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流而上-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姐把自家的想法一说,就见舅舅一脸惊喜的瞧着她,抚掌大笑,笑声把停在窗台上歇脚的鸟儿都吓的扑棱扑棱翅膀飞走了。

    “不亏是我林书岚的外甥女,没辜负我的期望。”韩先生笑着,朗声道。

    这一句可把元姐吓坏了,舅舅怎地把本名也翻了出来,赶紧拉了他,一脸紧张道:“舅舅可别得意忘形了!”

    韩先生听了,不以为然:“我们元姐这般聪慧,舅舅怎么能不得意?怕是你九泉下的爹娘知道了,也会得意笑出声来的。”韩先生说到这个,突然视线有些模糊,拿起桌上的青花瓷茶碗,仰头一饮而尽,才把心中的感怀皆压了下去。

    “元儿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韩先生又恢复了笑脸,问道。

    “我就把各条路都想了一遍呗,最后才发现了这条小路,嘻嘻。”元姐眉眼弯弯。

    “这可不是条小路,可是康庄大道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哪怕他站在你的对立面。”韩先生点了她。

    用后世的话来讲,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那你有什么具体的安排呢?”韩先生又问她,只有让她自己去思去想,才能似今日这般有所进益。

    元姐歪着头仔细考虑了一会。其实,她刚才只顾着高兴了,都没想具体要怎么办,才能更妥帖。

    “甥女觉得,王大太太那样精明的人,我们只要稍微透点口风给她就行了吧,她定是迫不及待地想把赵嫦嫁出去的。”元姐答道。

    韩先生点点头。确实,比之别人,岳氏的急切可想而知。

    “那你自己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办,想好了可以让李二婶帮你。”韩先生呵呵地笑,告诉她:“李二婶可是能和王家搭上话的,还是能和王大太太搭上话。”

    元姐听着,眼睛更亮了,辞了舅舅,准备回去好好把此事安排一番。

    元姐在床上翻腾了半夜,她太兴奋了,恨不能立时天就亮了,好去让李二婶实施她的小计谋。

    天一亮,元姐就醒了,虽然昨日睡得很晚,可她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困意,反而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福婶还没把早膳备好,元姐就穿上衣裳去后院找李二婶去了。李二婶正在吩咐小丫鬟做事,见着元姐来了,便遣了小丫鬟,自己迎上前去。

    “姑娘可有何事?”李二婶笑容可掬地问道。

    元姐嘻嘻地笑,附着李二婶的耳朵,把安排一字一句都说了。惹得李二婶笑她“鬼机灵”。

    用过早饭,元姐便起身往学里去了,她没忘了要问一问赵嫦前日的事。

    “姐姐可是前日下午回来的?”元姐问她。

    “是呢。”赵嫦回她,说着,似是想到了什么,嘴角上翘,还笑了。

    “姐姐笑什么?”元姐见她这样,心里更有数了。

    “路上遇见了一家子有意思的人呢。。。?。。。”元姐一问,赵嫦就把那事笑着讲了一遍,与秀姐说的正是无差。

    “那姐姐觉得这样的人家怎么样呀?”元姐眼睛呼噜噜地转,问她。

    赵嫦一听,脸色竟有点泛红,柔声道:“那家小妹虽是顽皮了些,可母亲兄姐都是极好的,是有礼教的人家。”

    她这样说着,思绪还飘了起来,想到了那家那位长兄。

    那人长身玉立,目光坚定,行事稳重。妹妹虽是顽皮,可他却并不呵斥她一句,反而能看得出来,还有一片爱护之心。他对母亲妹妹体贴周到,对着自己也彬彬有礼,还说要上门道谢。。。?。。。

    赵嫦的表现全落在了元姐眼里,她既明白赵嫦的心思,又不懂她为何会泛起这样的心思。不过,先不管那么多,只说双方都对彼此印象很好,就是好事。总比一见面就厌恶三分强,说不定还真能凑成一段美满姻缘。

    元姐心想,待王大太太那边有了回音,她定要赶紧告诉嫦姐,让嫦姐知道,她那日遇见的,正是要说亲的那家。元姐突然觉得,嫦姐到时候定会羞红了脸的。

第五十二章 愿意() 
唐家炒货铺子里,李二婶又来买瓜子了。

    不巧,今天并没有瓜子,李二婶又点了些常用的小果子让老板娘一一装了。

    边看她做活,边与她攀谈起来。

    “您娘家可是光化的大姓呢,我看着城里好多铺子的东家都和您沾亲带故呢。”李二婶赞她,把话头打开了。

    老板娘呵呵地笑,道:“祖上就在光化行商了,几代人下来,人丁也兴旺。不过,大多的铺子,还是嫡系的,我们不过跟着沾光罢了。”

    李二婶点头称是,又道:“红英里王家确实名声赫赫,不过就是子嗣不够繁盛。”红英里王家就是王家的嫡枝,丽姐家府上。

    老板娘一听这个,突然想到了之前王大太太让她探话,有意和韩家结亲的事。念头一转,道:“那倒是呢,我那大嫂子最近正相看小娘子呢,说要想个知书达理,能掌管门庭的。”她说完,余光瞥向李二婶。

    李二婶心下了然。上一次老板娘探了她的话没两天,韩先生就让李二叔传话过来,说王家大概是找了人过来打听,让她少说多察。当时李二婶就知道,王家是走的炒货铺老板娘这条线了。

    此番,老板娘揪着她的话头,赶紧提及此事,她心中更确定了,倒是一乐,按照元姐告诉她的,问道:“嗯?不是说家里住着位表小姐么?”

    老板娘一听,暗自叫苦,赶紧按着王大太太的意思把赵嫦和王大少爷撇清关系:“那是老太太家的表姑娘,不过是老太太想着娘家人,接过来上女学的。”

    “噢,这样呀。”李二婶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又问道:“那姑娘可是尚未定亲?”

    老板娘听她这样问,以为她还是不放心,赶紧回道:“那倒没有,不过我那大嫂子也帮她寻着呢。”

    李二婶听了她这话,就更乐了。有了这话,她也不用费了劲儿往这边引了。呵呵笑了两声,将来意说了:“我们家老爷有个学生,可是正经的秀才出身,今年正是十八岁,家境不算贫,还要继续往上考呢。他娘托了老爷帮他寻门亲事,老爷思来想去,这才让我过来问的。”

    那老板娘一听有些呆,本来以为会说韩先生外甥女的事,怎么突然冒出来个学生,有意与赵家结亲呢?老板娘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仔细一想,那赵家姑娘,可不正是王大太太心头上的一根刺,若是这亲事能成,王大太太岂不是做梦都要笑出来?这样的好事,自己可一定要揽下,老板娘心想。

    于是,她赶紧又捻起赵嫦的好话来说:“呦,你们老爷倒是会看人,那赵家姑娘可不正是在王家教养的,和一般乡绅家的姑娘可不一样呢。”说着,拉了李二婶的手,喜气洋洋地又道:“我那大嫂子正为她亲事犯愁呢,我下晌就跟她说去。若是此事能成,少不得给我双媒人鞋穿穿。”

    李二婶呵呵地笑,应了她,二人都喜上眉梢,各忙各的去了。

    下晌,岳氏就得了老板娘的信了,果真喜笑颜开的。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若是能把赵嫦先行嫁了,之后自家儿子可还有什么好烦恼的。而且,此事可是韩家提的亲,说不定还有几分帮自家甥女解决麻烦的意味在里面。岳氏越想,越是笑开了花。

    这事宜早不宜迟,韩家既然明确递了话,她这边可得赶紧行动起来。若是这话透到了老太太那里,可就要再生波澜了。

    岳氏琢磨着,已是赶紧让人去外院把王大老爷叫回来。

    王大老爷一向不管后宅的事,只一心一意地打理生意,交结朋友。此时被岳氏急急忙忙地叫回来,还摸不清头脑。

    岳氏给他倒了杯茶,遣了下人,说道:“今儿可有桩喜事呢。”

    王大老爷一听,来了兴致:“何喜之有?”

    “有人相中您家表侄女了,要给嫦姐提亲呢。”岳氏笑呵呵地道。

    王大老爷对于自家母亲和太太斗法的事,也略知一二,只他再不爱理睬这些女人家的琐事,并不是很清楚,当下道:“那倒是好事,不过娘可知道?”

    岳氏就知道他这样问,早有话等着他了:“还没跟娘说呢。娘想让嫦姐嫁到我们家来,妾身虽觉得两个孩子脾性对不上,可也没太多说法。不过,如今嫦姐有了好亲事,我们也没有阻拦的道理。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我就怕娘想不明白,才没说。”岳氏做了一副叹气的模样,见着丈夫没作声,心中一乐,赶紧又把提亲的人的情形说了。

    王大老爷一听,那人还是个少年秀才。家境虽比不上赵家王家,可论起才学,比自家儿子还强上不少,估摸着配着赵嫦是差不多了。而且人家还是韩先生的学生,又是韩先生亲自保媒,自家若是捏着人不放,确实不太好看。此番一想,心中已是有七八分愿意了。

    再没有比岳氏更了解王大老爷的了,见他还不说话,就知道他八成是默认了。

    于是,岳氏赶紧道:“所以说,我才没敢告诉娘。不过,说来说去,我们也当不了赵家的主,不若老爷写封信给赵家表叔,先把此事说了,也免得表叔知道了此事,心里愿意却抹不开面子。待到尘埃落定,我们再告诉娘好了,她老人家看着嫦姐嫁的好,应该也没甚可说的了。”

    岳氏这番话说得可谓是面面俱到,有情有理,若是元姐听了,定要感叹她心思周密,行事果决了。

    王大老爷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点头应了。岳氏怕他再有犹疑,赶紧拉了他去书房,又亲自帮他磨墨,让他把此事定下来,倒惹了王大老爷哈哈大笑。

    因而,不过两天,赵家的回信就到了。赵老爷对此事欣然应允,还特意感谢了王家这些年对嫦姐的照顾,表示自己就在家里等着那人上门提亲了。等到定亲那日,定会备着好酒,与王大老爷一饮到天亮。

    没想到,最让人为难的赵老爷,就这样被一封书信给安置了下来。

第五十三章 田庄() 
这日下晌,元姐用过午饭,香香地睡了一个午觉。一觉醒来,便听见窗外李二婶的声音,好似在跟春霞说话。

    元姐听不清楚,不过她的心突然砰砰砰地跳,直觉告诉她,李二婶可能给她带来好消息了。她顾不上还坐在床上,便扬声问道:“是李二婶吗?”

    “姑娘醒了?是李二婶来了。”春霞答了她。

    “快把李二婶请进屋来。”元姐连忙道。

    那边应了,元姐也赶紧拿过绣墩上的湖色翠纹对襟褙子披在身上。

    春霞和李二婶前后进来了,见元姐在穿衣,也过来帮忙。

    “李二婶可是有什么消息?”元姐迫不及待地问道。

    她那着急的模样,惹了李二婶呵呵地笑,回道:“消息自是有的,姑娘也猜猜是个什么消息?”

    虽说让她猜,可李二婶脸上的喜意,元姐却瞧得一清二楚,道:“定是好消息,李二婶快说吧。”

    “姑娘可说对啦。刚才我去卖炒货,王家递了话了,让尽快去赵家提亲呢,说是已经和赵家老爷打过招呼了。”

    “喔!这么快!”元姐惊呼,简直不能相信,又问了一遍:“真的得了赵老爷点头了?”

    “是的呢,听说赵老爷还挺爽快就答应了,说是要谢了王家给牵的媒呢。”

    元姐听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她没想到赵老爷竟然这么轻易就答应了?真的是因为王家给他女儿做媒,他就答应的这么爽快么?王家在他眼里就这么重要么?连他亲闺女的婚事也只要王家点头就可以了?

    元姐有些困惑,天下原来还有这样的父亲呀。

    不过,总归水到渠成了,她又赶紧问道:“舅舅知道了吗?于家呢?”

    “已是跟老爷说了,老爷让我这回儿去于家呢。我想着姑娘定是着急的,所以先跟姑娘提一声。”李二婶一脸慈爱地看着元姐,她从小看到大的姐儿,真的成大姑娘了,都能帮人家促成好事了。

    元姐催着李二婶赶紧去了,自己倒是闲下来。

    韩先生说,他在离着襄阳不远的地方买了个小庄子,正是在枣阳和光化的中间,尤其从光化过去,走了水路更是快捷。这个月末,他准备让林赞带了元姐和婧姐过去玩,不怕有人打扰。

    元姐可是乐了,进了五月的天气,正是舒服的时候,能去农庄上耍一耍,岂不比闷在城里好多了。

    不过,她还记着答应婧姐的花笺,因而一整个晚上,都在拉着秋云春霞做那窗花笺。

    待到廿九的下晌,付敬便安排了船,领着元姐往农庄去了。这次小游,是三天两晚。

    元姐自是先到的。秋云和春霞都去收拾床铺了,元姐就在农庄的小院里转悠。

    真的是一个小庄子,不过两进院落,住着一房人家打理田庄的收成。那家姓刘,自家五口人都卖给了韩家,三代男丁打理田地,母亲带着女儿看管小院。

    元姐在小院里左瞧瞧右看看的时候,就发现一个小姑娘趴在树后面怯怯地打量她。那孩子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头发有些黄,人也有些瘦,不过还算精神。

    元姐朝她笑笑,却把她吓得赶紧躲到了树后面,过了会儿才又伸了头看。

    “你叫什么名字?”元姐歪了头问她。

    她不敢再躲,小心地转出身来。元姐瞧见她衣服有些破,裤子还短了一截,觉得不可思议,这农庄上的孩子怎么过的如此艰辛?

    “我叫大妞。”那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轻声道,忽然小了声音问元姐:“你是小姐么?”

    “嗯,算是吧。”元姐不想吓着她,含糊道,又朝她招招手,叫她过来。

    大妞约莫觉得元姐不像她娘说的一样,很厉害,反而像邻家姐姐,温温柔柔的,就靠了过去。

    “你在这儿多久了?”元姐问她,她觉得这孩子也不像是世代奴仆的样子,反而像一般的农户。

    “一个多月。”大妞想想,答道。

    “那你之前住哪?怎么到这儿来了?”元姐又问。

    “吴家村。”大妞道,说着她小小的脸庞皱了起来:“村里的庄稼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