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孔子,至圣先师,无论他被后世人多么的误会,对于中华文明来说,孔子有着不可改变的作用,他规范了中国人心中的道德,是中国人心目中道德,教育,文化,思想的标杆,即便风雨几千年的时间,但孔子依旧存在,也会永远存在。

    他的思想十分博达,但很可惜,如今很多人已然不愿意去理解这位老师的思想,徐清也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才开始阅读孔子的思想,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囫囵吞枣,只是为了在官场上说话不至于被别人戳穿,可等到年纪大了,有了一定的从政经验之后,徐清就对孔子的许多思想和话语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大家都认为孔子是圣人,他不会妥协,不会感到失望,但事实却是孔子的一生都在失望,他梦寐以求的周礼最终没有复兴,而是随着时代的滚滚浪潮成为了过去,但他的思想却流传千年,教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更为关键的是他的精神,他当过鲁国的宰相,也惶惶如丧家之犬,曾经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有晚年的时候,取一木舟,泛舟东海,从此不再回大陆的想法。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生活在一个诸子百家兴起的大时代,那是一个封建时代即将向集权时代过度,在那样一个时代,孔子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但他的悲哀,却为后世,无数学子,士大夫确定了一条路,那就是通过教育改变人生。

    他的学生里,有普通的农夫,也有城里的市民,有富甲天下的商贾,也有执剑走天涯的侠客,有教无类,只要肯学,教两条肉干,他就都教,孔子的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才可以在四大古国中,明明是最晚启蒙的那一个,但最后却发展的比所有古文明都更加坚韧,更加灿烂。

    徐清是尊重孔子的,他尊重的是历史中的那一个孔子,而不是被后来的信徒们所神化的那一个孔子,故而他也很能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当他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的主宰,而这个国家,已然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控制的时候,面对那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士大夫们,徐清又何尝不是惶惶如丧家之犬,又何尝不是想要泛舟太湖之上,一去无踪影呢?

    但他不能那么做,孔子最后被鲁国的大夫赶走,周游十几个国家,曾经三月不食肉味,也有他心爱的弟子离他远去,但徐清不行,这个国家如今正在巨变之中,徐清并不觉得这个国家交给其他人,便可以比自己管理的更好,所以他就更加羡慕,徐泰,羡慕他可以爱美人不爱江山,羡慕他的洒脱,羡慕他的自由和独立。

    因此,徐清并没有阻止他,而是让他桀骜自由的活着,可以说徐泰活出了上辈子徐清的样子,这是让徐清很开心的一件事情,他在徐泰的身上,看到了那个二十一纨绔子弟的影子,那是他原本的样子,徐清常常会想,或许徐泰便是自己的幸运吧。

    因为有他的存在,自己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自己的繁忙,自己的无可奈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像徐泰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只要不违反法律,就可以做任何他们想要去做的事情,他们可以去畅谈理想,门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以去一片属于自己的林子,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无论是在小河边,还是在一片谷地,砍伐木头,安装窗户,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屋,而这就是徐清要做的,这才是自己为什么要做官的理由,虽然说起来很矫情,但为人民服务,这确实是徐清做官最大的原因。

    有徐泰在,徐清就会一直记得这一点,等那一天忘记了,陷入在争权夺利中不可自拔时,只要看到徐泰,徐清就会记起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进入官场的,就会想起自己在这里党争,争斗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在想通了这一件事后,徐清几乎就不再管徐泰的生活了,他想过怎样的生活就过怎样的生活,无论历史会不会记住他,那又怎么样呢?曾皙也并不想要人们记住他,但最后人们还是记住他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灵魂,一个乱世之中,安静纯洁的姿态,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存在。

    只要徐泰不去做犯法的事情,徐清就不会去管他,这也让徐泰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畅游在整个世界,对于徐清的放手,徐泰是感激的,他有着一颗自由的灵魂,拘束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而他的父亲,愿意给他这一份自由,故而徐泰当然非常感激,至于徐安,则是徐清心中的一个结。

    对于徐安,徐清有着许多的想法,看待自己这个小儿子,也是心情复杂,这也没办法,作为自己的孩子,亲自播种生下的孩子,徐安的思想几乎跟现代人没有任何的差别,但在思想上,徐安却跟自己有着天差地别的想法,这也注定了两人决裂,而在所有的孩子中,徐清最担忧的同样也是徐安。

    其他孩子起码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无论做什么,若是有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徐清还能拉一把,可徐安呢?自从决裂之后,徐清连管都管不到,对于自己这个孩子,徐清也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不过还好,徐安有着很强的政治敏感度,在许多事情上,判断甚至比徐清本人还要精准,故而徐清倒是不太担心徐安的安全,但作为一个父亲,担心孩子是本能,也是本性,你没有办法去拒绝的。

第774章() 
尤其是如今的徐安在边境线上工作,自然让徐清更加担忧,虽然徐安作为文官,在军队中,担任监军的工作,只要军队不面临灭顶之灾,徐安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边境线上,最多的便是来来往往不停的麻匪,有些是真的,有些则是三国各自伪装起来的部队,三国在表面上维持着和平,但三方都在培养着属于自己的麻匪部队,时刻试探着对方的实力,谁知道在这刀枪弹雨之中,徐安就一定会没事呢?

    不过自己的孩子既然依照自己的本性选择了这么一条路,徐清也无可奈何,他曾经阻止过,但并没有成功,徐安不是没有主见的小孩儿,按部就班,走着父母为他安排好的道路,这对于徐安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事情,为此,甚至与徐清断绝了父子关系,所以对于徐安,徐清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再加上这几年以来,随着徐安在各地的治理都有了一定的成效,许多百姓对于徐安也颇为推崇,这就让徐清想要让他放弃仕途都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对于徐安,徐清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就是如今自己的这些子嗣们的生活状况,总的来说,徐清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许多人并没有按照自己刻画的道路去走,但每一个人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他们的道路,理应由他们自己来选择,徐清对此也保持尊重,只要他们不犯法,不去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徐清基本都采取默认的态度,他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大多数士族来说,是不可理解的,毕竟士族讲究的就是所谓的政治婚姻,身不由己,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家族所牺牲,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士族,他们在享受士族的生活时,自然也要为此付出自己的一些东西,比如爱情,比如属于自己的幸福,比如追求自我的自由。

    不过基于自己对于朝政的掌握,徐清并不需要现在就让自己的亲人来为自己把持朝政,自己一个人完全有操控的能力,因此才会不需要自己的子女去牺牲,这是许多人无法做到的,就像一个宰相,如果他才华出众,当然能够脱颖而出,但一个时代往往并不是都是天才辈出的,有的时代,许多宰相候选人就都是庸才的也不少。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谁的背景深厚,谁就能够成为国家的掌舵者,这就是事实,所以把自己的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女,孙子当做政治筹码的人也不少,即便是在如今的宋朝也很多,许多人为了争取自己能够上位,就把自己的儿女嫁到另一户人家,以此获得对方的支持,这种事情,在宋朝屡见不鲜。

    对此,徐清是很反感的,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习俗有需要的必要,若是双方之间不能联姻,那么政治就会出现僵化,到时候谁又能够帮助谁呢?既然双方都不能互相妥协,那么只能使争斗从桌子底下,搬到桌子上面来,这难道就是一件好事吗,显然也不是,与朝局动荡相比,区区联姻,自然也就不放在眼里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士族之间联姻,关系犬牙交错,有的时候便是徐清都迫于压力,不得不进行妥协,这也让徐清很是头疼,不得不说,他的性格,无疑助涨了这些士族之间的气焰,也让他们有些肆无忌惮,不过确立下如今的检查制度之后,倒是确实消停了不少。

    刚开始还有许多官员对于这一套制度并不相信,而还有许多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官员也心存侥幸,认为这只不过是首相的一次心血来潮罢了,每年徐清都要号召好几次反腐倡廉的活动,但大多数都是口头上说一说,然后再树立几个典型,并没有真的深入探查下去过,所以很多人并不在意,所以对于朝廷的法令也是依旧不尊重,甚至是践踏。

    直到大理寺和御史台的官员在互相的监督之下,为了自己的位置开始不停的审查各级官员的时候,众人才觉得不对,这个时候,聪明人已经知道收起自己的尾巴了,而还有笨的人以为这些御史并不敢拿自己怎么样,直到在监察委员会的监督之下,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时候,他们才赫然明白,徐清并不是玩假的,而是真刀真枪的决定反腐了。

    到这个时候,中下层的官员才明白,为什么这几天自己派系的大佬们都在让自己收敛一些,不要太张狂,原本还以为只是照常的提醒,但从现在看来,显然这些高官早就从徐清那里得到了要严整的消息,但他们却不能明说,因为徐清刚开始就是要抓几个典型出来,若是这些派系的学生,成员,全部都得到了消息,没有丝毫的受损,徐清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所以他们只敢旁敲侧击的提醒自己派系的成员,让他们稍微收敛一些,这也在徐清的底线之内,若是提醒一番他们,真的就不再犯错,那对于徐清来说也算是省事。

    毕竟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尤其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一般人是当不了官的,他不仅仅涉及到管理,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及对于当地发展的取舍,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把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地区交给你,你连班长都当不了,你怎么管理这一片区域呢?

    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若是派系的老大劝一劝,便能收住自己的贪欲,那么这些人还有救,徐清自然也就会放他们一马,若是被提醒之后,还肆无忌惮,以为自己是士族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把国家法度放在眼里,那徐清难免要从中挑出几个来杀鸡儆猴,让全天下知道,自己的打贪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而在官员中,也确实有这样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他们倒不是笨,能够从公务员里冲杀出来,成个官的,没有几个是笨蛋的,即便是士族家的子弟,也不会特别的笨,不然最多就是一辈子公务员,安度一生或许没有问题,但想要当官,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他们之所以会提醒之后还张狂,主要便是已经无法控制了,没有当过官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一个官员,赚钱有多么的容易,即便宋朝再怎么高薪养廉,他们所面对的诱惑,也要远远高出他们的工资,尤其是一些要害部门,比如说土地部门,经济部门,税务部门,以及当地的公务员考核部门,还有建设部门,这些都是当地的要害部门,对于这些部门来说,任何一次贪污受贿,都足以比得上他们十年的工资,在这样的状况下,若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你是不可能忍得住的。

    人性就是如此,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便是强大的信仰,也就是政治抱负,但信仰和道德是靠不住的,尤其是面对无数的诱惑时,只有少数人可以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和道德,而大多数人会被现实给击垮,所以虽然有严刑律法在侧,许多人已经贪惯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快速赚钱的方法,再叫他们拿死工资,谁又愿意呢?

    所以很多人虽然有所收敛,但你要他们收敛多久呢?是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他们可忍不了太长的时间,就像许多抽烟的人,当初他抽的时候,或许并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等他长大了,他明明已经知道抽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了,为什么还要抽呢?

    这就是瘾,贪污也会成瘾,想要戒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大理寺和御史台的相互监督之下,刚开始没人敢查,但随后,随着第一个年轻官员开始在朝廷之中对一名六品京官提出的了诉讼之后,整个形势立刻发生改变,而这位年轻的御史,自然是徐清的学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徐清通过皇帝赋予了御史台和大理寺监察百官的权利,但他们不敢用啊。

    谁知道这份权力可以保有多久?若首相依旧只是一时兴起呢?那他们怎么办,首相是不会有事的,即便这些派系受到了打击,可没人会对首相说什么,但他们呢,他们可不一样,若是首相抛弃了他们,难道指望皇帝来保护他们,在整个士林之中,投靠皇帝,便代表背叛士族,广大士族都不会再给予你任何的帮助,你会被彻底隔绝,而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当你被统治阶级隔绝的时候,那么距离你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他们刚开始自然也不敢,到时候徐清要是不想继续打贪了,死的可就是他们,如今他们掌握着提审的权利,但只要徐清放弃他们,单单依靠皇帝,他们是保不下这份权力的,那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只要想到被百官群起而攻之的样子,他们就不寒而栗,所以自然没人敢做,徐清也知道,他们在害怕自己抛弃他们,只是一时兴起,但徐清这一次却是真的决定好好整顿整顿朝廷的风气。

    所以便把自己一名十分得意的学生,苏轼,派进了御史台中,担任一名御史,负责刑名之学,是的,我们的大文豪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