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闭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闭月-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卓军占据着虎牢关天险,易守难攻之地,再加上华雄叫阵赢了一波,自然士气高昂,防守用心。但是这华雄一死,士气大降,被诸侯们乘胜追击,赶回了虎牢关内。不过由于徐荣性子较为稳健,早就派人守着关口,诸侯们并没有突袭成功。

    事情如此,吕布终于坐不住了,哪怕徐荣劝解了他一下,他们的任务是守住虎牢关,任凭那些诸侯如何,只要死守不出关,诸侯们就拿他们毫无办法,吕布也根本没有听。以他的自负,当然不可能当缩头乌龟。

    当即便开了城门,要求斗将。

    吕布的武力值乃是三国第一,虽然此时他空有勇猛之名,名声还没有到达最高之时。

    因此诸侯见他要斗将,而不是死守,自然心中乐意。

    要是强攻虎牢关,他们虽然兵多,但是没人愿意这么消耗的。强攻之中需要消耗的炮灰,究竟谁来出呢?他们的属下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还要日后还要维持领地之内的统治,要是真的在这里拼光了,他们的官位也就到头了。

    徐荣见势不可违,也有些无奈。作为在历史上难得坑过曹操的大将,虽然记载不多,但他其实在董卓这边也算个任务了。他早知道董卓派吕布为主将,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董卓信任吕布的武力,而且以吕布的性子,也不可能屈居于旁人之下。

    要是他们真的选择拖着,董卓在洛阳那边会给他们源源不断的支持,而诸侯们各怀鬼胎,都想让旁人为自己打工。这么一来此消彼长之下,一直耗着,等到诸侯们意识到他们耗不起强攻的时候,已经是一只疲惫之师了。

    如此一来,胜算自然大大增加。

    可是吕布不听,徐荣也没有办法,想到胡轸之前出关投靠方夏的事情,徐荣也生了别的心思,若是真的不行,他说不定也能……心中虽然如此想,胡轸面上却不显,只能照旧派人守住关门口,要是吕布一旦溃败,立马关门,防止诸侯强取虎牢关。

    此时还是三国早期,没有什么大将,诸侯们与吕布对阵输多赢少,可是渐渐地联合起来,吕布兵马有限,自然不如了。不过因为他斗将从无败绩,士兵们士气值极高,便是诸侯们兵力占据优势,也久攻不下。

    直到出现了三英战吕布这个经典情节,吕布败退,才出现了转机。

    董卓见虎牢关随时会丢,心中十分担忧,便向李儒问计,该当如何?

    李儒答曰:“可迁都长安。”

    一番犹豫之后,这件事情便订下了,董卓让吕布看准时机回撤,他也准备迁都了。

    吕布收到命令撤退之后,诸侯进攻洛阳的消息,也在几日之后传到了方夏这里。

第29章 荀公达() 
李儒收到了方夏的信。

    如今战乱,这时候到洛阳的路不好走,不过荀家为了保住荀攸,也是蛮拼的。虽然之前方夏走的时候,觉得李儒这个人太阴险,不好与之往来。但是实际上,因为有好感度存在,对比一下李儒对方夏和对别人,就知道差距了。

    方夏请求并不过分,荀家又备上了厚礼,只求李儒让董卓在离开洛阳前,别想起来剁了荀攸。

    李儒本来是不会答应的。

    作为顶尖的谋士,他目光长远,不是短视之辈。自然知道放了荀攸等人,就是放虎归山,这一次不杀了,以后他们肯定会成为反抗董卓的一员。但是方夏的面子,他又不能不给,于是李儒决定走一趟牢房,赌一赌“运气”。

    看天命究竟在谁那边。

    董卓下了命令之后,牢役们便开始“清场”了,这些人竟然带不走,肯定都是杀了了事。

    荀彧他们密谋刺杀董卓,此乃重罪,董卓之前被曹操刺杀过一次,虽然曹操没有成功,但是董卓也被弄得有了心理阴影,对这种事情很过敏。杀了这些“逆贼”,牢役们还可以去找上司领功,说不定能得点赏赐。

    因此,哪怕这里一片血腥,他们也毫不避让,显得十分积极。

    荀攸与和他一起被捕的几人,因为他们“罪行”最重,所以被关在最里面,此时也恰巧多活了些时间。看着这一片地狱一般的场景,有人当场便吓晕了过去,也有人脸色苍白,更有人因为害怕之后的惩罚,在入狱之时便自杀了。

    李儒走过来的时候,便看到荀攸在这样的场景下面色自若。

    大有生死看淡的名士风采。

    汉末不比魏晋,尚不重清谈,但是就荀攸这副模样,也令李儒感到折服不已,意识到此人日后绝非池中之物。

    李儒陷入了煎熬之中。

    如果方夏要他背叛董卓放了荀攸,李儒自然想都不想,义妹算什么啊,肯定是忠义更重。但是方夏只让李儒保荀攸一命,让他呆在牢里都行,不用把人放了,虽然把荀攸留在这里,跟放了他没有什么区别,给人心理上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

    李儒最后还是命人住手,让他们跟着大部队撤退去了。

    牢役们自然诚惶诚恐的听命走了。

    李儒看了荀攸一眼,道:“看在貂蝉大人的份上,尔等好自为之。不日十八路诸侯即将入京,想来你明白……”

    荀攸目光沉静,道:“自当如此。”

    李儒离开了牢房,便去找董卓了。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建议,决定迁都长安。不过他自然不会甘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走了,临走之前,命人在洛阳放火,搜刮世家,掘汉朝先皇陵墓,之前反对他的大臣,该杀的杀,该砍的砍,几乎将洛阳变成了一座死城。

    王允见此情况,对董卓的杀心才是真的到达了极致。

    他心中虽然没有百姓,但是真正装着世家,装着汉朝皇室的。至少王允目前绝没有一丝一毫所谓代汉自立的心思,最多也不过是当一个权臣,辅佐小皇帝罢了。如果同时能够保障世家的利益,当然是最好的。

    大家争权夺利,要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那当然没问题,但现在问题在于董卓因为自己太作,把一手好牌打成了这样,即将翻车了。然后董卓表示自己得不到好处,然后大家也别想得好处,直接把棋盘掀开,那就太过分了。

    只可惜方夏一直拖延,并没有配合他。不然王允真的打算和她里应外合,做了董卓的。

    董卓手下声望第一的自然是李儒,作为军师重臣,也是董卓最信任的人,只不过李儒和王允不一样,他根本没有野心,就想当个谋士,不打算亲自去当主公,而且他也没有兵权,这种年代,有兵权才是真的,其他都是虚的。

    目前董卓部署的主要兵权,都集中在他的女婿牛辅手上,如果董卓一死,牛辅能够说服李儒,便很有可能能够继承董卓的地位。就董胖子那个模样,可想而知他女儿能长得什么样子,牛辅愿意当董卓女婿,肯定不可能是因为爱情。

    王允想染指兵权,但是至少到如今为止,他还没有任何成果,所以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方夏身上。

    这个时候王允也没有想到他的义女已经换了一个人了,自忖之前以他对貂蝉的了解,绝不止于此,暂时没有怀疑方夏对她的忠心,只道是战乱影响,他那封信说不定根本就没有到方夏手上,这么一来,倒是可以解释得通了。

    他如今只是一个文臣,手上一点兵权都没有,自然也没有话语权,便是对董卓心生不满,他现在也奈何不了董卓。整个洛阳在李儒的控制之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荀攸他们不过是搞了个串联就把自己都搞进去了,还没有动手呢,这也是前车之鉴。

    所以最后王允还是忍下了这口气,要对付董卓,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董卓在给吕布发了撤退的命令之后,便尽起兵马向着长安滚滚而去了。

    吕布并不想回撤,他高傲到近乎自负,在他吕奉先的字典里,当然不会有败退这种事情。

    但是军队是董卓的,不是他的,徐荣接到了董卓的命令,很快便带着军队后撤了。

    吕布道:“你敢临阵抗命?”

    徐荣不卑不亢,道:“董卓大人手令在此,抗命的并非属下,恐怕是吕大人吧?”

    吕布口才自然远远不如武艺,他顿了一下,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能胡搅蛮缠道:“有我吕奉先在此,区区土鸡瓦狗,焉能入得此关?”

    徐荣道:“那请奉先大人守关,属下可要去找太师复命了。”

    吕布不得已,也只能跟着后撤。

    诸侯们顺利的驻扎了虎牢关,一路追击,追到了洛阳。

    其实他们有不少机会追上吕布和徐荣的后位部队,不过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很默契的让徐荣他们跑掉了。毕竟虎牢关的军队是主动撤退的,建制保留较为完好,如果真的要硬拼,肯定会被咬下来一块肉。

    他们攻下了洛阳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孙坚入洛阳,得了传国玉玺,其他人也各有收获。

    相比其他想发财、到处搜刮的诸侯,这个时候的曹操还是很淳朴的,一心想着解救那些被董卓迫害的义士,因此他第一时间就跑到了大牢里面去。曹操在洛阳大牢之中,收获了一只气度不凡,一看就是高人的荀攸。

    这个时候,曹操手下与方夏正相反。得了夏侯家之助,他麾下有着不少武将,但是文士少得可怜,对人才,尤其是军师那真的是求贤若渴了。看到荀攸这副模样,曹操不顾三七二十一,上前便道:“先生受苦了。”

    曹操对于荀攸生出了十二分的招揽之心,他实在太想要谋士了。方夏也太想要武将了,她不缺文臣。如果曹操知道他未来的两个主要谋士都被方夏撬墙角撬走了,不知道会不会吐三升血,然后来找她拼命。

    荀攸也挺感激曹操把他解救出来,不然兵荒马乱的,他独身一人也不敢到处晃悠。

    干脆便跟着曹操去了他的大营,因为曹操不介意,荀攸顺便围观了一场诸侯聚会。

    从诸侯盟主袁绍到底下人,个个都嚷着要撤了。

    唯一还想追下去的,便只有曹操了。

    但是曹操不是盟主,他不能做主,于是曹操跟袁绍谈崩了之后,决定自己上。

    他连夜去找荀攸,问:“先生何以教我?”

    荀攸为曹操出了一些计策,便道:“便是如此了。”

    曹操大喜,觉得荀攸真的是老天爷送给他的谋士,当下便想让荀攸答应加入他的队伍。因为两人相性不错,而且谈的十分顺畅,曹操本以为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如果荀攸真的看不上他怎么会这么尽心尽力呢?

    结果下一刻他就懵逼了。

    荀攸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他对曹操表示,孟德公你确实是难得的明主,如果在方夏之前遇到他,他一定会选择孟德公的,但是可惜他已经择主了,良臣不侍二主,既然选了,他就不会再换了。先前那些只是他报答曹操带他出来的恩情而已。

    曹操受到了会心伤害外加暴击,已卒。

    荀攸虽然有些愧疚,但是他转身还是跑了,准备去找方夏报答救命之恩。

    浑浑噩噩了一天,曹操这才从煮熟的鸭子飞了的惨剧之中醒了过来。

    这个时候,他的心情就好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

    曹操见诸侯们不思进取,开了两次会之后忍不了了,一怒拍桌子,道:“竖子不足与谋。”

    转身尽起兵马,前去追击了。

    吕布、徐荣的部队与董卓殿后的部队会和之后,自以为高枕无忧,便放松了警惕。

    这么一来,曹操有着荀攸的出谋划策,他的追击不仅没有跟历史上一样遭到徐荣阻击,反倒是胜了一波,士气大涨。

    可是曹操并不高兴,荀攸的计策越有效,说明他谋略越强。

    而现在这个谋略强大的谋士,就这么离他而去了。

    曹操的堂弟曹洪曹子廉来找他汇报军情的时候,就看到了那一张吓死人的苦瓜脸。

    曹洪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曹操看到曹洪,这才冷静了下来,道:“子廉,如今军情如何?”

第30章 吕奉先() 
曹洪如实将战果禀告。

    他脸上还带着略微激动地神色。

    毕竟曹操是一怒之下,抛开诸位诸侯独自追击的,如果不拿出点战果来,肯定要成为诸侯的谈资、笑柄。就凭这几千部队,硬生生从董卓数万大军尾巴上扯下了一块肉,这样的成果已经足够交代过去了。

    曹操的心情还是好不起来,不过赢了总比输了好,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影来。

    曹洪向曹操请战。

    他随侍在曹操身边,因此不能在前方杀敌建功,此时听到同袍的战绩,自然有些心痒痒。

    曹操想起了荀攸之前对他说的话,对曹洪说:“不必追了,后撤吧。”

    曹洪惊讶的看着曹操。

    “孟德,这是?”

    曹操咬了咬牙,他对董卓之愤怒,自然是倾东海之水也无法洗净,但是荀攸说得对,他这么点人马,在董卓军后撤的时候,有心算无心之下,确实能够胜一场,但是一击成功之后,对方心中定然会有防范,这还想再占便宜,只会让自己赔进去。

    如果没有遇到荀攸,曹操失去理智之下,说不定真会追上去。然后历史重演,深陷董卓军重围之中,然后曹洪不得不将自己的马让给曹操,并且说出那句非常有名,千古流传的话:“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毕竟他现在还不是后来的魏武帝,自然不如日后多矣。荀攸跟他说了一番话,转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走了,曹操想不印象深刻都不行。虽然他对荀攸“抛弃”了他这件事情很受伤,但是荀攸的话还是记在心中的。

    曹操的脸上露出了疲惫之色,看着曹洪说:“子廉,撤退吧。”

    曹洪看着曹操这幅模样,没有问为什么,点了点头。他知道最近曹操压力很大,能不给他添麻烦那就最好。他们刚胜了一局,气势高昂,又都是轻骑,追击方便,撤退也很方便。先头部队乃是夏侯兄弟,他们听到传令之后,并未问缘由,点头执行。

    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