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降1630-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四百七十三章 农部部长田瑞龙()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金陵一号”的舰长王文亮就发出了起锚的命令。

    “金陵一号”三个高耸的大烟囱,冒出了滚滚的浓烟,这是蒸汽机在做启航前的准备。

    驾驶台前,王文亮也在进行起航前的准备。机修工人才把排成一条线的指挥台和驾驶台擦得一尘不染,舵手老张已经站在了一人高的舵盘前面,大副神百川也来到驾驶台前,协助舰长工作,他现在正举着观察海面上的情况。

    “金陵一号”是一艘新型的战列舰,发明不久的电话和喇叭都引进到了战列舰上,就在驾驶台上就摆放着几部电话机和话筒,舰长正在检查话机,并测试与各部门的通话效果。

    当确认了各部门间的通话一切正常之后,他打开了台面上的话筒,这个话筒连接了舰上所有的喇叭,只要在话筒前说话,舰上任何的角落都能听到说话者的声音。

    “扑!扑!扑!各部门注意啦!各部门注意啦!”

    他先拍了几下话筒,然后才说话,提醒全体注意之后,他停顿了三秒钟,提高了嗓门下达命令:“启航!”

    一声长鸣的汽笛,“金陵一号”徐徐地动了起来

    “皇上,已经启航了!”

    李德容端着一脸盆热水进到高峻山的休息舱。

    高峻山已经起床,他刚刚刮过了胡子,正等着侍卫官的热水,他用热水洗干净脸之后,问李德容:“你吃过早饭了吗?”

    “回禀皇上,吃过了。”李德容端起了脸盆,“您是在这里吃还是下餐厅去吃?”

    高峻山道:“下去吃吧,外面空气那么好,阳光明媚,顺便欣赏欣赏沿岸的风景。”

    李德容道:“您稍等一等,我先去安排一下。”

    高峻山道:“不必麻烦你了,朕自己下去餐厅就是了,你去把农部部长田瑞龙请到二层,朕有是与他商量。”

    李德容应承过后,就端着脸盆去了后面的洗漱间。

    餐厅设在二层,这个是前楼的餐厅,可以容纳二百人同时就餐,当然,比起后楼的餐厅来,可就小了很多了,后楼有三个餐厅(每层一个),每个餐厅能够同时容纳二千人就餐。

    这个餐厅的布局与郑和级战列舰的餐厅大同小异,要说有所变化,那就是增加了照明设备,使得这个餐厅更加的明亮。

    高峻山步入餐厅,此时餐厅内用膳的人不多,他们看到皇上来了,原本有些喧哗的餐厅顿时安静了下来,高峻山没有影响大家用膳,他选了一个偏些的角落坐了下来。

    早餐是一碗豆浆两根油条,还有两个荷包蛋。

    用过早餐之后,高峻山没有回休息舱,他来到了餐厅旁边的休闲厅,在休闲厅靠海的一边,有一个休息区域,这里摆放了十几张躺椅,躺在躺椅上可以一般阳光浴一边看风景。

    高峻山来到这里,李德容把这个区域进行了清场,然后搬来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然后沏上一壶龙井,退到了一边。

    这里成为了高峻山的临时办公场所,他坐在其中的一张椅子上,端起茶杯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远岸的风景。

    不多时,田瑞龙走了过来。

    “学生拜见山长!”

    “田部长,来来来,请坐!”高峻山扬起手招呼田瑞龙坐到另一张椅子上。

    高峻山要趁这个机会对田瑞龙进行一些指导性的谈话。

    “自从你接任农部以来,农部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高峻山先赞扬了他的崇文弟子。

    之前的农部部长是李部司,由于李部司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工作都是有手下人替他去做的,直接影响到了农部的工作效率。

    二人在桌前寒暄了几句之后,便把话题切入了正题。

    高峻山这次探讨的是关于前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之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

    高峻山先开了个头:“前朝的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在当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当时全国的苛捐杂税已不下千种。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农民不堪重负,逃亡奔命,造成国家失去大量纳税户,田赋收入也随之减少;国家财力分散,扰乱分配秩序,终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削弱中央集权,助长地方势力膨胀。”

    田瑞龙道:“前朝不推行‘一条鞭法’都不行了,推行‘一条鞭法’,给濒临崩溃的前朝带来了一线生机。”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高峻山问。

    田瑞龙道:“学生在农部查阅过有关档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有田土8577623顷,1065万户,6054万口,到了洪熙元年1425年,全国田土只剩400余顷,990万户,5000万口。”

    高峻山称赞道:“证明你在这个方面是动了脑子的,知道去前朝的档案里面查资料,这样的朝廷这么不亡呀!短短几十年时间,田土减少400万顷,户减近百万,口减千余万。”

    田瑞龙喝了一口茶,道:“在这种情况下,前朝推出了‘一条鞭法’,学生总结了一下,‘一条鞭法’给前朝带来了四大好处。”

    高峻山很感兴趣,问:“哪四大好处?”

    田瑞龙道:“第一,前朝改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赋役问题所产生的矛盾有所缓解,这有利于农民的发展;第二,‘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套在农民身上的枷锁被解下了;第三,‘一条鞭法’的推行,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杜绝苛捐杂税的作用,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多了,从前朝所表‘海内殷阜’,‘帑藏充盈’就是佐证;第四,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为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峻山提出了一个问题让他的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一条鞭法’怎么好,最后还是导致前朝灭亡呢?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田瑞龙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陷入了沉思,却没有得不出任何的答案,高峻山微笑地问:“你想听为师给你分析吗?”

    “请山长赐教!”

    高峻山端起茶杯,道:“先喝杯茶,待为师慢慢道来。”

    

第四百七十四章 关于“一条鞭法”的讨论() 
喝过一杯茶之后,高峻山才道:“朕不得不说一说前朝的灭亡了,你认为前朝为什么会亡?”

    田瑞龙答道:“皇帝无能呗。”

    高峻山叹口气,道:“朱由检不能说他不努力呀!他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是,这也挽救不了前朝覆灭的命运,还险些把大好河山送给了鞑子。”

    “前朝灭亡的原因在哪里呢?”田瑞龙热切地想寻求答案。

    高峻山拿出一本书递给田瑞龙,他接过书一看,是一本楼山堂集,这是前朝吴应箕所撰写的书,这本书一共有二十七卷,高峻山手里拿着的是其中的一卷。

    田瑞龙道:“山长,这本书学读过。”

    高峻山道:“朕也是最近才在看,你看这里。”

    高峻山翻开其中一段给田瑞龙看,上面写道,在明朝天启七年,吴应箕路过河南真阳地区,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这年的河南风调雨顺,本该是家家户户种田忙的好时节,眼前所见到的堪称“膏腴之业”的肥沃土地,竟然全都是荒地。他再一问,真阳地区百分之九十的耕地,都是这么荒着。河南其它地方呢?种地最积极的州县,也常荒了一半以上的土地。

    “为什么会这样?高峻山问。

    田瑞龙答道:“这是前朝的事情,学生没有去深究过。”

    高峻山一针加血地指出:“前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书上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就是前朝灭亡最主要的方面。”

    一脸懵逼的田瑞龙看着高峻山,等到着他的解释。

    高峻山道:“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朝时,很注重粮食的储备,前朝开国后,几乎是以国家之力抓农业。三十年不到,就把农业产值拽到了数倍于宋元的高度。还有遍布全国的‘预备仓’等粮仓,粮食储量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到了张居正改革时代,前朝的府库依然粮满仓,单是太仓等部分粮仓,储量就超过千万石,足够支用近十年,“家底”相当厚实。这雄厚的粮食储备,保证了前朝的基业三百年不衰。”

    田瑞龙不解地问:“既然前朝有那么多的粮食,那么这些粮食都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在朱由检时期会有饿死人的现象?”

    “是呀,前朝的粮食都去哪了呢?”高峻山继续说道,“就在张居正死后的三十年,即万历皇帝在位晚期,越来越多的大明官民们,都开始感受到一个恐怖事实,大明朝,越来越缺粮食了。

    首先是军队,无论是北方的边军,还是东南的水师,缺粮都越来越严重。”

    突然一声汽笛声,打断了二人的谈话,战列舰开始加速,高峻山明显感觉到了扑面的海风,他向外眺望,战舰已经远离了海岸,此时的航速已经高达27节。

    高峻山叫人把挡风窗关上,然后继续他们的谈话。

    “为什么会严重缺粮,这就不得不说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了。”高峻山喝了一口茶后说道,“在张居正启动“一条鞭法”前,明朝的粮食问题已经出现了隐患,所以才有了张居正痛下决心的一条鞭法。张居正通过十年的苦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粮食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可是,当张居正人亡政息之后,‘一条鞭法’就名存实亡了,这半吊子的‘一条鞭法’给明朝粮食制造了更大的危机。”

    “危机从何而来?”田瑞龙虚心地求问。

    高峻山道:“来自于江南发达的手工业,江南商贸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离开土地的机会,大批农民扔下土地进城。那农业赋税呢?”

    田瑞龙道:“一条鞭法明确规定可以用白银抵粮食。”

    高峻山道:“既然交白银就行了,自然不必种地打粮。农民都不用种粮食了,军队哪来的粮食去打仗?”

    事实上,明朝的“一条鞭法”征税,给商人更多赋税的空子,结果是农困而商宽。不堪负担的农民们,必然会扔下土地出去打工。此时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给离开土地的农民们,提供了赚钱的好去。明朝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里的生动记录:“今一甲所存无四五户,则空一里之人,奔走络绎于道路。谁复有种田之人哉。”

    高峻山继续说道:“前朝这样的畸形景象,在五谷丰登的年月,粮食还可以维持,一旦遇上天灾爆发,同时还有义军四起与鞑子叩关等考验接踵而来,朱由检再勤政,也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前朝的覆灭是朝廷漠视农业生产,全国工农业比例失调的结果。”

    田瑞龙陷入了沉思。

    高峻山为他斟满茶,他独自举杯喝了一口,用总结的语气说道:“前朝的教训是何等刻骨铭心的严重!放弃了农业生产,就有亡国的危险呀!”

    田瑞龙终于开口了:“我农部任重道远,一定严格按照山长的指示,把农业各项工作做好。”

    高峻山问:“全国粮食收成如何呀?”

    有了以上的谈话,田瑞龙不敢在皇上面前吹嘘粮食如何地多的吃不完了,他很谨慎地回答着高峻山的提问:“我国南方和中南半岛的粮食每年都有大丰收,倒是北方各省的粮食年年歉收,现在全靠南方来贴补北方。”

    高峻山道:“现在我台湾、交趾、东吁三省所产的粮食就够全国人民吃的,尽管如此,北方的农田决不可放弃,虽然现在年年歉收,这只是暂时的状况,在这里,朕给你透露一个天大的秘密,但是这个秘密只允许你一人知道。”

    田瑞龙非常虔诚地说道:“学生一定保守秘密!”

    高峻山道:“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五十年的小冰河期,在这五十年中,小冰河期的出现,天气会变得异常的寒冷,并且会伴随大面积的干旱,特别是在北方。”

    “难怪北方总是歉收。”

    高峻山道:“这也是朕把补贴政策偏向北方的原因。”

    田瑞龙道:“今天下百姓遇到如此圣明的皇上,真是太幸福了!”

    “奉承的话少说。”高峻山给田瑞龙下达了任务,“你们要把农业的事情做好呀!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充分地调动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农民都不务农了粮食从哪里来呀?尽管现在北方农作物歉收,你们一定给足农民补贴,如果有谁敢克扣农民的补贴,利用农民的补贴中饱私囊,灭三族,你给我记住。你要知道,朕的都察院和通事局可不是吃素的。”

    田瑞龙保证道:“请山长放心,我们农部绝对出不了贪官,而且学生知道,山长是最痛恨贪官的。”

    高峻山点点头:“你知道就好。告诉你的部属,朕不会允许北方的情况长期这样干旱下去,朕已经调潘自得去治水了。”

    田瑞龙道:“我们已经知道了,潘总现在正在筹划贝尔加湖引水工程。”

    高峻山道:“一旦这个工程实现了,将大大地缓解华北的干旱,我华夏缺水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田瑞龙道:“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

    “工程浩大,获利也大。”

    

第四百七十五章 抵达仰光() 
谈话是轻松愉快的,虽然话题很沉重,谈论的却说前朝,只不过以史为鉴而已。

    “金陵一号”在海上向北航行了三天,然后就折向东行,驶入了孟加拉湾的深海。

    这是一段长距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