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花好玉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花好玉圆-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娘,什么叫候官。”黛玉听到贾敏的转述,只盯了候官两个字问道。

    “按理进士是由吏部授官,但若是没有出缺,这些人便要候着。”贾敏仔细的解释。

    黛玉一直觉得,林如海可能不知道贾雨村曾被革职。毕竟天下这么大,谁会知道一个小小的知县因为贪酷徇私而被革职的事呢。说到底,贾雨村一身皮相极有欺骗性,若不打听,恐怕真有可能当他是什么君子。

    小嘴一嘟,“那他一直都在等,没有当过官吗?好可怜。”

    “这倒没有打听过,不过当了三年知县回来候着的人也不少。黛玉要是觉得好,便安排他来坐馆。”贾敏摸摸女儿的头,和林如海一样,并不觉得她会拒绝。

    “嗯。”黛玉的确没有理由拒绝。而且她也改主意了,贾雨村既然能摸到林如海身边,就算不给她当先生,也极有可能讨得林如海欢心。于林如海来说,送他一些银两再帮他去吏部打个招呼,只是举手之劳。

    如果把他留在外头,他和林如海之间的交往,她是不可能知道的。倒不如让他住进林家,才有机会揭穿他的本来面目。

    黛玉刚说完话,外头的帘子打了起来,苏子道:“姨娘们都在外头候着呢,知道夫人在和姑娘说话,一直等着。”

    “让他们进来吧。”贾敏开了口,一连四个姨娘鱼贯进来给她福利请安,排在最后的便是墨香。

    墨香自从抬了姨娘便一日都不曾断过早起请安,哪怕贾敏提前派人去说了不用过来,她也一定会早起在上房门外磕个头再走。

    有一回下雨,她就直接跪在雨地里磕头,正好被准备出门的林如海瞧见,回头就赏了她一箱子好东西,嫉妒的郝姨娘眼睛都红了。

    自哪以后,几个姨娘也跟着墨香一块早起请安。可墨香又开始敬刺绣活儿,今天一双鞋,明天一块帕子。说了不用做,她也不听,只是闷着头继续孝敬。

    今天又送上了一只笔袋,“知道小姐要启蒙,夫人必是准备周全,只是婢妾的一点小心意,还请小姐莫要嫌弃。”

    “瞧你,这般多礼做什么,她还能缺了这个。”贾敏接过一看,翠叶白玉葫芦的图案,针脚密密匝匝,一看就是花了功夫的。到底是笑了笑,让黛玉收下。

    几位姨娘面面相觑,赶紧说自己也准备了礼,一会儿就派人送到小姐屋里。等回了自个屋里,郝姨娘张嘴便骂,说她奸诈。

    “我们这等良民,哪里学过这些,还不是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她倒好,夫人说不用请安她偏去,结果最后,她倒成了孝顺的,我们这些听话的又成什么人了。今天又是这样,把我们架住,好独独显出她一个。”

    鲁姨娘哪好意思说自己提醒过,夫人不让他们请安,也要去。结果被这个表妹一通抢白,只好跟着她一块行事。周姨娘最是个随大流的,见他们不去,也跟着缩了。

    “老爷喜欢听话懂事的,我们就做那听话懂事的,不就是请安吗?她会,难道我们不会。我们以后也记得所有好日子,不就是绣活吗,难道就她会做。”鲁姨娘顺着她的话,劝她消气。

    “明明这么大的屋子,后头几个院子都是封着的,怎么就不能收拾出来给我们一人一个。偏要挤在这里,放个屁隔壁都能闻到,真真是憋屈死了。”郝姨娘又开始抱怨。

    鲁姨娘却没她这么大的胆子,“夫人许是忙吧。”

    “哼,生了孩子就是不一样。”说完抱着自己的肚子,千恨万恨为什么自己不能怀上一个呢。

    鲁姨娘叹了口气,她伺候林如海十几年,是看着贾敏如何十里红妆嫁进林府,又如何吟诗奏对弹琴下棋样样能和老爷应和的。深知他们夫妻恩爱,就是再来多少妾室,也不可能让老爷上到心里去。

    表妹是老爷最迫切想要孩子的时候被纳进府的,自然受到老爷的宠爱,夫人也对他们和颜悦色。后头夫人有了孩子,除了不让他们再去上房请安,从没在生活上或是言语上苛刻过他们。所以表妹这心里,还存着天真的妄念,鲁姨娘看的清楚,只是不想戳破而已。

    郝姨娘一直和墨姨娘比着,若是老爷去了墨姨娘那儿的次数比上她这儿来的次数要多,就醋翻了天。不敢跟老爷歪缠,但第二天定然要寻个由头去刺墨姨娘几句。鲁姨娘劝了几回,发现劝不住,也只好由着她去了。

    “夫人说,要收拾个院子出来,腾给姨娘们住。”小环从外头进来,插嘴道。

    “真的假的。”郝姨娘一听便欢喜的跳了起来。

    “是从上房当差的小丫头嘴里听来的,应该不假。”小环是郝姨娘要进门的时候,临时买了带进来的,两个人平时就这样主不主仆不仆,倒是相处融洽。

    “要是真的,我就把你眼馋了许久的那支金步摇送给你。”郝姨娘笑的满面红光,让小环赶紧再去打听。

    贾敏的确在收拾院子,郝姨娘找着机会偷偷去看了一眼,就这一眼便开始念念不忘。整天念唠着自己要是能住进这么好的院子,这辈子就值得了。请安也变得勤快了,老爷若是留宿也必然要暗示几句。

    所有人都看着她上蹦下跳,就连黛玉屋里的沉香都暗中笑话,“那位的脑袋比风筝纸还薄,也就是遇着我们家夫人好性了。”

    “瞧你这损样,不就是个院子,夫人都收拾了,还能不给他们住。”王嬷嬷回头看了一眼睡着的黛玉,见她眼皮子动了一下,赶紧噤了声。

    贾敏最后还是把新院子给了郝姨娘和鲁姨娘,出于补偿,赏了墨香和周姨娘各两匹从金陵新送来的西洋布。

    到了晚上便对林如海道:“院子已经分了,让郝姨娘他们两姐妹住到了新收拾的院子里。毕竟是好人家的女儿,也是宠着长大的姑娘,没什么城府心思,喜欢什么都摆在脸上。我想既然她这么喜欢,干脆就遂了她的心意,老爷您说呢。”

    “夫人安排好就好。”林如海早就受够了郝姨娘不够高明的暗示,听到她搬出去,竟在心里松了口气。

    “留下的两位姨娘,各送了两匹料子,让他们栽了新衣裳穿给老爷看。”

    “夫人一向周到,我跟贾先生谈好了,他后天便带了行李搬过来。”在林如海心里还是女儿的事更重要。

第14章 挖坑() 
欢欢喜喜搬了新院子,使着新家具,看着满院子花花草草的郝姨娘,一脸满足。舒服的坐在院子里,“这日子过的才有意思嘛,以后天高皇帝远,想说什么,玩什么,也不用怕人盯着了。”

    “就是,再不用看到那位扮柔弱扮可怜扮深明大义,奴婢都替她辛苦。”小环得意的晃着脑袋,发髻上插着一支明晃晃的金步摇。

    这些话一字不拉的传回贾敏的耳朵里,她极辛苦才忍住笑。心道,天高皇帝远,你倒是有先见之明,好好在你的新院子里过着没有皇帝的好日子吧。

    后院里墨香只肯住到西厢,说周姨娘来的早,理该由她住正房。最后还是贾敏发了话,她才搬了。反观郝姨娘,当仁不让的搬到正房,欢天喜地的置了席面,小院门一关,俨然一方霸主。

    短时间里,还有些糊涂的以为郝姨娘得宠,没看到就连夫人都让她三分,上赶子去巴结。郝姨娘被人一捧,骨头都轻了三分,越发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了。

    黛玉在一边看着,默默送她一句话,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还有哪些上赶子巴结的,不知道苏子冷着脸,都拿小黑本给记下来了,就等着秋后算帐呢。

    墨香在外头学了一身技艺,就连睡着了,也要摆出最曼妙的姿态,伺候人的功夫也不是其他几个姨娘能比的。之前和郝姨娘挤在一个院子里,颇受了她几回嘲讽,林如海再来便有些放不开。

    她倒从不在林如海这里说什么拈酸呷醋的话,只是院子一分,她便在床第之间放开手脚,还在闲暇时排起歌舞小曲,只等林如海来了,好尽心服侍。

    这样一对比,林如海心里明镜似的,握了她葱段似的玉指,“这两年让我们墨香受委屈了。”

    “老爷何出此言,夫人对墨香照顾有加,又有老爷怜爱,妾身活到现在也就这两年过的最为快活。”只字不提郝姨娘。

    墨香越懂事知礼,就衬的郝姨娘越霸道无礼。她花样百出的手段,又岂是郝姨娘能比的。林如海食髓知味,越发爱来墨香这里留宿。另一头小院里的郝姨娘,早被他丢到了脑后。

    郝姨娘等不来老爷,这才发现不对。想说上了夫人的当,可院子是她自己开口要的。说夫人善妒,可老爷也没少上墨香那儿。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黛玉就当是看一场戏,心里微微有了一点明白,所谓宅斗,正室只要站在干岸上,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斗就好。贾敏从头到尾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将他们放到一个院子里,第二件就是将他们分开到两个院子里。

    谁敢说夫人一碗水没有端平,就是当事人自己也不敢这么说。结果符合贾敏的预期,还让人说不出一句话来,这才是正室范儿。

    “小姐,歇一歇再写吧。”沉香看小姐悬着腕子练字,都替她累的慌。

    “不,写完了再歇。”黛玉额头冒出一排细汗,却不理会。她知道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对诗词歌赋也没什么兴趣,那至少,要练出一笔好字。

    她练完的字往往只挑一张最丑的拿去给先生交差,沉香忍不住问她,“明明有更好的,小姐为什么不挑最好的拿去。”

    黛玉抬头,眉头微蹙,“沉香姐姐若是闲的无事,倒不如找时间去看看桂枝。”

    沉香收拾书贴的手一抖,敛声屏气道:“是。”

    黛玉上午听课,下午小憩一会儿开始练字读书。读完便去上房拉着景玉到院子里蹦一蹦跳一跳,晚上吃了饭,把当天所学的背一遍给贾敏听,作息十分规律。

    读完书的黛玉便去了上房,不一会儿,院子里就传来了姐弟两人的笑声。景玉已经很会踢键子了,小丫头在边上数着数,帮他拍着巴掌叫好,都让景玉越发觉得运动是件让人快乐的事。

    运动和宅都是一种习惯,一旦习惯便很难改变。黛玉就是要让景玉习惯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固本培元才是从源头抵御疾病的办法。更何况,她也有了机会跟着锻炼身体,至少这一世,她没有如同林妹妹一样,从会吃饭开始就会吃药。

    立在院子一角的沉香差点垂了泪,拉了王嬷嬷问计,“您说小姐让我去看桂枝是个什么意思。”

    “桂枝嫁了也有半年吧,既然让你去,你就去吧,快去快回。”王嬷嬷说了等于什么也没说。

    沉香真个去了一趟,回来半天都没有声息。王嬷嬷趁着小姐睡了,拉她到屋外低声问道:“叽叽喳喳的喜鹊成了锯了嘴的葫芦,你这是转性了。”

    “再不转性,怕就要落得个跟桂枝一样的下场了。”沉香哭丧了脸,她去的时候,桂枝正在挑水,挑满一缸水还有全家老小的衣裳等着她来洗。衣裳还没洗好,又要张罗着做一家人的饭菜。

    明明还在碧玉年华,却一脸死气沉沉,已经被生活压榨的没有了一丝光华。两年前还和她一样当着小姐的大丫鬟,吃穿用度皆是上好的,洗脚水都有小丫头伺候着。可是如今再看,桂枝就象是掉到了烂泥地里,早就被苦水汁泡透了芯。还不是她被小姐厌弃,不然谁敢如此磋磨她。

    “你早该知道小姐的脾性,哪怕年纪再小,她的主意也不容别人驳斥。我们是当下人的,要懂得什么时候该劝,什么时候该乖乖闭嘴听话。小姐素来喜欢你的爽利劲,但倘若爽利变成了多嘴多舌不知进退。你该知道这府里有多少人,等着顶你下来。”

    “多谢嬷嬷提醒。”沉香脸色越发沉了,想到桂枝的样子,便全身发抖,她绝对不要变成第二个桂枝,绝不。

    第二天一早,黛玉去上房请过安用过饭,便回来取了书袋去竹声小馆上课。贾雨村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女学生,讲完课便开始一问一答。这是黛玉要求的,说是想从先生这里了解各地风俗人情。

    “父亲曾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先生是否也曾游历过许多地方,每个地方的人都长的一样吗?母亲说,这世上还有长着黄头发的人呢。”黛玉仰着小脸,笑嘻嘻的给他挖坑。

    “黄头发的是西洋人,他们乘着海船从极远的西方过来。至于说游历嘛,是曾到过几个地方,有一处风俗倒是有趣的很,当地山多,人都长的黑瘦矮小,喜食酸辣……”

    黛玉做出十分感兴趣的模样,又问了许多当地风俗。当晚林如海下了衙回来,黛玉便问他,“爹爹,先生好厉害,他去过好多好多地方,有个地方的人……”

    喋喋不休的说了许多,林如海也只是含笑听着,并不曾言语。最后一拐弯,黛玉模仿贾雨村的口气,“当地民风彪悍不服教化,就是有了冲突也不来衙门报案,自个开了私堂处理,往往一族之长竟比当地知州还要有威望。”

    “知州,应该是知县吧。”林如海笑着纠正。

    黛玉摇头,小脸板正道:“就是知州。”

    黛玉光凭林如海的外表,并不能看出什么来。只当他没有发现异样,心里头不由沮丧。心想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林如海去调查他之前的经历呢。

    “时飞兄曾任过当地知县,后升任知州,不过知州这个官职从几年前开始,已经没有了。他大概就是当时调任回京,于是一直没有候到好的机会。”林如海笑着对贾敏解释。

    却让黛玉惊着了,感情林如海知道他的经历啊,自己这番惺惺作态倒成了自作多情了。

    “先生说当地的银饰式样特别多。”黛玉说完眼巴巴看着林如海。

    “这有何难,我去打听打听,有谁从那边回来述职,给我们黛玉带上几套就是了。”林如海摸着腰着的平安如意络子,这是女儿做好的第一件女工,头一份就是他的。他表面没说什么,心里乐的什么似的,天天都要挂着。

    “谢谢爹爹。”黛玉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