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3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治大国如烹小鲜,锅子里面若是一块块的五花肉,那么怎么翻炒都行,但若是一条鲫鱼,那就只能慢慢伺候了,不然若是想伺候五花肉那样肆意翻炒,最后整条鱼也就面目全非了,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若是动的太快,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像那条鱼一样,变得面目全非了。

    流官制度与本地官制度的争论只不过是官制最为基本的争执而已,在放权上,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权力上面,所谓权力,无外乎行政、财权和兵权,其中兵权当然要归于朝廷指挥,地方是绝对不能调动的,这是从秦朝便传下来的规矩,任何五十人以上的调动,都必须要知会兵部及枢密院,如果是一千人的调动,则必须要有皇帝的圣旨才可以,这个权利自从唐朝五代十国混战之后,便一直得到了保留,任何人都不可以违背的。

    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没有任何的意见,军队实在太重要了,地方上能够拥有宪兵已经是最大程度的开放了,若是再拥有军队,这可就真的了不得了,如今宋朝的军队系统,主要分为三块,其中第一块就是国防军,也就是原来的禁军,数量非常巨大,一共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其中一百二十万陆军,三十万海军,是整个大宋最为精锐的部队,负责保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以及租界的永久和平。

    在此之后便是宪兵,相当于原来的县兵、乡勇,跟现代的武警差不多,属于军队体系之中,但并不由朝廷直接管辖,而是由当地衙门里的都尉直接控制,人数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府一级的城市保持在两千人左右,道一级的行政区保持在五千人左右,县为八百人,乡为两百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行政区域内的稳定和安全,主要处理恐怖袭击事件和地区范围内的剿匪行动。

    相比起禁军来说,他们的装备要差得多,首先就是没有重型武器,比如说扫射机关枪,然后就是六十毫米以上的大炮也不允许这些宪兵装备,属于轻型武装,但力量也非常强悍,全国人数在八十万左右,属于军队的第二梯队,战斗能力非常强,接受军队训练,属于战争阶段可以直接拉上战场的部队,主要行动范围在本土地区。

    第三梯队就是捕快了,相当于现在的警察,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安全、防卫、消防等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说什么都干,他们的人数也最为庞大,大概在一百八十万左右,他们的上级领导为捕快局,隶属于知府、县令、道台控制,属于行政系统,而宪兵则是属于都尉控制,都尉隶属于枢密院、兵部,属于朝廷直接控制的部队,但地方都尉有权调动,而禁军,则是皇帝的部队,这就是如今宋朝军事的体制。

    而如今大概只有捕快是完全听命于地方的,但他们的能力非常的弱,许多甚至根本没有作战能力,听上去一百八十万非常多,但里面很多都已经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还有许多是从事各种不一样的工作类型,论及战斗能力是非常低下的,至于宪兵和禁军,则都由朝廷控制,一个归于政事堂,另一个则是属于皇帝,双方个掌握一半,维持着整个宋朝的平衡。

    也正是因为军队握在朝廷的手中,所以整个国家才能始终维持中央集权制度,若是像唐朝一样,采取藩镇制度,最后将国家的兵权全部交给藩镇去控制,自然中央的力量就减弱,单单依靠威望是不可能治理国家的,一个国家除了需要道德和威望,更加需要的还是强大的威慑力,而军队是其中必须的一环,所以这一点自然不能让。

    唯一能让的就是行政权和财权,其中财权是必须要让渡出一部分的,根据宋朝以往的管理,一个县一年的税收,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要上缴给朝廷,然后由朝廷进行再分配,这个分配过程基本上是富的地方少分点,穷的地方多分点,然后更多的钱则是建立全国基础设施,比如修建运河、赤道之类的工程,又或者是去打仗,然后给朝廷官员发工资,当然,更多的钱就是被各级官员们拿到了自己的口袋私吞了,总之这笔钱主要就是为了维持帝国的运转的。

    而如今再让地方上缴这个钱,显然就不太对了,首先就是中央财政如今并不是那么紧缺了,随着一大批由国家注资的企业诞生,再加上殖民地的扩展,如今的宋朝朝廷并不缺钱,远远不需要让地方上缴这么大一笔钱的地步,其中很多钱都可以退掉的,只需要上缴一部分钱,来支援其他贫困地区就够了。

    所以财权进行一定程度的下放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朝廷对于地方上的认识终究是不如地方官员的,若是胡乱制定政策,只会让地方进入混乱,如今已经是工业时代了,不再像田园时代那样,一个地方官只需要关注自己管辖的地区,老百姓有没有饭吃,土地有没有得到开垦,人口有没有增加就行了,如今的城市发展是多层次的,所以就需要执政团队更加细致的去处理这些城市的角角落落,朝廷只需要进行一些大项目的规划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则交给地方官自己来处理就是了。

    所以这就需要进行财权下放,不然地方官连修建一条路的钱都没有,也就别想干成什么事情了,对于这一点,其他几位宰相也跟徐清保持了相同的意见,虽然三司使还是有些不满意,毕竟他是管钱的,如今钱少了,自然是不开心的,但下放财权这是大势所趋的事情,所以他也无法阻挡,只不过他也找到了一些理由,来暂缓下放的速度。

    比如说如今宋朝的福利越来越好,而开支自然就越来越大,财权下放是可以的,但也不能下放太多,不然朝廷中央国库空虚,这对于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对此徐清还是十分同意的,所以第一次财权下放,便从上缴百分之六十变成了百分之五十五,百分之五别看只有这么点,但对于宋朝这庞大的财政收入来说,百分之五,相当于是数十亿贯的财富了,这么多的钱,交给地方去执行,绝对能够做许多的事情了。

    财权的问题解决,但政权的问题则纠结了一票人,原本对于地方官员,朝廷的限制其实是非常少的,基本属于土皇帝,只要不造反属于想怎么治理就怎么治理的状态,但随着工业化开始,许多官员为了自己的绩效,经常会胡乱发布一些建设命令,比如说给一些地区进行免税,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地方竞争力,又或者是花许多的经历引进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对地方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之后,朝廷便严禁各地胡乱发展了。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朝廷又逐步开放这些禁止的东西,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毕竟朝廷的心中还是有顾虑的,如果随便开放,会不会给地方上带来恶性竞争,最后便宜了资本家却让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了,这个问题十分严重,容不得徐清去马虎,二来则是开放了之后,到底要到哪一步才算是到头了,这也很难划分的清楚,而对于官员们来说,心中的顾虑也很重。

    虽然已经开放了一部分权利,比如说对于农业用地的使用,这一部分已经全部交给了地方衙门,朝廷是不管的,只要各地保留最基础的生产用地就可以了,至于其余的用地到底是封山还林,还是变成城市群,这都是由当地来支配,但地方官员却不敢动了,毕竟上一次动的那一批,如今可还有不少在牢里带着呢,还有一些则是成了平头老百姓,现在让这些官员来做,自然是投鼠忌器,没有人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这也需要朝廷进行鼓励,但最终该怎么做,依旧需要朝廷去探索,如今也只能慢慢摸索,让官员们适应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主了,这需要朝廷去进行引导,同时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事情,不像财权这样只要下放就行了,终归还是要改变这些官员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更像一个现代官员那样去思考治理方法才行,光是权利的下放是远远不够的。

    与先进的制度相比,徐清永远更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任何制度,都有空子可以钻,发达国家,民主国家一概如此,最为关键的还是人的把握,这一点十分重要,就像在万恶的封建社会,也照样会出现包拯、海瑞这样的清官,所以人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没到那个程度,即便再先进的制度,也很难让官员们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

    (本章完)

第574章() 
    毕竟就算是民主制度,也有如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不但没有发挥出民主制度的优势,在细节处提升国家的水平,反倒是把民主的坏处都给彰显了出来,这不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而是因为人的原因。

    人永远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无论是在制度中,还是在战斗中,同样如此,一件强大的武器,由士兵来使用和由普通人来使用,效果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制度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官员要经过无数次的磨合,锻炼,最终才能合格的原因。

    许多人会因为当官的种种好处而迷失了自己,他们会渐渐忘却自己当官的初衷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为了让国家富强,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美好的目标在时光和权利的熏陶下,终将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占据,这是大多数人的当官旅程,无论是再严苛的制度,也阻挡不了人类迈向犯罪的深渊,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无法更改,也无法更正。

    而在这芸芸众生之中,想要寻找出始终不改自己想法的人来成为官员,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无论制度设计的再好,首先重要的还是人,这也就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便是君子执政,道德为先,只不过道德无法衡量,所以最后用道德来衡量便成为了众人眼中用来维持家族权利的东西,最终单身了额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孔子的意涵也被这些人给破坏殆尽了。

    但其实,孔子说的没错,作为一名官员,道德是很重要的,但因为道德很难被量化,同时道德也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每一个人的道德观都不同,有的人认为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但有的人就认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这是每个人的价值观的不同,他不像考试成绩,无论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所有答案都是统一的,你只要回答就好了,回答的好,就可以得到好的成绩。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毕竟道德这种事情实在是虚无缥缈了,但这并不代表道德就不重要,恰恰相反,道德要远远比考试成绩重要的多,但只是因为道德无法量化,所以统治者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科举制度这种可以量化的制度来作为中国选择人才的方式,并且沿用到清朝,其中的关节,则沿用到如今,便是因为如此。

    将官制进行这一番更改,朝野之间自然又是一番震动,首先便是皇帝的疑虑,如今皇帝与朝廷关系紧张,徐清的任何举动,都会被皇帝刻意放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双方是政敌,任何一个举动都有可能被当成是开战的宣扬,徐清政事堂的政令一经发布,不到半天的时间,所有的条文便都已经放在了赵昕的桌子上。

    面对徐清对于官制的调整,赵昕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放权于下,加强地方衙门的能动性,以此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寻找更加切合自身的道路,这就是徐清想做的,但赵昕却不仅仅只看到了这一点,他看到更多的还是,徐清在对捕快的拨款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允许捕快持有一定程度的火炮。

    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负责维持治安的部队,什么时候需要用到火炮这种东西了?徐清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防止城中发生惊变,宪兵无法回防,这才给捕快装备一些火炮,以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放在赵昕的眼中就不是这么一个意思了,捕快是宋朝三支暴力机关中最大的一支,人数众多,让他们装备炮火,这对于赵昕来说,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此之外,徐清还提议建立起一只近海巡逻队,以负责维护宋朝海疆的安全,最近几年因为海贸发达,许多商船往来于大宋周边,这吸引来了不少的海盗来抢劫,单单是依靠海军来控制的话,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了,这些海盗的规模并不大,有的只是二三十人的小队伍而已,用一支海军舰队来攻击这样的目标,实在是不合算,对于宋朝的开支来说也未免太大了。

    如今宋朝的海军舰船,大多数都是铁甲舰,随便一搜的人数就达到了一百七十人左右,来回开一圈花费的经费便达到数万贯左右,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对付租界的反抗军倒也罢了,对付小小的海盗,用这样的部队,显然就不合适了,所以徐清希望组建起一支小规模的近海巡逻队,舰只主要以三百吨以下的舰艇为主,负责近海的防卫和巡逻,与海军进行搭配,以减轻海军的负担,处理小规模的海盗以及近海贸易的护航任务,初步舰船数量在三十艘左右,人员配置在六千人规模,未来计划扩张到一百五十艘,以保证维护宋朝近海的和平。

    这一点又是让赵昕头疼的,因为这只军队,因为是巡逻部队,自然不能算在赵昕的账上,而是算在朝廷的账上,指挥权自然也掌握在政事堂,也就是徐清的手里,看着徐清不停的加强着自身的作战能力,赵昕又怎么可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纵然徐清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单纯的需要而已,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一点小动作都会被当做有强烈的政治意涵。

    更何况这一次权力下放,本来就让赵昕十分的紧张,中国自古以来唯有权利是不断向上的,从来没有权利往下放的,往往一个王朝权利开始往下放了,也就代表衰落的时候差不多到了,赵昕又不像徐清那样知道历史,可以做到十分心安理得,面对权利下放,他心中有的只有恐慌。

    他甚至会把这次的权利下放,和自己的权利被政事堂夺走联系在一起,以前是徐清从自己的手里拿走了执政权,而现在再把权利下放到地方上,这对于赵昕来说,可以说是有着连锁反应的,同时原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