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6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工人的死活,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赚钱,丝毫没有良心可言,可朝廷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善这种情况,至于工资的增粘,则只能依靠市场自己去推动,朝廷只能定一个最低工资而已,这个工资保证工人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但想要更好的生活,还得依靠市场去推动,不然朝廷盲目去定一个数字让资本家们去遵守,最后得到的结果,或许会不利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如今宋朝的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本土,正是因为本土有着庞大的富裕人口,可以消费掉这些产品,但如果随着工资增长,用人成本的上涨自然会带动物品价格的上涨,从而使得物品失去竞争力,而一些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只能把工厂搬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从而使用那边廉价的劳动力,为本土生产商品,就像现代的那些欧美国家一样,完成产业升级。

    但如今的宋朝显然还没有这个时候,全国有接近一半以上的人并不识字,这些人只能去当最为简单的工人,是不可能去当管理阶层的,若是工厂搬走,这些人要么回到农村去种地,要么就是远走他乡,去殖民地上做工人,或者是在城市里成为一名黑社会,或者是无业游民,这会极大的打击城市的治安,因此提高工人的待遇,必须要符合市场的规律,不能盲目提升,这一点徐宁在仔细思考之后也就放弃了。

    这就是徐宁上台后主要干的几件大事,重视水利,开放电力市场,改善劳工环境,提高环保意识,严查公共建筑,这五点便是徐宁上台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可以说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其中任何一个方向,想要做得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徐宁则是同时从五个方向着手,这也让徐清为他捏了一把汗。

    更惨的则是工部的那些吏员们,身处京城,在朝廷之中担任要职,他们恐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忙的一天,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是十分自由散漫的,再加上中央集权国家必然带来的效率低下,当然这里的效率低下是指民间的事情,若是皇帝要办一件事情,自然是极快的,但这跟朝廷官员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办事效率确实是非常的低,平日里上班也是十分清闲的。

    而如今徐宁的上台,他的每一项政策都需要这些吏员们去完成,瞬间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工作,每天几乎都是从七点钟开始,一直到晚上才放他们走,每天光是会议就有四五场,且每一场都是不一样的内容,这些吏员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会议的内容,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可想而知他们的压力是有多大。

    徐宁的这种做事方法也在短时间内引起朝廷内部的很大反响,有的人认为徐宁做得好,一个官员就应该苦民所苦,而不应该总是偷懒,但也有的人说徐宁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样的热情只是一阵的事情,还有的人则在说徐宁作秀,这样的工作量根本坚持不下来,这些话不仅仅是朝堂上的人在说,便是工部内部,也有不少人对徐宁很是不满。

    毕竟原本他们的生活十分惬意,每天按时来上班,跟同事们聊聊天,看一看报纸,这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等回家之后要么听曲,要么就和自己家的小妾玩玩小游戏,又或者是找三五好友到郊外去踏青,可以说是过的很舒服了,而如今,这些生活就此离他们远去了,徐宁几乎每天都住在工部的衙门里,两三天不洗澡也是常有的事情,长官如此,身为下属,他们又能怎么办?

    当然,也有一部分官员对于徐宁的工作状态十分欣赏,其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轻官员,他们通过公务考试成为了公务员,且能够在中央部门上班,显然要么是背景深厚,要么就是学识过人,不然是根本进不来这里的,一般人只能够从底层历练起,而他们却能够一步登天,虽然也是要从一级公务员开始一层层往上爬,但两者之间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在中央从一名公务人员升到一名八品官员,大概只需要四五年的时间,若是天纵英才,便是两三年也是可以的,若是高等士族出生,一年时间甚至直接升官的也不少见,但即便没有背景,单单凭借能力,四五年升上去的也不少。

    而若是在地方上则完全不同,一名公务人员很大可能一辈子都是公务人员,然后以公务人员的身份退休,在退休的时候给他一个从九品的身份退休,算是一份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补偿,养老待遇可以按照官员来算,但这样的待遇显然没什么意思,而根据国家的统计,在地上跟一名公务人员升到八品,平均需要十四年左右的时间,大概是中央公务人员的四倍,这还是只统计升官的那一些,是排除掉那些一辈子都是公务人员的人。

    这就是两者之间十分巨大的差别,所以能够在中央任公务人员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是英才,同时精力也十分充沛,对于改变国家有着十万分的热忱,他们在此之前早就已经对朝廷那臃肿的机构,繁杂的琐事以及低能的效率而感到厌烦,但无奈他们的官位实在不够敲,也根本不会有人把他们的话当做意见,所以即便心中有韬略,但也只能混日子,日复一日的在衙门中熬资历。

    等着哪一天朝廷给他们升官,而徐宁的到来则改变了这一点,他的高效和对于工作的热情,让许多年轻官员和公务人员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热血,而许多其他部门的年轻官员们也对此表达着自己的羡慕,有这样一位长官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很可惜,如今的徐宁只是工部尚书而已,自然是与他们无缘。

    不过徐宁的做法,确实是为已经死气沉沉许久的朝堂带来了一丝不同的风气,许多原本有志改变风气的官员们在受到徐宁的影响之后,也纷纷开始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进行改革,开始加强工作的进度,当然,这么做也让处于高位的那些官员们很是不适应,毕竟下属的工作增加,这也间接导致他们的工作量开始增加,这自然令他们不满,但工作效率高是一件好事,他们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反对,只能一边鼓励这些官员,说他们踏实肯干,另一方面则是聚在一起抱怨着徐宁的到来,是要累死他们这帮老骨头。

    这样的变化宰相们自然也看在眼里,对于徐宁的所作所为,众人还是普遍比较欣赏的,尤其是几位四十岁左右比较年轻的宰相,他们还没有年老体衰,正是为官的最佳时期,对于徐宁如此热忱的工作,他们自然认可,同时朝堂上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变化只会持续一小会儿而已。

    毕竟那些老官员才是这个朝廷上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他们若是不动起来,很快这股风浪就会终结,最终只有工部那边还会继续这么干而已,果然,两个月之后,各个部门就纷纷哑火,又恢复到原本行事拖沓的状态,从中也可以看出,朝廷的官场文化已然是深入骨髓,官大一级压死人,绝对不是说说而已的。

    长官不愿意多做事,底下的人若是总是麻烦长官,自然会感受到来自上官的压力,在中国的官场之下,面对压力,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妥协的,毕竟长官拥有你的生死大权,如果你的表现让长官不满意,那么他很有可能让你去荒郊僻壤去担任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这样一来,哪怕你有再大的本事,但没有一个环境让你施展才华,你这一辈子,也就彻底完了。

    就像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你必须要给他电脑他才能够驰骋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之中,你让一名学会计的大学生去偏远山村,帮助当地人种地,这显然是一种折磨,只会蹉跎掉一位国家未来的可塑之才,也正是因为长官拥有对下官绝对的指挥权力,所以当上官表露出不想要继续这么加班下去之后,很多人也只能停下。

    虽然他们的心中十分的不甘心,但面对现实,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忍耐,想着只要过了这一段时间,等自己未来当上这个位置之后,整个社会必然会改变的,但事实恐怕也不会如此,有多少贪官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是立志当一名清官,为民请命的?

    明朝时期的大奸臣严嵩,在他刚刚进入仕途的时候,也曾经为百姓而得罪自己的长官,但最后,严嵩却成为了嘉靖皇帝一朝中最为奸诈的大臣,左右朝政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为整个大明王朝埋下了不小的隐患,一名立志当清官的年轻人,到最后却成为了一名贪官,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比比皆是,相反的,倒是那些从小立志当一名好官,最后也以一名好官善终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人们总是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尤其是这官场,权利场总是有太多的诱惑,一不小心人们就会深入其中不可自拔,最后将自己的良知全部吞没,把个人的利益凌驾在集体的利益之上,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能够忍受的那是真正的君子,但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如今他们的长官在年少时又何曾不想改变国家,但等他们当到这个位置之后,才知道事情又哪里是这么简单,初生牛犊不畏虎,越长大却越会对未来担忧,这不是因为他们的胆子变小了,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的事情多了,便也知晓有些事情是不能那么粗暴的去做决定。

    人总是无知才能无畏,当你知道的越多,所需要顾忌的东西自然也就越多,就像徐宁的改革一样,他能够如此迅速的将改革推动下去,是因为他根本不害怕得罪人,但对于其他官员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很多,今天是你势力大,别人无法反抗你,可若是等哪一天你失势了呢?到时候你得罪这么多的人,又该怎么办?

    就像明朝的张居正一样,活着的时候大权独揽,犹如皇帝一般,在明朝这个没有宰相的国度简直是政坛上的奇迹,通过强力手段进行改革,从而让明朝中兴,相当大程度的为明朝续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其中还包括年幼的万历皇帝,最终导致这位明朝的名臣,最后甚至连坟墓都被皇帝命人给拆了,所有的爵位和家人的荣誉都被剥夺,自己的孩子要么死在刑场上,要么被分配到边疆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发生着。

893() 
所以对于这些官员,徐清的心中也很明白,他们之中未来真正能够成为栋梁之才的,恐怕还是少数,而如何把这些少数拉扯出来才是最为关键的,所以通过这件事,也让几位宰相很快就注意到了这几位有些与众不同的人才,也纷纷送上了橄榄枝,当然,以他们的级别,即便是送橄榄枝,也不会十分的粗暴,往往是既让你能感受到,又不会触碰到如今的权利阶层,从而让你能够在稳步中上升,既不会太过,也不会太慢。

    至于徐宁这一边,则依旧如同原本的状态在快速运转着,整个工部衙门,也变成了除三司之外最忙的衙门,之所以排在三司后面,是因为赵思銭担任宰相主管金融之后,为了完成徐清交代的任务,可以说也是全力以赴,再加上赵思銭自己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以及宋朝的经济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故而若是论忙,始终还是赵思銭的部门相对更加忙一些。

    在此之前,其实宋朝的税收是十分清楚的,税收大宗来自于农民,有的时候按照人头税,有的时候则按照土地来收税,除了土地税收之外,就是城市中的商业行为,这一部分的税相对于农业税来说十分的稀少,毕竟即便是号称商业发达的宋朝,始终也是一个农业国家,而一个农业国家,农业税自然是国家之重,更何况国家缺乏相应的监管渠道,所以想要从商人的口袋里抽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君不见即便是现代,许多商业公司也往往能够想出无数种办法来逃税,避税,更遑论是在古代,查税实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再然后就是茶叶,盐铁的专卖税,这部分的税收在刚刚开国的时候十分丰厚,但随着朝廷机构越来越臃肿,其中的贪污和舞弊也是越来越严重,导致宋朝的盐铁生意不停的在扩大,但上缴到朝廷的钱却是越来越少,可以说到仁宗朝的时候已然是忽略不计了。

    以上几种税大致就是宋朝政府每年的税收主要来源,三司使主要负责管辖的也就是这些税,相对于现代来说,无疑要简单很多,主要就是农业税,其他的税收,只是辅助而已,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商业税和工业税成为了主流,这其中想要收税就实在是太难了,商品税尚且还好,只要把控住生产源头就可以了。

    每生产一件商品就计一次税,相对来说比较好统计,但个人所得税,工业水,公司税收就实在是太麻烦了,在古代,有一百种以上的税就能号称是苛捐杂税了,但放到现代,一百种税,绝对是轻徭薄赋的典型,以现代中国来说,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税种就超过一百种以上,至于整个国家的税种,更是不可以数字计,保守估计都在一千种左右,用来专门针对各个行业,比如燃油税,工业燃油税,汽车税,奢侈品税,个人所得税,商品税等等等等。

    德国的一位贤哲曾经说过,人这一辈子唯一离不开的就是死亡与纳税,虽然有些黑色幽默,但无疑是一个事实,纳税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谓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放到古代,这一个国家若是有上千种税,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而如今的宋朝就处于转型的时候,机构依旧是原来的机构,但主要纳税的人已经发生改变,由农民和地主变成了工人和资本家以及市民,这种转变速度是十分迅速的,而机构的改变速度却十分的缓慢。

    同时符合现代财务税收制度的人才十分的缺乏,经济已经在高速发展,但税收制度却依旧停留在原地,毕竟就像法律一样,唯有当一个人先做出了一件人们所不容忍的事情之后,人们才会去制定法律,然后约束这样的行为,税收也是如此,你得先有从事这项行为,同时盈利的人,才会去向他们收税,这其中就需要时间。

    而社会的进步如此迅速,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