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初《东成西就》放映的时候,郭大路的名头虽亮,比之于现在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按说以郭大路如今越来越高的影响力,如今《第一滴血》肯定要比当初的《东成西就》要高上不少才是。

    当初《东成西就》的首日票房刷新了华夏电影史的新纪录,最后更是冲进了十二亿元的大关,傲视群雄,华夏电影史上无有可比拟者,如今的《第一滴血》却“仅有”一亿一千万,确实让胃口大上不少的天禧影视人员感到有点不太满意。

    人就是这样,得陇望蜀欲壑难平,首日票房这么高,天禧影视人员自然想要更高。

    之前《东成西就》之所以有那么高的票房,主要还是因为《射雕英雄传》的火爆所致,当时的读者们从来没有看过像《射雕英雄传》那样精彩的武侠小说。

    《东成西就》上映的时候,正是他们热情最为高涨的时候,因此上映当日座无虚席,再加上陈瑞虎的天禧影院特意增加了当日的排片量,这才让《东成西就》成就了电影史上的巅峰票房。

    如今的《第一滴血》虽然宣传力度不次于《东成西就》,郭大路此时的名气也高于以前,但毕竟不如《东成西就》有着庞大的读者基础,所以票房低于《东成西就》也不足为奇。

    但首映一亿一千万,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据了,当向外公布的时候,无论是影视圈的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吃了一惊,知道又有一部大卖的电影被郭大路拍了出来。

    本来业内的一些人对于郭大路这个野生的影视导演都被不怎么看好,认为他只是走了狗屎运,才拍摄出来一部叫座的电影。

    直到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出来之后,说郭大路走狗屎运的人才越来越少,虽然一些人对郭大路还不太服气,但已经没几个人再来质疑郭大路的导演能力了。

    但也有人不断叫嚣,说郭大路导演作品的成功,只是因为他拍摄的都是自己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作品,所以才拿捏的那么准确,要是不拍武侠拍别的作品,肯定就拍不出好的作品来。

    这种说法自然被主体电影人所嗤笑。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所擅长的类型,有的擅长拍喜剧,有的擅长拍文艺片,也有的喜欢玩悲情剧,拍电影都是拍自己所擅长的东西。

    郭大路擅长拍武侠影视作品,这是郭大路自己的事情,以这个理由来攻击郭大路,已经算得上是吹毛求疵了。

    此时《第一滴血》上映之后,特别是首日票房出来之后,那些嘲讽郭大路的声音顿时偃旗息鼓,沉默了下来。

    这部电影一出,奠定了郭大路著名导演的身份。

    日后只要郭大路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招呼一声,就会有不少演员挤破头来参演他的戏,这些票房已经证明了郭大路这个导演的能力以及他对市场的把握。

    《第一滴血》的火爆并不只是表现在首映日上,反而随着口碑的增加而持续发酵,首日票房一亿一千万,次日票房虽然没有首日多,却也有一亿多,国内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之情通过票房就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来。

    上映一周之后,票房依旧很火爆,很多学生甚至一连看了好几场,就此迷恋上了电影里蓝波的身手。

    就因为这部电影,勾起了华夏很多青年人对部队特种兵种的羡慕,后来很多青年人参军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特种兵。

    当这部电影大卖的时候,郭大路还在少林寺的浮屠塔观阅经文。

    “郭爷,咱这部电影又火啦!”

    黄波涛打来电话的时候,郭大路正与普元坐在一起吃饭,如今的少林寺清苦的不得了,买肉的钱都没有,这几天都是清茶淡饭白菜豆腐,吃的郭大路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郭大路将稀粥一口喝完,把手机打开免提,黄波涛的话犹如滔滔江水般从手机里喷薄而出,“这部电影首日票房一亿一千万,又是当日票房冠军!郭爷,您现在已经是著名导演了!以后您要是在开机拍戏,全国的演员都会挤破头的参演!”

    “现在已经上映一周了,票房已经超过六个亿了!这部电影肯定又要过十亿大关,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超过《东成西就》……”

    黄波涛估计是激动坏了,巴拉巴拉说个不停,说了好半天之后,他才咂摸着不对劲,“喂,郭爷您在听吗?怎么没动静啊?咱们公司还要开庆功会呢,您必须要到场啊!不然这庆功会开不起来啊!”

    郭大路笑道:“票房大卖是好事,不过庆功会先别忙着开,老子现在正在少林寺看经文,没时间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你告诉游聚龙,要他准备一下,一个月后,我还要拍一部动作片,让剧组人员都准备好,老黄,你也来参加吧。”

    黄波涛楞道:“又要开拍?郭爷,这也太快了吧?好歹喘口气啊!”

    郭大路道:“喘你妹啊!歇的时间也不短了,也该上马新项目了!”

    黄波涛还要细问,郭大路已经挂了电话。

    “喂喂喂,卧槽,又挂了!”

    黄波涛看着手机有点发愣,“又要拍动作片?到底要拍什么?”

    他不敢怠慢,径直去找游聚龙通报这件事情。

    且不管黄波涛与游聚龙怎么安排拍摄事宜,先说郭大路。

    他跟黄波涛通完电话之后,看向身边的方正和尚,“老和尚,你这样可不行啊!我好歹也算是一位客人,你们就拿这招待我啊?”

    他指着面前桌子上摆着的一盘豆芽一盘豆腐,“你这一点荤腥都没有,这也太抠门了吧?”

    方正愁眉苦脸道:“鄙寺穷啊!就这些菜还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豆芽是我们自己种的豆子发出来的,豆腐是我们自己磨出来的,我们这里连个拉磨的驴都没有,一切都是舍着人力来啊!”

    他说到这里撩起自己的僧袍,“你看看,老僧这一身僧袍已经穿了十三年了,补丁都打了三十多个,新衣服我都买不起一件,咱能吃上青菜豆腐都不错了!平常我们吃的比这还差!”

    郭大路道:“干鸟毛!这样吃饭可不行!我得下山取钱买点肉吃。”

    方正道:“阿弥陀佛,这里是佛家清净地,郭先生万不可在寺内吃肉食!”

    郭大路道:“得了吧你,世尊在世时,只说不能吃荤,并不是说不能吃肉,梁武帝多事断了你们吃肉的念想。亡国之君的言论岂能轻信?”

    他吃完饭一抹嘴,当下出寺而去。

    方正和尚暗暗叫苦,“这可坏了!他要真的买肉上山,我该怎么劝阻他?我是当做看见,还是当做看不见?”

    郭大路出了少林寺,直奔山下面的小集市,从提款机里取出一沓钱来,买了些熟食酒水后,便准备返回少林寺。

    正行走间忽然想起一事,于是不去少林,直奔峻极峰,在峻极峰坐落着一座书院,叫做嵩阳书院,是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如今也已经没落了。

    嵩阳书院大门的红漆已经剥落,青砖墙壁下青苔处处,透着一股子荒凉寂寥的气息。

    郭大路推开大门径直向里走去,迎面便是院子里的一株大树,这大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不知生长了多少年头,此时在树下正有一群孩子咿咿呀呀的抱着书本诵读。

    一名留着山羊胡的老头拿着戒尺围着一群孩子来回转悠,吓的几个孩子不敢稍有停歇。

    在这些孩子旁边还有几个年龄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正拿着毛笔在练习书法,郭大路推门进来之后,院子里的人全都被惊动,齐齐向他看来,孩子的读书声也同时停歇。

    “郭大路?”

    拿着戒尺的山羊胡老头吃了一惊,“你还敢来?老夫珍藏的百年好酒都被你偷喝光了,你赔我的酒来?”

    老头气势汹汹向郭大路迎来,“你个臭小子,来我这里一趟,连我的学生都让你带坏了,你还有脸来?”

    他拿着戒尺对着郭大路的脑袋就抡了下来,“天厌之,地厌之,人厌之!”

    这老头手中戒尺在打向郭大路的时候,陡然幻化成一团光影,瞬间笼罩了郭大路的全身,“教不严,师之惰!我替你老师教训你一顿!”

    郭大路双手抱头猛然一窜,已经脱离了戒尺幻化的虚影,“赵老夫子,别打,别打!我是来给你们送好处来啦!”

    ps:推荐好友新书,超牛逼的新人作者‘宝巨’的新书《崛起一万年》,他说这本书一定会火,我有点不信,兄弟们去掌掌眼吧。

第二百零四章 找演员() 
嵩阳书院也算是武林一脉,当初书院里出了不少厉害人物,无论是程朱理学一脉,还是陆九渊心学一脉,都有不少人在这里求学练气,磨炼身心。

    嵩阳书院在隋朝就已经建立,当初是道观,多少年之后又被改为寺院,随后又被改为道观,最后才成为书院。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成了儒道释三教必争之地,三教势力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直到程朱理学确立之后,这个地方才终于被儒家牢牢把持,主人不再更换。

    只是建国以来国家提倡新学,要求打倒儒学,打倒孔家店,打倒程朱理学,是以全国四大书院在时代的冲击之下已经没落,真正来书院学习儒家正统文化的人也已经越来越少。

    嵩阳书院因为是儒道释三教轮转之地,这里的儒生因为传承的原因,流传下来的武学也是三教杂糅而成的武学,有佛门的架子,又有道门的影子,还有华夏最正宗的古拳法的理念,可谓是博采众极有儒家特色的功法。

    单论在武林中的地位,嵩阳书院并不比少林寺低,反倒高出那么一点,若是论社会地位,历朝历代的嵩阳书院更是少林寺要高出不少。

    毕竟在之前的封建王朝里,儒家为天下正统,这书院又是理学的圣地之一,自然被当朝士子弘扬,少林寺在整个帝王时代根本就不够看的。

    当今真要说衰落的地方,不是寺院也不是道观,而是儒家真正的书院。

    好在据说华夏国高层如今已经回过味来了,发现儒家文化不能丢,不然整个中国都要断了文化传承,没有传统儒家文化的华夏根本就不是完整的中国,改良儒学发扬汉文化才是正道。

    不过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国家的实质性行动,如今的嵩阳书院还是靠着从书院走出来的学生们每年的捐款维持。

    郭大路之前闯荡武林游历江湖的时候,就曾在嵩阳书院叫板过,不过书院的院长赵兴礼根本就懒得理会他,说书院是治学之地不是比武之所,任凭郭大路怎么挑衅,人家就是不理,后来郭大路没办法便改变主意,改向书院求学,于是在书院学了两个月的儒家经义,顺便把书院的功夫也学到了手。

    等到他临走的时候,伙同书院的宋青云把赵兴礼珍藏的百年老酒喝的精光这才上路。

    这也是为什么赵兴礼看见他之后就大动肝火的原因所在。

    “送好处给我们?”

    赵兴礼山羊胡子不住抖动,手中戒尺继续向郭大路身上抽来,“你这臭小子还能给书院带来好处?我怎么就不信呢!”

    郭大路上蹿下跳,“老夫子,洒家说的这是真事儿!”

    “哎吆喝,你还自称洒家?看来还是粗鄙难驯啊!”

    赵兴礼更气,“你在我这里求学两月,出去后就这德行?我这老脸都让你丢光了!”

    此时一个院子里的人都静静扭头看着老夫子教训郭大路,他们还从未见过老夫子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梆梆梆”

    赵兴礼手中的戒尺终于打到了郭大路的头上,连打了三下之后,老头一脸的心满意足,“虽然我知道你是存心让我打你出气,但老夫心里还是觉得痛快!”

    他此才注意到郭大路手中提着的一大包酒肉,“书院这么多孩子,你这点东西怎么够?”

    郭大路笑道:“匀一下呗,再说书院的人也不多啊,我这可是整个猪头外加半扇猪肉啊,够你们改善几天伙食了!”

    郭大路刚把东西放下,不远处走来一名十八九岁的小青年,看到郭大路后,一脸欣喜:“大路哥,你怎么来了?”

    这小青年唇红齿白,一对新月眉,浑身上下透露着那么一股子爽利劲,整个人如同一根修竹一般挺在那里,清爽、干净、还带着一种儒家子弟身上所特有的亲切味儿。

    “你怎么出来了?回去!”

    赵兴礼看到小青年走了过来,皱眉道:“一万个字写完啦?”

    小青年笑嘻嘻道:“刚写完,刚写完!要不老师您去检验一下?”

    赵兴礼哼了一声,“要是有一个字写的不规整,你就等着吃戒尺吧!”

    这名小青年叫宋毅,字青云,算的上是赵兴礼的得意门徒,本来宋毅被赵兴礼调教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又有一身的好功夫,堪称儒家俊秀。

    可自从郭大路进入书院之后,不出一个月,就把宋毅带坏了,带着他喝酒,让他学抽烟,领着他去少林寺扔黑砖头,去黑龙潭洗澡捉虾偷看小娘们洗澡,所有坏小子做的事情都让郭大路带他做了一遍,等到郭大路临走的时候,这家伙的行为举止终于开始向郭大路靠近。

    后来赵兴礼知道后,给老头气个半死,老头抓不到郭大路出气,便开始大力处罚宋青云。

    一直到现在,宋青云还是赵兴礼关注的重点,时不时的罚一下。

    说也奇怪,本来宋青云一身功夫已经停滞不前了两三年,可经过郭大路带着他这么一番闹腾,以前不怎么进步的功夫忽然又有了进展,到了现在已经超出了以往很多。

    所以搞到现在,赵兴礼已经也有点搞不清这种情况到底是好还是坏。

    嵩阳书院几百间房屋,好几个院落,赵兴礼将郭大路领到一个会客的小院子里,宋青云也跟着走了过来。

    “说罢,有什么好事?”

    郭大路笑道:“我准备拍一部动作电影,想让青云当男主角,这小子面部线条柔和,动作又舒畅大方,最为适合演古代的武林高手。”

    赵兴礼脸色一沉,“我辈读书人,岂能做戏子?这事不用谈,我不同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