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求,更胜一筹。他们不会帮助大食攻取西域的,就算出兵,也只是是做做样子。那老妇人还是有点能耐的,相信不会做出前门驱虎,后门迎狮这为人作嫁的蠢事。”

    青藏高原的高原反应是吐蕃天然的屏障,要是没有这个屏障,大唐早就除去这心腹之患了,哪里留得到今时今日。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现在的青藏高原,道路难行,寻常人根本受不了,也极少有商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登高原做生意。吐蕃的经济也因此一直拖着吐蕃发展的后腿,他们更需要西域发展经济。攻打陇右的主要目是切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他们好趁虚而入。

    这一点,裴旻早在最初,已经跟郭元振、薛讷探讨过了。

    郭知运略有所悟。

    裴旻说道这里,有些口干舌燥,忍不住道:“郭公,都来了这么久了,一杯茶也不上?”

    郭知运这才想起来,他们说的太投入了,连基本的待客理解都没顾得上,匆匆忙忙的叫了一杯茶水来,当然是薄荷味。

    裴旻也顾不得烫,喝了几口道:“何况郭公别忘记了,这吐蕃都出招了。我们有焉能在一旁看戏?”他说着目光瞧着石堡城,道:“郭公有没有兴趣一起并力,将石堡城给夺了?”

    郭知运眼睛一亮,笑道:“当然有兴趣!”顿了顿,叹道:“只是石堡城不好攻打,我多番出兵偷袭,皆无效果。”

    裴旻当然知道石堡城不好打,在他的记忆里为了拿下石堡城,哥舒翰以死伤数万的代价才将其攻下。想要正面强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他也没有想着用强攻,用数万将士的命换取一座关隘。

    “郭公你看!”他手指着吐蕃的河西九曲地道:“这块风水宝地接连着鄯州、廓州、河州、洮州乃至叠州,也就是说只要河西九曲地一日在吐蕃手上,他们想打哪儿,便打哪儿,自由出入我大唐境内。杨矩这个奸细,实在罪该万死。虽然我将广恩镇攻了下来,以广恩镇为军镇,挽扼住了洮州、叠州的压力,但只要大军来袭,洮州、叠州一样会有可能陷入危机。我觉得只要河西九曲地在吐蕃手上,仅靠防守是绝对不行的。不怕让郭公知道,夺取广恩镇只是我战略计划完成了一半,还有后续收尾的事情没做呢。”

    经过之前的言论,郭知运对裴旻的能耐已经有了深切的了解,此刻听他夺取广恩镇,还不是战略的终结,带着几分麻木的震惊道:“你这是想连河西九曲地一并拿下来?”但他的神色间却有着些许不以为意。

    裴旻颔首道:“郭公高见,虽然现在看来,不大可能。但是这确实是我最终的目标,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时半会,我们拿不下河西九曲地。”

    河西九曲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要想在草原立足,没有强大的骑兵作为后盾是不可能的。

    唐军在骑兵这方面,目前还远远不是吐蕃的对手。这点裴旻有自知之明,也看的清楚明白。

    “那?”郭知运不解的看着裴旻。

    裴旻笑道:“河西九曲是我大唐的疆域,我们掌控不了,焉能让吐蕃轻易拿在手上?我早已决定,以广恩镇为踏板,效仿他们吐蕃,不断的袭扰河曲之地,一方面练兵,一方面要他们知道,想要在我大唐的疆域安逸放牧,做梦,将他们逼往青海湖方向迁移。若一切顺利,嘿嘿,这其中可操作的事情就多了。面对河西九曲地,以攻代守,远比死守更有效用。”

第二十三章 神力巨汉() 
“以攻代守!”

    郭知运双眼盯着河西九曲之地一动不动,在继任陇右节度大使的这几年,他所思所想莫不是如何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抵御吐蕃来袭,做好节度使守土的本份。

    反攻回去,这个想法他不曾想过。因为有些不符合实际,吐蕃人没有固定的据点,跟着水草而居,不比他们大唐有着迁移不走的城镇。而且他们不以骑兵为主,关键还是府兵败坏。论及兵士实力,远不是吐蕃的对手,跟吐蕃打野战,就如送肉没什么区别。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募兵制的出现,弥补了兵卒疲软的弊端。尽管裴旻离开了兵部,但是他留下的资源政策,足以维持募兵制的运转。

    第二轮的募兵制已经顺利的展开,这一次朝廷募得了十二万的兵士,同时也裁撤了十万老弱病残的府兵。募集的兵士皆以长征健儿为号,正逐步填充各地。

    陇右的军情最为关键,得到了三万个名额,兵源逐步到位。

    郭知运亲自检测过兵卒的质量,瞧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应招兵士,这位执掌一方军事的封疆大吏感动的几乎要哭出来。

    三万身强力壮的好儿男,瞬间让陇右军的素质提高了一大截。那些老弱病残或者用来充数的地痞,都给郭知运裁撤出去,军队风气,遂然大振。

    新兵有足够的热忱斗志,缺少的是训练经验。他麾下也有不少能人,练兵不在话下。至于经验,以战养战,未尝不是很好的法子。

    心念于此,郭知运双手一合,道:“算我一个!我在任上的这几年,可没少受到吐蕃贼子的袭扰,这等好事,少不了我。若一切顺利,真如你说的那样,能操作的地方可就大了。”他目光看着石堡城,若有所指。

    裴旻知道郭知运以明白他意,淡然笑道:“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有心,他们防不了一辈子。一有疏忽,便可以咬下他们一块肉下来。陛下正在发展马政,各军的马匹也会日渐充裕。等我们骑兵起来,让我们搅乱的河西九曲,将会是朝廷的囊中之物。”

    这袭击劫掠,关键是讲究一个时机。趁虚而入,这点他也没多说。郭知运身为陇右节度使,不可能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

    郭知运看着胸有大略的裴旻,想起了王君毚露出了淡淡的复杂表情,将杂念除去,续道:“我们两军在袭扰的时候也可以相互配合,不真不假的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侵攻。在他们大军集结之前,来一次狠的。我们的袭扰,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只为了劫掠,尽可能的避免跟军队对上。我们却能找他们军队打,杀个痛快。在他们大军集结的时候,再行从容而去。”

    “旻就是这个意思!”见郭知运已经领会他的真正目的,裴旻带着几分亢奋的道:“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不同,劫掠的方式自然要变。我们是以城镇为主,他们却以散居为上。他们放牧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分散,唯有如此才不会破坏一地的植被生态,避免来年无草食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弱点。集合两军之力,来次狠的,不过也无需次次如此。随意而行,想并力时并力,不想并力时,自由出击。让他们摸不着头脑,防不胜防。我建议洮州与鄯州之间,最好建立信鸽渠道。往来要事,以信鸽交流,更为快捷方便。”

    郭知运毫不犹豫的应诺下来。

    作为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能到今天这个位子,全靠战绩一点点拼杀出来的,没有半点的水分。在经验上远胜裴旻,但裴旻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胸中韬略却在郭知运之上。

    两人相互探讨应对吐蕃之事,分析吐蕃的利弊优劣。

    裴旻道:“吐蕃确实强,但远没有世人眼中那么厉害。他们也有大起大落的时候,只是他们每每在大落之时,缩在高山之上。青藏高原的水土反应,是他们天然的屏障,让我等鞭长莫及。这有了和平喘息发展的机会,外加根底犹在,重新崛起,自然容易的多。想要真正的解决心腹之患,关键是不能心急,必需步步为营。第一步是攻占青海湖,那里也有水土反应,只是比起吐蕃深处,要弱的多,并非不能承受。只要适应了青海湖的气候,在逐步逐步的向深处扩张。对付吐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唐朝还没有高原反应这一词语,但是跟吐蕃打了那么多年的战。对于高原反应这一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只是科技不发达,不知原因何在。只能归为水土不服。

    郭知运听得在理,不住的点头,道:“你说的水土反应,我也亲自体验过,那时我任检校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曾随着闻喜公裴行俭去过吐蕃,那种感觉,真以为自己要死了。”

    裴旻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现在青藏高原的情形,在唐朝可没有青藏铁路,三千米以上的海拔全靠两条腿来走,体质弱的人根本承受不住。即便身强力壮着,也禁不起剧烈的运动。没有一定的适应期,即便是猛龙也要变成泥鳅。

    他们一直聊到午后由不知觉。

    “郭公!”

    直到王君毚前来催促,两人才反应过来。

    郭知运道:“什么时辰了?”

    “都未时四刻了,将士们差不多等了一个多时辰!”王君毚有着小小的抱怨,同时还带着几分无奈,担忧的看了裴旻一眼。

    郭知运笑道:“抱歉抱歉,与裴刺史聊得过于尽兴,这时间完全忘记了。”他这才记起为了招待裴旻,他特地叫了麾下的将士一起相陪,赶忙拉着裴旻去见鄯州城里的诸位将军。

    足足有二十五人,郭知运逐一给裴旻介绍,并且还附带这他们的些许事迹。

    除了王君毚,裴旻有着一定印象之外,其他的人都不曾听过。

    但裴旻没敢大意,大唐人口众多,谁也不法确定,这些人中是不是有一位蒙尘的明珠,就如王海宾一样。

    礼贤下士是上位者必需要有的态度,裴旻逐一问好回礼,笑脸相迎。

    对于裴旻,诸将的好感有限,就算明白外边的流言蜚语是吐蕃的伎俩,可听多了也是不喜。今日见郭知运如此重视裴旻的来访,而裴旻自己身居高位,无半点骄纵之态,方才对之改观,好感徒生。

    郭知运一口气请了鄯州所有将官陪酒,所谓的不和,瞬间告破。

    吃饱喝足,郭知运还有公务处理,不能相陪。

    裴旻拒绝了郭知运请人向导的提议,独自一人逛着鄯州,找着娇陈、王忠嗣的行迹。

    王忠嗣正直年少,难得出来一趟,目标定是城中热闹之处,随意找了个路人询问,城中哪里最热闹。

    路人想也不想的回了一句:“城北集市!”

    骑着小栗毛,裴旻往城北行去。

    鄯州城北是商铺汇集之处,这陇右重镇建造的有些不规范,商铺家家相连,门口还有无数小摊吆喝,行人来来往往甚是拥挤。

    虽然不合理,却别有风味。在陇右区域,能见到这人挤人的景象,确实难得。

    裴旻担心小栗毛受到拥挤撞伤行人,下马拉着小栗毛步行,一路左右眺望,寻找娇陈、王忠嗣的身影。

    “旻哥,旻哥!”

    穿过了条街,裴旻听到了王忠嗣的声音,翘首眺望,却见王忠嗣在一名护卫的高举下,正用力的朝他挥着手儿,他身旁只有少数的几名护卫,娇陈却不在他身旁。

    “不会走散了吧!”

    裴旻关心则乱,大步推开人群走了过去。

    到了近处,裴旻忙道:“你们这是走散了?你嫂子呢!”

    王忠嗣平素没少吃两人喂的狗粮,知道他们情意深厚,忙道:“旻哥放心,我肯定会护好娇嫂嫂的。要不是娇嫂嫂安全,我哪会来找你。”

    看着人小鬼大的王忠嗣,裴旻摸着他的脑袋道:“好好好,快说有什么事?”

    王忠嗣手舞足蹈的道:“就在这集市,我发现一个英雄,特别厉害。有一个行人的马受惊了,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险些撞到娇嫂嫂,忽然冒出一个魁梧的巨汉一把抓着马头,一手抓着马腹,双手直接将那马倒着高举起来……”

    “我去!”

    裴旻听了呆了呆,忍不住惊呼出声,双手强行将受惊的马高举起来,比举死物可要困难的多。只怕当年李翼德力举石狮,也不过如此。

    王忠嗣即便是现在也是一脸的震撼道:“那巨汉当真是神力无双,大有霸王举鼎,典韦单臂举旗的风采。真猛士,当如此!”

    裴旻也不由点了点头。

    王忠嗣道:“娇嫂嫂向猛士致谢,我特地问了问,原来他是应募来鄯州的兵士。这种猛士,应该在旻哥这样的英雄帐下效力才是,投奔郭知运那是屈才了。嘿嘿,我便让娇嫂嫂拖住了他,特地来找旻哥,让你去跟他说,将他收入帐下。”

    “干得好!”裴旻再次摸着王忠嗣的脑袋问道:“可知他叫什么名字!”

第三十四章 神通大将李嗣业() 
“他说他叫李嗣业!”

    李嗣业!

    王忠嗣的答案让裴旻惊愕之余,随即欣喜若狂:这当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上枕头。

    裴旻现在手上最缺的就是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但其中最让他着急的是能够指挥陌刀军的将才。陌刀是对付骑兵的利器,也是唐朝最具有朝代特色的兵种,有着无与伦比的威力。要跟异族进行大规模的战役,陌刀军的存在,将会有着锁定战局,扭转乾坤的作用。

    在神策军归他统率的那一瞬间,裴旻的脑海中就出现三个必需筹备的兵种,第一是弩兵,唐朝的弓弩天下无双,在远程压制上无任何器械能够与之相比。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能发挥莫大的威力。第二骑兵,骑兵强大的破阵能力以及机动性,堪称是冷兵器时代野战的王者,必不可少。第三便是陌刀军,陌刀军有着堪称天下无双的杀伤力,在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没有任何兵卒能在正面硬抗陌刀军,只要使用的妥当,陌刀军就如一面墙。即便是对上骑兵,也丝毫不惧,反而有力克的力量。

    这三个兵种,裴旻是无论如何都不打算错过的。

    弩兵是最容易组建的,现在裴旻麾下的步卒奢侈的人手一把,能够轻而易举的组成弩阵。骑兵次之,虽说唐军缺马,但在李隆基的大力支持下,神策军对于战马的需求不是很大,骑兵组建的非常顺利。唯独陌刀军组建不起来,也一直困扰着他……

    陌刀军成立的要求过于苛刻,不论是对于兵士,还是将领,自身条件很是苛刻。尤其是领将。作为一支堪称重装步卒的兵种,陌刀军上下皆需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便是对上骑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