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涌门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涌门楣-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张幼卿一点都没有诡计暴楼的尴尬和羞涩,十分坦然的望着承言大声承认。

    张承言配合的装出一副苦瓜脸来,惹得张太太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大少爷回来了。”门口的婢女绣鸣招呼着接过张伯言手里的包。

    张伯言对着绣鸣点点头,又对着里边说:“笑什么呢?一听就知道是幼卿在家。”

第二十五章 父母心() 
第二十五章父母心

    “我们正在说要趁着老三的好事,家里办一场宴会。”文殊一看见伯言就起身走了过去。

    “妈,我先回房换身衣服。”伯言等着文殊走近,跟张太太说:“下午有个应酬,一身的酒气。”

    “快去吧。”张太太仔细的看了大儿子的脸色,有点红润,却不见醉色,看起来还不错:“你们不用管我,文殊也去吧。”

    她可不是那些不开明的婆婆。娶了媳妇进门,要紧的是小两口的感情好。

    文殊放心不下丈夫,要亲自照顾,张太太心里只会觉得她体贴周到。

    这个儿媳行事大方,从不和伯言耍小姐脾气拌嘴,家里的事情也料理的合乎张太太心意。

    只有一件,嫁到张家几年,还没能添个曾孙,实在让张太太每每想起来都颇为遗憾。

    “什么时候你们几个都安稳下来,你父亲和我就放心了。”张太太爱怜的摸索着张承言的肩膀,十分感慨地说。

    幼卿笑话母亲:“您之前不还在说儿女都是债,生下来就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惦记。现在又说能放心,反正我是不信的。”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就比如说伯言顺利的迎娶了位全家上上下下均十分满意的大少奶奶,张太太却依然忧心什么时候能有孙子辈的出生;老二张曼卿,嫁的是自己挑的同窗宋沐之,人品学问没话说,虽然家境稍次,不过张家这样的人家,也并不缺一两门显赫的亲戚,更有成亲一年,曼卿顺利怀孕,张太太唯一忧心的就希望曼卿可以一举得男,也算是在婆家立足。剩下两个小的,张太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没成年的好好读书,没结婚的赶紧结婚。

    张家的宴会筹办的热热闹闹,不仅承言想借这次机会将孙敏贞介绍给家里人认识,就是怀孕的老二曼卿也一定要参与。

    张曼卿一家住的是张家陪嫁的小公馆。

    现在称之为‘宋公馆’,坐落在城市西区著名的御园路上,树高枝繁、环境清幽,临近的是些政洋人府邸或者是名人旧居。优雅从立的梧桐树下涤荡悠扬着钢琴曲,房内廊道迂回,上下贯通,主要以东方装饰风格为主,搭配着名人手书字画。

    这是宋太太喜欢的风格。

    张曼卿的婆婆宋太太是位满清格格,时常挂在嘴边念叨的就是“当年我阿玛小的那时候,咱们家可是正经的红带子。别说是四九城,就那时候进宫去给老佛爷请安,也是早早的就有轿子候在宫门口的”每每提起大清朝还在的时候,平时谨小慎微的宋太太眉宇间竟难得的带了几分神采飞扬:“我阿玛那个人,糊涂了一辈子。好在心里还是明白的,不然怎么就早早的就相中了老爷。说是咱们满人离了马背,都竟学了汉人的学问,怕是丢了祖宗的东西。人心难测,终年打雁的让雁啄了眼,好好的朝廷没有了”

    倒是一群乱臣贼子成了气候,只是儿媳敏贞的娘家就是新政府要员,这话不好当着张曼卿的面说,只好默默的咽下肚里。

    ”哎呀,宫门口就有轿子候着,那时候一定是极为体面的人家。“张曼卿十分赞叹,又劝说婆婆:“的福气一半在父母,一半在子女。现在有沐之我们孝敬您,这不是我娘家明儿个要办宴会,请的都是相熟的亲戚朋友,还特意说了要请您过去热闹一天。”

    是自己想去吧。这么个‘特意’,也不见打一个电话来。

    宋太太含蓄的说:“谢谢亲家太太惦记我,只是我这两天偏头疼又犯了。之前怕你们惦记,就没说起来。”

    是不想去吧!

    张曼卿早有心理准备,婆婆是十宴十不到的。她的骄傲刻在了骨子里,外边的社会变了,就是出去也没人奉承她。可要宋太太去奉承别人,又是她百分百做不到的。久而久之,也就眼不见心不烦,每逢宴请都会偏头疼。

    “给林大夫打个电话,让他过来给太太看看。”严重不严重是宋太太说的,张曼卿作为儿媳妇却不能等闲视之:“头疼可不是小事,”说着就扶起宋太太一定要她去床上躺着。

    “让张妈来好了,你是双身子的人。”宋太太享受被服侍的快感,但眼下孙子更重要,她可不想一不注意伤了金孙。

    一旁站的张妈,赶忙上前扶起宋太太,眼里都是欣慰满意。

    张妈是宋太太陪嫁丫鬟,一辈子没成家,陪着宋太太经过大起大落。虽是奴仆,情同姐妹。

    曼卿的婢女却在一边看的心惊胆战,强忍着看宋太太一行转过楼梯,才上前扶住张曼卿,不赞同的说:“小姐,您没事吧。要不一会儿林大夫来了给您看看,太太嘱咐了就是过了三个月也还是要小心”

    她说的太太不是宋太太,是张曼卿的母亲张太太。

    曼卿听着婢女絮絮叨叨,眼睛透过隔空铸造的梅花窗栏,看着外边绿草如茵、繁华斗艳的庭院想着自己的心事。

    宋太太是没落的格格,穷的只剩下一身傲骨的贵族。看着好相处,万事不在乎。其实沐之留学日本都是张家资助,现在一家子住的也是曼卿的陪嫁。

    不是不挑剔,是没有挑剔的立场吧。

    张曼卿心知肚明,却愿意闭着眼睛装傻。

    沐之从小就没了父亲,宋太太出身高贵,却为了儿子吃苦耐劳,典卖了家中薄产将沐之养大。直到后来有了张家资助,她们母子二人的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

    问题是明明是靠着张家,日子才好起来。可这位太太却对待张曼卿的时候总是客气有余、亲热不足。

    好在张曼卿骨子里有点大咧,不亲热就不亲热吧,她喜欢的是宋沐之,婆婆是必不可少的附属品,不能改变就坦然接受好了,家里又不是养不起个闲人。

    “走,扶我去挑身漂亮的衣服,可算是能出门了。”

第二十六章 疑惑升() 
第二十六章疑惑升

    张曼卿长得美艳明丽,对衣服也十分挑剔。

    留学的时候,喜欢各色日本和服,嫁人回国之后就是钟爱旗袍。

    她身材苗条,怀孕三个月也不过是小腹微凸,不仅一点都没有因为怀孕折损了容颜。反倒是孕期的缘故,脸上自然红润,一看就知道是个生活顺遂、过的美满如意的夫人。

    张曼卿对着一架子的旗袍,挑的花眼,让婢女一件件的拿起来,走的远点来看效果。终于选定了一件海棠红暗纹绣、芙蓉山茶花的旗袍。

    孙敏贞也在看一件旗袍,不过她可没有张曼卿那样的衣帽间,也没有一柜子、一柜子的各式衣服,手上拿的这件还是张荣替承言刚送过来。

    抽开浅紫色的绢带,打开柔白色的包装盒,露出一件樱花粉的旗袍来。拿出旗袍,里边露出一个深海蓝的小方盒子,居然是一个牙雕茉莉花的发箍。

    孙太太在旁只觉得五脏六腑都舒畅起来,看着敏贞意味深长的笑。

    就说吗,年轻人的恋爱总是五味俱全,丁点大的事情都能顶天,这不是转脸又是首饰、又是衣裳的送。拜见过了张家的父母,亲事就定下一大半。

    女孩子嫁人,就等于二次投胎。承言那小伙子人品不用说,张家的家世也是上上之选,孙太太心中溢满蜜汁一样甘甜,想着什么时候要带着敏贞去玉皇寺烧香还愿。

    张承言忙着手里的工程,抽不出时间,只能电话与敏贞约好了,打发胖荣过去送东西。

    “孙小姐收了礼物很高兴,孙太太还要留了我中饭。”胖荣满脸喜色的复述送衣服时候的事。

    九里巷那样的地方,张荣等闲就是走错路都不会绕进去,奈何里边住了位金凤凰,飞到了三少爷的心坎上,张荣自然是捡了好听的来说。

    果然张承言听了脸色大霁,摆摆手打发张荣下去,继续翻看文件。

    “少爷,有件事,小的不知道应不应该说。”张荣倒是期期艾艾站在原地,并没有马上离开。

    “有话快说,应不应该说还用我来教你吗?”张承言头都没抬,语气里带了两分不满,三分无奈。

    “不用、不用。”张荣脸上发热,暗自恼怒不应该和少爷藏心思,只能庆幸三少爷正忙着手头的事情,又因为孙小姐相处顺利,心情不错,才没倒出手来收拾自己:“少爷,我这两回按照您吩咐拜会孙小姐府上,总能在巷子外边两三百米开外的地方遇见一量黑色的车。离得远并看不清楚里边的人,我也说不上哪里奇怪,就是一看见那车,就说不上来的不自在。”

    九里巷多租户,外乡人聚集的地方。虽然站在高处就能看见石库门,不过却属于闸北。裸露在外的阳台,按上几根铁栅栏,总有三五件滴滴答答还淋着水的衣物搭在上面。楼下的过道两旁,有的人家修葺了水池在外边,作为一个临时洗脸洗菜的地方,偶尔还要堆放一点‘放着碍事,扔掉可惜’的杂物。

    这地方就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都不常见,会十二出现一辆轿车,确实让人疑惑。

    张承言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头:“总不能真的是什么都说不上来奇怪,一次都没见过车主人吗?”

    张荣仔仔细细的回想了一下,确定的说:“一次都没有。”

    “车子是新的吗?记不记得车牌号?”张承言抻了抻胳膊,瘫在靠椅上和张荣确认。

    张荣沉默了半刻。

    张家下人之间竞争的厉害,尤其是两位少爷身边。爹娘都是老实人,做工一辈子既没有攒下多少钱,也没有什么人脉。想要出人头地,张荣只能靠自己。不过当时确因为长得痴肥,半大时候常被一起做事的下人欺负。是三少爷由此遇上之后,不仅狠狠得训斥了他们,还把张荣调到身边当差。

    对于张荣来说,能从干零活的到三少爷跟前,无异于是得道升天。三少爷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可张荣却没给主子帮上什么忙。

    想来半天又是尴尬又是无措的说:“车子不比咱们家的差,我我每次都是一路过,没瞧清楚车牌。”才一说完又赶忙补充了一句:“我一会儿出去就回九里巷守着,这次一定看清楚了再回来。”

    张承言却觉得守着应该也没有什么用,要是偶然巧合几次,守着还不一定要到什么时候再遇见;要是真有古怪,张荣既然已经发现,必定要比平时多打量几眼。不是瞎子聋子,必定会警觉躲开。所以就是在九里巷守株待兔,成功的几率也不高。

    “没看清人,也说不上来车牌。那你有没有留意车子边上停留或经过的人?”

    张荣恍然大悟:“何小姐,有两三次那辆车在的时候,都正看见何小姐。”

    年轻的漂亮女孩身后总有一群狂蜂浪蝶,自己是一个,想必那位车主也不例外。

    既然是何小姐那就说的通了,夜未央的台柱子,多少上海青年才俊的梦中情人,一两位蓝颜知己实在不足为奇。

    看着张荣愁眉不展,承言开口点播说:“还是感觉不对吗?最奇怪的不是那车子,是崭新高端的车子停在了九里巷。若是在石库门周围遇见了,你都一定习以为常,半点不奇怪了吧。”

    实际上何小姐并没有什么蓝颜知己,她素来对身边人要求极高。打的是‘卖艺不卖身’的旗号,虽然人们不能免俗的欣赏她的脸,但新时代了,舞女毕竟不同于女支女,讲究个你情我愿。

    张荣心里想说不是,却实在说不出不对的地方,只能点了点头,暗搓搓的下决心,下次再从九里巷看见那车子,他一定打探的清清楚楚再回来。

    而此时九里巷子外边,黑色的私家车里,后座上以为中年男人手里攥着一个女孩子绑头发的嫩粉色的绒球花,一下下的抚摸。终于收回之前一直专注着巷子的目光,轻声的吩咐了一句:“走吧。”

第二十七章 绣鸣() 
第二十七章绣鸣

    经过颐和路,文殊坐在车里,看着越来越近的钟塔楼。迎面看见的是一个信使的雕塑。戴帽,手执带、棒,脚生翅,左右为女神,执笔和书信。

    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无端的想起北平的日子来。

    上海不同于北平,大到钟塔一类的建筑,更多受了西洋风格的影响。比起北平的恢宏大气,雄伟巍峨,更显得温和内敛的多。像是个一直带着礼帽、握紧手杖的老派绅士。

    文殊喜欢北平的爽朗,也渐渐适应了上海的细腻。

    张太太的心事,何尝不是文殊的心病。尤其是晚一点的结婚的曼卿,都有了身孕,文殊自比样样不比别人差的,只是这子女的缘分勉强不了。

    她悄悄的伸手轻轻的放上小腹上,这是第几个月了,从嫁人之后小日子就没有一次准过。

    加上上个月,就已经有两个月了。文殊心里悄悄的祈祷,这里会不会已经住着一个小天使了。

    文殊虽然努力压抑着心中的狂喜。

    仅存的理智,决定让绣鸣陪着一起出来,私下找个大夫看看。

    怀孕的话,再好不过,另外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公公婆婆说;毕竟虽然婆母也是母亲,却到底不是亲生母亲。就算万一不是,也好过婆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绣鸣,你想家吗?”

    绣鸣是文家带来的婢女,文殊不知不觉就问出了心底话。

    ”不想,有什么可想的。“绣鸣没有体会到文殊细腻的心思,直爽的说:”我娘早就没有了,就一个爹,有也跟没有一样。“

    绣鸣自嘲的一笑,想起那个盛夏炎热的午后,娘走了,爹带了一个凶神恶煞的中年妇人回家。从此以后家就越来越不像自己的家了,娘留下的东西,稍微值钱一点都慢慢的被爹变卖,换了那妇人的新首饰。就是最后的自己,也据说是被卖了个好的价钱,至于后来爹又给那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