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像杨怀仁所说的,往更深了想,他们也感到脊背发凉,满脸虚汗,一阵阵地后怕。

    要是赵宗晖真的得逞了,将来说不定大宋就是赵宗晖做皇上,但确实契丹人的扶植的一个傀儡皇帝。

    其他的赵姓皇族也就罢了,而他们这样的亲王,肯定是不被赵宗晖和契丹人所能容的。

    杨怀仁看着他们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变化,也猜到了他们听了这话后怕了,于是举起一杯酒来说道,“所以说啊,凡是不论亲疏,但以大局为重!

    往后要是哪个皇族里脑子不灵光的再拿这事给你俩脸色看,你们就用我的话把他们全怼回去!”

第539章:何为开府?(上)() 
见赵頵和赵佶叔侄二人心中稍定,杨怀仁举杯安慰道,“你们其实不用怕这些事,更不用你们去担心,也轮不到你们去担心。

    不如……你们就好好帮哥们种菜,咱们一起发大财!”

    赵頵鄙视地盯了杨怀仁一眼,“就知道钱,也不知道赚那么多钱到底又啥用!

    你现在就已经啥都不缺了,有宅子又有地,有地位又有名声,钱这东西,够用就好了,钱是赚不完的!

    有那赚钱的工夫,陪陪老婆孩子多好?”

    杨怀仁一脸惊讶,连赵頵都开始教育他了,他怎么能……不给他怼回去?

    “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躺着跑步不爬谢烂的快,你什么人啊?你可是个大王爷,你就是闲在家里啥都不干,照样吃喝不愁,钱随便花。

    可我不行啊,你看我家里养了多少人?店里厨子伙计得吃饭吧,嗯?家里仆子丫鬟得吃饭吧,嗯?

    我回一趟老家,眼看着自己老爹的坟破破烂烂,我那时候也是当侯爷的人了,老爹的坟墓那么寒酸,总说不过去,总得修的体面那一点吧,嗯?

    老家的庄子里,祠堂是破的,学堂是破的,连庄子里的路也都是破的,既然我看见了,总不能装作看不见吧,嗯?

    边军的将士们来了京城,兵部也没明说给安排住处和花销,他们如今住在我家,我总得好吃好喝好住的供着吧,嗯?

    还有呢,你也知道,我很快就是当爹的人了,以后老婆孩子吃饭的花钱吧,嗯?

    两个孩子我是不满足的,十个八个我也不嫌少,将来这些孩子们长大了,要娶亲的娶亲,要出阁的出阁,该预备的聘礼也好,嫁妆也罢,总得未雨绸缪先给他们预备下吧,嗯?

    孩子将来还会生孩子,每个都生上十个八个的,如此下去,我杨怀仁的子孙后代无穷尽已,我这个当祖宗的,总得为自己的子子孙孙着想吧,嗯?”

    “好好好,你赶紧打住”,赵頵实在听不下去了,“别人还在只顾眼前的时候,你这一未雨绸缪,都预备下好几百年出去了。”

    杨怀仁笑道,“你被认为我这是夸大其词,大家都是读过圣贤书的斯文人,圣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道理你应该不会不懂吧?”

    赵佶呵呵一笑,“理是这么个理,可从你嘴里说出来,总听起来觉得有那么点别扭。”

    “大侄子,”杨怀仁按着赵佶的肩膀说道,“你别别扭,你将来的路还长着呢,到你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你考虑的说不定比我还多。”

    杨怀仁心里计划好了将来的许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掏腰包的,现在虽然看上去家财万贯非常风光,实际上这些钱真要花起来,还真不够看的。

    这些事情现在还没到说的时候,自然不会跟他们两人挑明,只好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的打马虎眼。

    “对了!”

    杨怀仁忽然想起一件心中疑惑之事来,正好可以向这俩货请教一下。

    “官家恩赐我可以开府,可这个开府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又是怎么个开法?”

    赵頵这下乐了,“原来还有你杨怀仁也弄不明白的事情呢?我原来只当你是个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风土人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万事通呢,哈哈……”

    杨怀仁嗤鼻一笑,“这有什么?孔老夫子还不耻下问呢!”

    “对对对,哈哈……唉?不对啊,你这是请教我们,怎么还能是不耻下问呢?”

    杨怀仁指着赵佶对赵頵说道,“你说我跟赵佶,我们俩谁辈分高?”

    赵頵想也不想便答道,“自然是我俩比赵佶要高上一辈。”

    “那不得了?既然我是长辈,去请教一个小辈学问,是不是不耻下问?”

    “那也不对啊,”赵頵反驳道,“你刚才的问题是冲我们俩问的,干吗捎带上我呢?”

    杨怀仁板着脸指着赵頵佯嗔道,“你看你这人,就是个不肯吃半点亏的主,我问赵佶,捎带上你又怎么了?至于这么小气吗?”

    “我……”

    赵佶年纪小,眼里两个成年人为了一个词的用法争论起来没完,还真是觉得三个人里边,自己才是那个最成熟的人,这种情况下,还得他出来打圆场。

    至于打圆场的方式嘛,赵佶也机灵,反正他怎么说,都会让二人误解他是骗帮了一遍,所以不如直接开始回答杨怀仁的问题。

    “这开府嘛,始于汉朝,当时的三师、三公还有大将军等朝中文武要员,还有皇帝赐封的王爵、郡王、国公这样尊贵的爵位,都是可以自己开幕府的。”

    杨怀仁和赵頵见一个后辈嫌弃她们斗嘴,一本正经的开始介绍起开府的由来和现状,也不好继续闹下去,只好认真听赵佶讲述。

    杨怀仁似乎非常感兴趣,竖起耳朵听得格外仔细。

    到咱们大宋这一朝,开府仪同三司已经不是一种官职,而是一种散官,一种名誉,算是给予他对朝廷和国家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褒奖。

    但是被赐封开府仪同三司的皇亲或者功臣,同样有开府的权力,只不过开府之后的所属官员,也都是散官和虚职。

    允许开府的人,按说是应该有自己的府兵的,但本朝惯例,府兵的将军职事,也都是挂职摇领,是虚衔。

    而所谓的府兵,也是挂靠在禁军底下的一个名头而已,并不是真的给你招募五千府兵的实际权力。

    当然,既然开府,府兵也不是没有的,像我跟我皇叔,也都有自己的府兵,就是那些王府的侍卫,大致在一二百人左右的样子。

    这里我也要提醒一下通远郡公,你现在被恩赐开府,开府的一些官职,的确是你可以随便任命的,但这些官员,在你府中是官,朝廷也给相应的品秩和官凭官印,只不过在外边这些并没有任何实权而已。

    府兵是朝廷指派的禁军中的一军挂到你的名下,但你并没有实际的指挥和调动的权力。

    至于你府上的侍卫,随便你自己安排个一二百人也无妨,切记,不要超过三百人就好。”

第540章:何为开府?(下)() 
听完了赵佶的介绍,杨怀仁似乎明白什么是开府了。

    和他以前对于开府的认知总体上来说差不多,但是从实际上对他的意义的来说,又是大相径庭。

    原来开府仪同三司,从东西两汉到隋唐时期,都是真正的高级官职,可以真正的开幕副,养府兵的。

    但是到了宋代,这个官职因为整个制度的约束下,转变成了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职。

    开府之后,自己可以任命的官署的官职,其实他本也不怎么在意,散官也好,虚职也罢,反正也只是个名头而已,也不需要在府外有什么真正的实权。

    但是自养府兵的权力也被大大削弱了,就让他有点头疼了。自己事先预想的培养点自己的武装的打算,这样一来便落了空。

    像赵佶所说,将来的通远郡公府可以有府兵,但那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随便在禁军中指出五千人来,说那就是你的府兵,可你却没有任何指挥和调动的权力,那还算是自己的府兵吗?

    郡公府的侍卫可以有,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府兵。但是在数量上,赵佶也点明了,最好就随便养个一二百人的府中侍卫,站站岗充充场面也就算了。

    但杨怀仁并不需要这样的模特儿兵,穿的再光鲜又有个屁用?还不如以前自己养着的那一百来个装作了护院的内卫。

    最难堪的是,以前没有这个开府仪同三司的闲职还好,多养上一些人,都把他们划到自己的护院里去,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可现在有了这个高贵的名头之后,反而有了人数的限制,会有很多人,很多御史台的官员们会时刻盯着你,时刻提醒你不要越线。

    要是将来超过了三百人的限度,或许就触碰到了统治者的心理底线,到时候被参上一本,还真是够他受的。

    杨怀仁现在有点切身体会到为什么在大宋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多么的受限制了。

    不进官场,不登朝堂,你就没有足够的权力,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来领导社会的变革。

    而进了官场,登上了朝堂之后,却又处处受到限制,处处掣肘,让你想被一根沾了水的牛皮绳子捆了一样,想干点什么事,都难上加难。

    杨怀仁心中难免感慨,大宋啊大宋,你这是肿么了,本来经济和文化都是中华历史的鼎盛时期,可为什么偏偏自废武功,非要挑战地狱难度呢?

    这也许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原本没有困难,也非要给自己制造困难的心态吧。

    杨怀仁这么一算,心里觉得不对啊,我好歹也是立了个几十年来没有过的军功,皇帝和太皇太后给我的全部赏赐,听起来是一个比一个名头响,可到最后真正算起来,没有一个实际上有用的啊。

    你说我不缺钱,不赏赐钱财绢帛什么的也就算了,哥们也不跟你们计较,可哥们一心为国为民,可一点施展的空间都不给哥们,是不是也太说不过去了?

    我去,杨怀仁越想越气,心里开始暗骂,合着哥们冒死折腾了半天,到头来啥实际好处也没得着啊。

    虽然说为人民服务是哥们心甘情愿的,可总也不能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对吧?

    只见杨怀仁眼珠子滴溜一转,忽然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呵呵……呵呵,两位王爷,你们看啊,官家下旨让我在庄子里呆着,不让出庄子,更不让我进城,我有点小小的要求,想劳烦二位,你们看如何?”

    赵佶听了这话禁不住琢磨,杨怀仁这话,听着就没好事啊,所以首先答道:“这事我可能帮不上郡公,小王虽然是官家的弟弟,可不论我说什么话,官家一直就当我是个孩子胡闹罢了,不一定听啊……”

    说着暗暗地对杨怀仁使了个眼色,眼珠子瞟向了旁边的皇叔,把这个麻烦事给推了出去。

    赵頵也不是傻子,知道杨怀仁既然这么说,就是要让他帮着向官家和太皇太后讨好处了,可眼下这种情况下,赵佶说的没错,也只有他能办这事。

    “你说吧,不过咱们事先说好了,能办的事我一定帮,办不了的事,也别为难我。”

    “一定一定,咱哥俩这关系,咋能为难你呢?”

    杨怀仁笑得很肆意,让赵頵头皮都发麻。

    “其实对你来说,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难事。你看,我现在被封了郡公,官家和太皇太后那里是光给了名头,没给任何赏钱和土地。

    连个郡公府都没说给我一套,连开府都是个虚职,总不能让我做个光杆郡公吧?

    钱我可以自己赚,土地我也可以自己买,可是郡公府,总得给我一套吧?这东京城里寸土寸金的,我是有钱也买不到一处好地方建个郡公府,这话没错吧?”

    赵頵听着杨怀仁说话,不断的点头,觉得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他也越听越紧张,搞不明白杨怀仁这话里的雷,到底埋在哪里。

    “你想要官家赐给你块城里的好地,让你盖个郡公府?”

    “那多麻烦啊,内城的地早就被分的差不多了,外城三教九流,以前我还是侯爷的时候也就算了,如今这么大顶帽子戴着,要是连个府邸也没有,是不是咱们官家也跟着掉面子?”

    赵頵问:“那你到底什么意思?”

    杨怀仁笑答:“很简单。像濮王府这种的,贬到下边去的,宅子不是留下来了吗?”

    赵頵差点急眼,“你想什么呢?濮王府那宅子特殊着呢,就算赵宗晖走了,那宅子也是要留给下一任嗣濮王的,你想都不要想。”

    赵佶也受了惊似的眼看杨怀仁,帮腔道,“别人说你胆大包天是天下第一大愣子,我以前不信呢,今天听你说了这些话,我才知道你真是个愣子!”

    杨怀仁忙摆了摆手,“我就是打个比方,值当的你叔侄俩扎着膀子批判我吗?愣子怎么了?我听着挺好听的。

    我其实并不是想要濮王府的宅子,我想说的是,南阳郡王的那个大宅子,不是还闲着吗?”

第541章:转弯(上)() 
人生就像一条路,很多时候直着走是走不通的,既然走不通,不如就转个弯,绕一条路走。

    虽然这样的理解可能被解读为走了人生的弯路,或者绕了远路,但总比走不通闷头往墙上撞来的好。

    赵頵也真是不错,对于杨怀仁这个朋友,他一向是不计报酬的帮忙。

    当杨怀仁的愿望,通过赵頵的嘴巴传到赵煦和高太后耳朵的里的时候,赵煦是没有意见的,高太后稍微考虑了一下,也应允了下来。

    赵煦是觉得像杨怀仁所说的一样,他在环州立了这么大个功劳,确实从奖赏上来说,不太实在。

    赵煦也了解杨怀仁的性格,对于那些虚头巴脑的爵位或者高品秩的虚职,这样的名头杨怀仁看不上眼,他只在乎实际的回报。

    听起来这个人有点市侩,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的人,才是大宋真正需要的良臣。

    干实事,请实赏,往坏了说是贪图物质,往好了说,起码比那些占着茅坑不那啥的,总说着梦想却从来不去付诸行动的人好。

    所以说光说不干那是假把式,对于能说又能干的真把式,人家讨点赏赐,也是理所当然。

    高太后考虑的是,杨怀仁讨要南阳郡王的大宅子,是不是和他的娘子何之韵有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