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旗- 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快速扩张,确实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慌。

至于东北,他鞭长莫及,只好不了了之。

但即便如此,作为一国元首,他也不能做的很过火,尤其是在东北松嫩战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时候采用一些小手段是不明智的办法。还有一点,曾一阳确实已经成为了他非常忌惮的一个角色,太能打了,去年指挥的湘赣会战确实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和日军的伤亡相比起来,中央军的伤亡显然更大一些。

而曾一阳却不是如此,每战必会让人眼前一亮。

松嫩战役,说白了是关系到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战役反攻的条件,这应该是两国交战中,可能是战略转折的重大契机。蒋介石不敢懈怠,甚至每天都要听一些关于东北的作战新闻。

而且每天中央社和新华社的广播蒋介石都要听一听,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习惯。

“……据中央社消息,我河南中央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寻求和日决战,日军退避锋芒不肯应战……”

“……东北抗日40军所部,在军长曾一阳指挥下与日激战,但因为实力不足,被围困在松花江以北,本台将密切关注此战之结果……”

……

等到电台中播音员甜美的声音消失,站在收音机边上的陈方这才将收音机的按钮关掉,然后静静的等待着蒋介石的询问。

事实上,发生在全国的大战,除了在山西的八路军围绕着正太路和同蒲线发动的反击战,国民政府无法获得大量的情报之外,很多战区的实际情况都是第一时间送到他的书桌上的。

也就是说,在全国来说,每一一个人对抗日军事有他的了解的多。

但蒋介石还是平时听广播,而且重庆市面上稍微有些影响力的报纸每天他都会《》民众到底是怎么想的,文化界的人是什么反应?还有他极其防备的**方面的一些从新闻中流露出来的举措等等,都会让他非常关注。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了解时政上,还要处理各个战区统筹,国家的运转。而蒋介石又是一个权力**很强的人,事事关心,所以他过的也非常的疲惫。

长期睡眠不足,让他往往在思维反应上会慢上一些。

但这对他来说不影响,反而说话语速慢了,更能显出他的威仪来。

“芷町,东北的局势在一两个月就要见分晓了,你怎么看?”

作为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和智囊,陈方不仅长期呆在蒋介石的身边,而且还在侍从室内担任重要的职位,作为二处的主任,陈方对军事并不熟悉,反而是一个政策性的谋士。

长期致力于研究国民经济的问题,以及战争爆发后,大后方物价持续升高,导致连中级军官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更别说,普通的市民了。反而投机商大发国难财,哄抬物价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还有四大家族的背后的影子,尤其以孔家最为贪婪。

冷不丁被蒋介石询问了一个军事上的问题,陈方也颇感意外,站在一边脑中苦苦思索,却不得线索。

“芷町,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民心问题。在当时的政府,西南一个,西北一个,说是联合,却存在很大的分歧。而**的军队中,我连说句话都不行的惟独就是彭德怀和曾一阳两人。一个是苦大仇深,一个是功高盖天。两人都是人中人凤,但相对于彭德怀的激进,曾一阳的威胁更加大。此人年轻、激进、但却才华横溢,尤其在军事上总能找到对手最软弱的一点,死缠烂打……”

说道这里,蒋介石苦恼的摇了摇头,黄埔系中并不缺乏优秀的将领。但很多人已经开始在组织派系,从而进取心越来越不足。尤其是胡宗南的几次对日作战,让他失望之极。

反而是在后几期的将领中,冒出了不少人才。

王耀武、张灵甫、李天霞、冯圣法等人,都是难得一见的悍将。其中尤其是王耀武各方面非常全面,能力足以担当大任。

但是只有一个74军,对于蒋介石来说还远远不够,在需要五个、十个,更多的74军来巩固他的权威。

“委座,从我的观点来看,曾一阳将军无疑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很多传言和消息都不可信。我相信他不会冒险用所有的主力去和关东军来一场豪赌,我更关心的是,将来曾一阳控制下的部分满洲能够发展成什么样?”

陈方终于从不同的方面找到了自己对曾一阳的评价,军事上他不做评价,但是在政治、经济、乃至民生上才是他最关心的。

北满没有重要的工业城市,矿产的开发也很不平均。

想要靠着一个不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日军中规模最大的关东军较量,无疑将处处落于下风。这不是游击作战中,人少,缴获一挺机枪就能将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档次。

大军作战,没有一个完整体系的后勤保障系统,就等于未战先败。

其实国民政府早在三十年代,就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了国防工业体系。西南拥有大量的兵工厂,但是由于对战局的把握不足,生产钢铁的城市被日军占领,这些军功企业很多机器都无法开工生产前线急需的武器弹药,只能空关着。

在陈方看来,曾一阳控制的区域比西南政府更加的困难。

蒋介石的眉头微微皱起,像是提醒道:“别忘了,西北和苏共是一体的。苏联人不会眼看着曾一阳落败而不搭把手。这才是日军最担心的事。”

“可能会这样!但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是苏联和日本妥协,两国处于相对的一个节制状况。苏联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将其国内建造的武器从黑龙江上送给曾一阳。到时候,就是关东军最佳的反攻时机。”陈方对军事不懂,并不是说他连外交也一窍不通。

国与国的交往,更多的是利益之争。

蒋介石的语气中带着对苏联人的怨念,新一期的军事援助已经被叫停,两国之间的武器贸易也将告一段落。

这让蒋介石在失望之余,对苏联的态度非常的敏感。

见识到了74军换上全苏制武器之后的彪悍战斗力,让蒋介石更不愿意看到曾一阳的部队装备苏联的武器。本来,曾一阳的部队指挥体系和士兵训练就已经很完善了,加上武器的优势,曾一阳能走到哪一步,真的很难让人猜测。

重庆大后方,很久没有听到前方大捷的消息了。

民众反而对曾一阳的这次逆境之战,寄予了非常深厚的期望。不仅仅是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低沉的士气,还有对抗战坚持下去的勇气给予最坚定的支持。

不过,远在东北境内的曾一阳反而并没有想得到这么多的信息。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绥化能不能守得住,而援军抵达战场之后,是否会逼迫高品彪退兵。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因为绥化并不是歼灭加强版的27旅团的好战场。一旦日军发狠,征集在松花江上的所有船只,在短期内还是能够组织一支兵力,从松花江边上的呼兰、巴彦等地登陆。

从侧翼,甚至三面威胁决战的部队。

所以,曾一阳想让喜多诚一和高品彪两个人知难而退。

让他们知道,想要拿下绥化不容易,至少要付出足够多的代价。但另外一点,曾一阳也想用一场战役来测试一下关东军乃至日军在远东的决心。

面对苏联,面对中国,日军想要更广阔的空间,就不得不调整整个战略,需要放弃一些已经取得的利益。

正值半夜,曾一阳裹着棉大衣,依靠在火塘边上,这时肖龙匆匆走来:“首长,2师的电报。”



—://。。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四一八章援军在那里?

更新时间:2012103016:52:02本章字数:5299

第四一八章援军在那里?

大衣从双肩抖落,曾一阳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靠直了上身,眼神看向肖龙。

“首长,2师郑师长急电,根据其侦察部队获得的消息,日军27旅团已经在昨日对绥化发起了进攻。下午,就攻破了城门。但奇怪的是,日军似乎并没有拿下绥化。”

“郑兴国有没有日军派出部队拦截他的2师增援绥化?”

“这倒是没有,不过2师现在还在兰西境内,留下了骑兵营袭扰日军的补给线,而主力正在急行军,最多2个小时就会抵达兰西和绥化的交界区域。”

“小孤山?”

“没错,正是小孤山。日军想要拦截我军绥化的增援部队,其实最大的用处是保证其后勤线路的通畅,小孤山边靠中东路铁路绥化至齐齐哈尔段,战略意义重大,日军不可能将这个点也放弃。”

“你给我拟一份电报,命令郑兴国不惜一切代价牵制小孤山守敌,如果发现对方骑兵部队袭扰,想办法歼灭日军的这支机动力量。”

“是。”

肖龙脸上带着不可思议。他想不透城门都破了,但是却能守住城市,这样的奇闻在抗战以来还是第一次发现。

尤其是对华北战场,以运动战和游击战为主要大打法的部队来说。城市攻坚战本来就是非常陌生的科目,尤其是城市巷战来守卫城市的打法,更是第一次出现。

就凭借这一点,古敬生不愧为曾一阳看重的团级军事干部。

其能力在这次绥化保卫战中,更是突显了出来。

肖龙见曾一阳并没有急着表态,反而是一副沉思的摸样。这时,存在他心底的一个疑问再也藏不住了,像是自言自语道:“奇怪的是古敬生并没有请求增援,绥化虽然城破,但日军27旅团需要派出阻击部队,余下的兵力也不可能将绥化围的死死的。真要想送出情报,也应该不难。”

“奇怪吗?”曾一阳的眸子忽然闪光一样亮了起来,深邃的眼眸中,带着智慧的光芒,这一刻他才是这支部队最可靠的领路人:“22团固守绥化3天是我下的命令,而且这个命令有一定的深意。”

“什么深意?”

“所有的团级干部中,只有古敬生在专门研究城市攻坚战。我看他很有眼光,是该获得磨练的机会了。”曾一阳回想起一年前的一幕,有些感慨。当时1纵刚进入北满,教导队的学习也是断断续续的,自主性很强。说白了,就是想学什么都可以,就是没人教,自己琢磨。

行军。

打仗。

处处都是学问,这期间就有不少军事干部琢磨出了不少点子,有的是异想天开,不过确实有些闪光的点子。不少的想法都是现有装备下无法达到的,但有些还不错,古敬生的城市攻坚争夺战中,就有利用城市内狭小复杂战场,从战场的左右前后延伸,变成上下结构的防御体系。

想要攻克一座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弹药的城市,并且城市内的工事完善。

别说一般的日军守备部队,就是精锐的野战日军部队都无法讨到好去。

古敬生这个指挥员刘先河是有些影像的,在教导团中,另类的指挥官很多,一种活泼又严肃的气氛在其中酝酿,总能出几个不一样的人才。活泼是个人见解和研究的放开,而严肃就是严格的军纪。

刘先河呵呵笑了几下,舔着脸回忆道:“古敬生我倒是打过几次交道。一次是在进教导团的欢迎会上,他代表新入选的一百多基层指挥员发表了很有意思的演讲;之后就是处分,老谢应该清楚,这小子绝对不是让人生省心的家伙。”

“每次战术演练,他都申请进入防守一方。然后放言道……打我吧……”谢维俊苦笑着摇头道:“这样的指挥员想要让我忘记都难啊!不过那是在战术推演课上,周围的都是战友,大家模拟的兵力也差不多相当,最多悬殊也不会超过二倍。但日军27旅团可是一个大家伙,我不知道这小子……”

“现在关键是援军,牡丹江军区警备旅需要4天的行军抵达绥化,而2师想要从兰西快速的抵达绥化可能不大。高品彪肯定会派出一支部队作为拦截部队,这只部队的人数多少,战斗力如何,机动能力怎么样,都是一个未知数。”

谢维俊说的是最现实的东西,日军派出部队防御其后方的补给线,这不稀奇。

任何一支部队作战,其补给线和撤退路线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范畴。

而日军军官的教育,虽然有僵化的一面,但几乎说有的日军高级军官都是军备参谋的背景,在行军中很少犯一些低级错误。高品彪能够坐稳27旅团的少将旅团长。其能力上毋庸置疑,而且他还不是想喜多诚一那样上面有人的军官,是需要靠着一步步自己走上来了。

丰富的从军经验,让高品彪棱角分明的性格中更多的是谨慎和筹谋。

以前每有大战,刘先河总是最紧张的一个,至少在司令部内就是这样。虽说他的职务是政治部主任,但更多的是担负地方工作,根据地建立之后,一层层的机关铺下去,都需要他身体力行。

可以说,刘先河的工作是为大部队后勤保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粮食,兵工厂的生产管理等等,都需要他关心。

但这次例外,武器弹药储备本来就充足,而第一季的夏粮纳上来之后,部队的粮食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心情自然没有以往的焦虑情绪,加上对作战指挥他一般都是不太会发表意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精通还是不懂。总之,刘先河是一个很本分的人,只着眼于他分管的工作。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他的工作也有人做,他相信别人做的不一定会比他差,自己要是胡乱发表意见,会给战友带来困扰。

随军以来,刘先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筹备曾一阳给他划的一个蓝图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可行的方案,建立一个完全可以和关东军对峙的根据地,一旦曾一阳在军事上办到了,那么东北的抗日局势将是关东军和抗日义勇军分庭抗礼的局面。

要是人口充足,就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生产的粮食,比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关中平原的都要多得多。

一个完整的大后方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而后勤补给也达到了部队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弹药的储备也能足够支撑大部队连续作战。有了这么多的便利,不打一场大战役,将根据地周围的威胁减缓,甚至消除,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尤其是中央发来的电报,一再要求曾一阳用一场大胜来鼓舞抗日军心、民心。

在西南大后方的种种不利消息,将在西北的中央政府逼到了舆论的悬崖边上。一旦东北反攻作战失利,到时候国民党肯定会以此为借口,将很多在华北的抗日根据地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