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涌门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涌门楣-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没上心了,你跟妈说,让她别乱操心了。我有一个正在交往的女孩子,人好着呢,改天介绍给你们认识。”

    “你小子。”一向内敛的张伯言也被承言这幅王婆子卖瓜的嘴脸给逗乐了,难得的八卦了一句:“比金大小姐适合,哪家的?”

    夏虫不可以语冰!

    张承言默默地看了一眼大哥,恋爱啊、结婚,谁要找的是适合?

    心跳,估计说出来大哥也不懂,白瞎了嫂子那么个通透的人儿,大哥就是一个标准的老古板!

    “你那是什么眼神?”张伯言抬手就是一个爆栗子。

    “斯你还真敢下手。”张承言疼的抽了一口气,更觉得跟大哥这样一生守着规矩的人,没什么话好说。正好这几天有空闲,这就去打个电话给敏贞问问她,等她的时间邀请几个朋友出来见见面。

    “得,不和你说了,我想起件事儿来。”张承言说着就匆匆走了。

    “哎”还没等张伯言出声再问,张承言就没了影子。

    张伯言是真的关心弟弟的人生大事,竟然有了交往的女朋友,却瞒着家里不说。

    遮遮掩掩,这里边必然有缘故。张伯言也是从单身时候过来的,他十分想和弟弟说说:“可别犯糊涂,像他们这样人家的人,享受着家庭的供养和栽培,肩上也担负着别人没有的担子。娶妻与恋爱还不同,谁也不能靠着心动过一辈子。成亲吧,只要是开始互相不讨厌,继而看着顺眼,相处时间长了,情份自然也就有了。”

第四十四章 欣欣(推荐加更 )() 
第四十四章欣欣(推荐加更)

    可惜了老大的预备的一番肺腑之言,根本就没有说出口的机会。

    男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多是要么国,要么家。女人不同,除了衣服首饰,更多的是些闲话。

    细心的文殊看着张曼卿眼下的一片青黑,直觉事情并不只是孕吐那么简单。身为嫂嫂,平时相处虽然错,不过到底不是从小长大。曼卿别看大大咧咧的,到底也有些女儿家的小心思,为了避免尴尬,安排了些酥软鲜香的茶点,就借口准备晚宴躲了。

    张太太最满意的就是儿媳妇的这份眼力见,看着一直缠在一边问东问西的小女儿幼卿说:“幼卿还像是个孩子似的,去给你嫂子帮帮忙?”

    张幼卿是家里当之无愧的小公主。

    张家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对于两个儿子都是张涵一手调教,自小就颇为严厉,两个女儿都是与张太太教养照顾。张家的家世不差,女孩子都是活泼机灵才讨人喜欢,所以并不压抑女孩子好动的天性。

    张太太哈哈大笑,指着张幼卿无奈的说:“就怕你个猴儿听,才让你大嫂将你拉你出去。“

    婆婆的话,文殊并不放在心上。她生性寡淡,不是看的十拿九稳的事情,更愿意站在一边观望,只是看着今天异常沉默的曼卿若有所思。

    在宋家的时候,那天的事更像是过眼云烟,风过无痕了。无论是宋太太还是宋沐之对张曼卿都是更胜往昔的体贴照顾。

    坦言来讲,张曼卿也没有时时刻刻将事儿记在心上。不过原本以为已经忘记的事情,回到自己家之后,却又带着难言的委屈涌了上来。

    委屈了谁不想说说,尤其是当着自己母亲的面。想想婆婆办的破事就糟心。只是宋太太不仅仅作为张曼卿的婆婆,她更是宋沐之的亲生母亲,而且这事说到底根源也还是在宋沐之的身上,张曼卿不能不担心万一家人因此迁怒了沐之怎么办?有了这份顾虑,又觉得过去的事情不如就过去好了。

    “怎么,成家了就拿自己当外人,有什么话还不能在家里说的?”张太太等文殊带着幼卿出去,叹了一口气,看着曼卿还是没有想说话的意思,就主动问了。n?n

    张曼卿能分得清楚母亲是真的生气还是嘴上说说,正是听出了母亲的关怀,才没等抬头,鼻子一酸,刚才还勉强藏在眼眶的泪水争先恐后的落了下来。

    看着默默流泪的女儿,张太太的心里一沉,曼卿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儿,就是丈夫那样性子刻板的人都对纵着她。被溺爱着长大。从小到大都是从来不肯吃亏,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边都是一言不合就翻脸。这却是眼泪珠子不断,可见是真的受了委屈。

    “没多大事。”哭得难受,张曼卿犹豫了一下还是吞吞吐吐的把宋家发生的事情说了,不过末了再三解释:“都是我婆婆搞出来的,沐之当时跟他妈大吵了一架,当时我婆婆差点气的回了芜湖老家。”

    “闹这么大?”开始曼卿说宋沐之并不知情,张太太还以为不过是托辞,听说宋太太都差点回了老家,才十分惊讶。

    “当时沐之也是看我生气着急了,才对我婆婆说了重话。开始是说要回去的,不过后来被沐之劝住了。”

    “后来呢?你婆婆对你怎么样?”

    张曼卿想到这里,倒是心理舒服了一点:“没事了啊,她一只对我挺好的,尤其是怀孕之后,恨不得喝杯热水都帮我试试温度。”

    相反,张太太听了这话不仅没有被安慰到,反而更不放心了。

    以己度人,换做伯言偏帮着妻子惹了张太太生气。张太太自问可做不到马上就能对文殊心无芥蒂。不过看着张曼卿毫无所觉的脸,怀孕的人最忌讳忧思过度,张太太可舍不得加重女儿的心理负担。

    “那就好。”张太太柔声安慰女儿:“当娘的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你婆婆早年的经历不同,也是为了沐之,就是一时想差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你不许存了闷气在心底,容易伤身子。更不许因为这个就记恨你婆婆,知不知道?”

    张太太和女儿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女婿是寡母一手带大,感情自然是一般母子所不能比的。不管起初因为什么,若是时间长了,曼卿总与婆婆有矛盾,十有**都要和女婿之间生出隔阂来。

    张曼卿嫁到宋家,张太太唯一满意的一点就是图女儿日子顺遂。不过日子过得好不好,都是要一点点相处来的。多少人,手里明明握着一副好牌却打的稀巴烂。

    “我当然不会了。”张曼卿懒懒的依靠在沙发上,怀里半搂了一个枕头:“其实除了这件事,婆婆对我满照顾的。”

    张曼卿说的也不是虚话,出现了孕吐反应,宋太太看上去简直比宋沐之还着急。亲自召集了张家原来在曼卿跟前伺候的几个下人,逐一项的定了个食谱出来。

    知道了张曼卿习惯吃粥,就每天早晨都是各色的杂粮粥配着小点心。要是星期一的下午要是定了海带排骨汤,星期二的上午一定来碗猪肝面。绝对不重样,食谱安排的荤素搭配,口味都十分仔细。

    说不感动是假的,每每看着一桌子婆婆费心安排的伙食,张曼卿都忍不住心中告诫自己,以后也要对婆婆好一点。

    就是张太太听了这些,也十分感念宋太太的体贴。虽然眼下宋家的一应开销都还是张家的钱,不过愿意为你费心,总好过不闻不问。

    娇养长大,又没经历过什么事情的姑娘,总是容易心软。张太太也觉得宋家只要还有一个明白人,就知道要怎么哄着曼卿过日子。嫁都嫁了,总还是要想着把日子过好。出门做客都是光鲜亮丽、恩爱异常,真关起门来过日子,又有几个能一帆风顺的。

    张太太自我安慰了一回,等晚上又絮絮叨叨的跟张涵说了一遍。

    这位上海男人,他的细腻、谨慎都用在了官场上。听张太太说的不过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而且已经解决了,心里一松,就更加不会放在心上。他心里明白着呢,宋沐之在上海这个地方,少说三五年都还要靠着张家的关系。曼卿的日子差不了,至于亲家太太是脑子抽的那根筋儿,不过是个妇人,张涵并不放在心上。

    张涵虽然早就过了轻狂的年纪,不过能顺利坐到邮传部长的位子,还是心中十分之欢喜。

    这要是在大清朝的时候,也算是入阁拜相了吧。虽然是新政府,张涵的骨子里还是十分传统。他心里是得意的,觉得全赖张家列祖列宗的保佑。

    “曼卿没事,我就放心了。沐之那孩子的心事重,才开始做事,心思必然放在事业上多。亲家太太原来以为明白,现在看着也不过如此。”张涵到底还是心疼孩子,多嘱咐了一句:“你得多看顾着曼卿,那是个实心眼儿的孩子。看着聪明,其实傻气的狠。”

    张太太眼睛一亮,提议说:“让曼卿搬回来住吧?”

    “然后让宋家的第一个孩子生在张家?”张涵十分庆幸两个儿子都是自己一手带大,不管瞧着多精明的女人,也总有头脑不在线的时候。譬如老妻,又譬如亲家太太

    张太太也是今天实在兴奋,又正遇上宋家的愁人事,才脑子一热想了个馊主意。

    其实一说出来,她就想明白了。不过被张涵拿话一睹,难免有几分下不来台,小脾气也上来了,索性闭口不言。

    聪明的男人,从不会试图与气头上的女人讲道理。张涵决定换一个话题:“我打算最近安排承言回乡祭祖,你看着安排。”

    这话说到张太太的心里去了:“老爷你步步高升,孩子也各个都争气,实在应该回去告慰祖宗。”只是有一点,她与张涵想的不同:“老三这差事才做了没多长的时间。回乡的失误繁杂,来回少说也得大半个月。伯言是做惯了的,不然还是让伯言带着文殊两人回去好了。”

    张太太这是想顺便把张家的列祖列宗当成送子观音拜见了。

    张承言的差事具体怎么样,都在张涵的心里装着呢。张承言在外多年,对国内的形势了解不深,他安排老三回乡,其中一层意思也是有意让承言趁机接触一下老亲,适应适应国内的人情关系。所以还是坚持说:“四川是出了名的火炉,正是最热的时候。你想让老大夫妻两个回去,再另外安排时间,这次还是让承言回去吧。”

第四十五章 私语() 
第四十六章私语

    这不是晚上一高兴多喝了两杯,便打开了话匣子:“想我张涵蛰伏八年,跟在大总理身后,兢兢业业一步步走到今天。”

    “可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张太太愤愤的说:“就是当年写下‘犹记当年张怀望,嗤余狂妄亦知音’的那人,现在早就不知道哪去了,不然就一定亲自上门拜访。”

    张涵,字怀望。不过这个字早就不再提起,究其原因不过是官场倾轧。当年不要说张涵,就是金大总理还是个兵头子。哑巴亏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咽下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张涵想起过往,不禁长叹一声:“人生在世,一时的风光不算本事。一则,后继有人;二则,家业传承!”

    “要是一直顺顺当当的,老大的性子稳妥,适合守成;万一有变,老三的脑子活,手腕硬,也能和伯言一起守住家业。”张涵想到两个儿子无比欣慰:“我张涵这一生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老大和老三。”

    张家的两个儿子,教育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老大伯言,学的祖宗理法;老三则从小喝着洋墨水,进的是洋学堂。世道变得快,张涵想要张家立于不败之地,就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边。

    新政府要延续老祖宗千百年的传承,伯言这样正经读着四书五经的必将有一席之地;就是要开放,要革新,承言这样吃着面包喝惯了牛奶,装了一肚子洋墨水不愁出不了头;就是再退一步讲,万一什么机缘巧合之下爱新觉罗家又重新得了天下,曼卿嫁的宋家现在看着不起眼,那也是根正苗红皇族的嫡亲外甥!

    宋沐之那小子,当张涵不知道曼卿要死要活的崇尚自由恋爱是宋沐之在后头鼓捣的。张涵不过是权衡利弊之后,坐了个顺水人情。

    女儿,张涵确实疼爱。不过张家的兴衰荣辱根本马虎不得。再者,就是爱新觉罗家从此销声匿迹,宋沐之也是个有位青年,像现在这样,有张家的扶持,曼卿一样过的是舒服日子。

    张太太的失败在于,她永远都没有猜透过枕边人的心思。当年的事情,张太太以为以为张涵之所以答应,跟她一样,是因为疼爱女儿。

    就是张承言,之所以一点都不担心女友孙敏贞能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也正是因为有了二姐曼卿追求真爱的先例在。

    孙敏贞这段时间的日子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面是彻底得罪了王玉墨,在学校的时候就没有一天正常的时候。

    “我听同事说,跟你同一间办公室的王老师并不十分友善?“马惠民扶着自行车,与一同回家的孙敏贞说着闲话。。

    “是十分不友善。“孙敏贞知道惠民哥说的含蓄,索性自己直接讲了。

    孙敏贞其实很奇怪,听说王玉墨家里有钱有势,怎么还偏偏看上去一副小鼻子小眼睛的样子。一点不见大家小姐的气度与修养,每每见了孙敏贞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指桑骂槐。虽然不至于让人伤筋动骨,说起来却实打实的膈应人。

    马惠民权衡了半天,还是决定给孙敏贞提个醒:“你是心善面软,不计较。虽然大家知道王老师不修口德,可是难保就有不明白的当你是爱慕权势,攀附权贵的人呢!“

    孙敏贞笑着点头。

    “别不放在心上。“马惠民十分疑惑,在一条巷子长大,孙敏贞从小就是既敏感又要强。还真是女大十八变,就是王老师见天的在后面说她坏话,孙敏贞也没看出来怎么样。

    这种不怎么样,可不是有委屈说不出来。而是真的'清风拂山岗'的超脱,从骨子里就透着一股漠视,大有'随你怎么样折腾',本姑娘无所谓。

    “有机会的吧。“

    就是马惠民今天不说,孙敏贞也决定找个机会给王玉墨一个教训。

    其实她一直在给王玉墨留机会。毕竟实质上说来,孙敏贞一没有抢王玉墨的钱,二又没抢她的人,不过就是一言不合在张家给了她个没脸。女孩子嘛,有点小心眼,气不过就说上两句,反正又不会少一块皮。

    只是看来王玉墨与她想的不太一样,实在可惜,原本还想着给她留点面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