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4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需要关心的,唯有宋朝需要他们缴纳多少的赋税,需要他们去做什么样的徭役,这才是他们关心的,而宋朝在这一点上,无疑要比当地的贵族们要好许多,毕竟宋朝搞殖民,可不是为了农业收入,而是为了工业的发展,和寻找市场以及资源,所以在宋朝统治的区域,既租界周围,农税基本保持在十分之一左右,相比起宋朝三十分之一的税要高许多,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个税就跟没有一样。

    要知道在日本古代,农民要上缴的税最高的时候是在七成,如果大名只征收五成左右的税收,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仁政,至于欧洲,在中世纪的税收也基本保持在五成到七成左右,至于印度这样的地方,往往也是在这个数字,而这还是自由民,他们的土地是他们自己的,只需要向政府交纳税收就行了,剩下的那些都是可以给自己吃的。

    如果是丰收之年,大抵还能过一个安康,说不定还能买几件新衣服来穿,若是碰上灾年则只能卖田卖地了,不过他们还不是最惨的,比他们更惨的则是无地的帮工,他们耕种地主家的土地,每年除了需要向政府上缴沉重的税收之外,还要给地主一笔钱来租用这片土地,往往一年的收成,最后到手的只有一成而已。

    辛辛苦苦一年的时间,即便是丰收之年也不过是混一个饱餐一顿而已,若是碰上了灾年,那么整个家庭瞬间就只能是陷入绝望之中了,若是运气好一点,还能卖到富贵人家为奴为婢,虽然身份低贱,但还能活,若是不走运,则只能沿着道路活活饿死,或者进了山林成为盗匪,最后被当地的官兵平叛,成为将军们的功勋,被埋在无人知晓的谎丘之中。

    这就是许多农业时代农民的命运,而宋朝的税竟然只有十分之一,这一点无疑让所有殖民地人都感恩戴德,这代表了什么,代表只要是拥有土地的人,他们将直接收入九成的粮食留给自己,这样一来,他们不仅仅可以生活富足,甚至还可以每年存下一点钱,然后买下更大一片的土地,至于那些无地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耕种别人家的土地,来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

    积年累月之下,也可以有存款,然后自己慢慢卖地置业,不再像原本一样,毫无出头之日,只是麻木的为了生存而已,这样的制度,又如何让当地人不喜欢呢,他们只恨为什么宋朝不侵略他们整个国家,如此一来,全国的农税都可以只叫十分之一,那他们的日子该多好过呀。

    底层人民的想法是很单纯的,只要有好的生活可以过,他们才不管自己头顶上的大人们到底是谁,所以只恨宋朝只管着租界那一亩三分地大的地方,压根就不往外扩张,若是把整个国家屯下来,所有人都能跟着享福,这才是他们的福气呢。

    这就是底层民众的想法,但无奈,宋朝对于这些土地,并没有太大的需求,他们要的是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和资源,至于这片土地本身,虽然有兴趣,但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要管理他们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国家所无法承受的,利用租界来管理一片土地,同时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从而达到集一国之力与一地的程度,如此要比管控整个国家容易的多。

    毕竟只有一座城市,而且还是沿海的,无论怎样,宋朝的军队都能够及时援救,这对于宋朝来说,才是最为紧要的,至于掌控整个国家,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需要的一件事情,若不是当地粮价太贵,以及周围的粮食无法供应租界庞大的人口,同时为了防止当地的起义军拦截进口到租界的蔬菜果实,这才让人在郊外划下一大片地用来耕种,不然便是连农田也是不用留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租界的人口便是多大数十万,若是算上郊外的大片附加人口,更是大多上百万,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宋朝还是有责任要解决的,这才提出耕种土地,从而完善租界的防卫体系,不然若是遇到紧急情况,租界却不能自产粮食,那么对于一个人口大多数十万的核心城市群来说,他的危机将会无比的巨大。

    所以必须要有一块自留地,而宋朝人是不可能来租界种地的,来到租界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有一定技能的人,他们要么是小作坊主,要么是工匠,要么是寻找机会的冒险家,要么是黑社会来到这里做非法盈利项目的,还有一些就是资本家,知识分子等人,农民是不会来这儿的。

    不过宋朝人虽然不种地,但却会买地,对于宋朝人买的地,租界是不收税的,这也是为了鼓励宋朝人在租界郊区买地,但租界也有要求,那就是这些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必须全部贩卖给租界的粮食署,决不能偷偷卖到租界之外的土地去。

    因为租界内部税收的低下,以及使用化肥的缘故,所以宋朝租界内的粮价往往是外部两家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很多人会在租界买地种田,然后把粮食贩卖动租界外头去,以此来赚取暴利,对于这些人租界政府是绝对严重惩罚的。

    而这样一来,种地的盈利自然就大大减少了,为了鼓励宋朝人买地,就只能不收税,然后让这些宋朝人再把地包给殖民地人,抽取租金,以此来保证地主们起码可以赚取到一部分的利润,保证土地的价格可以在五年内回本,这才让宋朝人愿意投资进去,如今租界的田地,大部分都是宋朝人买下来,然后给当地人耕种的。

    即便如此,其中大部分殖民地人的生活都要比外面的人好得多,盖因为税收着实非常的低,同时还有化肥加持,以及旁边就是租界这个巨大的城市,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租界种出来的粮食根本不愁烂在地里,只要他们种,就一定能够卖得出去,如此一来,他们的生活自然富足了。

    而至于劳役,在租界是不存在的,所谓徭役,就是国内百姓,每年必须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为国家免费工作,相当于是做义工,这种事情在古代中国存在,在古代的欧洲也同样存在,因为生产力低下,为了保证一些建筑物的竣工,许多地方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保证,国家的效率和军队的战力。

    但在租界,并不存在劳役,因为宋朝都是付钱的,虽然殖民地人的工钱非常的低廉,但相比起义务劳动,宋朝付薪水这已然是天大的好处了,更何况宋朝付钱,付的可是宋朝的铜钱,是银两,这些钱放到租界外头去,往往要翻好几倍的价格,因为宋朝的铜钱是经过特殊工艺制程的,非诚精美,且含铜量实足,导致铜钱在海外的价格非常高昂,他们赚取的钱放在宋朝人眼中并不算什么,但在当地人眼中,已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了。

    所以在外头人人喊苦的劳役,到了这租界,却是人人抢着干,这不得不说代表着宋朝强大的实力,和金钱作为后盾的底气。

    本章完        

第634章() 
而且宋朝不仅仅给予工钱,而且还保证住宿和一日三餐,虽然不至于每一顿都有肉,但也绝对管饱,光是这一点,对于农业时代,动不动就干旱的土地来说,能够保证粮食充足这是很难的事情。

    要知道在古代社会,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象中国一样,被开发到了极致,可以供养如此多的人口,许多地方的农耕技术是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在这种地方,粮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就像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因为铁器和铜器还没有广泛应用在农业上,畜力也还没在农业上完全被开发出来,这个时候的中国,农业水平也是非常低下的。

    因此各国都会颁布禁酒令,来防止民间酿酒,其主要原因便是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贵族或许消费得起,但平民们的生活无疑就会变得非常差,在这种时候,一些贤明的君王,便开始颁布禁酒令,宣布全国从上到下,除了王室可以酿酒之外,其他地方全部不准许酿酒,以此来保证粮食可以供应全国。

    而这种情况一直要到宋朝,才开始慢慢缓解,因为占城稻的出现以及国家大力开发江南地区,让江南真正变成了中国农业最为重要的生产地,从而解决了一大部分粮食问题,酒才成为了一种饮品,而不是一种奢侈品。

    至于欧洲,在古代,麦酒的价格要远远超过葡萄酒,而葡萄酒的起源,也不过是一些穷人,把那些贵族们不要吃的烂葡萄拿回到家里从而发酵,成为了葡萄酒,至于葡萄酒所使用的那些白酒,都是十分低劣的,所以这些酒的度数非常的低,最开始的葡萄酒其实跟葡萄饮料并没有什么差别。

    是后来贵族们发现了这些饮品之后,觉得味道很好,这才开始慢慢研究,将这些葡萄酒系统化,变成了如今遍布欧洲的各大葡萄酒庄,这其中的发展,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些劣质的葡萄用来酿制成了饮料而已。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水平,十分之低劣,所以许多殖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十分低劣的,他们每一亩土地的生产粮食数量甚至不足宋朝江浙地区一亩良田的三分之一,更别说如今宋朝经过了农业改革,开始使用化肥来进行浇灌,其产量更是倍增,早已经是这些殖民地区的五倍,六倍之多了,在这种优势下,宋朝租界的粮食价格自然十分低廉。

    所以即便是穷人,是做苦工的劳役,在宋朝起码也会给他们一口饱饭吃,有时偶尔也会买下一些肉类来给他们补贴,这些都是必须要给予的,如果地方官员没有给当地劳工这些食物,那么若是被中央来的调查组发现了,是会被斥责的,这对于一位官员的前途来说,自然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小利去对抗朝廷,没有哪一个官员会这么干,所以对于这些劳工,在吃和住上面是有一定保障的。

    且这个保障,绝对要超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了,就像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是廉价劳动力,因为他们给的工资不过是自己本国工人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左右,但在中国人眼里,去美企工作就等于是鱼跃龙门了,他们的工资,普遍是本国公司的两倍到三倍,且还能够到外国去历练,说不定就能成为总部的干部,这也让外企在中国趋之若鹜。

    这就是经济强大的好处,即便是宋朝人眼里不愿意干的活,但在这些殖民地人的眼里,却是再好不过的工作了,就像如今随着卫生这个概念慢慢开始影响宋朝人,人们对于城市的清洁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一项职业,扫地工也就诞生了,而这种工作是非常累的,他们往往要三四点钟就起来工作,一干就是一整天,到晚上还要再清理一遍道路,路上车马匆匆,十分容易出事故,且工资很低。

    一般是没有人愿意干的,所以无论是在租界,还是在本土,这份工作都是由殖民地人来干的,而且他们的热情远远超出了宋朝的想象,在宋朝,如果卫生局来招聘人员工作,即便开出的工资等于是一名工人的水平,且不需要实习,直接进入正式编制,享受一般公务员的待遇,但也是门可罗雀,除非是非常缺钱的人,不然根本没人报名。

    而若是招募那些殖民地人,往往一个岗位便是三四百人争抢,即便他们只能是临时工,工资非常低,一个月不过两贯而已,约等于一点半个银币左右,而如今宋朝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六个银币,至于正式编制的扫地工则也是六个银币,且每个月还有福利工资,而这些,是殖民地人所不允许拥有的。

    而即便是如此,对于这份工作,依旧是有无数的人愿意去干,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半银币对于大多数当地人来说,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这些人当地来说,大部分人的工资不过只有半个银币而已,而更多的人根本连工资都没有,只能是做临时工,看着时机来接工作而已。

    就像清末民初那个时代的码头工人一样,有活的时候便做活,没有的时候便跟着兄弟几个人吃酒聊天,这是寻常事,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即便只是一份打折扣的扫地工,也是一份绝对的好工作,三四百人争抢一份工作,甚至还要走后门,这种事情可谓是屡禁不止。

    甚至还有人为了这样一份工作,而公然行贿的,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了,而那些经过辛勤工作进入到正式员工的殖民地人,在当地直接就变成实权人物,因为一个月六个银币的工资,加上每个月的福利,他们一年的收入大概能够在九十个银币左右,这笔钱在当地足以购买两百亩以上的土地,或者是在他们的大城市购买一套房子了,工作三年一套独栋的别墅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就是宋朝国家正式公务员一年的收入在殖民地的含金量,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些殖民地人完全可以凭借着这份工作,成为一位中产阶级的人士,然后拥有一份体面的生活了,同时因为对于这些地面工程,大多数宋朝公务员是不愿意管的,最多就是负责统筹工作,至于细节工作,都是由当地殖民地人来负责的,比如说招工,还有分配工作。

    这样一来他们便有了一个招工的权利,可别小看这份权力,在宋朝人眼中或许不算什么,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招谁不是招,只要能够保证完全总督府的任务,把地面打扫干净,让市民们不至于被肮脏的环境污染了心情,不被投诉就行了,至于到底是谁负责具体打扫,他们可不在乎。

    但这份权力对于当地人来说可太重要了,扫地工主要负责的区域便是整个中心城区,大约六七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所需要的扫地工不过四五千左右,其中正式员工不过三百人,而在这里面有二百五十人是宋朝人,他们一般只负责上层工作,比如向上面要钱,然后就是对底层员工的晋升,奖金发放,以及一些疑难问题的调整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不做具体事宜的。

    而那剩下的五十名殖民地正式员工,则负责具体的事务,比如排班,负责区域,以及工资的发放,招募员工等工作,全部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的,这可就是一个巨大的权利了,甚至因为这份权利,他们收受的贿赂要比他们的工资还要高,当然,对于他们的所作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