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策军的实力已达精锐水准,只是实战经验少,心态不足,算不上真正的精锐。之前他们面对相差不多的人数,发挥的极其出色。如今见敌军声势浩大,不免有些心惊。见裴旻还有取笑之心,淡定自若,心中莫名安定,静待敌人来袭。

    裴旻看着那浩瀚的尘烟,心底好奇,不知他们见广恩镇现今这模样,会是什么表情,只可惜,不能亲眼一睹。

    无独有偶!

    尚赞婆竟也有相同的想法!

    他已到广恩镇半里之内,看着远处的小小黑影,脸上露着一丝狰狞的笑容。他的用兵理念是一个“快”字,骑兵最大的特点是机动性,他认为只要将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便能事事抢占先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对于自己行军的速度,他极为自信,想着唐军那群以两条腿行军的兵士,知道自己半日之内行军两百里,会是什么反应?

    其实他这是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他的行军速度确实值得称道,但远不足让裴旻震撼:在汉时期,大将军卫青在没有马镫的情况下,尚且能一日一夜行军五百里。若配上马镫,以卫青的本事,六百里都有可能。尚赞婆当前的速度,快则快矣,与先贤一比,却又何足道哉?

    离广恩镇越来越近,尚赞婆迫切的想看到唐军一脸懵逼震撼的表情!

    呼喝着麾下兵士继续前冲,若有可能,直接冲杀进城,一举底定胜负……

    尚赞婆如此想着,但是当他进入广恩镇三百步内之后,愕然发现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寨!

    城寨上兵卒林立,正淡定的瞧着他们的到来!

    ……

    ……

    ……

    尚赞婆情不自禁的勒住了缰绳,看着面前的景象,傻眼了!

    战事发生在昨日,战况紧急传信兵用了半夜时间赶到湟源石堡城,而他用了半日时间领军杀至!

    这前后不过一日一夜!

    城寨!

    什么情况?

    怎么可能?

    闹鬼了?

    尚赞婆风中凌乱!

第二十七章 折辱俘虏() 
一个废弃了好几年的小镇,只是一天,成为一座像模像样的军寨!

    尚赞婆即便是亲眼所见,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又揉,眼睛都揉肿了,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心中却盘算着这一天造就的军寨,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十万?还是二十万?

    洮州只有三万百姓,就算全部动手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铸就这样的军寨吧?

    “难道是虚张声势?”

    尚赞婆突然想到这点,越想越觉得可能,领着兵卒逼近广恩镇。如此诡异之事,不亲自确认,如何甘心。

    三百步……

    两百步……

    一百五十步……

    尚赞婆越靠近一步,心底越沉重,那一块块的石材,那一根根的木料,哪里掺得了假。

    看着即将步入一箭之距,尚赞婆已经确定对面的军寨并非是单纯的摆设,只是他实在想不明白,这军寨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便在他绞尽脑汁的时候,对面黑黝黝的飞来十数道黑影,又急又快!

    尚赞婆还未反应过来,黑影以飞到近处,从他身旁四尺外横飞过去,劲风刮面如刀,竟迫得他难以睁眼。

    只听一连串的惨叫声传来,回头一看,目眦尽裂:自己麾下的勇士竟然连串倒于马下,巨大的弩箭一口气贯穿了十五人的胸膛,将一排英勇的战士射杀于马鞍之上,有的连叫喊的机会都没有。

    十数根弩箭,竟然射杀了他百余兵卒……

    弩矢的方向是朝他而来,若非这种强弩准心不足,只怕他以如百余兵卒一样,命丧黄泉了。

    对方不但造出了如此军寨,竟然还有强劲的守城强弩,更无耻的是对方将守城强弩藏在暗处,暗中偷袭!简直卑鄙下作,无耻之尤。

    尚赞婆只觉得冷汗直流,心底叫苦不迭,早知如此,就不应该逞能来此。

    裴旻见绞车弩射偏了,暗叫一声“可惜”。

    绞车弩是大唐最常见的守城车弩,强至十二石,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齐起,威不可挡。

    绞车弩是裴旻最先从兵部带来,用来防守洮州。

    如今他占据了广恩镇,知道这里更加需要,便将绞车弩通过水路运了过来。他料定对方一定会近距离观察军寨,特地将两辆绞车弩藏在暗处,偷袭射击。只可惜,目的虽然达到,只是这等强弩准心向来是硬伤,并未命中理想中的目标。

    “我数一二三、你们跟我喊:一路幸苦,好走,不送!”

    “一……”

    “二……”

    “三……”

    “一路幸苦,好走,不送!”

    就在裴旻自说到“二”的时候,尚赞婆经过短暂思量,已经决定撤退,对方军寨严实,他们长途跋涉而来,后勤供应不上,又没有攻城器械。想着裴旻以六千疲软的府兵,将十倍于己的乞力徐阻击在金城城下的事迹,便没有战下去的勇气。

    正当他准备开口的时候,却听对面传来齐声的呐喊:“好走,不送!”

    数千人的呼喊声在草原上的上空荡漾,声传四野。

    尚赞婆强行将到了嘴边的话吞下去,郁闷若死:从未见过如此狡黠无耻之人,连让他安逸撤退的路都不给他。

    现在他若是退,岂不是等于怕了裴旻?可若不退,还能进攻不成?

    进退两难!

    尚赞婆猛地一咬牙道:“撤!”愤慨的看着广恩镇,心想:“今日丢的脸,早晚要拿回来。”

    看着吐蕃兵的听话的撤退,广恩镇回荡起了畅快的笑意!

    瞧着尚赞婆军马退去,裴旻也在心里想道:“早晚有一天,我要将石堡城夺回来!”他并不认识尚赞婆,但能在一日间赶到广恩镇的,也只有石堡城那里的吐蕃军。

    “来人!”裴旻在尚赞婆远去之后,突然脸色阴沉下来,道:“将所有吐蕃俘虏的双腿双臂打断,让他们在镇外对着洮州方向跪伏着,由他们忏悔去吧!”顿了顿,突然想到吐蕃人信奉天葬,认为尸身由雄鹰吞食是莫大的荣耀,将来再行轮回,便会如雄鹰一样,立刻道:“派弓箭手在边上看着,若有秃鹫老鹰,直接射杀。就算死,也要让他们烂空身上的每一块肉,而不是随了他们的意愿。”

    他这一声令下,近乎千名吐蕃俘虏一个个都给打断了手脚,强迫着跪伏在广恩镇外。

    此事传开,在吐蕃掀起了轩然大波。

    对待吐蕃俘虏,大唐向来行仁义,就算遇到个别心狠手辣的不过是杀了了事。如裴旻这般,打断他们手脚,让他们跪伏在地,折辱他们的,却无一人。

    刹那间,河西九曲地的吐蕃牧民,人心惶惶。

    裴旻的凯旋奏报传到长安的时候,李隆基正在例行早朝,听着户部说着各地春耕的情况。

    边境战事奏报高于一切,有优先听奏的权力。

    李隆基听得高力士的传讯,立刻制止了户部的禀报,让人将奏报呈上。

    李隆基看着由裴旻亲笔写的奏报,大略扫了一遍,见是喜讯,高兴的直说“好!”

    这一遍过目,由不过瘾,又度细细的看了遍,大笑着对群臣道:“裴爱卿,真乃我大唐栋梁!他赴任不过半年,不但歼灭了六千吐蕃入寇的贼子,还夺回了广恩镇,将神策军驻入其中。哈哈,他一日一夜,筑得军寨,现在向朕拨款,意图修葺广恩镇,以作神策军据点!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文武百官中不乏远见之辈。

    宰相姚崇文武双全,一眼便看出了广恩镇对于当前大唐的意义,即便他与裴旻并不对路,此时此刻也不得不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裴刺史占据广恩镇,不但可以化解洮州之难,还能威逼河西九曲,实在是天大的喜事。裴刺史得立下如此奇功,当以嘉奖。至于拨款修葺广恩镇,理所当然!”

    李隆基开怀大笑道:“朕早等着裴爱卿的申请拨款修葺军寨的上疏,一直未有动向。却不想,请求传至竟是如此喜讯,朕今后可高枕无忧矣!”他从不掩饰自己对裴旻的赞赏与器重。

    文武百官既是羡慕又是佩服!

    在朝堂之上,功勋彪炳,放任在外,也是功劳卓越。

    除了裴旻,整个大唐都找不出第二人来。8

第二十八章 封疆小吏 老妇人的威胁() 
洮州是李隆基的心病,自他掌握大唐实权以后精简官员,任用贤臣,大唐国力经济发展迅速,军事上也大破吐蕃的十万大军,一切势头大好。

    唯有洮州,如同污点一般,让他极不自在。

    如今裴旻为他扫除这污点,心中畅快,不言而喻。

    这心情好,出手自然大方,李隆基道:“裴刺史守土扩疆有功,姚相,你以朕的名义给刺史下一到晋升旨意,改广恩镇为军镇,加封裴刺史为镇将,神策军入住广恩镇,并且扩军两千。其缴获所有物资,归由神策军、洮州自信调配。至于建设广恩军镇所需之钱物,皆由户部一概承担。”

    李隆基的话音方落,群臣一片哗然。

    虽然以裴旻的功绩,足以升任这镇将,但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郎,成为军镇之首,实在有些骇人。

    姚崇心中徒生些许担忧,以广恩镇的战略意义,升级为军镇理所当然,裴旻的能耐,镇将也当之无愧。

    只是姚崇心底明白,李隆基确实有明君风范不假,但自身并不具备战略目光,他如此安排,只是单纯的器重裴旻而已。他是以个人感情做出的如此决定,而不是依靠军事目光。他有点担心,对于军事全然不了解的李隆基掌控不了军事这方面的用度。

    一个皇帝可以不精通兵事,不精通政治,但是不能不懂,不了解,不然是非对错,好坏与否都分不清楚。

    李隆基在政治用人上,水平极高,可军事这方面的水平,说是一般都是赞许。一但对于军事方面,用度失当,与国绝非好事。裴旻为人方正,满怀壮志雄心却无野心,如此器重,倒是无妨。万一另有野心之辈,得到相同的器重,那就不妙了……

    不得不说,姚崇确实厉害。他已经察觉了李隆基能力上的巨大缺陷,也是因为对军事全不了解,所以历史上李隆基才会凭借喜好指挥,听信监军的瞎话,将一个个与国有功的名将葬送,导致安史之乱的出现。

    若非姚崇性子独断专权,秉性容不得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只历史上这点。只可惜人无完人,姚崇的肚量心胸,注定了他的未来。

    李隆基的任命传到广恩镇,裴旻也有些发愣。

    镇将的地位等同于刺史,起源于十六国时期的北魏,为了防御柔然族的南下,北魏将军事要冲的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辖区称“军镇”,长官称“镇将”。镇将负责军镇内的军事和民政,实行军事化管理。

    若说节度使是封疆大吏,而镇将则属于封疆小吏,在军镇中有着绝对的统治权,有主动用兵,调兵出战的权力。最为关键还是拥有任命军镇官员的权力,并且无需特别上报,更无须受兵部的审核。若有人才,可以直接军中提拔,实际权力,比上之前,大上不少。

    “果然外放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裴旻兴奋的接下了圣旨,心中思量,看了一眼不远千里前来传旨的太监孙六,笑道:“孙内侍,一路幸苦!回头替我跟高内侍问好,我让人准备了这里的特产烤全羊,内侍不妨痛快吃喝,再回长安不迟。”

    李隆基器重太监,人所共知。也并非所有太监都如高力士一样,忠心不二,不恋权贪财。以致地方官员对于各路太监视如洪水猛兽,生怕受到谗言,各种贿赂。

    裴旻这里却不存在如此问题,热情款待,意思意思就是了。贿赂什么的,他想给,孙六未必敢要。

    孙六受宠若惊的道:“谢刺史厚爱!在下一定转达!”太监嚣张的原因是地方官员不得恩宠,太监才能在李隆基面前颠倒是非。裴旻在李隆基心底的地位是高力士之外的第一人,孙六哪敢在裴旻的面前嚣张。

    让下人带着孙六下去,裴旻对着与他一同接旨的封常清道:“常青!看来我要失言了!”

    封常清一阵错愕,不明所以。取得了广恩镇之后,裴旻便将封常清叫来了广恩镇。他是洮州刺史,洮州的内政还离不开他,广恩镇又至关重要,唯有封常清镇守,他才能够真正放心。

    裴旻笑道:“当初我说此战得胜,便上表你的功绩,任命你为洮州司马。现在却要失言了……封常清听令!”

    “卑职在!”封常清本能的应了一声。

    裴旻道:“命你为镇副录事,我不在时,全权处理广恩军镇一切事物,你言如我令!”此战能够步步为营,封常清的带来的情报功不可没,加上这半年的练兵之劳,升任军中第二把手,理所当然。

    封常清激动的挺起了胸膛,只觉得眼眶有些湿润:他生长在竞争更加残酷激烈的西域,若他只想当一个百姓,安逸生活自无问题。可他的目标是名将大帅,一个身材矮小面貌丑陋还跛着脚的人,在茫茫西域无可靠的后台,要想成为将帅,几乎是痴人说梦。一路而来,他受到的无数白眼嘲笑,到了今时今日,都值得了。

    “末将绝不辜负镇将信赖!”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裴旻拍了拍封常清的肩膀,对于这位倍受磨砺,却始终百折不饶,一往无前的名将,显是十分器重关怀。

    “江岳!我封你为神策军参将,与封常清一并镇守广恩军镇!”裴旻笑着看向江岳。

    江岳也道:“镇将放心,末将定会与封录事并力,守好广恩军镇。”

    “哈!”裴旻道:“有你二人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今日便回洮州,那边就翼德一人,对于他,我可不放心!”

    封常清、江岳一并笑了起来。

    封常清想到城外的那些吐蕃俘虏,问道:“那些俘虏应该如何处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