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残- 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邑,历年所积累下来财富和资源也一朝毁尽。

    因此,能够在增强起义军基础实力的基础上,稍微挽救和保存下沿途地区更多的人口和财富,并且转化成对自己的间接助力,同样也是一件顺势而为的大好事才对呢。而初步有了这个神机妙算的口碑和期望值之后,接下来的一些暗中进行事情,就更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了。

    现今曹师雄依计而行的乘势冒险奔袭,在提前惊走王铎又驱逐了刘汉宏之后,江陵城中的人口财货大多还是保持完好的落入到了王崇隐和曹师雄所代表的后厢人马手中了;这也等于是在短时间内为广府打开了一个,通往长江中游流域和江南内陆腹地的互通往来渠道。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们得能够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守住来自朝廷方面的反扑和倒算,并保住眼前的这一切不会轻易被他人所侵夺。这就更进一步变相加强了对方对于自己的需求和协力依赖程度了;

    毕竟,聪明面上看就近黄巢的本部大军虽然能够提供助力更多,但也意味着在人多势众的需求下,无疑要交出绝大多数的奋战成果和斩获,以及对地方事态掌握的主导权。反倒是从长远上看自己主导广州方面分不走他们的成果,反而还能够提供更多的东西。

    当然了,这也是在变相的鼓励和促动占据了江陵后厢军所部,逐渐从黄巢本部的影响力里脱离和独立出来的倾向,这就完全是堂堂正正不容对方反悔和退让的阳谋手段了。

    而且这也只是第一步的开始而已。周淮安同样也是在尝试打破义军传统的流窜作战,而从不在乎和专注一城一地得失的某种历史惯性;而在他们所攻略过的一些要点地区,给扶持建立起一些从属义军的地方势力和临时政权来;当然这种努力还在于一些更加长远的布局。

    比如通过这种在大军攻掠过的沿途地方,扶植起大小义军从属势力的手段,逐步的侵蚀和挤压唐王朝可以调动起来的国力资源和战略空间;比如自南而北的截断朝廷方面来自江汉平原和长江中游流域的输血通道,在东西走向上,阻绝朝廷所属的上游剑南三川与下游江淮地区的联系;

    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变相此消彼长式的,逐步力量对比上的战略态势转变。乃至在日后义军的主力积累足够的错误和颓势,不可避免遭到总体失败的结局之后;也有足够的战略缓冲和容纳退路的余地,来继续保全剩下的有生力量,可以与朝廷阵营继续坚持战斗和周旋上更长的时间。

    当然了,周淮安尝试在幕后推动这一切最终目的,也是为自己生聚实力扩张地盘,争取更多时间和地理上缓冲等等;因此优先选择给予提点和引导的,得是曹师雄这类与自己还算合作愉快,日常也亲善有加往来密切的义军将领,他可没有不弃前嫌的养白眼狼,或是平白无故送人好处还招惹猜疑的习惯;

    本来在他预期当中,最好最理想的对象其实是黄巢,但是现实的教训很快就交会了他,什么叫做自身的格局和历史局限性的所在;他也完全没有把握和信心能够驾驭的住,这位一代枭雄人物已经成型的意志和决心;更别说早已聚拢在黄巢身边的那些,抱有不同诉求和心思的形形色色人等,所带来的各种变数和意外。

    因此,他所能够选择进行努力和尝试的突破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的落在了,尚且还是区区一个别将却在后厢军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和人脉的曹师雄身上了;至于其他的人不是级别不够难以获得独当一面的资格,就是正好不当其事或又是边远莫及。

    自然了,这个方面的考量和计较,就不能诉之于口和别人明说了。

    而这次的江陵易手之后,曹师雄不但获得了一个相对完好的名城大邑作为基业,还变相控制周边相对发达的造船业和航运枢纽;所以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搜罗地方船只,组织起一只足够规模的南下水运船队来广府。

    因此在这只先头船队回程的时候,周淮安也额外让人装载上了盐巴、酒水、行军口粮、坛肉、菜干、腊肉、酱脯,乃至鞋袜衣被帐毯等其他近期生产军资作为回应,好让这只入主江陵的别部人马,更方便的就地扩张起来。

    此外根据后续船队的清单,除了传统用来变现的金银丝帛财货之外,周淮安还将得到了从江陵运回来的五百多领铁甲,两千具镶皮铠,三千人份的刀枪和团牌,还有角弓和木弓五千多张,弩三千多具在内的一大批军械;都是缴获自当地的官军,或又是贮备在江陵府武库里的制式甲械,对于眼下正在积蓄实力的三江军,也是形同及时雨一般的物件。

    因此,这十几船的谢礼对于周淮安的震撼和触动,也就是那么一阵子的事情而已;随后他就下令除了书册图籍留下整理甄别之外,将这些东西大多数都归入公中处理。

    像绢帛金银器物珍玩什么的就地拍卖处理掉,换做义军的军资储备;而匠人直接充入几个辎重大队里;像乐户什么的则成立相应的歌舞器乐的表演队,用作军中的娱乐和日常的流动宣传纸用。

    当然了,在将手下的一干人等给召集起来宣布这些决定之后,周淮安又当场下令让他们各自从中尽管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以个人能够拿走的分量为上限;以作为这段时间他们奔走往来各处,齐心协力为这个团体卖力做事的酬赏和奖励。

    他们这段时间各自担负着开矿、冶造、修路、治河、屯田、转运,乃至清缴山匪、土蛮和豪强在内的许多不同职责,在广府和潮循之间奔走往来不断,差不多是一个人当作两三个人用的十分辛苦了;

    自然又是一番的欢欣鼓舞和备受振奋的场面和气氛了;像是霍峻、葛从周、张归霸三联星,还有钟翼、罗念,林铭,王子明等后进之辈,则是第一次参与和见识到这种事情,更是各自深有感触的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

    事实上就连最稳重和矜持的霍峻,也不免有些失态的当场口称起主公来,而誓愿为日后成就的一番大事业而戳力以赴,不惜自身云云。因为他似乎自觉的,直到这一刻自己才被认同和真正纳入到了,这个义军新兴团体的核心圈子里去了。

    因此,表现的最为冷静反而是在周淮安身边目濡目染有所见识后的葛从周,只是他也不免在一片欢声笑语当中,却也是破天荒有些疑惑的低声询问道:

    “难道这些财货,领军就不自留丝毫么。。”

    “其实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已经被我留下了啊。。”

    周淮安却完全不以为意的道。

    “就是那些书册图籍啊。。严格说是里头可以用来改善民生和帮助他人改变境遇的各种学识啊。。”

    “难道你不觉得这才是时间上最宝贵,最有价值的财货么。。。”

    “只要你能学会了其中的道理而学以致用的话,这也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轻易夺走的宝物啊啊。。”

    “就算是那些官府和豪强大户,可以不择手段围剿和残害那些能人志士,却无法阻当‘将相王侯宁有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之流,为民请命反抗不公的理念与精神与世长存而携久流传啊。。”

    然后,他又轻轻敲了敲手中的案几,让一片嘈杂的声音再度平静下里。

    “藉此机会,我也要推行一桩新章程,”

    “我有意欲行那一切地方、军中所获皆得归入公中圣库之法,自我开始由上而下推及地方。。”

    “而军中士卒将佐日常所需,则依照职级、勋位的配给,而皆请取于公中。”

    “当然了战时依旧别论,阵前斩获以皆队、火群计,可依照士卒具体功绩和分工出力程度、及出勤表现。。。各自分享其半,余半依旧归公。。”

    “诸君可有异议和建言否。。。”

    “谨尊上命。。”

    “但凭领军吩咐。。”

    “此议甚好,但请从之。。”

    顿然有一大片心悦诚服或是感怀涕淋的声音应和道。这也让周淮安稍稍有些宽慰,至少自己的手下还没有形成过于明显的既得利益阶层和团体,就算私下有个别转不过来的杂音也难挡整体的大势了。

    (本章完)

第二百章 雨覆5() 
    周淮安所提出圣库之法的施行,在潮循义军当中的反响其实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因为事实上在之前的义军内部,就已经在周淮安的建议下部分实行着类似的东西。只是这一次籍着这个财货归公所引人瞩目和博取人望的机会,将其变成更加顺理成章的具体条陈和细节措施而已。

    但是这归公分配的一步,也是一直带有鲜明流民武装烙印的军队,向着一支建章立制而长效化经营和自我维持的制式军队/地方势力,逐步转变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和阶段。

    至于广州留守司和后翼军马方面的反应就更加平淡;因为,这就像是许多义军行伍将领们在转战生涯当中,突发奇想而冠以某种名义所引起的一个内部小插曲而已。反而令某些人更加在意的是,虚和尚又从中可以藉此得到了多少的好处和利益呢。

    倒是尚在前方义军当中的杨师古,偶然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却是叹然有声的说了一句,“却是个别有想法和抱负的人物,只惜错过之后就不免渐行渐远了……”,然后就亲自将这条消息压下了。

    因为他眼下也看得明白,至少目前对义军所秉持的大势而言,岭外的广府各州还不失为一个个重要的后路和供给来源,还需虚某人的治理手段才能维持的下来;却是断然没有必要再让聚附在大将军府旗下,那些妒贤嫉能之辈生出什么是非了。

    更何况由于义军势如破竹之势下,也不免受降和收纳了一些朝廷旧属官僚,其中以被俘的前越州观察使崔璆、建州长史苏宋为首的一些人等,开始以协助黄王开府称制和建章为由,与“黄门八子”中人互为援应,在大将军府内形成了一股隐隐抱团的势力。

    他们也是最为厌弃和痛恶虚和尚,在地方推行那些挖根掘底的酷烈做法;而主张黄王当优抚士绅而多多借助地方贤望之力,才是快速恩结和收拢收拢地方士子人心的正途云云;并且因为善于营治享受和作乐手段,在义军上层当中亦有所呼应者。

    与主张发动下层的士卒和借助贫苦百姓之力的虚某人,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甚至隐隐针锋相对的路数。

    而正常历史上的轨迹,也在这里再次发生了一个小校的偏差和分支;眼见得前方形势一片大好,而当初北出桂州的数万精壮义军,也经过一路上的破州没县的补充,已经壮大和扩充到号称二十万大军存在了。因此在潭州大肆休整和补充之后,就开始分兵做东西中三路了。

    西路以新设立的水师为辅助,以左翼率将盖洪为水陆统军使,发兵五万沿沅水而上往攻辰州(今湖北沅陵),溪州、思州,最终攻略黔中观察使所在的黔州(今四川黔江流域),而以全取黔中道为为大致目标。如若有所可能的话,还将往攻上游的渝州(今重庆市),以打开入蜀的门户。

    而中路则以义军副总管尚让为统军,率水陆六万人马,继续北上攻略峡州、归州、房州、郢州,而进取山南东道节度使的理所襄州(今襄阳市),就此打开通往关中的门户商州(商洛市)的为首要。

    最后,才是东路黄巢亲帅的本部人马十万,沿江而下攻打沿途的岳州(岳阳市)、钙州、复州(天门市)等地,而直取鄂岳观察使所在的鄂州(今湖北武汉)所在;并以此俯视和威胁长江沿岸的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各道州县。

    不过,相对于孟揩、林言他们的一片乐观的情绪;当周淮安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是义军的势头要开始减弱,乃至在近期内有所受挫了,

    毕竟,在主持南方防线的宰相王铎北窜襄阳之后,周淮安觉得唐廷上下再怎么迟钝和人浮于事,也该有所反应和发动起来了;这也意味着义军前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突然性效果,已经逐步的过去了。而江南地区相对孱弱的地方部队被一扫而空之后,大受震动的朝廷下一次派来的,就会是久经战阵而经验丰富的北地健儿和老练将帅过来了。

    而与此同时,义军的主力也扩张到了一个极致。当初在广府休养生息好的十多个军,约六、七万精壮士卒,经过了这一连串的战斗消耗和损伤,又在沿途扩充和吸收大量流民、降兵、穷汉后,所稀释和削弱掉的战斗力,却是在短时间内没法靠装备士气之类因素给恢复起来的;

    而且还是在主动分散了力量,而失去了数量优势和规模上的威慑力之后;(当然也有消息说义军规模扩张的太厉害,摊子铺得过大已经开始出现局部的短粮和物资供应紧张了,所以这才分兵令其各自就食与地方)

    如果再加上如今势头大好之下,义军内部开始弥漫的盲目乐观,轻敌骄胜的情绪;因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黄巢率领的主力也将迎来一个战略发展上的瓶颈期,甚至是短暂受挫之后衰退和收缩期。毕竟,在这支起义大军的骨子里,还是传统农民起义那种靠到处流动就食,难以承受复数失败的一次性武装。

    不过这种公开唱衰和与主流唱反调的吃力不讨好事情,周淮安自然是不会去迎难而上的;但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对那几只关系亲善的义军部队,隐晦的提醒和暗示一下将要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乃至让他们能保全下有生实力,避开不必要的风险;乃至继续扮演一下未卜先知的神棍角色,或是神机妙算的预言者,还是能够做一做的。

    只是等周淮安刚刚想好这几封信该如何写,才算是有所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又不落人把柄和口实;还要考虑到具体对象的境况和所处的立场,进行不同的调整才能让人更容易接受,事后也不觉得突兀。

    比如曹师雄和王崇隐那便就不用说了,比较轻松的得了这么大一个好处;正在想办法巩固、消化和站稳脚更下来,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建议都可做到言听计从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