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顺流而上-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人身着棕色交领窄袖衫,衣襟沾风,英姿飒爽,见了他们,动作利索地便勒住了马,翻身跳了下来,手持马鞭,朝着丽姐的三表哥,道:“光决这是要去哪?”

    原来,丽姐三表哥正是光决,全名李光决。既姓了李,还是光字排辈,在襄阳城里十个人中有八个都知道,这便是世代诗书礼仪传家,家中两人在朝堂为官的襄阳李氏的子弟了。

    “平六哥来了,我二哥在家里呢。我这正准备带了表妹出去转转。”李光决应道,躬身与来人见礼。

    原来,来人正是李光平。他与李光决的二哥李光凌最是要好,明日便是李光凌的大喜日子了,他怎能不来探看?

    李光平听他这样说,眼角扫过李光决身旁的姑娘,见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一副呆傻模样,轻笑了一声,低了低头,算是给丽姐见了礼。

    丽姐早在看见他打马过来的时候,就被他那风度翩翩、潇洒超凡的模样镇住了,眼里再没有别人,只一心一意盯着他,看个不停。

    丽姐也知道自家母亲想把她许给姨母家的三表哥。从前她还觉得,姨母家除了地方窄浅些,其他都还不错,三表哥也温润知礼,?丰神俊朗。可今日,她见了这位骑马的男子,再看不上表哥那书呆模样了,心里眼里只有那人翻飞的衣角和轻轻的笑。

    这会儿,那人给自己低头见礼,很是让她心神动荡,感觉脸上发烧,再不敢盯着人看,连忙做了羞涩模样,也蹲身行了礼。

第四十七章 发现() 
一行人就此别过,各往各的路上去了。丽姐当然想知道此人是谁,当即便问了表哥。

    “是嫡枝三房的平六哥,与我二哥最要好呢。”李光决答道。

    原来是李氏的嫡枝本家,难怪那般好人才,还能在街上骑马纵横。

    丽姐细细想着那人的样貌和家世,一颗芳心都许给了他。若是,自己能嫁给他,必是风光无限的,定是再不会还要住那般窄浅的宅院了。那样,多好啊。

    之后,丽姐再没了心思逛街,连着琉馨坊本号里新出的首饰,也引不起她一丝一毫的兴致了。

    十六这日,锣鼓喧天,宾客皆至,两位岳氏都忙的脚不沾地。不过丽姐也没闲着,她四处留意着,想找了机会,再见那人一面。

    李光平自然是要来的,不过,他先是要跟了新郎官到女家去接亲了。接了亲回来,吉时便到了,一番礼节行过,一群人又去闹洞房。

    再是闹洞房,外男们也进不了新房的门,顶多就是在门口闹上几句,往屋里看上几眼,而屋里的都是新郎家正经的女眷亲戚。丽姐就是这个时候瞧见李光平的。

    今日的李光平又和昨日不同。昨日面目清爽,嘴角含笑,而今日却眼神有光,气宇轩昂。丽姐又一次看傻了眼,直到众人在吵嚷中把新郎推了进来,又关了房门,丽姐才歇了目光。

    李光平此时却没留意到那灼灼的目光,只随着众人闹了洞房便回去入宴了。其实,李光平不只是李光凌的好友,也是作为本家三房的男丁来观礼的,而本家的二房正是派了唯一还在襄阳的李光凡来的。

    李光凡等着这一天好久了。自他解了禁足令,祖父更是每日拎了他点丁点卯地读书,这让他想私下里见徐纪文一面都难得很。

    不过,徐纪文最近也不怎么呆在襄阳。他可不是能闷的住的主,襄阳有李光平,他不能随意出来转,只好跑到下面的县里去了。前几日,徐纪文给他传信,让他抽了空儿出来一叙。李光凡便准备利用今日出门坐席的空当,去会一会好友。

    是以,宴席才过半,他便装作醉酒的模样踉踉跄跄地走了。不过李光平可是不信的,他知道李光凡平日里酒量不浅,还正爱了这一口,今日怎么会如此早早地退席呢?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今日自己这位五哥魂不守舍的紧,倒像是等不及要走的样子。

    李光平对自己五哥的关注,超出一般人良多,当下便使了人小心跟着他,看他有个什么秘密是自己不知道的。

    李光平哪里知道被人盯梢了。虽是如此,还是小心地转了好几圈,才往徐纪文藏身的地方去了。

    李光平派的那人见五爷这般谨慎,更觉得有戏了,连忙跟紧了他,说不定真能知道什么惊天的秘密,回去得了赏。

    李光凡七拐八拐地,到了徐纪文家门口,前后左右看了个遍,没发现什么异样,便长长短短地敲起门来。不一会儿,就听院里脚步声近了,之后,里面的人在门里站住,轻咳了一声。

    李光凡得了那边的暗号,小声道了句“是我,老五”,门便吱呀开了,露出了徐纪文的半边脸来?。

    徐纪文也是谨慎,侧头绕过李光凡往他身后的路口看去,可正巧一眼就瞧见了路口拐角处闪出的一双眼睛。心知此番坏了事了,被发现了。气的瞪了李光凡一眼,而路口那双盯着的眼却一瞬间消失不见了。

    徐纪文心知如此距离也不好追上他了,况且那边不远有个菜集,人多且杂,自己也不敢现身,只能一把将李光凡拽进门里,关上了门。

    “这是怎么了?谁惹你了?”李光凡还不知不觉,见他脸色不豫,不知所以,问道。

    徐纪文冷哼一声,甩了他:“还问我呢,被人盯稍了,也不知道!”抬头又见李光凡呆着,又叹了口气,道:“罢了,我本来就想到下面县里去住,择日不如撞日,我这便收拾东西去了。”

    李光凡还惊讶于被人跟了一路而不自知,这边一听徐纪文要走,赶紧拽了他问道:“啊?你要走?去哪?”

    “还能去哪?总之,离不开襄阳府。”徐纪文不想理他,扔了一句,进了屋去收拾行李。

    听他说不离开襄阳府,李光凡松了口气:“也好,也好,下边安全点,不如去光化,那边走水路近的很。”说完又想起刚才跟他的人,剑眉一挑:“定是老六那小子,他就是跟我过不去!”

    徐纪文冷笑一声,道:“老六这两年可阴多了,我看你斗不过他,趁早离他远点,且让他自己作去!”

    “我怎么斗不过他了?你给我说清楚!”李光凡倒炸了毛。

    徐纪文一听,就笑了,停下手中收拾的东西,朝他拱了拱手,呵呵道:“我们五爷可厉害,怎么可能斗不过他?小人说错话了。”

    李光凡听他换了话,才哼了一声坐下来,自己也知道他奈何不了李光平,只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我那是不耐烦理他。不说这个了,你当真今天走?”

    “这还有假?不走还要等着人家来查?”徐纪文手下不停,又嘱咐了李光凡:“你也别闲着,快去把我在这住过的痕迹都抹掉,别让人查出来。“

    “这一个来月,我也把襄阳府跑了个遍了。正跟你想的一样,准备往光化去,已是联系上船家了,不过多使几个钱罢了,让他今晚就载我过去。去光化便利得很,我安顿下来使人给你送信,你再过来看我。”徐纪文说了这句,顿了顿,斜着眼看了李光凡,笑道:“再别让人跟着了。”

    李光凡自然连声答应,帮着他一起拢了拢衣物。待收拾停当,二人便悄没声的从后门离开了,往码头上去。

    宴席还没完,李光平就得了信,他眯起了眼睛,嘴角一抹笑意。他五哥可真是能耐了,竟然还藏了人?藏的谁呢?可惜派去的人被发现了,不然,他定能看一出好戏。

    这边,徐纪文冒着夜色,行船往光化去了。风大浪大,船儿摇摇晃晃个不停,徐纪文觉得自己也像那江上的一叶扁舟,在风浪里漂泊不定,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第四十八章 偶遇() 
第二日,元姐照常去了学里。今日学里可清静得紧,丽姐去了襄阳,嫦姐回家侍疾,学里只剩她们五个了。元姐觉得这样可真不错,没有丽姐的女学才是一个好女学。

    是以,她心情可好得很,放学回家的路上,故意让车夫放慢了速度,掀了帘角往外瞧。待到到了主路,街上的小商小贩多起来,元姐更是不再顾忌,半个帘子都掀开了,左瞧瞧,右瞧瞧,秋云再是劝了她也没用。她还指了那边耍猴的给秋云看,马车上可是要比站在路边看得清楚多了。

    可她瞧着瞧着却愣住了,因为她看见了路边的一个人,而那人也看见了她。

    那人身着墨绿色交领衫,还是一副读书人的样子。他剑眉星目,玉树临风,便是站在人群里也一下就能显出来,所谓鹤立鸡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因此,元姐一眼便瞧见他了。

    然而,徐纪文也一眼就瞧见了元姐。试想,哪家的大家闺秀坐了马车还把帘子掀开呢?元姐这般毫无顾忌的举动,也许在光化人看来并无所谓,毕竟此地民风开放些,可徐纪文可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士,京城的闺秀可是万万不敢这样做的。

    两人就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意会遇上对方,也不意对方会瞧见自己。二人自是认出了彼此的,可双方都改头换面的出现却让人不敢相认,元姐忘了放下车帘,徐纪文也忘了闪进人群,都只傻傻地看着,呆呆地看着。

    好在马车没行多远就转入了小巷,如此视线被切断,才让二人回过神来。

    元姐突然想到自己被他瞧见了,有些心慌,有些不知所措。可转念一想,这次并不在从枣阳回来的路上,只是在光化,自己有着正大光明的身份,可不怕他查,还有什么可慌的?倒是那郑牧,飘忽不定地,才该害怕才是。元姐这样想着,不忘提醒自己回去告诉舅舅。

    可徐纪文却连连苦笑,本就怕人被认出来,才跑到光化来的,没成想还是被瞧见了。好在不是京城里见过的人,不过是庙山村的小姑娘。想必,像韩先生那般隐士也应是知道他的难处吧,毕竟这世道如此之乱,韩先生定也是逼不得已才隐居的吧。

    想到这,他倒觉得有意思了。那韩先生隐居山村不是过的挺好的吗,怎么突然出现在光化了?此事还少不得要打听打听,虽然韩先生不像是会坏了自己事的人,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的清楚些总是好的。

    二人如此邂逅,又各怀心思去了。

    晚间的时候,韩先生和徐纪文都得了信了。

    徐纪文就不必说了,韩家对外的说辞自是密而不破的,毕竟在此地经营了十年,若是连这点本事也无,也不必谈什么恢名复姓了。不过,徐纪文对此事却是将信将疑,他总觉得韩先生不是常人。

    韩先生当然也觉得那郑牧不是一般人,只不过他这样四处飘忽,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韩先生想到那次他那个大胆的猜测了。

    若这郑牧当真是忠勤伯的四子,那他来襄阳府干嘛呢?是投靠亲戚?

    似忠勤伯这种开国元勋,早就合家迁居京城了吧。忠勤伯夫人于氏出自孔孟之乡的于家,也是名门望族。可这是襄阳,忠勤伯府能有什么亲戚在襄阳呢?

    突然,他想了起来,襄阳李氏大房的嫡长女不就嫁到了忠勤伯府么?好像还是忠勤伯府的世子夫人。

    韩先生忽然笑了,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同样,反过来推,这位郑牧若是真的投靠了李家,那他十之八九就是那位假死托生的徐四了吧。

    不过,他不在襄阳城呆着,怎么频频出现在下面的县镇?难道不是来投靠李家?或者,时隔半年还没能联系上李府的人吗?这又让人云里雾里了。不过,这件事目前看来与韩家无甚关系,即便他是徐四也不会识出他们舅甥二人的真实身份,况且他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里管的了旁人呢?

    不过,韩先生虽没告诉元姐他的猜测,却认真嘱咐了她,道:“若是再遇上郑牧,也不必问他为何没回乡之类的话,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此,他也懂得我们的好意的。”

    元姐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这般身份,当然最能体会郑牧的处境了。

    不问,就是最大的善意。

    从韩先生书房出来的时候,元姐想起了小驴和大牛,那还是郑牧去年送给她的呢。他送的来的时候,还只是两只小兔儿,如今不过半年,都成了一家五口了。

    元姐转到兔园,正瞧见三只小兔崽子在篱笆里乱蹦哒,它们总是晚上精神,白天睡觉。元姐让绿萍拿了红薯过来,它们爱吃这个。

    元姐喂了一会,看着那一家五口团团圆圆的,忽然又想到了郑牧。

    郑牧真的是逃命的吧。他不像她,她好歹还有舅舅一直陪在身边,而且如今二舅一家也来了楚地,时常还能见上一面,日子过得安稳又温暖。

    可郑牧呢?只看他居无定所,便知道其中艰辛了。他也不过还没及冠的样子,不知从哪一路逃出来的。先是躲在林子里打猎,还被老虎钳子夹了腿,若不是冯老爹,不知道他还有没有命了。后来便是在襄阳府四处漂泊,瞧着穿的是好些了,可身边也没个人照看,都是独来独往。元姐想,若是他娘知道,还不定怎么心疼呢。

    元姐这边对着郑牧心生怜悯,郑牧可不知道,不过他也是真的想他娘了,可他回不了家也是事实,早该在决定逃命的那一刻便明白的。

    他大哥来信说,吴王在京城越发横着走了,皇上本就是万事不管的做派,如今中了风,更是任由朝政被贵妃母子把持着。

    大哥还说,皇上如今颇有几分被吴王看管起来的意味,连着皇后娘娘等闲也见不着皇上了。不过,不知怎地,年初千秋节的时候,皇上执意要给皇后娘娘办千秋宴,谁劝也不听,只说这些年亏待娘娘了。虽不是整寿,却也逢五,场面可不小。皇上撑着病体也来了,还亲自给几位老臣赏了菜,而且看起来,不似从前那般与吴王亲近了。

    千秋宴一过,皇上就病的起不来身了,说是有旨意让吴王监国,吴王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第四十九章 重逢() 
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一时间还影响不到王家的女学里。

    嫦姐从自家回来了,元姐见她那喜上眉梢的样子,便知道此事估计是得了她母亲的首肯了。

    课间的时候,嫦姐打着邀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