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之冒险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饕餮之冒险王-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翻炒一样。

    方宏在用炒茶的方式炒辣椒。

    这个过程很慢长。

    炒好后,还没有成功,还得等一夜自然晾干。

    夕阳西下:“各位,明天见。”

    这是耗时最久的一道菜,从主料到配料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第二天清晨,方宏第一件事情就是翻看辣椒。

    基本上已经稳下来了。

    “早上好啊!”

    “枪哥,今天一整天都要干这个事情吗?”

    “差不多吧,先要煎红油,然后搅凉粉,差不多中午的时候能吃上。”

    “说起川菜,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能把这些个东西都用上,最能体现着三香三椒三料的,我想了很久,应该就是这道菜,川北红油凉粉。”

    所谓三香是葱姜蒜,三椒是辣椒胡椒麻椒,三料是醋豆瓣醪糟。

    “先是煎红油,辣椒已经脱水了,不过现在要用慢火炒碎,然后用舂成辣椒面,不过用刀轻轻的慢慢剁也差不多。”

    “慢炒,剁碎,然后加上八角、桂皮、茴香、大料、等等很多种香料,用菜籽油炸香,捞起香料,油和辣椒面搅拌,制作成红油。当然了做法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我之前讲过干辣椒直接制作红油的过程,这一次讲的是类似于油泼辣子的一种。”

    很明显,由于川北和SX靠的很近,所以双方在红油和油泼辣子的制作上,互有借鉴。

    “传统的川北凉粉绝对完美的红油制作方式中,还有加入冰糖桂皮密封一个月的过程,不过大家在家里恐怕是永远也不会这么做的,就说像封女儿红一样泥封辣椒油,做起来就很麻烦,自己吃,这样就够了,如果是开店,可以用泥密封窖藏一个月,让香味足够让每一个食客忘不掉。”

    “昨天已经做好了沱粉,放了将近一晚上,已经放的过久了,不过我没办法半夜起来制作这些,所以直接来了。”

    试想一下,那些开店的人,明明是一家人,却过着两种不同的时间。

    晚上店铺守夜,部分人要等到一点钟睡觉,而制作凉粉,老面馒头,老面小笼包的人,三点钟就起床干事情了,几乎一家人分两拨分别过东西半球的时间。

    “一般在我们哪儿是用进水,更甘醇,不过在这里用了江水,我也找不到井……铁锅中的水要烧至八成开,将适量的粉浆倒入锅中,用木棒将粉浆用力打散,控制好火候,慢慢将凉粉煮熟煮透,最后倒入瓦罐中自然冷却、定型。”

    豌豆凉粉,不同于红薯凉粉。

    红薯凉粉做出来是浑浊灰黑的,而上等的豌豆凉粉洁白如玉,还带有透明的感觉,在大碗里定型的时候看起来是一整块的,看起来不透明。

    不过当方宏拿起凉粉,在手上用刀将凉粉打成条之后,每一条看起来都晶莹剔透。

    “一般做菜的人,在做豆腐,凉粉这种易碎的食物时,都要记得一点,在手上打,而不是在案板上切,在案板上切了就拿不起来了。”

    一条一条晶莹剔透的凉粉码好在碗里,沉了几个小时的红油派上了用场,淋了下来。

    “并没有那么红,或者干脆说这份辣油就不叫红油,因为辣椒虽然是红的,但是不是阴干的,而是炒干的,没能给辣椒打上太多的红色。

    介于红油与清油之间色彩的这碗辣椒油看上去还是很清透的。

    淋在凉粉上,感觉很不错。

    “这一次旅行的最终菜,川北凉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了,这道菜在其他很多地区也有,名字也不同,做法略有区别。”

    阳光之下,油亮的色彩裹满了每一条凉粉。

    筷子捻起,放在嘴里,辣味瞬间迸发。

    “狠辣……但是很爽,一百八十多年前,充满智慧的先人看着辣椒,脑海里萦绕着一个思考。只要是树上长得,基本上都能吃,辣椒能吃吗?”

    “带着这种思考,他们做出了各种尝试,一百八十年间,在西南和湘地区迸发出了无数精彩的创意和思考。一步一步,成长到了现在。”

    抱住传统菜的确是方宏要做的,但那不意味着不接受新的东西。一百八十年也是足够久远的历史了,那时候的创新,例如麻婆豆腐,夫妻肺片,不是照样成为了现在的经典吗?

    豆瓣酱的出现还要更晚,只不过一百二十多年历史,不已经是川菜标配了吗?也许现在创造的菜,一百八十年后,又会是另一种有故事的经典呢?

    回味着凉粉的味道,思考着一百八十年前古人思考的东西,方宏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让我选,我也要让辣椒成为一种调料,它生来就是干这个的。”

    方宏放下碗筷:“领略山川河流之壮美,品味美食佳肴之精髓,感悟平凡人生之真谛,与我同行,下次再见。”

    “下次什么时候啊枪哥!”

    “下次?下次就是下次的时候。”

第三十一章 强大和弱小() 
“喂?”方宏躺在沙发上,逗文安,看到电话,又没存号码,很随意的就接了起来。

    结果听到对方说的第一句话,方宏瞬间坐正了身体:“史大师……师叔您好您好!”

    从川菜上讲,主要分成三派,上河菜,盐帮菜,下河菜。

    上河菜又分了两派,一个叫做宴席菜,一个叫做家常菜。

    当然了,说这么分,不一定厨师就这么学,但是大体上就是这么分的。

    来电话这一位,是川菜史上的一个传奇,自从罗国荣之后,当属他第一,而且他是属于家常菜那一派的。

    这一位成为厨师的时间和方宏他爹方邵武时间差不多,不过这一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就是小当家真人版。

    这位年纪轻轻,在全国各行各业恢复等级考试之初,就参加了考核,本来自己报考的三级厨师,结果他所在的单位认为他有实力,应该考一级,那一年考试,他排名第三,成为了一级厨师。

    随后,他转会了。

    你没有听错,他转会了,一个厨师转会了。

    那一年mianyang酒店开出五十万的天价,对其发起了转会邀请,最终达成价格是二十五万加二十五吨柴油。

    那一年是一九八一年,那一年SC省长的工资是一百三十二元,那一年mianyang核工程顶级科学家的工资是一百四十元。

    这么多年过去了,物价普遍上涨一百倍左右。当年的五十万,等于现在的五千万。

    如果有一天出现一个新闻,某个餐饮集团以五千万高价作为赔偿从另一个餐饮公司挖走了一个大厨,那么这个新闻将会上头条。

    这个人叫做史正良。

    随后,八十年代末,史正良成为全国十大名厨之一,开始在全世界各地进行餐饮交流,并一手推动麻辣化改革和新派川菜的诞生。

    换句话说,他一手将川菜推向了全世界。

    “方大师你好丫。”

    方宏立刻起身:“别,折寿折寿,折我的寿,在您面前,全世界没人敢称大师。”

    这句话千真万确,大概二十年前,史大师的徒弟参加世界厨艺大师赛时,就拿下了特等金奖,史正良一门徒弟,个个大师,个个当面方宏都只能喊师兄,更何况,自己的亲五师伯其实就是史大师第一个师傅时候的师弟,本来就沾亲带故。

    “哈哈,不逗你了,按理说你爸去世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家伙应该去的,不过你爸生前就告诉我们别去,所以我没有去。”

    “您记得,就算是一份情了。”

    史正良是个比较风趣的人,他小学没毕业就因为厨艺被看中,然后在体制内靠着厨艺一步步的往上走,靠的就是智慧和风趣,要不然,当年他做科长处长的时候,手底下那些个大学生会服他的管教?

    “师叔,您亲自来电话是有什么事情吧?”系出同门,天下川厨是一家。

    史正良:“是这样的,今年年末有一次世界厨艺大赛。”

    方宏:“让我去?”

    “对,你去。”

    方宏:“师叔,那么多师兄,让我这个半吊子去干嘛……”

    “我寻思了一下,最近几届厨艺大师赛,要不就是其他几个菜系去了,要不就是你几个师兄去了,你们宴席菜这一派从来就没有参与过,我觉得你这两年的工作成绩斐然,是时候那点东西撑门面了。”在史正良的想法下,方宏去了就是拿冠军去的,所以几乎等于是送金牌了。

    方宏:“这……我这一派的师兄也多了去了,干嘛让我去。”

    史正良摇头:“这一次还真就只能你去,其他人没法去。”

    “新情况?”

    “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说这一次的所有调味料和主料都不能有半成品,所以我感觉是针对我们的,这一次去的时间会很长。”

    什么叫半成品,盐是初加工,干辣椒是初加工,豆瓣是自然材料,豆瓣酱就是半成品,泡菜是半成品,酱油是半成品,油都是半成品。

    “举办方疯了?”一次厨艺大赛,全世界名厨围在一起榨油?这里花生嘎嘣脆,哪儿橄榄咕咚响?

    “你没听懂我的意思,解释权在主办方手里,你懂么。”

    “意思是他们专门针对我们?”

    “是这个意思。”

    方宏思考了一下:“我去解决这个问题。”

    史正良:“你先说你是准备去还是不准备去吧。”

    方宏瞬间明白了史正良的意思。

    因为两个派系中,都很考究基本功,但是宴席菜基本功更考究,如果方宏去,那就可以大家玩儿阳谋,你不是要半成品么,让新闻舆论来吧菜油,把他妈海水都变成半成品,到时候大家一起熬油敖盐熬糖。如果方宏不去,那就要让舆论压力让这种限制取消。

    方宏恍然大悟:“我懂了,要玩儿大家就在……对了举办地是哪儿?”

    “法国梅斯。”

    “大家就在梅斯玩儿上一个月,我做豆瓣酱做豆豉做红糖,熬油,他们也给我老老实实做芝士做火腿做橄榄油。”

    史正良:“奶酪就奶酪,非要叫芝士……好了,我就当你答应了。”

    方宏拍手:“有意思,到时候大家一起玩儿一场大的。”

    玩儿阴的,比基本功,比文化?玩儿死你们。

    想到年末的厨艺大赛,方宏看到了墙上唐事成挂的世界地图,于是抱着方文安:“来,指一个。”

    三天后,直播再度打开,水友涌了进来。

    方宏站在一个绿树环绕的地方。

    “枪哥,又是雨林?”

    方宏看了看自己的冲锋衣:“你家雨林长针叶?”

    “这是?”

    “高加索山脉。”

    高加索,欧洲文化源地,别扯犊子说希腊罗马,希腊罗马都失传不知道几多年了。

    “来到这儿,我就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的争端。”

    拉脱维亚和俄国的争端。

    “到了这儿,我不得不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们熟知的欧洲城市是伦敦,是巴黎,是柏林。不过在欧洲并不是这样。欧洲人哪怕是德国人自己都认为柏林是粗鲁野蛮的象征,而英法互相看不起,巴黎脏乱差,伦敦危险且阴霾,都不是那么受欧洲人喜欢。欧洲人喜欢的城市是维也纳,是华沙,是圣彼得堡,汉堡这种城市。”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曾经能代表欧洲的文化。”

    一战前夕,你不敢想象那些人在维也纳。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诗人文学家们全在维也纳,小胡子在维亚纳考试,史达琳在维也纳研究第二国际,铁托在维也纳修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人物在一战前夕都在维也纳进修。

    华沙就不说了,被阴了,导致全城毁灭重建。

    汉堡成了工业城市,圣彼得堡经历了长期的封闭之后也不再辉煌。

    从二战后,欧洲文化中心才从维也纳转到了巴黎。

    “到这儿,我不得不想起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二战前后,被灭国的波兰实际上领土面积飙升,比如俄国和德国反而都损失了大量土地。”

    有些国家在二战时期是不存在的,比如拉脱维亚,著名的城市里加和利耶帕亚,是沙俄时期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是俄国和瑞典争霸的基地,留下过无数的文学作品。

    比如乌克兰侵吞了大量波兰领土而波兰拿走了大量德国领土,德国曾经的工业重镇和发源地普鲁士全在波兰境内,包括小胡子的二战指挥中心都在现在的波兰境内。

    历史再一次证明,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有些国家虽然贱,就是运气好。没错说的就是波兰,波兰是欧洲小跳蚤,远比反华急先锋法国烦的多。

    “枪哥,你现在是在高加索山脉哪个国家的境内?”

    “我在黑海这一侧,前往里海那一侧,到了之后会开启不一样的下半程。”

    “又保密?”

    “保密。”

第三十二章 高加索() 
“枪哥,都到了这种地方了,讲一讲历史吧?”

    方宏也是愣了,毕竟在美洲和非洲时,没人要求听历史。

    “好吧,我尝试梳理一下,这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从实际上讲欧亚是没有必要分界的,但是欧亚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是因为中东是阿拉伯世界的话,可能从中东的位置还能分出两个大洲来。”

    完全可以把印度剔除去,然后按照高山和寒冷地带的边界线,把北边剔除去一个北寒州来。

    “历史上这种分界线一直在变化,曾经有很多大帝国统治过这个分界地段,而现在依旧有两个国家横跨欧亚,不过两个国家都算是欧洲国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欧洲,而且是曾经的欧洲中心,现在是土耳其除去首都之外的最大城市。而俄罗斯小部分在欧洲,但是人口大量聚集在这小部分区域,也是欧洲国家,更巧合的是,两个国家属于世仇。”

    按照我们国家史学家约定成俗的看法,1919年前的俄罗斯都属于俄国史,实际上之前有一个大国叫做罗斯,然后蒙古人统治了这里,再然后出现了莫斯科公国,最终才出现了俄国。

    土耳其和俄国的主要历史争端是因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