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瞳-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义。

    李义很坦然的笑了笑,说:“我给你的东西,应该又很神奇的效果,对吧!”

    “哼,等会和你理论!”

    吴婉气势汹汹的走了,李义带着阿里木父女,给父女俩安排了住处,随后再次找到吴婉,说:

    “这就是我给你吃的东西的样本,你拿去研究一下,说不定我们可以借助这种藻类研究出效果最好的保健品!”

    吴婉看来一眼李义手中的培养皿,立即瞪大了眼睛,说:“这是在低温地区,冷水水域中生活的藻类,目前人类在很多地方发现了这种藻类,只是数量太少,研究都不够,更不要说进行研发了,你从哪里弄到的!”

    “你不怪我了!”李义笑着说。

    “下次你在敢这么捉弄我,我一定要你好看!”吴婉挥了挥自己的粉拳。

    李义哈哈大笑着离开吴婉的房间,吴婉在李义离开之后,立即召集自己的团队开始对样本进行研究。

    第二天,吴婉接到通知,当前地区的勘测已经完成,要她前往下一个地区tc市运输机立即起飞,一个小时后到达了tc市李义,运输机要前往xa市进行检修,然后前往海城市,你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吗?”吴婉说。

    “他们正要要去海城市,你跟机长交待一声,把他们带过去!”

    “好的,我这就是,你告诉他们父女,下午飞机就要起飞了!”

    李义离开吴婉的研究室,找到阿里木父女,交给阿里木一张一百万的支票,说:

    “这张支票是你应得的,你们到了海城市后暂时住在我哪里,等我回去了再给你们找住的地方!”

    “李先生,我不能收你的钱,你已经帮我了我们父女很多了!”阿里木极力推辞。

    “你手下,我研究过你的祖传的戒指,里面有我需要的东西,所以这些钱你一定要收下!”

    阿里木推辞不过,只得收下,下午父女俩随运输机飞往西安,而李义则跟着吴婉前往克拉玛依。

    “吴博士,你为什么这次要前往克拉玛依,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

    一路上,闲来无事,李义没话找话,坐在吴婉团队的移动实验室车里,总是让他感觉有些不自在,因为旁边的研究人员总是喜欢议论他。

    “我们要去克拉玛依接一个人,他是研究替代能源的科学家,这个人对我们以后的科研很有帮助!”

    李义知道吴婉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既然她说这个人很重要,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于是他有些期盼着与这个人见面了。

    从运输机降落的机场,到克拉玛依着实不近,以移动实验室为主的车队在路上跑了两天猜到克拉玛依,到了克拉玛依后,车队并没有进城,而是沿着城外打转。

    车队沿着克拉玛依外围转了大半个圈后,终于停在了路边一处不起眼的旅馆附近,随着吴婉拨打了一个电话,一辆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越野车从旅馆的院子里开了出来。

    这辆越野车来到移动实验室的旁边,从上面下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人带着一副老伙计,脸上胡子拉碴的,不知道多少天没洗脸了,身上的衣服也不整洁,如果不是此老开着一辆越野车,肯定会被人认为是一个乞讨人员。

    老人上车后,直奔吴婉而来,很不客气地说:“小丫头,你总算来了,我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带来了!”吴婉没好气的说。

    “给你!”吴婉拿出一瓶酒地给老人。

    老人正要将酒瓶接过去,李义突然走过来,一把把酒抢过去,然后顺着打开的后车厢门把酒瓶子扔了出去。

    “我叫李义,请问您老贵姓!”

    “小子,你怎么这么没有礼貌,把我的酒扔了!”老人很是不满。

    李义笑着说:“老人家,您年纪大了,在和这种勾兑酒没有一点好处,现在的酒有哪一种是真正酿制的好酒吗?”

    老人看着李义手中突然冒出了一个至少装着二十斤酒的大酒坛子,看着李义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将酒封揭去,顿时满车厢酒香四溢,所有人都吃惊地看着李义。

    “老人家,我的酒怎么样?”李义洋洋得意地说。

    老人吃惊地看着李义,凑过鼻子闻了闻,深吸了一口气,说:“老头子我活了七十了,一辈子喝过的就不少,那些酒和小家伙你手中的这坛子酒比起来,就该扔垃圾站去了!”

    “这是什么酒,这么香能不能让老头子尝尝!”

    李义看着老人有点可怜兮兮的样子,拿出两个足足能够装下半斤酒的酒杯,慢慢斟了一杯酒,然后随手递给老人。

471、边疆之行(十四)() 
老人很小心地拿过酒杯,并没有立即就喝,而是端着酒杯很仔细地看了一会,又放在鼻子下边为了好一会,才凑到嘴边抿了一小口。

    老人闭着眼睛,回味着嘴里的好酒带给他的享受,很久才长长叹了一口气,说:“真乃好酒!”

    李义和老人碰杯对饮,很快把吴婉等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吸引过来了,十几个人一大坛子好酒喝了一下午,结果到了傍晚的时候,除了李义和老人,吴婉等人全都喝醉了,东倒西歪的在车上随处找了各地方就呼呼大睡起来。

    大醉一场之后,李义和吴婉团队成员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经过了解,李义知道老人名叫孙广清,已经七十出头,从事生物研究和教育,但老人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自己的过往经历闭口不言。

    “吴博士,孙老,怎么好像不愿意说自己的过去!”

    “孙老的过去让他到现在也无法释怀,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自己培养的科学家,老人家的恩师就是新中国两弹一星的前辈们,结果那场浩劫毁了老人家的家庭,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很多年老人的问题都无法解决!”

    当所有事情全都平息后,老人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因为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老人总想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可是总是只有那样的事情阻挠,以至于老人渐渐地变得愤世嫉俗。

    最终不能被世人接受的老人,多年来,一直在新疆戈壁滩,大沙漠从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平时也极少和孩子们联系。

    吴婉能够认识孙老,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她的导师就是孙老的弟子。孙老在边疆一呆就是十年,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最让李义感动的是孙老那辆与他做伴多年的越野车,实际上早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但当地的人们都知道孙老手头从来就没有宽裕过,有点钱也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感谢孙老多年来为当地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为了避免孙老被困在野外发生危险,于是当地人找到了一家修车行,让修车行出面,将孙老的越野车完全翻新了,除了外壳没换,内部从发动机,变速器等等全都换成了当地能够找到的最好的零配件。

    “孙老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难道真要埋骨在这戈壁滩吗?”

    面对李义的问题吴婉没办法解答,实际上这几年孙老的孩子就一直打算将老人接回家去,但是执拗的老人就是不愿意回去。

    “其实孙爷爷是惦记这里的孩子们,边疆对于大部分经济薄弱,教育条件并不是很好,这些年孙爷爷总是利用自己的能够动用的一切办法和人脉,帮助当地兴建教育,为了能够让下一代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孙爷爷可以说劳心劳力,耗尽了心血!”

    “那让我来想想办法吧!”

    孙广清老人有一个助手,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大学在学生,被老人乐于助人和心怀天下的广博胸怀所感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再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了解到了老人的情况,从那时候起就一直跟着老人,以至于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毕业证一直没有拿到手。

    小伙子从当初跟着老人就不是为了名利,现在更是跟着老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反倒是乐在其中。李义找到他的时候,看到年轻人身上的衣服都不知道穿了多少年了,根本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了。

    尚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看起来好像是四十多岁的半个老头子,也是胡子拉碴,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人很瘦,却很有精神。

    李义找到孙老的助手的时候,小伙子正蹲在越野车旁边,用一个小煤油炉上做饭,饭菜很简单,简单的出乎李义的想象,就是一些干菜还有炒熟的青稞面。

    “这样的生活,你觉得苦吗?”李义问。

    年轻人抬头一看,是昨天请老人喝酒的年轻人,于是站起身来,伸出右手,说:“我叫骆炳南,做如此有意义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苦呢?”

    “你是个让我钦佩的人,如果世人都像你一样,我的世界将会美好的多!”

    李义是由衷的敬佩骆炳南,骆炳南看着自己脚下的炉子,不由得掉下泪来,他哽咽地说:

    “李先生,你能够想办法劝说老师回家吗?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最近还曾经嗑过血!”

    “竟然有这种事情,好吧,我会尽力想办法!”

    李义忽然问:“孙老目前最放心不下的事情是什么事情?”

    骆炳南想了想,很快回答说:“就是这里的教育问题,因此每一个居住点距离县城都很远,流动是学校也无法兼顾,交通不便利,再加上没有好的学校,老师也不够,这些都是让老师痛心疾首的难题!”

    “这些事情交给你来办,你又把握吗?”李义又问。

    “其实这些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缺钱,当地的经济除了克拉玛依和市里还好些,稍微边缘的地方,就不是那么好了!”

    “这些年因为缺水的问题,除了灌溉区,很多地方草场退化,放牧已经无法带给大家稳定的收益,再加上石油开采基本上已经结束!”

    李义点了点头,新疆地广人稀,发展不均衡,这在西北,西南都存在,不过南边人多,资源多,总有适合发展的道路,然而新疆却没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钱不是问题,你这里有统计数据和具体的办法吗?”

    “有,”骆炳南拿出一份计划书,说:“这是老师和我四处经过详细勘察之后,确定的发展计划,其中涉及到人口迁移的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人口迁移!”李义有些不解。

    骆炳南看出李义的疑惑,解释说:“这里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低了,建学校容易却没有办法兼顾,所以只能够让人们聚集到一起居住,这样才能够解决教育,交通,医疗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想办法解决,那么我带着孙老走了之后,这里就交给你了,你一个人做这些事情太难了,你有帮手吗?”

472、边疆之行(十五)() 
“有,她们都是我大学时代的同学,现在很多人都扎根边疆,我曾经和他们联系过,他们都认为老人解决教育的办法能够解决这方面的根本问题!”

    “有帮手就好,这张支票你收好了,还有这些现金,你也换换行头,别让人把你当作了骗子!”

    骆炳南没想到李义会这样相信自己,自己这些年跟着孙老,都快跟社会脱节了,朋友除了当年大学的几个要好的同学之外,就是家人都不理解他。

    为了让孙老回家养兵,李义,吴婉还有骆炳南商量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趁着老人在移动实验室里喝酒,骆炳南看着越野车绝尘而去,随后吴婉带着老人一路向西,准备继续进行勘测,准备到了阿克苏之后,由李义将老人带回海城市。

    接下来的几天,李义在了解了老人的病情之后,着实吓了一跳,老人幸亏遇到了他,最近这些年风餐露宿的生活,已经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心脏,如果在不治疗老人很可能因为突发性心脏病而去世。

    吴婉一行继续科学研究,一路上李义陪着老人,用自己手头有的各种珍惜药物,再加上可以益寿延年,令人长生不老的冷水藻类,老人的身体一天天的好转。

    “小李,感谢你们,说心里话,你们做什么我心里都明白,我一直不愿意离开这里,就是因为放心不下这里的大自然!”

    “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如果善于加以利用,肯定是于国于民大有裨益的!”

    老人说着打开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包,里面分门别类的放着各种草籽,还有一些零碎的矿石。

    “这些草籽如果能够经过改良,肯定会成为优质的牧草,它们是我在戈壁,沙漠区域发现的,对于畜牧业能够会有帮助;这些矿石是我在这里发现的!”

    老人说着,指着自己的一个笔记本上手绘的草图,那里是一片无人区的边缘,之前对那里进行的勘测并没有详细地列出那里的矿物,现在进一步确定的任务则交给了吴婉的团队。

    李义正发愁自己将来准备在边疆大规模从事畜牧业没有基础的时候,老人的出现带给他意外的惊喜,草场退化,以及培育新的草场植被都是一个难以短时间实现的问题。

    “吴博士,你的那位同学应该可以培育牧草吧!”

    “当然,这是她的专业,在这方面谁也比不了她!”

    三个月之后,科考队沿着西部转了数千公里,这一天来到了阿克苏,吴婉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当初她和李义在哈密边境哨卡建立的温泉温室已经铲除第一批有机蔬菜,初步解决了哨卡的没有蔬菜食用的历史。

    一旦那座温泉温室进入全面生产,将会彻底解决当地驻军的吃菜问题,而且这个模式还可以向边境所有地区进行推广,一路走来,吴婉在所有的边境山脉区域都发现了大小不一的地热资源,这对于推广地热温室,发电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李义与此同时也做出了一个长远的投资规划,一旦海城市那边的投资开始获利,大学的投入可以缓解的时候,他就会将投资的目光转移到西北地区来。

    原本李义还想参加哈密地区地热温室验收的庆典,结果海城市传来了赵锦衣要在他的珠宝古玩店里举办结婚庆典,而他作为策划者和赵锦衣的好友必须要亲自出席,最终李义搭上运输机和吴婉,孙老一同返回海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