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算知道裴旻少年英才,姚崇也想不到他厉害至此,“难怪陛下对他如此器重信任”,一时间也后悔起来,不应该贸然对他动手。

    午餐他们吃了足足一个时辰,期间大多是裴旻针对募兵制的独角戏。

    姚崇、裴旻在高力士的带领下,一并出了皇宫。

    姚崇道:“裴中丞好手段!”

    裴旻笑道:“彼此彼此!”

    姚崇道:“陛下说的在理,我们同殿为臣,理当为陛下效命才是。”

    裴旻颔首道:“正是如此!”

    他们相互说着违心的话,告辞分开了。

    姚崇有他的政治想法,不可能因为裴旻而改变。裴旻也没有报姚崇大腿的念头,他知道姚崇的大腿并不粗。

    只是李隆基出面,两人不可能不卖这大唐皇帝的面子,彼此不再敌对敌视而已。

    两人短暂的较量,裴旻是完全没有什么损失,姚崇却断了一臂,以结果论,裴旻还是小赚一笔。

    其实裴旻最先打算对付的是中书舍人赵诲,但是柳齐物跳了出来,索性就玩大发一点,直接将柳范拉下马。

    **********

    武德殿!

    “如何?”李隆基看着走进殿内的高力士。

    高力士回应道:“一切如陛下预料,姚相与中丞虽未和好,却接纳了陛下的好意。”

    “如此就好!”李隆基点了点头,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姚崇、裴旻是他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人一但你死我活的争斗起来,对于大唐的发展,会照成极大的危害。

    这才充当了一次和事老。

    沉吟了一会儿,李隆基对高力士道:“传我的旨意,召楚州刺史宋璟为刑部尚书,即日入京。”

    “遵旨!”高力士躬身听命,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李隆基的心思,姚崇这次过火了。

    姚崇的治世之能,放眼当前确实无人可比。也因如此,深受李隆基的器重委以重任。

    张说、魏知古、刘幽求、钟绍京等人都是李隆基亲近的大臣,为了让姚崇更用心的为他效力,即便心中不情愿,依然准了姚崇所求,给了他一个以他为主的庙堂,让他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

    但是姚崇在驱逐了诸多大员后,得寸进尺的培养自己的小团体,一点一点的挑战李隆基的耐心。如今又莫名向裴旻动手,连番作为,已经触怒了李隆基的底线。

    目前大唐需要姚崇,李隆基暂时忍住了他。一但他的价值用尽,也就是他罢相之日。

    宋璟就是代替姚崇的人选。

    姚崇意图长时间把持朝政,无异于痴人说梦。

    **********

    当天裴旻就前往兵部报到,郭元振出生兵部,现为大唐宰相,在兵部很有威望。裴旻有郭元振支持,很快在兵部站稳了脚跟。

    此后裴旻一直负责募兵制事物,

    郭元振年事已高,身体抱恙,虽然经过休整调理,渐渐康复,但精力有限,只负责大局统筹,细节皆有裴旻安排。

    裴旻先大胆的裁去了十五万府兵,让他们回乡务农,避免了兵役的压力,随即又在关中凉陇一代宣布招募十万兵士。

    一但获得入取任用,衣食供给,免征赋役!

    如此福利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诱惑,诏令一出,立刻引起了关中凉、陇一地的轰动,响应者人潮涌动,有近乎二十万壮丁响应。

    裴旻随后颁布选拔制度:善骑者优先,善射者优先,力大者优先,并且定下严苛的入选门槛。选出了十三万将士,以良将安排他们训练,将那些训练不认真,不听号令,浑水摸鱼的通过实战练习,淘汰出去。

    这一干就是大半年,秋去冬来,冬尽春回,十三万将士最后剩下了十一万之众。

    这些精挑细选的兵士,不敢说能跟吐蕃、突厥那些身经百战的兵士相比,却都是值得培养的优秀兵才。调派至各大军区,由良将用心训练,短时间内便能形成可观的战斗力。比起参差不齐的府兵,好上太多。

    募兵制的成效得到了李隆基的肯定,他将挑选出十万精锐,分别补给长安十六卫,增强京师的守卫,并且命名为长从宿卫。

    裴旻自身也因为政绩出色,再次升官,由兵部主事升任为兵部侍郎!

    凉国公、御史中丞兼任兵部侍郎、忠武将军四个头衔,风头之盛,毫不逊色姚崇这第一宰相。

    开元二年秋,风雨飘摇的大唐,经过一年半的励精图治,已经渐渐有了全新的风貌。

    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已经彻底完成,现今朝堂上的官员大多都是能干之臣,亢官的情况,大为好转,使得朝政充满朝气。

    尤其是此时此刻的李隆基虚怀纳谏,体恤民情之余,还提倡节俭。他为了百姓的生计,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开垦了万顷良田,修建了八处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还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一改武则天以来后宫的奢靡之风。

    他又听张九龄的建言,下令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

    开元盛世的气象,已经渐渐显现!

第一章 洮州多难() 
开元二年九月十一日,洮州官道,夜。

    队正江岳望着不远处洮州的城池的轮廓,回头看了看身后长长一串的粮车和疲惫的士兵们,心底的大石终于落下:随着这批粮食安全抵达,自己此次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多多少少也算给大唐做了贡献吧。

    他出生于落魄的将门之后,家中早已得不到朝廷的半点好处。但是江家家风却一直以精忠报国自诩,叮嘱江家后人效仿先辈,为国出力,光耀门楣。

    洮州位于大唐、吐蕃交界之处,常为吐蕃入侵,田地颗粒无收。为了百姓的生计,朝廷特地调拨大批粮草于洮州,以解洮州粮荒。

    刚刚升任折冲府队正的他,很荣幸的编入了运粮队伍中,负责此次的粮草运送,这一路来,还算平静。

    突然!

    江岳心中升起一股惊秫的可怖感觉,霎时间从四面八方传来破空的锐响!

    只听身侧“噗”、“噗”之声不绝于耳,随之响起的便是惨叫和马嘶。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味。

    江岳绷紧了发抖的身体,用尽力气高声喊叫起来:“敌袭!吐蕃人来了!赶紧隐蔽!”

    只是一轮劲射,运粮军的火把全部给射灭,黑暗笼罩着混乱而绝望的战场。

    朦胧的月色下,可见间距不过尺寸。敌人在何处,数量多少一概不知。

    江岳在警示之时,已经躲在了粮车背后,一支长箭仍然穿透了他的肩头,几乎透肩而过,心底不免震撼:好强悍的箭术!他自幼练习射术,深知要做到如此,并非易事。他咬紧牙关,将那箭支斩断,偷偷的眺望远方。

    火光骤然亮起,无数火把当空飞来,落在他们四周,照亮了附近的情景。

    满地都是亮红的鲜血和同袍的死尸,刚刚还生龙活虎的兵士,眨眼间成了冰冷的尸体,伤兵不停地呻吟和哭泣着……

    江岳偷偷的望向果毅都尉陶青先前所在的位子,果然陶青早已给箭矢钉死在了地上,难怪一声不吭。

    缺乏指挥的运粮队不成建制!

    江岳剧烈地喘息着,剧痛和紧张使他汗如雨下,脑子也飞快的转动:吐蕃游骑兵大多是吐谷浑人组成,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使用的是鲜卑战法,骑射过后,必然伴随着冲刺。就他们这情况,一但遇到骑兵冲刺,哪里还有还手的余地。

    江岳大吼道:“果毅都尉阵亡,我代替他指挥!小心敌人的弓箭,将所有粮车围成一圈,以粮车为防线屏障御敌!”

    纷乱的战场突然有人指挥,慌乱的兵卒哪里顾得江岳只是一小小队正,粮车开始一辆辆地移动。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运粮兵都拼命挣扎,将粮车堆在了一起,简陋的形成了一个圆形的车阵。

    沉闷急促的马蹄声此起彼伏,敌人依旧看不见影,但是他们的动向却在敌人的掌控之中,显然是见运粮队有了屏障,企图兜到另一侧来。

    绕了一圈,没有明显的破绽:又是一轮箭羽破空而来。虽然来势同样凶狠有力,但有了车阵的阻挡,并未照成多少伤亡。

    四周远处彼此吆喝着听不懂的话,江岳看着周边的六百余人,就现在的情形,想要出战是万万做不到的,只能期盼着洮州城里的守兵,能尽快来援。

    正想着无数火箭已经自夜空缤纷而降,好似洒下一蓬火雨!

    敌人放火烧粮!

    江岳瞬间明白了对方的用意!

    **********

    大唐盛世的气象已经初现,在位官员大多尽责。

    御史台多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由萧嵩处理以是足够。

    裴旻因为募兵制的缘故,大半年忙活于兵部,兵部几乎算得上是他半个家了。

    募兵制进展的极为顺利,这点在裴旻的意料之中。他的募兵制,可不是张说那种不完备需要经过时间考验磨练的半成品。而是经过历史验证,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完善兵制。只要操作得当,顺利是理所当然的。

    若说有意外,只有在裁减十五万府兵时,受到了点点阻碍。可在大势面前,这点阻碍算不了什么。毕竟府兵崩坏的实在严重,与其强撑着一点点的腐烂,不如快刀斩乱麻,割去腐肉,采用新的制度。

    第一波的募兵,所得的兵卒大多充入十六卫,第二波兵卒的招募,将会送入边疆,以代替战斗力不足的边兵。

    裴旻已经在准备第二波募兵的事情了,有了第一波的经验,这第二波的募兵,将会更加顺畅。

    便在他准备写第二封兵部募兵令的时候,收到了下面传来的战报:吐蕃再次寇,截杀大唐运粮队,果毅都尉陶青阵亡,供给洮州军民的粮草几乎付之一炬。

    将笔放在笔架,裴旻气得拍案道:“这是第几次了,杜宾客干什么吃的。”

    继任裴旻先前的兵部主事道:“第九次了,吐蕃贼寇,实在可恨。”

    去年吐蕃入寇,大唐、吐蕃彻底绝交。吐蕃也没有了顾及,开始频频劫掠陇凉一地。他们就像狼群一样:在野地里远远地撒出百十人成群的小股游骑兵队。遇到了可以消灭的敌人,骑兵队直接攻击;而遇到大股的猎物,则直接避让躲避。

    凉州薛讷坐镇,吐蕃并未有讨得好处,镇守陇右的郭知运也是一员宿将,也没让吐蕃占什么便宜:唯独洮州一地却如一个深坑。

    归根究底还是卖国贼杨矩做的孽,他将河西九曲地无偿送给了吐蕃,而河西九曲地临靠洮州,就如一个先天的跳板,能够自由出入洮州。

    短短年余间,吐蕃九次劫掠洮州,不但破坏春耕,捣毁田地,乱杀百姓,如今更是胆大的袭击运粮队,实在可恨之急。

    为了应对如此局面,洮州刺史短短一年间换了四任,却无一人能够改变局面。

    如今的洮州刺史是杜宾客,也算是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却不想依旧让吐蕃肆虐为祸。

    裴旻无心再管募兵一事,想着洮州面临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只是当初薛讷攻取洮州时,他正好为王海宾正名,返回了长安,并不知洮州的地理情况,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忽然裴旻心中一动:洮州如今人人避讳,岂不是自己的天赐良机?

    心念于此,裴旻心中有着小小的激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入宫。

    裴旻作为李隆基最为器重信赖的外臣,出入皇宫几乎不存在任何阻碍。

    李隆基正在太极宫处理政事,盛世的气象已经初现,正是乘胜追击打造更好局面的时候。这位李家三郎,一天大半的时间都在批阅奏章,了解天下改革的情况,得知裴旻的求见,毫不犹豫的将他请入殿内。

    “见过陛下!”

    李隆基笑道:“无需多礼!”看着面前这位依为臂膀的重臣,心底越发的欢喜:比起姚崇的满心鬼胎,裴旻身兼御史台、兵部两处重任,却从未有拉帮结派之举。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良臣之气。

    “静远此来,可是为了二次募兵一事?”

    募兵一事,裴旻干得极为漂亮,直接解决了长安番上府兵的问题。精心挑选出来的兵才,质量水准也是上乘,让长安的军事护卫实力,提升了不少。不但满足了兵需所求,还减缓了兵役的压力,实在值得称道。满朝文武莫不交赞有佳。

    裴旻回道:“随时可以颁布公文,此次招募的兵卒以戍边为主,最好换个称呼!”

    李隆基想了想道:“就叫长征健儿吧!长征健儿终身免除课役,装备给养全由大唐供应,对于为我大唐戍边之忠义战士,朕绝不亏待。”

    “谢陛下体恤!”

    裴旻说着双手将新到的战报呈上道:“陛下,今日臣来求见,主要还是为了洮州事情而来,洮州又有情况发生……”

    李隆基一听“洮州”,脸色不由得一沉。自大破吐蕃政治改革之后,他所听到的几乎都是佳音喜讯,大唐在他的治理下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唯独“洮州”,不断的传来令其大倒胃口的讯息。为此他连撤了三位毫无作为的刺史,却不想还是听不到好的消息。

    高力士下堂取过战报,递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细细看来,与裴旻之前一般,气得拍案而起,喝道:“贼子嚣张可恨!”

    洮州给吐蕃洗劫的无法自力更生,依仗朝廷调拨的补给生活,想不到竟然连补给都给吐蕃烧了。

    “陛下!如此下去,大是不妙!”裴旻沉声道:“如今洮州百姓无以为继,全靠我大唐补给。长期下去州内百姓必然心生不安,纷纷撤离洮州避难。要不了多久,洮州将会成为无人死洲。吐蕃用心,何其之毒。”

    李隆基沉吟半响,叹道:“静远所言,朕何尝不知。只是贼子狡诈,占据西河九曲之地利,以游骑袭扰。田不能耕作,商道不安,换了好几位刺史,都无法取得效果。如今我大唐可用之将不多,杜宾客以是难得的人选。他都无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