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

    见两兄弟又有吵起来的意思,裴旻忙道:“两位误会了,在下乔峰,并无开武馆的意思。只是见你们门下弟子冲动的打杀起来,不想闹出人命,这才出手干涉。”

    沐琮、沐璘你眼望我眼,见自己的弟子多多少少皆有些伤痕,有一人甚至给破开了肚子,也不免震撼,对着门下弟子就是一通痛骂,将弟子教训的跟孙子一样。

    骂够了,方才上来道谢。他们师兄弟既无丝毫骄矜之意,更没有任何矫揉做作之态。一方面输得心服口服,另一方面也是由衷感激裴旻制止了事态发生。

    江湖,就是以实力说话的地方,实力强,得到尊重,理所当然。

    不过裴旻看的出来,沐琮、沐璘品性不差,输了就是输了,并无任何异样情绪掺和其中。

    裴旻道:“二位勿怪某多管闲事,你们师出同门,武艺又相辅相成,既然同开一家武馆,何必划分彼此?引发无谓争端?”

    沐琮道:“还不是那裴刺史做得怪!”

    裴旻听了一脸无辜,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沐璘道:“就是,本来我们师兄弟好好的,一人在一县发展,都开着崆峒武馆,看谁发展的好,两不相干,结果那裴刺史好端端的将两个县并在了一处。这一山还容不得二虎呢,一县哪里容得下两家崆峒武馆?”

    听他们这么一说,裴旻还真觉得是自己的过错了,不免问道:“那你们为何不并在一处?”

    沐琮道:“我崆峒夺命门以夺命铲称雄,入门弟子,自然要以习夺命铲为主。”

    “胡说!”沐璘气恼道:“崆峒夺命门最厉害的明明是夺命双钩,几时轮到夺命铲了,要想在江湖上闯荡,学夺命双钩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

    “你……”

    见他们又要吵起来,裴旻总算理清了缘由,

    师兄弟二人虽拜得同一师傅,却分习不同武艺,艺成之后,意图开武馆为生。但是两人因为武艺不用,在授徒上起了分歧。因故一分为二,彼此各居一县,不相往来。但是裴旻却将两县合并,导致了两家相同的武馆聚集在了一处。

    双方有了利益瓜葛,衍生了如此争斗。

    在这非常时期,裴旻对洮州的治安管理的很严,师兄弟二人不敢在县里动手,约到县外的一处废园。

    其实至关重要的还是因为经济原因,俗话说“富不学文,穷不习武”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大体上并没有错。

    洮州现在情况如此,真正的大户就算未逃,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谁有闲功夫练武?至于百姓,更不要奢望,他们自己都难以果腹,何来的余钱习武?

    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个习武的弟子都是延续武馆的命根,少收一个徒弟,意味着武馆可能出现经济断链而倒闭。

    对于本就为数不多的徒弟,沐琮、沐璘都视若珍宝,他们自然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弟子跑到对面去。

    这难以启齿的因由,两人虽为言明,裴旻却看得出来,心中一动,道:“二位,我有一想法,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沐琮、沐璘对打赢他们的裴旻极为敬重,抱拳道:“兄台但说无妨!”

    裴旻道:“乔某的夫人精通商道,已经与洮州裴刺史达成了协议,打算在洮州开设一家洮砚工坊,以生产洮砚。二位想必知道,洮州境内并无安定。大唐虽然太平,山林间依旧有一些宵小为祸。我意欲开设一家镖局,为货物的运送护航,却不知二位是否愿意出力?此外工坊也许护卫维护安定,需聘请好手相护。有了收入,你们便能安定的发展武馆,武馆越大,我镖局的人手也越充足。二位意下如何?”

    沐琮、沐璘你眼望我眼,大为意动。

    镖局一词出现在清朝,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但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散户受商人聘请保护商队,如同西方的佣兵,但又不同佣兵,没有官方的认可,算不上正规的行业。

    因此也有侠以武犯禁一说,便是因为武林中人大多不事生产,游手好闲,没有正当的职业,不能为国家带来利益。

    沐琮、沐璘听明白了裴旻的意思,眼中泛起了异样的光辉。这有了正当的收入,他们就能潜心教学,不是漫天哭求弟子,为那一点点的拜师费而争破脑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

    这有了利益的接触,沐琮、沐璘纷纷拉着裴旻,热情非常。

    沐琮更是脱下自己的衣服,铺在地上,让裴旻坐下细谈。

    这组建镖行一事,裴旻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今日与行脚商贩摊贩闲聊,得知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货源,而货源不足的原因是洮州境内不安。

    不只是吐蕃,还有一些流氓地痞也趁着乱局,背地里袭击商人牟利。

    对于这些人,裴旻抓一个杀一个,但是流氓地痞杀不胜杀,谁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就算事后抓到,也改变不了有商人给袭击的事实。

    若有一个镖局,与商人互惠互利,对于洮州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尤其是洮砚即将生产,这洮砚属于高档奢侈用品,沿途更需要妥善护卫,有自己人护送,安全许多。

    裴旻将镖局的经营方式与沐琮、沐璘细细说明。

    三人一致商定,由裴旻出钱出谋,他们出人出力,在洮州开一家镖局。

    至于镖局的名字,沐琮提议崆峒镖局!

    这个名字一出,沐璘立刻同意!

    但给裴旻一票否决,改为顺丰镖局!

    沐琮、沐璘打不过裴旻,又不及裴旻有钱,只好默认了这个名号!

    裴旻丝毫不知,他这无心的举措,给他未来带来了何等的便利。

第十六章 洮砚() 
裴旻问起了沐琮、沐璘的师承。

    沐琮道:“我们是崆峒夺命门的传人,在崆峒数十门派中,我夺命门也是排的上号的。尤其是我师傅青松子,那是一个了得。只可惜他老人家逝世的早,我们又不争气,没将夺命门的武学,发扬光大。”

    裴旻听了目瞪口呆,沐琮、沐璘一个月牙铁铲刚猛迅捷,一个双钩刁钻狠毒,还以为他们是崆峒派的传人,却不想是数十门派之一。细细了解,方才知道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崆峒派。

    在各大小说中,崆峒派大多都是负累,属于那种打酱油的,跟名动天下的少林、武当、天山什么的没法比。事实上崆峒派源远流长,论及精彩比之少林、武当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佛教还未传入中原的春秋时期,秦汉古辞书《庄子》、《尔雅》、《史记》已经有了“空同之人武”的记载。古时秦人好武,天下无敌。崆峒山因广成子、彭祖而闻名,作为道教圣地,聚集了诸多功夫名家,是武者的朝圣之地。

    随着时间发展崆峒名声远扬,经过历代入山修练之儒、释、道三教人士的武术合流,是故崆峒武术以繁杂见称,刀枪剑棍拳腿等皆有习练,冷门及奇门兵器亦格外多,钩、铲、鞭、刺、铁扇、飞爪、风火轮、判官笔等,无所不有,林立西垂。

    《陕西通志》记载:“平凉地接边荒多尚武节”李白也有诗说:“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就是因为崆峒名声在外,导致崆峒山中诸多门派林立,有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奇兵门、玄空门千奇百怪,一直也没有一个镇得住的首领。直到唐朝末年,第一代掌派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最高深武功花架门,这才统一了崆峒!

    少林武学因为助唐有功,从而发展起来,武当武学因为出了张三丰这样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武学大宗师。而崆峒由古至今皆是武人的集结地,藏龙卧虎之所,其中奇人辈出,是单纯的武者修行之所。

    裴旻也想不到名不经传的崆峒如此了得,难怪小州的一个武馆馆长都如此厉害,想着自己何时有了空闲,定要去崆峒会一会山中五花八门的高手。

    与沐琮、沐璘二人做好了约定,裴旻带着娇陈在九莲山逛了一圈。

    古代游玩,不比现代,各个景点都开发的妥妥当当,有着明确的规划。

    很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兽径,裴旻、娇陈的主要目的还是山中的道观。

    九莲山中的道观香火并不旺盛,道观也不是很大,但是足以将“孤弱寡闻”的裴旻震撼的目瞪口呆。

    九莲山的道观并非是建造于山地基之上,而是硬生生的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直通绝壁上的悬空寺庙。

    仅以古代的科技来做参考,裴旻实在难以想象古人的智慧何其了得。

    添了香火钱,他们在山中寺庙住了一宿,次日看了洮州八景之首的莲峰耸秀,夫妻二人方才心满意足的下得山来。

    因为裴旻改变了注意,求人不如求己,将洮砚之事,交由自己的化身来做,自己给自己便利。配合的天衣无缝,工坊的筹办的极快。

    现在的洮州别的没有,无所事事的游民,满大街都是,只要出得起钱,人力要多少有多少。

    有娇陈多年的家底,外加州府一路开绿灯,创建采石工坊、制砚工坊、雕石工坊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至于顺丰镖局,也在筹办之中。只是制砚工坊、雕石工坊还未正式开工,镖局之事,不急在这一时。

    又过五日,裴旻邀请的雕刻大师郑永泰已经来到洮州。

    郑永泰早已封笔,但是裴旻传授他宋体字的妙用,还跟他细说后世的雕刻史的发展。

    郑永泰深受启发,原本懈怠的刀功,竟有了再次的提升。

    郑永泰一直以为自己的刀功上的技巧已经超越前人,难以精进,这才有了封刀的念头。现如今发现雕刻艺术就如诸子文化,只有精益求精,并无界限一说,从新拾起了刻刀。

    对于让他明白这点的裴旻,郑永泰感激非常,对于他的召唤,毫不犹豫的带着自己的徒子徒孙来助他一臂之力。

    “郑大匠!洮砚雕砌之事,就拜托你了!”裴旻对于郑永泰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热忱,以州府刺史之尊,亲自于城门口迎接,给了郑永泰十足的面子。

    郑永泰也是受宠若惊的道:“小老儿别的没有,唯有手上的这点本事。裴刺史大可放心……”

    郑永泰到位,制砚的师傅在重金的诱惑下,也纷纷从端砚工坊、歙砚工坊跳槽到了洮州。

    对于他们裴旻并没有以刺史的身份接待,而是由乔峰的身份领着娇陈乔装的阿朱,亲自接见,将所有招募来的制砚师傅妥善安置。

    毕竟乔峰、阿朱才是工坊的真正东家!

    在足够的人力支持下,用于制砚的洮水石的第一批砚石已经从老坑中开采出来。

    大多制砚师傅是为求财而来,心底对于洮水石并没有多少期盼。尤其是曾经从事端砚制作的制砚大匠冯伟。

    冯伟在制砚一道,极有名气,他自小生长端州,如端州的穷苦小孩一样。生出来就同石头为伴,学习砚石的开采打磨。冯伟在此道别有天赋,经过四十年的磨练,以是屈指可数的制砚大匠。只是后来因理念不同,离开了端州。受儿子的邀请,于洛阳养老。

    贺知章所用的端砚正是冯伟所制,他是礼部侍郎,而冯伟的儿子也在礼部工作。贺知章得知裴旻在找制砚大匠,亲自上门邀请。

    面对儿子的上司,冯伟心中固然对什么洮水石满心不屑,却也不能就此撕破脸皮,应约而来。

    他们这些制砚大师各怀心思,但见到从洮水老坑中挖取出来的洮水奇石后,一个个都傻了眼,皆露出了欣喜若狂的表情。

    对他们这些制砚师而言,好的砚石就如他们儿子一样可爱宝贵。

    翠绿色的洮水奇石仿佛有莫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冯伟抚摸着洮水石,感受着石头的柔顺光泽,一脸的不可置信的道:“不可能,这不可能……怎么可能!”

    裴旻以乔峰的身份来到冯伟的身旁道:“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这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大唐地大物博,有多少奇珍异宝,谁能一一明白?端州的砚石固然夺天下之造化,却也未必就是天下无双。这洮水砚石绝不会逊色端州砚石。”

    冯伟激动道:“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裴旻并不否认冯伟这话,这块洮水奇石是洮水老坑中材质最好的。洮水石的量远不及端州石,但在质上更胜一筹。

    冯伟对着裴旻深深一拜道:“乔东家,您若信得过老朽,将此石交给老朽来打磨制作,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他激动的连称呼也变了。

    “好!”裴旻毫不犹豫的应诺下来。

    面对洮水奇石,几乎所有制砚师傅都放弃了休息时间,挑选自己中意的奇石,参与洮砚的打磨制作。

    制作一方砚台需要经过锯石、围璞、磨璞、光身、雕花、打磨、染墨、褪墨、上蜡、退蜡十道繁杂的工序,方能成功。

    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制作,第一块洮砚由制砚大匠冯伟、雕刻大师郑永泰合力完成。

    裴旻将洮砚拿在手中观赏,与端砚的漆黑不同,洮砚整体呈现青草绿色,较之端砚更为美观,尤其是郑永泰的无双刀功,将砚台雕砌的优美华丽,仿若碧玉一样。

    他对着手中的砚石轻轻呵了口气,砚石中心凝成了一片气雾,以手指抹之,竟有水珠出现。

    “好砚,好砚!”裴旻也是精于书法之人,对于砚石有着一定的认识。他所用的端砚,与他手中的这方砚台相比,不在一个档次之内。

    冯伟傲然道:“东家可以取墨丸试试?”

    裴旻迫不及待的让人取来上好的墨丸,加了点点清水,站直了身子以左手力匀而急缓适中的研磨着。

    郑永泰由不觉得,冯伟却是眼睛一亮,心想:“东家如此粗犷豪迈,竟有如这般磨功底。”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砚为四宝之首,并非没有原因的。

    砚石的好坏影响着下墨与发墨,简单说,下墨是通过研磨,墨从墨块在砚台上进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