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裴旻舒了口气,想着四城一桥的构造,发现自己心中除了些许失望之外竟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四城一桥的建立源于吐蕃军神噶尔钦陵的规划,噶尔钦陵作为昔年大唐的头号敌人,不但从大唐手中攻取了龟兹、焉耆、疏勒、于阗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唐朝到西北一线以至中亚的交通,还击败了薛仁贵、刘审礼、王孝杰、娄师德等一票大唐名将,他的才华毋庸置疑。

    仅从四城一桥的构造也可看出,噶尔钦陵自身的干略是何等的惊人。

    只是就如中国的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吐蕃赞普自毁长城,逼死了噶尔钦陵,导致噶尔钦陵培养出来的战将大多投降了唐朝,包括战神之子论弓仁。

    吐蕃也因自毁长城,从此陷入青黄不接的情况,比起噶尔钦陵时期,有赞婆、悉多、于勃论等让唐朝都要为之退避三舍的大将,现在的吐蕃真拿不出来几个像样的枣。

    悉末朗善守,但战略不足,尚赞婆用兵智谋尚可,但性子缺陷,过于急躁,不加以打磨,也难成大器。

    至于其他,裴旻还真想不出此时此刻的吐蕃有什么值得说道的优秀人物。

    能与名将交手固然是一大幸事,但是真遇上如噶尔钦陵那样的对手,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至少可以肯定一点,不会如现在这样顺心如意。

    所以裴旻心中是有庆幸也有小小的失落。

    **********

    百谷城!

    悉末朗原本在大莫门城坐镇大局,以他原定的战术是利用四城一桥,相互支援,以耗死唐军。

    他对于自己的防守能力还是极有自信的,相信自己撑得下去,莫说四个月,十个月都不是问题。

    然而事情的进展远不像他计划中的那样,冬季利守不利攻的时节,任是给对方利用了起来,反将了他一军,利用他所忽视的微不足道的干草,直接断了他们的口粮,将他们逼入不得不战的绝地。

    悉末朗亦无可奈何,轮番战败,吐蕃经济本就大为倒退,物资紧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人力物力财力给他们运来军民所需的食物,只能抛开一切,背水一战。

    为了激励士气,悉末朗亲自来到了最前线。

    悉末朗熟读兵书,知道楚汉时期,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此刻效仿此法,将战局战况告之兵将,以激励他们死战之心。

    只要兵将齐聚,就是决战之时。

    夜黑风高,悉末朗站在城楼上愁眉不展,他最擅长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如今遇到打法多变,天马行空的裴旻,实在是拿捏不准他的真实意图。

    唐军摆明了已经取得了战局的主动,不养精蓄锐的等他来攻,为什么还要弃营而走,到底有什么目的?

    便在悉末朗费尽心思,冥思苦想的时候,突然收到了百谷城遭袭的消息!

    瞬间悉末朗如受重击,脸色铁青。

    唐军一但攻占百谷城,反过来拒城而守,他们可就完蛋大吉了。

    唐军有足够的物资挨过这个冬天,而他们就算人勉强熬住,牛羊也绝对抗不下来。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还有一线生机,让唐军找到拖延的机会,只有失败一路可走。

    念及于此,悉末朗一脸凝重地的下达了支援百谷城的命令。

    半个时辰,前线不到前线却传来了消息:论弓仁率领骑兵阻截他们的援兵,双方焦灼而战。

    “完了!一切都完了!”悉末朗失魂落魄的想着,突然他想到了尚赞婆。

    石堡城不在四城一桥之内,但离百谷城也很近,有时间有机会也有兵力支援百谷城。假若尚赞婆派兵支援,救下了百谷城,那他们便能破坏唐军的计划。

    一切还有希望……

    与此同时!

    尚赞婆也陷入了纠结!

    石堡城位于蒙赤岭的山脉最高处,凭高而望,百谷城的异变尽在眼底,守城的护卫第一时间将情况告他知晓。

    救与不救!

    尚赞婆实在为难,以大局考虑,应当救援,毋庸迟疑。

    但是他要是救了,石堡城怎么办?

    这也许就是唐军的诡计,为得就是吸引他们出兵救援,他们好乘机来攻……

    为了一个百谷城,换石堡城值不值得?

    尚赞婆心中捉摸不定。

    以价值而论,显然是不值的,但是百谷城在大局上对唐军极为重要,让唐军占据了百谷城,接下来的战役可就不好打了。

    左右为难!

    尚赞婆从未想过,自己竟然陷入了这种境地。

    左思右想,犹疑再三。

    尚赞婆一咬牙,下定了注意,不救!

第十四章 将帅不和() 
宛秀城议事厅!

    裴旻、郭知运、论弓仁三大老齐聚。

    “还是这屋里住的舒服!”郭知运紧了紧身上的大衣,随手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比起露天帐篷,议事厅的避寒效果明显更加出色。尤其是西南苦寒,屋舍的构造以抗寒为主,屋里只要摆上几小盆炭火,便有后世暖气一般的效果。

    裴旻在郭知运的身侧坐下,笑道:“也许真要在这里熬过这个冬天也不一定。不过我们的小日子,过得比对方舒坦,这点可以确定。”

    后勤一直是唐军的弱势,但在裴旻的操作下,食用米粮的他们,反而成了优势。

    以目前大唐的经济情况,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他们消耗下去。

    论弓仁只觉得身上火辣辣的,忍不住道:“实在想不明白,为何你们那么怕冷。”

    裴旻惬意的道:“就如我们想不明白,你们那么怕热的原因一样。”

    其实他知道原因何在,这生存环境不同,体格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藏人因受高原气候的影响,毛孔粗大,血液流动的比高原以下生活的人快上许多,身体产生的热量远胜常人,所以大多藏人都是红光满面的,也远比高原下的人耐寒。也因自身的热量足,一但到了酷热的地区,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这种超时代的科学答案,裴旻也懒得解释。

    论弓仁自给堵住了嘴,早年他去过长安,对于那边的热,记忆犹新。

    郭知运道:“若无必要,我可真不想在这里熬过整个冬季。”

    裴旻也不想,只是事情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他没想到尚赞婆对石堡城的执念那么深,竟然一点兵马都没有派出来支援,耸了耸肩道:“现在只能看悉末朗、尚赞婆两人弄闹到什么地步了。”

    针对当前的情况,他设了好几种应对方式。其中包括尚赞婆全力救援百谷城,只派小股部队救援百谷城,亲自救援百谷城,遣将救援百谷城,都有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若尚赞婆全力救援百谷城,他们便直接放弃百谷城,以早已准备就绪的骑军堵住尚赞婆回石堡城的路,直接开大军就驻扎在石堡城的山脚,抢占石堡城,打破局面。

    若尚赞婆派小股部队救援,他们便在途中奇袭,将救援兵击溃打散,派人潜伏至溃散的兵卒中,随着败卒跑进石堡城以作内应。

    论弓仁作为昔年吐蕃军神噶尔钦陵的儿子,麾下有七千不满吐蕃赞普逼死心中偶像而跟着降唐的吐蕃本土兵士。他们对于吐蕃的情况了如指掌,说着一口流利的吐蕃语,黑夜中根本辨别不出真假,大有操作的机会。

    但是尚赞婆死守不出,这便有些尴尬了。

    石堡城号称“绝岭屠鹰”,历史上哥舒翰动用了七万大军,以死伤万余的代价,拿下此要塞。

    可见石堡城之难取,尚赞婆死守不出,裴旻也不可能强攻,只能重新寻找机会,等待可趁之机。

    实在不行,也只能等到来年开春,吐蕃牛羊因寒冻无食料死绝,吐蕃军上下也因断粮士气底下的时候,发动总攻。

    三人你一言我一言的说着,针对当前的情况商讨着应对之法。

    这时孙周大步走了上来,对着裴旻一阵耳语。

    裴旻听得眼睛一亮,高声道:“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

    见郭知运、论弓仁不解的看着他道:“悉末朗与尚赞婆的矛盾彻底激化了!哈哈,这一矛一盾,终于对上。”

    原来悉末朗对于尚赞婆一忍再忍,面对他见死不救的做法,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悉末朗直接以不听军令调遣,坐观胜负,导致宛秀城失陷这一大罪,命人前往石堡城撤去若尚赞的职位,将他拿下,听候发落。

    悉末朗倔脾气一来,谁的劝也不听,直接派遣心腹去了。

    就在裴旻暂时没有主意办法的时候,悉末朗与尚赞婆来了一个将帅斗。

    这一下吐蕃不死也要脱成皮。

    “仔细留意吐蕃的一切情况,不只是悉末朗的,若尚赞也要了解。让小白辛苦一点,日夜盯着石堡城的动向,有任何情况,即刻来报。”裴旻带着几分兴奋的下达了命令。

    悉末朗一方的情报来源皆由慕容英供给,这位一心光复吐谷浑的鲜卑皇族后裔,动用了所有的力量,为他们大唐开路铺石。只是慕容英实力有限,影响不到石堡城。对于石堡城的消息,裴旻所能依靠的唯有王小白与论弓仁提供的一位精通吐蕃、大唐两种语言的吐蕃老兵。

    王小白轻功极高,在沼泽里尚且能如履平地,登山涉水更不用说。

    尚赞婆一直疑神疑鬼的对象,正是他们两人。

    此刻在百谷城,不少吐蕃将校在劝说悉末朗收回成命。

    尚赞婆的父亲作为吐蕃最有权势的六人之一,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悉末朗,其他将官皆不愿意得罪尚赞婆的家族。

    相比完全没有后台的悉末朗,将官们更加在意尚赞婆背后的势力。

    “元帅!还请收回成命吧!现在正在关键时刻,我们应该一心对外,不是内斗的时候。”

    “元帅,这大战即来,生死存亡,就在眼前。拿下尚赞婆万夫长,只会让唐人看笑话。”

    “元帅……”

    “元帅……”

    各种理由,各种说辞。

    悉末朗看着一众将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真到了关键时刻,他没有后台不能服众的弱点显现无疑。

    不过,他并不打算妥协。

    悉末朗拍地而起,怒喝道:“唐军已经在看笑话了!只有八百人,唐军就用了八百人拿下了宛秀城!我不奢望尚赞婆能出动五千,哪怕是五百,也能拖延一阵时间,我大军百谷城的援兵便可抵达。他倒好,按兵不动,不出一兵一卒,这不是天大的笑话?为了大局,本帅一直忍着尚赞婆的独断专行,不听帅令。结果呢?导致我军情况更加恶劣。他以为本帅不知道铁刃城的重要?以铁刃城的防守,只要两千兵马足以。他是觉得守在铁刃城,能独吞功绩,压我这元帅一筹,这才多次不尊我命!”

    “本帅的容忍,已经带来了恶劣的后果!不能继续纵容下去!将帅不和,确实造成危害不假,但无视下去,危害更大!本帅不再姑息!”

第十五章 周瑜打黄盖() 
宛秀城!

    裴旻听着孙周传来的消息,现在局面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一分一毫的细节都不容错过。

    原本他们之间的消息传递是两日一次,到了今时今日却是一日两次,甚至三次之多。

    悉末朗、尚赞婆的将帅不和,所产生的影响就在这短短的几日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便利,只看他们能不能抓住机会。

    孙周道:“悉末朗的态度异常决绝,无视了所有将士们的请求。至于尚赞婆到底有什么想法,暂时尚不知晓。石堡城我们潜伏不进去,不过依照时间来算,尚赞婆显然没有遵从悉末朗的帅令,石堡城至今的风平浪静。”

    裴旻笑道:“看来吐蕃方面都觉得悉末朗在自寻死路,不看好尚赞婆妥协,你呢,你觉得尚赞婆会不会妥协?”

    孙周沉吟了一会儿道:“难说,我反而觉得尚赞婆妥协的可能大一些。”

    裴旻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这个唯一的幕僚道:“说说你的想法!”

    孙周道:“吐蕃给裴帅逼到绝境了,胜利已经向着我大唐。悉末朗将兵卒聚在百谷城,足见起了与我们死战的决心勇气。若我没有猜错,悉末朗八成心存死志。”

    “不错!”裴旻点头认可孙周的分析道:“我取宛秀城意义也在于此!我利用悉末朗战略上的不足,取得了优势。但实际上我们与吐蕃并未真正意义上的交锋,他们兵卒的数量与我们相当。真打起来,即便胜利了,也是一个惨胜。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话我万分苟同。我不愿用尸山血海来标榜自己战功,避他一时锐气,消他锋芒,固然没能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痛快,却能免去不必要的伤亡,何乐而不为?”

    孙周叹服道:“裴帅如此关照兵卒安危,无怪神策军上下一心,皆愿为裴帅死战。”感慨过后,道:“此次吐蕃落败,丢失河西九曲地,其罪主要在悉末朗,他精于防守,却无战略远见,用兵过于老套,不及裴帅灵活多变。尚赞婆私心作祟,却有他的责任,归根究底也是次要的。但这古往今来唯有一个正理,世人同情失败者,怜惜悲壮者。悉末朗英勇战死而尚赞婆缩在石堡城苟且偷生,两相一对比,尚赞婆必将成为人人鄙夷的存在。就算尚赞婆的家世是何等惊人,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何况尚赞婆的家族只是六大如之一,算不上权倾朝野。”

    “啪啪啪!”裴旻拍着手掌道:“你我想到一块去了!尚赞婆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然他不会为了要压悉末朗一头,为命不从。以尚赞婆若的身份,如此明显的污点会伴随他一生,时时为他的政敌提醒。事关他的前途,他不可能不妥协。只是石堡城那里没有动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突然他灵机一动,道:“你说他们明里不和,暗地里会不会有什么异动?”

    孙周一拍大腿,叫道:“苦肉计?”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裴旻道:“尚赞婆不能不妥协,但拉不下颜面妥协。索性就来一出周瑜打黄盖,让真的将帅不和,变成一条计谋。然后悉末朗、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