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娇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陆氏娇娘-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雁被她缠得没法子,只能避重就轻的说:“姨娘的弟弟跟在二爷在上山读书,将来二爷高中,他跟着二爷肯定是前途无量。姨娘的老父亲也没什么重活,现在安排在后院门房,很是轻松。”

    秋雁虽然说得时候尽量委婉,可她提到吕姨娘父亲时露出的鄙视的神情却是掩饰不了。

    看来,自己亲外公的名声是很差了。

    娇娘想了一会,笑道说:“他是不是很喜欢吃酒。”

    秋雁吃惊道:“小姐,你怎么知道?”

    娇娘闪着亮晶晶的眼睛说:“猜的。”

    “你可真神,不单单是喜欢吃酒,每次酒后必要撒酒疯,整日与人争吵,后街的人可烦他了。”

    娇娘暗想这怕是施家媳妇一直打量自己的原因的,只怕是好奇吧。

第三十六章 到了() 
金嬷嬷终于赶在中秋节前到了临安。带了十几个大箱子,八九个下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临安城西宅子里。

    惹得邻居都出来问守门的小厮,“小哥,是不是你们家主进货回来了”。

    金嬷嬷刚进门,还没梳洗就忙给于氏磕头。

    “小姐,奴婢来晚了。”金嬷嬷进门就跪在地上,哭诉着说:“小姐受苦了。”

    素雨和素霜忙将她架起来,扶着坐在圆凳上。

    于氏面带愧疚的看着她,“嬷嬷这不是打我的脸么?当时在上京,我没听你的,带着两个孩子三四个仆人轻装上阵的来临安了。现在我可是知道没人的苦了,我这一胎怀的又不安稳,手上的人都不够用,紧促的很。”

    金嬷嬷拉着于氏的手说:“小姐,奴婢这不是来了么?你就安心养胎,我将接生婆都请来了,贾婆子和郭婆子,然哥儿就是她们接生的。还有董婆子也来了,你怀然哥儿的时候,就是她管得你的吃食,这次还让她来管。”

    说着金嬷嬷从怀里掏出来个石榴红革丝荷包,递给于氏,“这是我来之前老夫人给的,夫人说穷家富路,让你不要节省。”

    金嬷嬷口中的老夫人是于氏的外祖母,武忠侯府的老夫人。

    于氏打开荷包,是张五千两的大额银票。“外祖母身体怎样?”她湿着眼眶,说道:“还是外祖母最疼我。”

    金嬷嬷最见不得她流泪,忙从怀里掏出帕子,“老夫人身体健康者呢。小心伤了眼睛,还怀着孩子,可不许再掉眼泪了。”

    于氏接过帕子,抹干泪水,催促道:“嬷嬷你快去好好歇歇,素雨她们早就将屋子收拾出来等你来了。”

    金嬷嬷见于氏面色红润,神态正常,放下心来,跟着素雨去了后罩房。

    素雨安排妥当后,回来禀告说:“金嬷嬷是跟着盛昶侯府的商船来临安的,侯府家的小世子也在船上。原本应该是八月初到,谁知道,路过太湖的时候,世子听说太湖景色优美,下令改道去太湖赏景,这就耽搁了十几天。”

    “怎么会坐盛昶侯府的商船来?”于氏问道。

    “带的行李多,走陆路太慢,刚开始打算租一艘小货船走水路。后来老夫人听说盛昶侯府有商船要往江南来进货,就去打了声招呼,顺便搭上了。”素雨给于氏说着刚刚打听出来的消息。“他家的世子听说是满十六了,出来游历的,多亏了他,咱们下人没住货船上,都跟着他住在客船上呢?”

    于氏笑道:“你不说我倒是忘了,盛昶侯府是有这规矩,男子年满十六周岁,或是出门游历一年,或是去军营锻炼一年,两个总要选一个才行。”

    素雨纳闷道:“这乘船游玩,丫鬟奴婢前呼后拥也算是游历?”

    金嬷嬷一行人风尘仆仆的来,却只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二门内所有下人都聚在院子中。

    于氏隔着门帘最在正屋,陆知然和陆娇娘留在她身边。

    金嬷嬷和王嬷嬷在院子里给大家重做安排。

    “董婆子,你主要还是负责夫人饮食这一块,现在厨房有施家媳妇,还有个帮忙的丫头,”她说着看了三丫一眼,三丫尖着嗓子说:“我。。。不是。。奴婢叫三丫。”

    金嬷嬷挑剔的看着三丫,转头继续和董婆子说:“人手有少点,你辛苦些日子。施家媳妇只是来帮忙的,灶上缺人,王嬷嬷会接着选些合适的灶上丫头来。你看还有什么问题?”

    董家婆子也没客气,直截了当的说:“让我负责这么多人吃饭,就算有人帮忙,我也只能保证到夫人生产前这段时间没问题,月子里事情最多,后面至少也要再找来两个灶上丫头才行。”

    金嬷嬷看着王嬷嬷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尽快找两个灶上丫鬟吧。”

    你来我往一番话,将施家媳妇就定性为来帮忙的,将王嬷嬷前面给她的承诺都给打散。

    王嬷嬷心中怒火冲天,偏偏于氏隔着门帘正看着她们,金嬷嬷又说的句句在理,她不敢也不能发火,只得紧要牙关吐出来个字,“好。”

    灶上的事安排好了,董婆子就带着施家媳妇和三丫回了厨房。

    金嬷嬷接着对素雨说:“前段时间辛苦你了,夫人的事以后就交给我吧,你专心做然哥儿屋里的大丫鬟吧。”又指了两个人给素雨,“让她们跟着你。”

    素雨也应下了。

    金嬷嬷又对素霜说:“王嬷嬷要忙外院的事,娇娘房里就留你当大丫鬟吧。”

    素霜应下,见金嬷嬷还想挑人给她,忙说:“大小姐在临安收了两个丫头,我带着她们两人就行了。”

    秋雁和冬草站了出来,给金嬷嬷行个礼,金嬷嬷见她们两一个大点,一个小点,不太放心,可是手里也没多余的人员,只能点头应下,“大小姐的事,件件都要过你手,你要多多费心了。”

    素雨、素霜也带着下人去收拾东厢房了。

    院子里的人少了一半,金嬷嬷又点了四个人同她去伺候于氏,剩下的人,有安排守二门的,有安排打扫院子的。

    “那我还是去照顾姨娘了?”一个脆脆的声音说道。

    金嬷嬷定睛一看,是个十来岁的丫鬟,“你原来是谁身边的丫鬟啊?”

    这个丫鬟就是荷心,她也不怕,脆生生的说:“我是吕姨娘身边的丫鬟,要是没什么事,我去给姨娘端药去了?”

    “去吧,去吧。”金嬷嬷和蔼的说。

    吕姨娘从搬到西城身体就开始变差,精神恍惚,日渐消瘦。大夫来诊脉后,也说不出有些什么病。只嘱咐少思虑,多静养,还开了些安神的药。

    陆娇娘却想起,上辈子在庄子上那几年,刚开始时,姨娘也是这种病状,后来慢慢的变得严重,开始自残,好似不知道痛似的,拿着剪刀或是银钗就往自己胳膊上戳,胳膊上一道道的血口子,让人看着就心痛。

    她这几日没事就往姨娘屋里跑,姨娘却是见到她就对着她流泪,将她赶走,一点也不想她出现在自己面前。

第三十七章 事成() 
正房西侧屋的杂物已经整理干净了,放着一张八仙桌并着四张方凳,靠西墙处放了个软塌,靠东墙处放了个长桌,上面摆着一尊青花瓷瓶。

    八月中旬,秋老虎很是厉害,外头日头大,这宅子又小,也没个遮阳的树木。于氏怕晒伤他们皮肤,拘着他们在屋里,陆知然正趴在八仙桌上习大字,素雨跟着旁边看着照看,素雨就带着陆娇娘在软塌上坐在打络子。

    于氏同金嬷嬷在东侧屋闲聊。

    “明日就是中秋节了,我让喜来去买些瓜果回来,我们也热闹闹。”

    金嬷嬷原是武忠侯老夫人的贴身丫鬟,于氏五岁时接去了上京,她便被老夫人派到于氏身边照顾了,又跟着于氏进了陆府,也算是看着于氏长大的了。

    她轻声埋怨于氏,“你可真是大胆,怎么能一股脑将手中的银子都给于府,自己也不留点。”

    于氏从小在她面前长大,自然知道金嬷嬷的意思,她不过是怕自己吃苦,“嬷嬷,据我看来,这于府怕是早就入不敷出了,偌大的南院子,收拾的乱七八糟的。竟然为了钱财,我父亲那样的顽固派竟同意娶个商家女回来,结果还被别人算计上。虽然我同临安这边不算亲近,可我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于府就这样垮掉。我将这门婚事拆散,补偿两千两银子给他们不算多,若失省点用,足够撑过两三年。再说,你也知道。。。”

    说道这里,于氏压低了声音,“我虽然气恨父亲胆小怕事护不住母亲,可终究是因为母亲的原因他才辞了官,堂堂探花郎便成了教书先生,虽还是官身却无半点实权。再说,世人都知道我来自临安于家,娘家落败了,我于梦娟能得什么脸面。”

    金嬷嬷知道于氏的心结,当时她就不同意武忠侯老夫人将于氏母亲的真正死因告诉她,可当时武忠侯老夫人就说,“她母亲就是我和侯爷太过娇惯,养得性子不知道天高地厚,又没受过挫折,才愚不可及的犯下滔天大错。我已经死了一个女儿了,不能再丢了一个外孙女。”待到于氏十岁有余,就告知了她实情。

    金嬷嬷低声喃喃说道:“我也不是说不给,你好歹等我来了后啊,我若是中秋后才到,你是不是不打算过中秋了!”

    “没那么夸张,我手上还有白两银子呢?”于氏微微抿嘴,嗔笑道:“这要说来也怪我,我给上京去信时,算的是你们走陆路,想着就算是收拾东西,六月初也该来了,哪知道你们到八月前才到。”

    嘴里虽说着抱怨的话,却是用调侃的语气说出。

    金嬷嬷哪里听不出她在打趣自己,也笑道:“都怪我多嘴,在老夫人面前提了句行李太多想走水路。刚好老夫人去参加的长公主办的花会,听说盛昶侯府家有商船要南下,便拿了帖子给我,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出发。”

    接着又抱怨说:“原本订好了启程,谁知他们自家的小世子要出来游历,便又等了半个多月,一路上听说这里有名山便要停留两三天,那里有个古寺要去听高僧讲佛经。可偏偏我们东西都在货船上,一路上也没碰上顺路的船只,只能跟着慢慢的走了。”

    于氏见金嬷嬷越说越来气,转了话题,问了句八卦,“都说盛昶侯世子生的很是漂亮,你看怎样?”说着还故意叹了口气:“我上次见他时,我还未出嫁,那时他和然哥儿如今差不多大,倒是白白胖胖的看不出什么?后来听岚山郡主说,他家的世子太过漂亮,映衬着身边的女子都黯然失色。”

    “我到没看出什么来,不过身材高大,远看倒像是武将家的人。”金嬷嬷说半句留半句,还有半句“可惜气质太过阴柔,有点娘娘腔。”吞到肚里没说出来。

    两人又闲聊些于氏离开后,上京发生的趣事,不过都是些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

    有丫鬟来报说是外院的喜来求见,于氏一直让喜来派人盯着彩绣坊那边,看来是有消息了,连忙说:“快请进来。”

    喜来隔着帘子给于氏和金嬷嬷见了礼,回道:“刚刚,彩绣坊门口有几个货商并着一群街上的闲帮闹事,彩绣坊将他们请进了内院商议,店铺也已经关门了,我留了人在那边守着,一有消息就赶来通报。”

    于氏不知道董春燕赶在中秋节前一天上演这场闹剧有什么特别用意,却是知道要推波助澜,“你也找几个闲人守在哪里,若是有人问起就说彩绣坊欠债不还。”

    喜来摇摇头,嘴角微微上扬着说:“夫人,这样太过刻意。我看我们还是装作去要债的债主,一路招摇过去,见人就说彩绣坊要赖账,既不刻意,又省力气。”

    “这个法子好!只是这要债的人要谁装扮呢?”于氏也觉得喜来的法子比前面的要好。

    喜来拍着胸口说:“放心吧夫人,交给我。人我早找好了,就等在外院等着呢。这事保准办的漂漂亮亮的。”

    说着,去了外院车棚,赶着车出去了。

    第二日晚上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外院门口、二门口,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映的院子里灯火通明。

    内院摆了两桌,外院摆了一桌,桌子上放满了应季水果,还有荣幸和出的各种口味的月饼。

    于氏怀着胎,只尝了点石榴就不再吃了。

    陆知然倒是吃的欢快,可于氏怕他晚上积食受凉,没敢让他多吃。

    吕姨娘这几日要好很多,能由荷心扶着出来坐坐。她脸色发白,眼底发青,比在于府时瘦了一圈。

    金嬷嬷等人前面没见过她,只想这姨娘身体怎么这么差,怪不得一直待在屋里吃药。

    王嬷嬷却是记得吕姨娘前面千娇百媚样,在看到现在这一副鬼模样,嘟囔着,“不是冲撞到不干净的东西了吧,怎么瘦成这样。”突然一阵凉风滑过,激的她一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百无禁忌,百无禁忌念了两声,还是心慌慌的,早早回房睡了。

第三十八章 生产() 
吕姨娘也不过是稍稍坐坐就由荷心扶着回了西厢房。

    陆娇娘看着吕姨娘的瘦弱的背影,心里却越发苦闷。自从金嬷嬷来了后,于二小姐倒是不再来了,观琴却常来走动,一来是送些药材给吕姨娘,二来她和灶上的施家媳妇熟悉,帮忙捎些日常用品过来。

    时间长了,姨娘的病就慢慢好了,虽进食不多,却也能吃得下东西。陆娇娘却是越来越心惊,她再去看姨娘,姨娘也不赶她出去了。只是盯着她看,不是带着哭腔说对不住她,就是抱着她流泪。她现在十分担心姨娘被于二小姐给蛊惑住了。

    从于府搬了出来,这于二小姐锲而不舍的三番两次上门,定是要图谋些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如素雨说的,怕母亲忘了她,不带她去上京了,还是另有所图了。

    陆娇娘心里总是对于二小姐放心不下,上辈子她不知事,原本想着,于二小姐是于氏的妹妹,姐姐病逝妹妹做填房也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

    可现在看来,于氏同临安于府并不亲近,自己父亲陆远山虽是上京世家公子,却父亲早亡,由寡母抚养长大,家中早已落败。到现在能官任嵊州知州,全凭借了于氏外祖家武忠侯的势力罢了。

    于氏同临安不和,陆远山为何会求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