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优美的旋律便是从屋里传出来的。

    陈玄礼上前跟殿外守着的传讯太监让他进去通传。

    不多时,裴旻便给邀请了进去。

    大步踏进殿内,李隆基身为皇帝,自然高居正中央,高力士在一旁候着,殿中是十八位靓丽的女子,琴瑟和鸣,载歌载舞。左右分别站立着几人,黄幡绰便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些他不认识的,应该便是梨园的管事。不过他没看到李龟年、李鹤年他们。

    想着心中的怀疑,裴旻再一次确定黄幡绰便是幕后的黑手第一。依照道理而言,李家兄弟是李隆基借黄幡绰的口邀请到长安来的。今日恰逢其会,正是他们见面的最佳机会。黄幡绰将他们三兄弟藏着不见,这其中焉能没有猫腻?

    见裴旻绕着歌舞,从边侧走进殿前,李隆基嘘了一声,让他不必行礼先听歌舞,又给身旁的高力士打了个手势。

    裴旻是看不明白,但高力士却心领神会,转身去后殿给他找了一张席子,原来是让他坐下来一起听曲看舞。

    裴旻的待遇,让站着一旁的黄幡绰双眼如火烧一样,想着同是乐营将,为何他坐得,自己却要站着?

    想着已经身在梨园的李龟年、李鹤年等人,黄幡绰便有一种郁闷若死的感觉,要不是裴旻,又岂会陷入今日之局,可恨可恶!

    “有朝一日,我若能讨得圣心,定绕不得他!”

    黄幡绰想起了戚清给他科普的毛修之、黄皓的故事,心底已经拿定主意,若他也走到那一步,第一个对付的就是裴旻。

    裴旻不知他莫名的又招嫉恨了,看着面前的歌舞,带着几分专业的眼光欣赏。他本擅舞,又在娇陈的熏陶下,对于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谈不上精通,但基本的鉴别眼光还是有的。

    在大殿上奏唱弹跳的是燕乐舞,燕乐舞是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又称宴乐,琵琶、箜篌、筚篥、笙、笛、羯鼓、方响这些乐曲的特点集于一处,集体奏出悦耳优美的乐曲,而擅舞的秀丽女子则随音起舞,舞乐融为一处,令人清新爽目。

    歌舞停罢,裴旻不自禁的鼓起了手掌,给予了艺人精神上的支持。

    李隆基犹豫了会儿,还是跟裴旻一样,拍了拍手。

    李隆基挥手让殿中的艺伶退了下去,打趣道:“静远,你这乐营将,可没朕这崖公尽职!”

    裴旻赶忙告罪,道:“实在是意外……”

    还没说完,李隆基摆了摆手道:“朕逗你的,现在长安谁不知交友当如裴静远?便是身在宫中,朕也听说此事。唉,这人有旦夕祸福,又岂能预料。对了,朕还没有给你表功呢,广恩镇那一战,打的实在漂亮精彩,吐蕃现在对我大唐虎贲是退避三舍,龟缩在河西九曲之北,不敢南下。大有昔年霍骠骑的雄风,要朕说来,静远就是朕的霍去病。”

    裴旻忙道:“陛下太过抬爱,这臣身在长安,鞭长莫及。广恩能胜,全是封常清、江岳、李翼德以及郭节度使、薛都督他们的功劳,臣不过点点谋划之功,不值一提。”

    李隆基笑道:“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决胜疆场,莫不是还要朕在加上一个决胜千里,你才满意?”

    裴旻无言以对。

    李隆基看起来心情很好,玩笑开的一匝又一匝,“不逗你了,你的功绩朕记得清楚。朕不会辜负任何一人为我大唐有功之臣,此次战果颇丰,不但擒了近万吐蕃兵士,更重要的是将主帅坌达延也给活捉了。这坌达延可是吐蕃宿将,军方第二号人物。朕已经让李翼德献俘入京,到时候一并嘉奖你的功绩。”

    “谢陛下!”

    李隆基这时看着殿中一眼道:“朕说过梨园之内不谈国事,倒是朕先破例了。今日就此打住,静远,以后在梨园这里,你就别叫朕陛下了,直接叫朕崖公,朕更喜欢些。”

    裴旻有些傻眼,他想到了历史上的另外一个不太靠谱的皇帝,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觉得当皇帝不过瘾,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去当大将军。李隆基比他似乎更不靠谱。朱厚照好歹是个大将军,李隆基直接是崖公,跟鸨母差不多档次的。

    “……”裴旻任是没叫出口。

    “算了!”李隆基带着几分扫兴的道:“朕就不为难你了。说正事,你觉得刚刚那段歌舞如何?”

    裴旻想了想道:“很好,很精妙。看的出来,所有的乐手舞者都经过刻苦训练磨合,乐舞之间配合的千衣无缝。臣在宫中见识过此舞,记得那是在初次大破吐蕃的宴会中,跟那时候比起来,大可用‘不能同日而语’来形容。”

    李隆基颔首道:“确实,此燕乐舞的却让朕耳目一新。”说着他对黄幡绰道:“由此可见,幡绰对于梨园耗费了一番苦心啊!”

    黄幡绰激动的跪伏在地叫道:“为崖公效力,幡绰万死不辞。”他心中激动,这时却听裴旻峰回路转……

    “但是……”

第十九章 架空裴旻() 
黄幡绰为了讨取李隆基的欢心,在梨园一事上尽心尽力,可为用尽一切办法心血。

    为了提高园中歌姬舞姬的水平,将给他们拟定了了严苛的作息时间,就跟训练军队一样的操练他们。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此话一点不假。

    经过严苛的训练,歌姬舞姬的水平确实提升不少,尤其是配合上。当真就如军队一样,一个音符一个动作,将李隆基平时喜欢的歌舞曲,练得融会贯通,熟中生巧。

    得李隆基如此夸赞,黄幡绰喜由心生,毫不知廉耻的以表忠心。却不问他一个艺伶,他的万死不辞又什么价值?

    不过没有皇帝不喜欢听到表忠心的臣子,对于黄幡绰此番表现,李隆基还是很满意的,不住点头,正想说平身,却听裴旻的“不过”入耳,忙问看向裴旻。

    黄幡绰跪伏在地上,也有些提心吊胆,心中又恨又是无奈,只能在心底诅咒,诅咒裴旻各种不得好死。

    “臣记得这燕乐舞是隋朝的歌舞吧!是隋朝流传下来的……”

    “可以这么说!”李隆基在这方面比裴旻博闻强识的多,回道:“汉朝就有了迹象,经过一代代的发展,到了隋朝正式成型,流传至今。可以说是隋朝的歌舞,但没有历朝历代的累积,隋也不可能编成如此华丽优美的舞曲。”

    “这就是臣想说的!”裴旻道:“隋朝灭亡至今,已有一百二三十年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歌舞还停靠在一百多年前,无大进展。斗胆问一句陛下,这燕乐舞,您看了几遍?”

    “……”

    李隆基无言以对,他酷爱着燕乐舞,从小至今看的次数不知凡几,甚至能够不客气的说,他都会跳。尽管他是男的,做不到那么柔美,可燕乐舞的每一个姿势都在他的脑海里。

    “臣估计不知凡几了吧!”裴旻知道李隆基答不上来,接着道:“任何好看的事物,见多了也会有视觉疲劳;再美味的食物,天天吃,吃多了也会觉得腻人。这歌舞也因如此,臣觉得陛下既然要创办梨园,那就不应该让梨园走太常寺的老路子,那不过是自寻死路而已!说句不好听的,比年代,俗乐,不可能比得上雅乐。”

    李隆基表情变得严肃,裴旻这番话说道了他心里去了。先前见梨园中的艺伶们表演他们的才艺,一个个的都很精彩,只是没有给他那种真的惊艳感觉。就如裴旻当初的剑舞,就给了他震撼惊艳的感觉。

    裴旻见李隆基让他忽悠住了,心底也是暗笑:其实俗乐、雅乐就如后世的经典流行之争。

    经典的老歌曲,百听不厌,而流行的歌曲很容易让人遗忘,除非是其中特别特别出色的存在。

    但要说真正红火的,还是流行歌曲,便是因为百花盛开,层出不穷。虽然会有很多淘汰,但那些歌曲淘汰的时候,会新生更多的流行歌就如接力棒似地,使之长盛不衰。

    裴旻觉得这个时代的俗乐、雅乐与之差不多。

    俗乐是古代春秋时期便衍生的音律,至今千年犹在使用,能说它不够经典。但就是因为太经典了,审美疲劳之下,定不如俗乐好听。

    俗乐应该走后世流行音乐的路子。

    况且在他的记忆里,历史上的梨园也是这么发展的。

    梨园在历史上的定位不是一个让李隆基取悦的场所,而是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的优秀音乐人才。李隆基自己为梨园搞过创作,还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这其中就包括贺知章、李白、张九龄这些人,他们都曾为梨园当过编剧,编写过节目。

    李隆基怔怔的看着裴旻,眼中闪着一丝期盼道:“那静远可有解决之法?”

    毫无疑问,李隆基确实喜爱音律,是那种将艺术升华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那种喜爱痴迷。也难怪遇上与之能够在兴趣爱好上灵欲交融的杨玉环,会放肆的轰轰烈烈。

    裴旻笑道:“雅乐有雅乐的优势,俗乐也有俗乐的长处嘛!只要扬长避短,何愁俗乐无法发扬光大?就好比燕乐舞,燕乐舞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一代一代的发展创新,到了隋朝大成。我们为何不能将之改变,改编成为另外的舞蹈,辅以更加优美的音乐?甚至直接避开燕乐舞,重新设计创作一套全新的舞曲?就如太宗皇帝的秦王破阵乐一样!”

    “创新才是俗乐的出路!”裴旻滔滔不绝的道:“所以臣以为梨园现在走错了路子,太过居于古板,不懂得创新变通。尽管演奏的极为出色,可在创新上,却是零,毫无新意。”

    黄幡绰跪伏在地,大汗淋漓,心中将裴旻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边,只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

    可偏偏连一句辩驳的话也没有,黄幡绰很清楚,裴旻说的是事实。

    虽然他不将裴旻这个从来没有来过梨园的“乐营将”看在眼里,觉得在梨园这里块属于他的地方。不管裴旻在外头如何威风八面,打的吐蕃哭爹喊娘。但是在梨园,没有身份限制的梨园,就算裴旻是龙也要如蛇一般盘着,是虎也要跟狗一样爬着。

    将裴旻架空,让他在李梨园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以是他黄幡绰打算献给裴旻的第一份大礼。

    可听裴旻今日这话,黄幡绰慌了,他不得不承认,裴旻看的比他远的多,说的是他完全不成考虑过的东西,而且甚有道理。

    李隆基拍腿大赞,欣喜若狂的道:“将静远拉入梨园,果然是最正确的选择。如你在军事政治上的远见一般,你在梨园发展上也有着超于常人的眼光。你觉得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裴旻道:“广招人才,尤其是编剧创作类型的人才,委以重用。”他说这话的时候,想到了李白,想着诗仙给他打下手创作词曲,那感觉那滋味,真不是一般的酸爽,开心的就差没笑出声来。

    李隆基慎重的点了点头,突然有些后悔了:黄幡绰确实不错,很讨他欢心。但是跟裴旻一比,就相差大了。

    两个乐营将,能力完全不成正比嘛!

    思前想后,李隆基又有些想开了,裴旻这种全面的人才,哪里是想有就有的,将就凑合着用吧。

    裴旻这时又道:“臣听说李龟年就是这种创作类型人才,他不是已经来梨园了嘛,怎么不见他人影?”

第二十章 我喜欢,要定了() 
李隆基听了一怔,要不是裴旻提醒,他险些都要忘记有这么一个人了。

    当洛阳留守向他举荐的时候,他确实兴趣极大,想知道什么样的人物,能得如此赞誉。

    但随着这时间一天天过去,李隆基的耐心也差不多用完了。他一个皇帝,不可能直接邀请一个毫不知底细的艺伶来长安觐见,通过黄幡绰替他邀约是他能做到的底线。

    李隆基的耐心给消磨光了,他自然不知道李龟年上的故事,先为一群贼人袭击了村子,被迫卷入查,又在长安陷入了官司。黄幡绰只是隐隐约约的透露一些三兄弟傲慢自大的况,只以为是几兄弟不知趣、端架子,磨磨蹭蹭就是不来。

    李隆基为皇帝,也有他自己的脾气,将李家兄弟抛在脑后,近期都不怎么过问了。

    这种况是黄幡绰最爱见到的,昨他推心置腹的跟李龟年他们彻长谈,目的是为了探敌。发现在不来往的这几年里,李龟年的化极大。不是新杯盛旧酒,而是立志于创作,研究全新的曲,意图在俗乐基础上吸收西域的民族音乐而创法曲乐,并融秦声汉于一炉,以形成全新的乐曲。

    这种想法在黄幡绰看来极为可怕,就算李龟年的新曲尚未成功,对方的实力以远胜于他。一但新曲大功告成,这梨园将无他的用武之地。现在他要做了是趁着李隆基对李龟年的淡忘,将李龟年藏起来,等到一定是时间,再将他们兄弟劝回洛阳,万事大吉。

    这是最完美的结局!

    然后裴旻再次破了他的幻想。

    “李龟年,他们来了?”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听说的。

    黄幡绰心底再次诅咒着裴旻,他都不记得这是第几次了,硬着头皮道:“回崖,他们昨日到的,人有些憔悴,怕惊扰了陛下。”

    “说来李龟年他们还真走了霉运,在老家险殃及池鱼让人杀了,一达长安又给人栽赃陷害,下了大狱,也不知是招谁惹谁了。”裴旻话中有话的说着,甚至若有所指的看着黄幡绰。被动的等吴轩的消息并非他的作风,他还要自己创造机会。他算不动声的将黄幡绰逼入绝境,破他的所有幻想。唯有如此,才能够逼着他去找幕后的黑手,拟定策略,从而一网尽。

    黄幡绰给裴旻瞧得心底发凉,不敢再看裴旻,缩着脑袋。

    李隆基却一脸愕然,询问缘由。

    裴旻将况细说,李隆基勃然大怒,喝道:“岂有此理,堂堂一个京兆少尹,竟行如此搭,源乾曜这个宰相是怎么当的。”唐朝是多相制,政务方面由姚崇一手办,其他的宰相等于杂。源乾曜的任务是司法这一块,孟温礼京兆少尹这个位子,还是源乾曜举荐的。

    “将李家兄弟宣来!”李隆基毫不犹豫的召见了李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