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5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章惇道,“杨郡公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陛下给有功将士们的赏赐更多一些,不放说出来听听。”

    章相公这么一提醒,杨怀仁才反应过来,原来人家赵煦并没有霸占他家产的意思,再怎么说人家是皇帝,惦记一个臣子的家财,这种丢脸的事似乎人家也不会做。

    杨怀仁想到也许只是赵煦忽然想到杨怀仁是个赚钱的好手,所以才想让杨怀仁帮忙出个不走寻常路的点子来解决眼前的困难,所以稍稍安心。

    他想了想,忽然觉得这样的机会,他应该抓住。

    因为皇帝赏赐有功的臣子,一般是加官进爵,加上土地或者财物的赏赐。

    加官进爵,对皇帝来说,其实是免费的,特别是大宋如今的局面,冗余的官职多的是,随便给有功的将领升一个就是了。

    而爵位和勋衔嘛,也有一套自成一统的体系,真正高的爵位和勋衔那自然规矩要多一些,中下等的呢,随便赏,皇帝动动嘴皮子的事而已。

    不过这也不代表没有损失,按规矩,不论虚职还是爵位和勋衔,虽然只是一个可以让有功之人可以拿回老家光宗耀祖臭显摆的名头,但实际的经济上的付出,赵煦还是躲不过的。

    一是朝廷以后要给这些封爵和授勋之人官饷,数目上虽然每一个人都不算多,但这次宋夏战事产生了一大批有功之臣,这么算的话,加一起那就多了。

    别看宋朝税收历史上是最多的朝代,可官员也多,虚职、爵位和勋衔也多,皇帝们就喜欢给臣子们戴大帽子,玩皇恩浩荡那一套,时候长了,吃空饷不干事的人就多了,这么一来,朝廷的负担也是历朝历代最沉重的。

    用杨怀仁的话说呢,就是宋朝皇帝都特别爱惜自己的面子,甚至到了装逼不怕雷劈的地步,可长此与往,必然要为时刻不忘的装逼付出代价。

    说完了封,再说赏。皇帝赏赐功臣,是个人行为,这个和朝廷倒不牵扯,所以皇帝要给有功的臣子多少钱作为赏赐,全凭个人心情,因为这个钱,是从他个人的钱里出,也就是从内府库里拿钱,户部不管的。

    皇帝的内府库干吗用的?很简单,存皇帝的私房钱的,就是说,皇帝的花销,都是内府库里出,跟朝廷没关系。

    比如,皇帝觉得住的宫殿旧了,装潢不新鲜看的厌烦了,要重修宫殿的话,这个钱就得从内府库里拿。

    还有,皇后要买个头饰,这个妃子要买个金簪,那个美人要买个戒指,这钱也是从内府库里出,老婆多了,皇帝的钱也不够花的。

    总之呢,就是说皇帝日常生活的开销,都是花内府库里的钱,朝廷府库里的钱,是运行一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皇帝也不能轻易动的。

    所以赵煦方才说这次对将士们的赏赐是“封的多赏的少”,那意思就是不太满意要从自己的钱袋子里出一大笔钱来赏赐这些有功之臣了。

    道理很简单,自己的钱画起来肉疼,而且花完了,就不够他自己挥霍的了。

    杨怀仁想明白这一点,很快便想到了一个主意,一方面可以替赵煦解决钱袋子的问题,同时又能让他在西边建设外贸基地的计划顺利开展起来。

    “陛下,微臣倒是有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以前没人用过,所以微臣怕说出来惹了陛下不高兴。”

    赵煦听说杨怀仁有了办法,立刻喜上眉梢,喉咙也不痒了,头也不疼了,上楼也不费劲了……

    章惇想到的是,杨怀仁鬼点子多,只是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投机取巧,不过要是能解决官家眼下的问题,那倒不是不可以一试。

    “杨郡公想到了什么好方法,不妨说出来听听,老夫也帮你参详参详。”

    杨怀仁道,“陛下的内府和微臣合作新式蔬菜的种植,虽然说赚了不少钱,但这次宋夏战争中有功的将士们数量太多,光指着用陛下内府的钱来作为赏赐,是远远不够的。

    但这么多人需要赏赐,陛下也不好显得太吝啬,所以微臣觉得,给有功之人的赏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非要全部给现钱。”

    两句话便说中了赵煦的心思,他忙问道,“多种多样的赏赐?这又是什么意思?”

    杨怀仁接着道,“赏赐的目的,是为了显示陛下皇恩浩荡,绝对不会亏待对大宋有功之臣。

    而对于大多数有功的将领来说,钱财他们其实并不缺的,就算陛下赏了他们多少金银珠宝的,他们也不会花这份赏钱,而是拿回家供起来,一日三拜,以显示他们的荣耀和对陛下的忠诚。

    金银这些东西,如果被供起来,便失去了它们作为流通货币的价值,不能流通的金银,不能换东西的钱财,真的跟粪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直接赏赐金银的做法,形式大于实际上的赏赐意义。与其把那么多钱财变成了粪土,不如直接给将士们更加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实际意义?”

    章惇捋着胡子思索了一下,“杨郡公所说非常之有理,只是要赏赐给有功的将士们什么东西,才算的上有实际意义呢?”

    杨怀仁答道,“土地。”

    “土地?”

    赵煦首先摇了摇头,“皇家已经没有那么多良田可赏赐了,若是赏赐荒地,怕让将士们寒了心。”

    杨怀仁笑道,“陛下,微臣说的土地,不是皇家的田地,而且也不在中原。”

    这下赵煦更疑惑了,赏赐土地,确实听起来比直接赏赐金钱来的更有意义,这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土地可以产生价值,而且可以时代相传。

    不过皇家的良田虽多,可也不够赏赐那么多有功的将士们的,所以赵煦才一口否决,后来听杨怀仁说赏赐给将士们的土地不是皇家的,也不在中原,就让赵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第1200章:另类赏赐(下)() 
赵煦疑惑道,“不是皇家的田地,又不在中原,那这些土地在哪里?”

    杨怀仁向西扬了扬下巴,“在西边。”

    章惇立刻反应了过来,有些讶异的问道,“杨郡公所说的,可是原来西夏的土地?”

    杨怀仁点点头,“章相公说的对,正是这次宋夏战争之后,大宋从西夏那里得来的那些土地。”

    章惇愣住了。战争结束后,西夏大片的国土已经进入了大宋的疆域,本来按照习惯,西北边地的土地,是应该划作军田,来养边军的。

    之前章惇也考虑那么多,只是想着按照以往的习惯去处理就好了,可杨怀仁现在忽然提出来,他才意识到,他先前想的事情,完全错了。

    西夏的国土面积其实很大,不过除去贺兰山以东的良田和草场之外,往西则是大面积的戈壁和荒漠,田地和牧场相对稀少。

    而这次大宋大胜西夏,占领的正是贺兰山以东的那一部分好地,而西夏的皇族和朝廷,已经被赶到了西北荒芜之地,没有了良田和牧场,他们也只能自生自灭。

    章惇本打算用这些好地养兵,用牧场来养马的,可现在看来,西夏都完蛋了,西北边军还保持那么庞大的编制,是不是有些多余了呢?

    他还没有理清思绪,便想杨怀仁问道,“杨郡公说的详细一些。”

    杨怀仁继续说,“原来西夏的那些良田和牧场,可是哺育了大量的西夏人,如今西夏人被赶到山北去了,留在那片土地上的,大多数百姓其实都是汉人。

    可以前的那些土地,却并不属于汉人,大多数的汉人百姓,其实都是在为党项人耕作,他们能获得的粮食和利益相对很少。

    如今那些土地都是咱们大宋的国土了,要想让这一片国土能维持下去,除了一定的军事上的存在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把那片国土上的原来属于西夏的汉人百姓,进一步变成大宋的百姓。

    我们现在只是占领了这些土地,如果没有获得当地百姓的认同感的话,那么这片土地就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了大宋。

    要让当地百姓对大宋,对陛下有认同感,就要让他们有土地,有财产,过上以前他们没有过上的好日子。

    这样一来,当其他什么国家再来跟大宋争夺这片土地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就会首先站出来,捍卫他们的家园和利益。”

    章惇不断的点头表示认可,似乎渐渐明白了杨怀仁的用意。

    “杨郡公的意思,是把土地作为给那些有功将士们的赏赐?”

    “对,”杨怀仁道,“那些土地如果放在中原,听起来也不算多,但在人口稀少的西北边地,就算是很多的良田了。

    陛下可以下一道旨意,占领地的百姓,按照人口数,平均分配一定量的土地,让他们可以自给自足,他们自然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逐渐对大宋和陛下产生认同感,十年以后,他们就会把自己当做了宋人。

    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不用多,也不能少,保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可以了,而剩余的土地,则当做赏赐,奖励给有功的将士们。

    也许会有将士们觉得他们家在中原,没法享受到那些土地的好处,这一点也不是没法解决。

    赏赐给将士们的土地,和分配给当地百姓的土地混合在一起,让当地的百姓作为佃户来耕种将士们的田产。

    这样一来,当地的百姓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粮食作为酬劳,而缴纳了田税之后的财富,再交给拥有土地的将士们。

    百姓帮忙种田,得到应有的利益,朝廷有了税收,而将士们也会在将来有了长期稳定的额外收入。

    这些收入一年可能不多,但长期看来,拥有能持续产生财富的土地,比起陛下一次性赏赐的金银来说,将士们也会得到更长久的好处。

    而且将士们有了这样的长期收入,也会更加忠于陛下。”

    章惇灿然笑道,“这点子不错,一举三得。”

    赵煦其实还听得云里雾里,虽然杨怀仁的主意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确实是对各方都有利的一个办法。

    大宋多了国土,还得了百姓,新的百姓用新的国土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让百姓能安居乐业的同时,也让朝廷多了财政收入,重要的是还让皇帝得到了百姓和将士们的爱戴,又解决了眼下内府没有足够的现钱赏赐将士们的难题,这可不仅仅是一举三得。

    连章相公都赞赏杨怀仁的点子,赵煦便更没有理由不觉得这个主意好了。

    “嗯嗯,杨爱卿的点子确实不错,那么朕想问问,爱卿这个大功臣,又要多少土地呢?”

    杨怀仁见赵煦主动提出来,心中乐不可支。

    “回陛下的话,微臣想要很大一片土地,不过不是要能种粮食的好地,而是要没人要的荒地。”

    “哦?”

    赵煦笑道,“你不要好地,偏要荒地,这是为何?”

    杨怀仁道,“微臣不敢隐瞒陛下,微臣不要好地,是因为微臣并不需要好地的那点收入来养家。

    而微臣要大片的荒地,是想在西北建一个外贸基地。”

    “建外贸基地?有意思,说来听听。”

    “微臣想过了,如今大宋已经打通了和西域的商道,不再受到西夏的限制,未来大宋和西域的商贸往来,一定比眼下要繁荣许多。

    大宋物产丰富,宋人可以把货物贩卖到西域赚钱,同时可以带回来西域的一些货物,来丰富大宋百姓的生活。

    以前行商的方式,来往于大宋和西夏之间,人力物力成本很高,只有一些大商人才有能力派商队去西域行商。

    而在大宋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建立一个商贸基地,便解决了很多问题,宋人和和西域商人可以在这里交易,省去了不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时朝廷可以多收商税,增加朝廷收入。

    另外,将来如果这个商贸基地规模大了,可以另建立一个军所,来保护过往的商人,同时也成为大宋在西北一个重要的军用基地,保护大宋新国土的安全。”

第1201章:黑牛相亲(上)() 
章惇问道,“杨郡公所说的办法确实不错,只是要在西北拿出一片荒芜之地来,建设一个外贸基地,无异于建设一座新城了。

    这可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的,可目前国库可没有那么多余钱,是不是……”

    杨怀仁直接点头答道,“是的,这个钱我出。”

    杨怀仁本来就没指望朝廷能拿钱出来支持他的计划,只要赵煦肯把一大片土地交给他,让他来主导外贸基地的建设,他本来就是打算自己出钱的。

    关键是杨怀仁很看好外贸基地未来的“钱”景,谁投入谁获利,眼下虽然事要先期投入很多的钱,但将来的获利,也是不可限量的,没有必要跟朝廷或者其他人来分利。

    赵煦心里是很赞同杨怀仁的计划的,确实如杨怀仁说的一般,如今打通了大宋和西域各国的商道,在商道上开市建城,那都是早晚的事。

    只不过因为眼下朝廷拿不出多余的钱来做这件事,他才有些顾虑,听说杨怀仁自己愿意投钱建设,赵煦立即就宽下了心来。

    虽然他也明白杨怀仁肯自己出资建设,那就意味着这个外贸基地的项目,将来一定是赚钱的,但既然朝廷可以不出钱,却可以白白获得好处,那便可以放心交给杨怀仁去办。

    赵煦随手谢了一道手谕,让杨怀仁拿去户部办理土地事宜,便算是正式应允了此事。

    这一点上,赵煦还是听敞亮的,一个皇帝权衡一件事,很少考虑细节,都是他拿了主意,手下自然有人去办。

    官家还有其他事要跟章相公商谈,杨怀仁这个跑腿办事的人不便留下来,便起身行礼告退。

    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赵煦的一道手谕,杨怀仁感觉意气风发,有种大干一场的冲劲。

    走出宫门,兄弟们还在门等他,不过更显焦急的,是萧老倌儿。

    “萧大人,怎么还没走?是在等我吗?”杨怀仁笑着打招呼。

    萧老倌儿紧张兮兮地迎上来,忘了尊卑似的,两只手抓住了杨怀仁的胳膊,“公爷,你可是答应了小老儿要给小老儿的女儿说媒的。”

    杨怀仁哂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