名,真正出名的是宋朝。

    后世人大多都知道杨家,其实杨家是武将世家不假,但其中水份很足,不过是三代而已,真正的武将高门是名不经传的折家、种家……

    折家在宋朝有七代武勋,在中国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当然这只是从宋朝计算,若加上唐朝、五代足足有十数代之多。

    折,这个姓氏极少,又在西北为将,裴旻故而有一猜。

    看着折虎臣,裴旻突然想到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出现,这府谷折家将成为唐朝的将门世家?

    这还真让他蒙对了,历史上折家的真正奠基人是数十年后的折宗本,正是折虎臣的孙子,他开启了折家将门之风,一代传一代,直至到了宋朝成为宋朝在西北的擎天玉柱,在于西夏的对抗中前仆后继,血洒疆场……

    历史上因为杨敬述将战败之责归罪于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

    赵颐贞侥幸逃脱,岑云、折虎臣却背负罪名冤死,导致折家一蹶不振,直到折宗本方才翻身。

    如今有了裴旻这个变故,折虎臣的未来,折家的未来,自然不一样了。

    “早就听太公说过,府谷折家有一头猛虎,果然勇不可当。三千人,挡住了十倍的敌人,六次反冲锋,给前线兵士的撤退争取了充足的时间。要不是军使,以突厥骑兵的速度,凉州军至少折损一半以上。你用三千兵士,挽救了几万的将士,首功,非军使莫属!”

    折虎臣含着泪道:“裴帅抬举老折了,要不是老折无能,前线也不至于打成那熊样。在不拼死一战,哪里对得起薛都督,只可惜了三千兄弟,只剩下了百余数。”

    裴旻肃然道:“冤有头债有主,此事罪魁祸首是杨敬述。这一点,我裴旻心里清楚,这里也给你们一个承诺,杨敬述绝不只是去官去职那么简单,他的罪责我会追究到底。给你们,给前线所有阵亡的将士,一个交待!”

    他的话斩钉截铁。

    这话音一落,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人不约而同一并单膝跪下,一起叩拜!

    赵颐贞道:“赵颐贞今后愿跟随裴帅,为裴帅鞍前马后……”

    岑云亦道:“云愿听裴帅差遣,刀山火海,只需一言!”

    折虎臣最是直接:“老折这条命,今后就是裴帅的了!”

第二十章 进退两难的突厥() 
裴旻扶起了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

    这又多了三个给力的帮手,对于未来的向西域发展信心更足了。

    “也不怕实话与你们说,杨敬述此人阿谀媚上,在陛下心中有着一定地位。想要严惩他,必需要证明一点,我们是对的。证明我们对的方法也只有一个,打赢这场仗!我们赢的越漂亮,亦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他的什么万全布防,那就是狗屁不通。”

    赵颐贞道:“愿听裴帅吩咐,有裴帅在区区突厥,又岂在话下。”

    岑云、折虎臣接未说话,但眼中的战意,已经表露无疑。

    无论如何都要打赢此战,夺回属于大唐的边境,并且为阵亡的大唐将士报仇。

    “你们都过来!”

    裴旻招呼三人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凉州地形图取出来,直接摊放案几,“谁给我说说这几日突厥的详细动向。”

    岑云是负责固守番禾防线的守将,探查情报的斥候都是他的人,对于情况最是熟悉,指着地图道:“突厥打的很保守,很小心,估计他是知道了国公的存在,不在那么嚣张的进兵。他们的大军在焉支山下安营,最近派出了六支千人队,四散的袭扰周边的县村。我们已经做好了防范,将地方百姓迁移至安全的地方。人员伤亡不大,不过遗留下来的琐碎东西,难免给收掠走了。”

    裴旻颔首道:“只要人没事就好,至于东西,他们也就暂时拿着而已。要不了多久,我们连本带利的拿回来。”

    他这话说得霸气十足,让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只觉得莫名心安。

    看着岑云比划的突厥动向,裴旻幽然道:“看来我想的不错,突厥此次来袭怀有一定的目的性,并非是单纯的劫掠而来。”

    赵颐贞奇道:“末将也觉得奇怪,依照突厥以往的习惯,他们破了我军防线,占领了前沿武安戍、明威戍,缴获了不少的物资,这两地存放的粮食,还有一些军备器械,过冬的军衣等等,应该都让他们收刮去了。所获不小,就算他们不满足,还想趁机捞上一笔。但我们在裴帅的安排下,已经做好了防卫工作,没有给他们机会。要是以往,早应该退了才是,选择在焉支山驻扎,这都有一个月了,难不成还想攻城?”

    赵颐贞问出了众人心里的疑惑。

    突厥是二月头攻取武安戍、明威戍两地的。

    在裴旻的安排下,凉州军退守番禾。

    突厥驻扎焉支山,派小股部队四处劫掠,以诱番禾守兵出城。

    裴旻那时还未得到李隆基的任命,无法参与其中,直到李隆基的任命下达,杨敬述的圣旨抵达凉州,突厥的大股部队依旧按兵不动。

    这反常的做法,让人捉摸不透。

    之前在姑臧的裴旻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不知突厥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直到不久前,他脑海中浮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动向,才想明白了突厥的用心。

    历史上这一时期的进程,大唐、突厥之间也打过这么一场战役。

    只是因为历史没有他的存在,杨敬述为李隆基收集龟兹古谱讨得了李隆基的欢心。在薛讷去世之后,成为了河西节度使。

    而杨敬述的无能,导致了这一战凉州军损失惨重,大批物资被夺。

    突厥打出了自己的威势……

    后来突厥不断向大唐示好认罪,大唐的重心在西域,无暇顾及突厥,也就应了突厥的请求,双方和谈。

    大唐承认了突厥的地位,突厥重新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大唐也因为与突厥交好,从突厥获得了大量的军马,军事力量也得到了提升,两相得利。

    因为北方的稳固,大唐加强了西域的掌控,恰好高仙芝适时崛起,开元盛世开始走向了巅峰……

    这是历史上突厥这一时期的动向,裴旻相信自己的存在影响到了大唐,但对于突厥的影响,应该不大。

    他们打这一仗的用意,应该与历史上相同。

    裴旻一拍案几,自信满满的道:“突厥的目的是以战求和!他们想要得到我大唐的认可,好方便统御草原诸部。还没有打出突厥的声势,所以不会轻易的退去。只是他们想不到,你们反应的如此迅速,杨敬述直接给你们架空了,导致他们没能一战功成。以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赵颐贞最先顿悟,笑道:“他们现在只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还不足以达到目的。我们又不给他机会,想不到最为难的不是我们,反而是占据优势的他们。毕竟陇右军即将来援,到时候,我们的实力对比将会逆转,看他们如何抉择。”

    “这个,关于援兵,我忘记说了,应该不会有多少陇右援兵了。在大半个月前,我已经让他们去别的地方了,后续部队还要好一会儿呢!”

    裴旻话一出口,赵颐贞、岑云、折虎臣三将你眼看我眼,都是一脸的茫然。

    裴旻道:“怎么了?陇右军不来,你们就没有勇气打赢了?嘿,凉州军在我太公手上是一群猛虎,虎步西凉,所向无前。怎么,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们就成病猫了。陇右军不来,凉州军就杀不了敌,打不了仗?”

    裴旻的话让三将羞红了脸。

    折虎臣首先叫道:“裴帅这是什么话,只要您一声令下,甭管给我多少兵马,哪怕就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