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席卷天下-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鉴于战事规模会很大,也是朝1鲜半岛战事已经停止,吕泰等一批将校被调回。

    同时,被调回青州参战的还有辽1东的一批将校和部队,辽1东那边仅是留下必要的戍卫军针对漫长城墙进行布防。

    汉军主力是走陆路返回青州,骑军是作为前导和殿后,直至远离徐州后方的骑军才发力赶上前导,由骑军先行赶路前往平寿。

    目前北海郡的首府不再是平寿,是一再被扩建的下密。

    平寿在未来的战争中主要承担的是侧翼防护,也可以作为侧翼突击的基地,骑军安排在那里正当合适。

    下密依然是会作为战争的指挥枢纽,亦是情况最为不妙时的坚守堡垒,该处的驻军会最多,刘彦也将在这里完成对战役的指挥。

    都昌是整个防线的另一个侧翼,作为相对靠近海岸线的城池,它还会是汉部海军的主要补给地之一,是通过滩水连接渤海。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驻扎的都会是步军,他们也许会成为汉军从海上攻击冀州的主力部队。

    花了八天的时间回到下密城,刘彦先了解一下青州的概况,找了个机会将高层聚居起来。

    依然是寻个高一些的建筑,摆在挡风的屏风,设上酒宴,刘彦看着难得再次汇聚一起的部下,先举杯邀饮,放下酒盏之后才说:“孙伏都停留齐郡没有冒进显然是在等待姚弋仲的到来?”

    话说,年份已经进入了秋季,恰是主杀伐的季节。从高处向外面看去,平野之间呈现的是一片绿色之中带着泛黄,那是草丛枯萎,树叶将落,。

    “进入齐郡的冀州军数量该是在三万到四万之间。此些军队不是乌合之众,乃是河北郡县兵。”蔡优一口闷干酒盏,满是谨慎地说:“部队数量不多,却不能等闲视之。”

    汉部自建立以来,屡次能够以寡击众并战而胜之,其实是占到了部队精粹的原因,不像是胡人总喜欢什么都拉来参战的聚众。

    军队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讲数量多寡,许多时候兵少而精远比兵多而杂更难对付。显然石碣赵军已经从吃亏中晃过神来,尤其是徐州军的失败再给石碣赵军的指挥敲了警钟,不再良莠不济地呼啦啦而来,打算以精兵会战。

    “姚弋仲的部队也算精简,仅是携带五万羌族兵,并未召唤杂胡随军而战。”蔡优先前是留守后方,对石碣赵军动向了解最为详细:“在他们所谓的精兵部队后面,是数量极为庞大的杂兵。”

    “精锐作为前导,乌合之众跟随其后,那是胡人占据中原之后首次这么干,充分能够说明胡人已经开始正视我们,知道我们难对付。”桑虞乐呵地说:“当今天下,仅有我们能够让胡人如此谨慎,当浮一大白!”

    原本还算严肃的气氛被桑虞这么一说变得轻松,众人举杯吼了一声“干!”,皆是痛饮见底。

    冀州军已经进入青州,虽说只是来了个前军,但不管是三万还是四万,规模上已经不算少。

    姚弋仲所率的羌族部队刚刚进入司州,因为大半以上是骑兵的关系,行军过处可谓是铺天盖地。

    “近十二万战马,牛羊二十余万,能不铺天盖地吗?”刘彦特地看了一眼桑虞,关于羌族部队的情报是桑家传过来。他环视众人一圈,洪亮声道:“杂兵我们打太多了,却要与所谓当今强军较量一场。”

    将校们皆是高声应和,结果又是全部举杯高喝“饮胜!”干了一次。

    那些最后从朝1鲜半岛和辽1东半岛被调回青州的人,他们在观察一段日子不见的袍泽和同僚,明显发现与之前在精神状态上的不同。

    怎么说呢?大概是在中原大战了几场,连战连胜的关系,参与大战的人都有着一股舍我其谁的自信。

    几次大胜下来,不少人爵位又往上晋升了几级,该升官的人也是官职越来越高,倒是其余人基本是停留在原地。

    要说起来,吕泰与徐正该是汉部最早独立领兵的将校,可一个现在徐正已经是官大夫和将军,被流放在朝1鲜半岛的吕泰却还是簪袅和俾将。

    就因为某个时间段做出错误的选择,吕泰深深感到自己与之前的同袍差距在被拉开,一些原本低自己很多的人也开始在拉平和超越。对于一个武人,尤其是想要建功立业的武人来讲,吕泰面对这种状况是痛心外加自我恼怒。

    今一次从朝1鲜半岛开到青州的可不止汉军本部,另有三千的高句丽军和五千百济军、两千新罗军,他们将会归于吕泰统率。

    青州这边,加上后面过来的那些部队,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军,外族军队的数量已经达到一万七千。他们都将划给吕泰来统领,等于是吕泰成了杂牌军……,不,以华夏文明的理解来看,朝1鲜半岛上的部队比之杂牌军还要低劣。

    中原人嘛,总是视中原之外的所有人皆为茹毛饮血之辈,带着一种优越性在看待任何非中原的人。虽说现在中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中原为世界中心的思想是不变的,导致吕泰其实也有些……怎么说,就是黯然伤神,比较令他感到安慰的是,刘彦召集核心高层的时候总算没忘记他这个人的存在。

    “甲骑具装三千、突骑八千、弓骑两千、轻骑八千、步战精锐一万五。”纪昌先说了一些数据,后面才继续说道:“这是我们的绝对精锐。”

    刘彦补了一句:“不止这些,后续可在补充。”

    所有人皆是敬畏地看向了刘彦,他们到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心思去想那些精锐到底是怎么来的,只将这一现象视为刘彦的“天赋异禀”。

    “我们的主战部队就是那三万六千。”纪昌现在就是个大总管的角色,不是没***的那个总管,是总管军务大事,负责进行协调、调动、辎重分配。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新征兵,以及相关各阶级部队,数量为十七万。”

    众人……包括刘彦听得是一阵唏嘘,主战部队和杂七杂八的加起来都超过二十万的数量了,两年前汉部的总人口都没有二十万。

    刘彦怔怔出神了一小会,开口问:“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口了?”

    “今次攻伐徐州有大收获,拢共一百三十七万出头。”田朔先是一脸的喜气洋洋,后面却苦着脸:“安置……麻烦颇大!”

    一下子掳了数十万人,是在战火中迁徙,不管是攻破掳掠,或是主动前来投奔,复杂程度一点都不低,能不麻烦就是怪事。

    前方要作战,后方要安置,汉部的摊子有点大……(未完待续。)

第278章:有一个集体就够了() 
奴隶的安置也就那样,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再加以监管,至多是浪费一些非主战部队进行监控。

    对于非奴隶的群体安置才是最麻烦的事情。

    今次汉军席卷大半个徐州,带回的奴隶数量接近二十四万,其中的近八万是属于石碣赵国登记造册的士卒,余下那些是攻破坞堡和城寨的地方豪强。

    另有逼近二十二万是自行奔赴和投靠的群体,基本是以宗族形式过来,个人或单个家庭反而是少数。那是因为胡人当道之下,不抱团很难进行生存。

    汉部当然不会允许宗族抱团大肆横行,可怎么对其拆分需要看手段,不能在别人主动归附之下使用暴力,要不以后谁还敢前来汉部?

    “中原宗族抱团生存是常态。每每是一姓的多少户共建一个坞堡或城寨,吸纳周边非本姓人家成为庄户。”纪昌摇着头,说:“抱团已经成为他们的生存习惯,拆分必将引起激烈反应。”

    在先前,汉部其实已经在干拆分宗族的事情,例如进行分批迁徙,同一个宗族的人这里安置一些,另外的几处在安置一些。

    一开始的时候那些宗族还没有回过神来,等待醒悟过来先是找官府要求重新安置到一块,官府不答应他们看似没有太激烈的举动,却是会暗地里进行联络。

    “已经有发生联络约定日期奔逃的现象。”田朔说的这个还算温和,又说:“甚至发生宗族聚众闹事,大有不答应便要死给我们的看的架势。”

    要死给汉部看的是一些老人,他们不会带头对汉部进行暴力对抗,因为他们清楚与军队对抗不会有好下场,可汉部不是号称要恢复强汉吗?那么强汉时期的尊老爱幼还要不要,一些华夏文明的特性还保不保持。

    非暴力不合作之类的事情最为麻烦,尤其是不能使用武力强硬镇压,那更是麻烦到了顶天。

    “真是贱骨头。”纪昌冷笑:“对胡人他们可不敢撒泼打滚。”

    全部都在摇头,却不知道是不赞同纪昌的言论,或是对那些宗族不屑。

    “宗族抱团不能发生。”刘彦可不想自己治下被分成无数块,并且不止有这样的麻烦,他说:“这些宗族之所以抱团,是他们需要抱团来抵抗胡人的残暴。我们不是胡人,不会肆意蹂躏他们。”

    可以将刘彦的意思有更深的理解,那就是不能让民间存在抱团的情况,抱团就会形成集体,小集体有小要求和诉求,大集体的诉求就更大。汉部现在还有大敌,稍有不慎就是一个覆灭下场,多被牵扯一分就增加一份危险。

    “是不能出现这种情况。”纪昌满是严肃地说:“我们承担不起这种现象。”

    纪昌在那个“我们”的字眼里加重了语气,在座都不是什么傻瓜,能够听明白。

    “我们的治民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国家行为的抱团模式,像是村庄合作公社就是这种体现,可村庄是由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人组成,严格受于管控之下,能够为整个汉部进行多种贡献。”桑虞看着众人,笑呵呵地说:“一姓集权形式下的宗族抱团,这种模式的集体注定会充斥着排外性和自私,无论是思考什么都是优先满足于自己,特别是把控宗族的那批长老什么的,想让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千难万难。”

    刘彦举目看向远方,缓慢声道:“诸君应当明白,有我们这么一个集体就够了。”

    原本有些紧张的人,一听刘彦那么一讲立刻放松下来。

    对啊,他们这些人就是一个集体,汉部发展越是壮大他们的前途越是光明,一个盘子也就那么大,少几个人啃一口他们就能多吃一些,下意识就排斥不是本集体的人来抢食。

    那么一刹那,不止一个人表态:“对!不能出现那种状况!”

    瞧,这就是人的本能,不止是护犊子,对于利益的争夺更是天性。

    【其实无关什么大义之类的玩意,纯粹就是需要与不需要,看得是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之上,再来有自己的理解和立场。】刘彦嘴角勾了起来:【对于我来讲,团结应该团结的人就够了。】

    刘彦就知道那么一个宗族势力横行的朝代,权力不下县的社会构造下,一个国家财政崩溃,兵源体系也是完全崩溃,导致国战无财力,军队无兵源,最后这个上亿人口的国家被一个仅有数十万人口的异族所统治和奴役。

    对于刘彦而言,已经有一个庞大的集体注定会依附在身上吸血吃肉,偏偏还就不能去进行阻止,毕竟人都是有所欲有所求,不能指望光依靠民族大义什么的就叫人去奉献而没有收获,那是一种极度不合理的现象。

    因为不存在赏罚分明而崩溃的集体还少吗?

    付出没有回报,那么付出是为了什么?

    “分开安置的布置不能中断,必须强硬执行。”纪昌从来就是扮演黑脸的角色,他向刘彦行礼:“君上,此事由职来办。”

    刘彦却是摇头。

    这么件事情可不好办,一旦一发不可收拾,执行者的脑袋随时可能被砍下来,作为传首四方进行安抚的工具。

    “让桓温去吧。”刘彦想了想,又说:“袁乔仍然作为桓温的佐官。”

    那一刻,纪昌内心里涌现上来一种叫做安慰的情绪。他当然知道那份职责有多么危险,愿意承担是勇气,是尽到一个臣子的效忠之心。话是那么说,可随时随地会被抛弃的感觉可不好受,身为臣下能够让效忠对象爱护,谁又不希望呢?

    既然是高层的聚会,桓温和袁乔自然是没有参加,毕竟他们就是一些刚加入的人。

    此时,桓温、袁乔和王坦之正在下密城内闲逛,他们需要充分了解汉部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那没有比亲眼去看更加真实了。

    “听闻下密原本是一座破败的城池?”桓温看着整洁并且宽大的街道,再看城内一座又一座排列整齐的房屋:“一点都看不出这里曾经的荒废。”

    “中原各地的城池皆是那般模样。”袁乔充满感慨地说:“胡人不善城防战,石碣不允许修缮城池。”

    他们倒是想错了,下密原本的主官是晋人,城内或许是荒废与脏乱没有错,可绝对是少有的一座看上去像点样子的城池,起码城墙没有到处的豁口。

    “中原就襄国一城算是城?”王坦之不断地张望四顾:“听闻石虎广集民伕又在造城,想建立一座新的国都?”

    说的是邺城,石虎征集了数十万人没日没夜地赶工,死伤甚重的代价下邺城已经初现规模。

    邺城的城墙十分雄伟,内部大部分的地皮却是作为宫阙用地,仅是留下部分区域作为民宅。石虎造邺城当然是为了享受,他还特别允许羯人之中的一些家族在邺城有自己的土地,府邸房屋什么的当然是自己建。

    要是没有出错的话,邺城会越建越大,导致后面成为一座拥有三十来万人口的城市,里面的人口构造当然是羯人居多,再加上羌族与氐族的达官贵人,少量特别允许被居住进去的晋人。能够住进邺城的晋人肯定也是显贵,例如那些大儒和一些早就投靠胡人的将校之类。

    王坦之说石虎要建造新国都的说法存在错误,石虎可没有想要迁都,邺城的存在就是为了享乐。

    “下密这边是一个大军营,看到那个人没有?”袁乔用眼神示意,前方不远处有一名身穿校尉级别甲胄却亲自带人巡逻的人。他压低声音说:“此人该是王朴?”

    “战败归降的那个王朴?”桓温眼睛看过去,恰好王朴视线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