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5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受益,但随着他执政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就越来越能发现,一个好的执政者,最应高想的,并不是一个好点子,而应该是如何合理的划分蛋糕给每一个阶层的人,这才是最为主要的。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蛋糕太小,徐清还能够依赖上辈子的知识来扩大蛋糕,所以那个时候,他不需要去考虑如何划分蛋糕,因为那时的蛋糕急速膨胀,即便是再小的一块,也足够所有人都吃饱了,但随着工业化的速度开始逐渐放慢,蛋糕扩张的速度开始减缓的时候,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开始浮现出来,那就是当蛋糕固定的时候,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两全其美呢?

    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罢了,所以这个时候,如何合理的划分蛋糕才是执政者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不再是单单的扩大产能了,尤其是对于本土已经成熟的市场,对于徐清来说,如何分蛋糕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随着电能的出现和未来的发展,起码三十年内,人类社会财产这块蛋糕,会不停的增长,所以徐清不需要怎么切这块蛋糕,老百姓就能够满足。

    而等到下一任,或者是下下一任首相,就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如何在不增长财富的情况下,合理划分利益的分配,从而让全体国民可以更加稳定的进入到新的时代中去,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或许徐宁不会是这一个要重新分配利益的人,但他势必会在这一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到那时,徐宁的决定将会影响他之后的领导人,如何面对全国各个方面的势力和影响,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利益之间的互相取舍,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取舍,便代表,有一方会获得好处,而另一方则会受到损失,好的改革往往是从权势者的手中,夺下一块蛋糕分给弱势者,从而稳定即将暴动的底层,但这一步,很多人却无法走出去,因为权势者掌握着权利,掌握着舆论,剥夺他们的利益,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噬,所以许多执政者,明明知道该怎么改革,却没有人敢去做,因为他们害怕被权势者报复。

    所以如何巧妙的从权势者的手中取得利益,然后划分给百姓,这也是一件让人头大的事情,其中需要十分巧妙的手段和办法,如今的徐宁显然并不会这么做,东大陆的成功,更多的还是靠着他本身的背景才实现的,与他本人的才华虽然有关,但关系并不大,但如今东大陆的成功,则给徐宁套上了一层光环。

    而此时整个东大陆,甚至整个大宋的官场,都开始慢慢的关注起了徐宁,这个未来有可能青云直上的贵公子,以前的徐宁只不过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总,虽然有很多官员也会注意他,但更多的还是把他当做一个徐家人来看待而已,并没有真的把他当回事,而如今,随着他在东大陆的治理,正式开始踏入政坛,也有着一种徐家未来接班人的感觉,这自然让许多人把视线放在他的身上。

    毕竟政治就是如此,如果徐宁未来能够成为首相,只要有这种可能,那么就会有人开始往他的身上投资,所以在徐宁管理东大陆以来,开始有许多国际巨头开始找上徐宁,希望在东大陆投资造厂,还有许多人则是希望能够加大在东大陆的投资,为东大陆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这种事情,徐宁并没有找人商量,而是他们自发就开始汇聚到东大陆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政治投资而已。

    就像赵曙的身边也有一批财团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投资他未来能够登顶皇位而已,可这批人的数量是十分稀少的,毕竟当今圣上执政并不差,在民间的声望崇高,虽然赵曙能力斐然,但却没有碰到一个差劲的皇帝,自然机会就小得多了,更何况赵昕早早就生下了自己的孩子,虽然如今还看不出来聪慧与否,但有了皇子,自然地位就更加稳固了,所以站在赵曙身后的人,还是十分稀少的。

    而徐宁则完全不同了,他的出生和才能,都让他有极大的渴望问鼎首相的位置,这自然让许多人纷纷对他抛出橄榄枝,就像当年的徐安一样,外放到地方做官,一大批企业就跟着他前往地方,因为众人都知道,徐家和徐安之间只不过是表面上切断关系罢了,未来徐家的政治遗产,很有可能依旧由徐安来继承,这也让他可以享受徐家的政治势力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所以不需要几年的时间,他所治理的地方就得到了大治,他也因为这份功劳,顺利晋升到正二品兵部左侍郎,若不是他后来主动提出要去军队历练,他早已经到兵部尚书也说不定了。

    不过徐宁和徐安还有这很多的不同,比如说许多商家看重徐宁,其实是为了讨好徐清,因为如今的徐宁尚且还没有展现出他的政治手腕,压下这片地区的内乱暴动,这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若是能够将东大陆治理的井井有条,同时能够发展好其内部的关系,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如今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但徐安却不同,开封府尹的位置让他迅速积累起了人脉,所以当时他担任地方官的时候,很多人虽然也是看在徐清的面上才去支持的,但也有一大部分人是看在徐安个人的潜力上去支持的,就像最近这几年,徐安掌握整个北方三十万的羽林军部队,所作出的成绩甚至要超出朝廷驻扎在汴京上五十万军队的成绩,不仅仅在许多与辽国和金国的矛盾冲突中,占据上风,且每一次的解决,都让宋朝充满了道德上的优势。

    这就是一个人个体的实力,这种实力,让许多人是佩服徐安个人,而不是简单的因为徐清这个人了,如今的徐宁显然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不过徐宁对此并不介意,自己的弟弟如何,他很清楚,对于自己,他也有着十分强烈的信心,以前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罢了,他并不觉得自己会比自己的弟弟差多少。

    徐宁对于自己有着很强的自信,这源自于他自身的能力,至于别人对他的看轻,他也并不介意,只要有了一方舞台,迟早别人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才华,从而真正归附于自己,到时候自己也会组建自己的班底,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单纯的被认为是徐家的接班人,他并不是一个想要继承遗产的人,他希望有自己的突破。

    徐宁很不喜欢徐安,认为他是一个数典忘祖的人,是一个背叛了家族的人,但两人其实十分相信,在对于自己的时候,都非常的自信,甚至有一些自负,两人唯一的差别,就是徐宁本身是一个保守派,他认为事物的推进应该一步步的慢慢来,而徐安则是一个激进派,希望集权,从而用中央的力量,来扫除改革上的阻碍,从而加速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两人之间的观点不同,但除此之外,两个人都无愧与是徐家的子孙,都非常的有自己的政治理念。

    徐宁的理念虽然跟徐清非常接近,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这是于徐清不同的,但此时的众人显然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徐宁并不担心,如今的他,有了足够的舞台,自然就能够展现自己的力量,以前的他,说话没人听,而现在,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他开口说话,徐宁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前途,相反,对于未来,他有着更大的期待和向往。

    不过,再高的雄心壮志,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去实现的,如今的徐宁,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东大陆慢慢建设起来,使他足以与西大陆相媲美,然后再寻求赶超,如今的东大陆,原本就不如西大陆的建设速度快,因为民主体制,导致东大陆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经过繁复的商讨才能决定,在做决定这个环节,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在战乱之后,更是面临着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这都需要徐宁去一步步的把东大陆从废墟中逐渐带领出来。

第754章() 
而在解决完一部分交通线路的建设之后,徐宁又立刻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工业上,这是东大陆最为重要的一份产业,虽然如今的工业尚且不发达,但一个社会或者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强弱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而东大陆的工业水平并不容乐观,因为人口太少的缘故,且土地太大,每一个移民更愿意选择要一块巨大的土地来当一个农场主,而不愿意来到城市中当一名工人,所以徐宁的当务之急,便还是移民。

    虽然朝廷取消了移民的优惠政策,让老百姓必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移民了,但移民的数量还是很多,即便是战乱也没有阻挡这部分渴望美好生活的人向着东大陆而来,只不过前一段时间,因为东大陆内部反对有色人种的情况愈演愈烈,所以对于这些登岸的人,如果抓住那么就遣送回国,如果没有抓住,那也不会给予身份证登记,算是非法移民。

    而如今,随着有色人种叛乱的平定,白人成为了汉族的助手之一,汉族的优势重新得以确立,这个时候自然就要继续扩大移民阶层,从而让东大陆可以尽快转型,从资源出口城市,转化为一个工业社会,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原本东大陆想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很困难的事情,那就是各个城市都想要工业化,那么在哪个城市进行大量的工业化建设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了。

    因为每个城市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工业化就这么一点,你平均分配下去,每一个城市就只能拿到这么一丁点,到最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都十分零星,这是一种十分差劲的分配方式,徐宁上台以后,立马废除了这种按照公平来分配的方法,而是采取竞争制度,只要这座城市自己能够拉来投资,建设工厂,那么联邦政府就批准他们进行建设,这样一来,调动每个城市的积极性,让他们不用每天只能着联邦政府来给他们拉投资,这会养成他们的惰性。

    而如今随着徐宁的到来,无数的工业寡头自然都汇聚在东大陆这片土地上,所以招商工作也算是进行的很顺利,尤其是纽约州和德克萨斯州这两处属于徐家的地方,都获得了巨大的投资,而另一方面,徐宁利用自己所携带的大量财产,开始资助非洲人和南亚人进入东大陆,帮助他们可以更加便宜的进行移民。

    之所以选择这两种人,是因为徐宁对于白人并不放心,这些人如今虽然对着汉族俯首听命,那只不过是他们这一个族群的实力还没有超过汉族罢了,若是等他们的人口数量超过了汉族,指不定他们会反过来对汉族做些什么呢,而底层的平民则不同,他们的人口即便再怎么多,也只不过是一群没接受过精英教育的暴民罢了,并不会有太大的杀伤力。

    而白人则不同,汉族已经赋予了他们一定的权利,若是让他们的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权利的膨胀,这就不像老百姓那么好对付了,所以徐宁一定要继续扩大其他有色人种的数量,让白人不仅仅只看着汉族,而是要顾忌其他有色人种,要让他时刻记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是汉族给的,如果有一天汉族不愿意给了,那么其他的种族,自然能够直接顶上,以此来长久的控制住白人,这不可谓不是一招好棋,对此,白人也无可奈何,因为这笔钱完全是徐家的公司私自出的,不来与政府,自然白人们也无法提出异议。

    至于让他们自己拿出这么多的钱,这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毕竟人口的移动,并不是几百个人那么简单,而是长年累月,数十万人的移动,就白人那点财产,放在有色人种中,或许还够看,但跟宋朝的顶级家族相比,还是萤火虫与皓月相比了。

    在宋朝如今的士大夫们,保守估计,其财产足以与国库比肩了,甚至还有所超出,毕竟这几年经济条件非常的好,经商环境也是越来越好,而税收却是越来越下降的,虽然总体的税收是节节攀升,但是税收的比例却是下降的,在这之中,大量的利润自然被这些跨国公司自己截留了,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富可敌国,非常的有钱,这种有钱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

    据现代财富杂志所说,全球最有钱的三百五十人的财富,相当于全球最为贫穷的人口,也就是占全球人口一半的穷人,双方之间的财富是相同的,一边是三百五十人,另一边则是三十五亿,而他们之间的财富是相同的,由此可见,贫富差距到底能到一个多么可怕的程度,这是寻常人绝对难以理解的事情。

    而在如今的宋朝也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宋朝尚且处于创业阶段,所以如果这个时代有个富豪榜,那么富豪的顺位一定是会不同变动的,毕竟这个年代,多得是草莽英雄,有些人就靠着历史的机遇和自身的努力,便真的发家致富,走入上流社会的人也不是少数,甚至非常的多,但像徐家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稳稳站住宋朝财富榜排名前十的位置的,以徐宁的身价,便是整个东大陆所有平民加起来,估计都没有他一个人的钱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完全可以撇开这帮东大陆人,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动用政府一分钱,这就是徐家的富裕程度,完全是可以超出所有人想象的事情。

    所以他抛开政府独自施行这一个政策,在财力上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徐宁刨除徐家的继承遗产之外,自己所私有的遗产就拥有一家全国最顶尖的医院,每年接待的都是各个地方的议员,富商以及官员,每年给徐宁带来数十万贯的财富,同时还通过这家公司,让徐宁跟药品研究人员有着不小的关系,全国有许多家制药厂和研究机构都有徐宁的股份,这些股份大概就价值四百万贯以上,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家贸易公司,以及一家风投公司,所谓风投公司,就是风险投资,专门给那些有想法,但没有资金的创业人提供资金来创业的公司,因为徐宁的眼光很准,所以这家公司所看重的公司,十家里面便大概有三家可能成功,这在风投领域已经是极高的比例了,所以徐宁每年通过这两家公司,大概就能赚取三百万贯以上的财富。

    而这些只不过是他的私有的财富而已,除了这些自己积攒下来的财富之后只属于徐清的徐氏集团,这个价值七千万贯以上的庞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