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到了市长就不一样了,他能够调动的资源相比起县长来说要大得多,如果再像当县长那样锐意进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干,那么只要他做错了一个决定,影响到的将是几百万人口的生计,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国家要里兜底,也非常的不容易了,所以在市长的人选上,大多会选择一些中年人,让他们来担任市长,既有锐意进取的想法,也有小心实践的经验,可以保证在执政期间尽量不出错,在这个时候,让县长之才去担任市长之位,无疑就是不符合一个人能力的事情了。

    至于高官,就更是如此了,中国的省,即便是最小的,人口也超过了四千万,至于有些大省,人口破亿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省领导在处事上就要更加的小心了,他们的每一步,只要稍微一个举动的错误,便会影响到全省,若是出了大错,则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在高官的选择上就会更加的谨慎,以避免发生颠覆性的错误。

    以毛戡鉴的才能,管理一个市已然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毕竟他在成为一位总督之前,仅仅只是一个船长而已,管理过的地方就是海上的几艘船和几百号人而已,让他突然之间去管理一个数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和数十万的人口,犯错几乎是必然的。

    这也确实是事实,毛戡鉴在新大陆期间,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敛财,无论发现了金矿还是银矿,又或者是煤矿和上好的石矿,毛戡鉴就总要插上一脚,或者拿上一点股份,或者让矿场上缴一部分保护费,不然就派出自己的家奴肆意叨扰,或者将他们在市镇上的商铺定期麻烦一顿,让这些商家根本无法正常工作,通过这种方法,如今的毛戡鉴可谓是富可敌国了,不过在治理地方上,他的水平就非常差了。

    也正因为如此,新大陆上的盗匪猖獗,根本就无人管理,他所率领的两万名宋朝士兵,都仅仅只是驻扎在新大陆的几个主要城市,然后管理比较重要的交通要道而已,至于那些偏远的乡村,毛戡鉴都是干脆直接交给当地的农民和市民们自己守护的,这样一来,虽然增长了当地的民主权利,但对于一个殖民地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就更不是一件好事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喜欢民主制度,因为这对于他的威胁是致命的,而如今新大陆上如火如荼的民主运动,则让赵昕感到了深深的威胁,因为这种制度之下,人们的生产热情无疑是非常的高昂的,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东西,大部分将会是自己所有,所以生产热情非常的旺盛,如今即便还不到一百万的人口,但是其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已经初具规模了,若是再让他继续膨胀下去,赵昕的心中甚至都有那么一丝丝的害怕,这样一个殖民地的存在,到底会给宋朝,甚至是这个国家多么大的改变,这都是无法用现在人的眼光去思考清楚的。

    所以毛戡鉴的职位改变,在赵昕这里早就已经有了定论,赵祯即便不说,赵昕也已经打算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跟毛戡鉴摊牌,让他从新大陆离开,换一个自己可以信任的人上去,将如今新大陆的政治体制给重新掰回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他才没有多谈,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除了这件事以外,父子两人的谈话问题也就相当的广泛了,从艺术鉴赏到如今的国家命运前途,两个人都是侃侃而谈,作为皇室子孙,他们的艺术造诣虽然不比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艺术大师,但是也比平常人要高得多,毕竟他们接触到的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即便是个木鱼脑袋,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品味自然也就不同寻常了。

    再加上如今这个时代,经济发达,物质水平空前提高,这给了许多艺术家良好的创造条件,毕竟穷苦的艺术家终究是少数,大部分艺术家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还是需要吃东西的,他们的作品也不见得比那些穷困潦倒,死后才得到重视的艺术家水平差,而如今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市民阶级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便也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欣赏所谓的艺术。

    有了金主,这自然让艺术家这个群体开始急剧扩大,再加上朝廷不停的在普及基础教育,导致识字的人大量增加,其中不乏有天赋的孩子在认识字以后开始进入了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样一来,宋朝的艺术家人数可谓是一年更比一年高,艺术作品也是越来越多,也开始渐渐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中。

    原本艺术品,大多只是由那些有钱人珍藏,像颜真卿的字,除了世家能够用有能力去珍藏外,一般的老百姓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而现在不同了,随着艺术家人数的增加,产品的价格也开始下降,而与此相反的则是老百姓的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了,大多数老百姓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也开始有钱可以买一些跟生存没有什么必要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了,这无疑是市民阶级发展的标志,同样老百姓的购买也刺激了底层的艺术家们再度进行创造。

    毕竟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对于顶级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吃饭问题从古到今都不用愁,毕竟有世家大族会养着他们,让他们吃穿无虞,只需要专心创作便是了,这样一来,艺术品的数量大为增加,同时艺术家的增加,也让原本的艺术流派开始慢慢出现了许多种分支,再加上如今宋朝的文化可以说是兼容并蓄,包容百家,无论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自己的水墨画,又或者是那些印度的石画,壁画,都被宋朝的艺术家们学习,感悟,因此在宋朝这片土地上,文化的方式也不再是原本的一种。

    而如此众多的文化在宋朝,尤其是在汴京这个文化意义上的首都,就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了,经过几年的时间以后,有些流派便开始慢慢合流,水墨画和油画结合,肖像画和漆画的结合,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和绘画艺术开始出现,雕塑艺术也开始在宋朝普及,这种艺术方式的爆发式增长,除了让宋朝的有钱人们过足了心灵上的瘾,也让整个宋朝的文化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这也同时给了许多贵族和有钱人们许多的谈资,就比如说音乐,中国的音乐一项都比较淡雅,或者比较庄重,又有一些比较清幽,同时中国也认为这样的音乐才是高雅的音乐,至于那些乱糟糟的音乐,比如唢呐之类的音乐,则被归为民间音乐,属于老百姓特别喜欢,而达官贵人们一般不怎么听的音乐。

    清雅,高洁,这是中国人对于音乐的传统看法,但随着许多其他国家的音乐流传进宋朝这片国土之中,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也导致了宋朝在音乐层面上开始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中对宋朝影响最大的两种音乐流派,一个是非洲音乐,还有一个就是欧洲音乐。

    其中前者以律动和鼓点著称,听着他们的音乐,就有一种想要跳舞,想要呐喊的感觉,这种音乐随着黑奴进入宋朝开始,凭借着极为强大的律动感和让人听几遍就能技术的旋律慢慢在宋朝的底层社会开始传播,最后没用多少时间便让整个宋朝的底层迷恋上了这种来自古老非洲的音乐。

    他有点像中国传统的号子,但是在节奏性上却要厉害的多,这给许多工人们在工作中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口号,并且非洲音乐有一个比号子厉害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律动感以及节奏感都非常的好,这很适合工人在工作的时候去唱,可以让人们更加齐心协力的去做一件事情,所以便快速的传播开来,然后这种音乐便开始进入了中层社会之中。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音乐自然是不被中产阶级所接受的,毕竟中产阶级的特点就是追随上流社会的脚步,只要上流社会喜欢的,中产阶级就疯狂的追逐,而只要是上流社会所贬斥的,那么中产阶级也就会不怎么喜欢,就像绘画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宋朝的上流社会对于那些油画嗤之以鼻,认为这些画太过注意形象,在神上则太过欠缺,认为这是工匠之作,称不上是艺术品。

    因为这样的评价,导致许多油画艺术品在那一段时间根本就卖不出去,别人只要一看到这些油画艺术品,就会摇摇头走开,那几年油画家们的生活无疑是非常拮据的,不过还好,中产阶级不要的东西,底层人民却很喜欢,他们大多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那些上流社会非常喜欢的水墨画,他们是压根就欣赏不来。

    在他们看来,一张画凭什么水平比较一般的水墨画就能卖出一百贯,而一副上好的山水油画却只能卖出十贯都不到的钱,在他们这些底层老百姓看来是一件根本无法理解的事情,毕竟水墨画才用多少的颜料,而一副油画又需要用多少的颜料,光是这一点,油画就秒杀水墨画了,更何况水墨画大多都是注重神,而油画更加注重形,对于这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人来说,欣赏油画显然要比欣赏水墨画简单的多,这一点想必很好理解,再加上如今油画市场冷落,直接导致油画价格大幅度下降,有些甚至仅仅只用比成本价高一点的价格在卖,其中不乏一些技术高超的艺术家们的作品,这个时候,大量的底层老百姓便开始掏腰包购买起了油画,然后把这些油画放在自己的家里,装裱了起来,算是装饰一下自己的家庭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老百姓富裕起来的好处,在这种时候,要是老百姓没钱,即便欣赏这些油画也只能看着油画越来越衰亡,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而现在却不同了,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购买一副油画虽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非常的昂贵,但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即的程度了,而只要经济水平达到了这个境界,就算是一百个家庭只有一个愿意买油画,也可以给油画市场带来巨大的刺激。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们只是买了一副油画,顺便装饰了一下自己的小屋而已,可对于整个油画市场来说,这些顾客们的到来,瞬间让油画有了活下去的能力,而也正是依靠这些底层百姓,油画度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年,直到后来油画开始重新进入达官贵人们的视野之中,然后被几位文化界的大家推荐给周围的人,这才开始在上流社会流传起来,最后进入到了如今这样繁盛的市场之中,这便是上流社会对于文化的影响能力。

    (本章完)

第470章 470。艺术的殿堂() 
    而上流社会对于文化自然是有着他的偏执的,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作为上流社会,一般都是这个社会上的统治阶层,既然作为统治阶层,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一切都是最高标准的,无论是举止,还是文化内涵,都要高出一般人一筹,即便是上的大学,也要跟别人不一样,只有这样处处彰显出不一样的地方,才有一种精英的感觉,所以在触碰到艺术这个领域的时候,便也是如此。

    普通老百姓喜欢热闹的,他们就要喜欢清幽的,普通老百姓喜欢唢呐,他们就喜欢琴瑟,通过这种与老百姓相互区隔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品质,这是贵族们经常干的事情,而在艺术上,他们也大多学习多年,这一套传统的艺术体系,早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心中,可以说这套艺术体系的出现,便是由他们来制造的,最后艺术品的价值,也由他们来评定,这无疑是上流社会们十分喜欢的规则。

    决定一切,不仅仅是人的命运,还包括艺术品的命运,而在这样一种心理下,想要让他们去接受一种新的艺术产物,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艺术产物,对于上流社会们并不熟悉,既然如此,评价他好坏的权利,在一开始便不再贵族们的手上,这对于许多贵族来说,先天就会有排斥的反应,音乐就更是如此了。

    在中国古代,音乐并不仅仅是让人感到欢快的庸俗曲调,对于读书人来说,音乐更是洗涤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而在政治上,它则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乐,这是一种十分高贵,典雅的东西,而非洲的节奏音乐则十分的乡土,在贵族们看来,根本就登不上大雅之堂,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面临了当初类似油画一般的打压。

    只不过这种打压同样也没什么作用,因为这些艺术作品,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通过老百姓之间的传播而繁荣起来的,这些起源于非洲的音乐,凭借着极为强烈的节奏性很快便在民间掀起了热潮,这自然就吸引了一大批音乐家们开始去研究这种音乐,当然其中绝大部分的音乐家之所以会研究这种音乐,当然不是为了什么音乐的未来发展,而仅仅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那些为了音乐未来发展而不途钱财的人,大多都被世家大族们束之高阁,用高价钱养了起来,就算喜欢这些从非洲传来的音乐,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唯有那些原本就出入于市井之间的手艺人们,他们才能最为准确的理解到音乐之中的意思,而有了他们的加入之后,这些十分原始的音乐开始慢慢被中国已有的音乐体系所吸收,开始慢慢形成了一种带有中国韵味的音乐出来。

    这一下,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便开始诞生了,他带有非洲音乐的节奏性,但又同时拥有中国音乐曲调的优美,这样一来,这些音乐便开始渐渐不再拘束于街头表演,而是进入了酒肆之中,人一些落魄文人在酒馆之中听过这种音乐之后,也开始慢慢被这种音乐所吸引,然后发展到为这些音乐来填词,这样一来,音乐的美感和词字的美感相互融合,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便真的开始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上,而这种经过本土音乐家改良,又经过文人们润色的音乐,在一进入上流社会之后,便立刻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

    毕竟这种类似于摇滚乐的音乐实在是非常的抓耳,与之相比,中国上流社会的传统音乐虽然意境高雅,但大部分年轻的贵族青年们却还是没有什么品位去欣赏这样寡淡的音乐,再加上这种音乐在经过中国本土艺人的润色之后,十分的开阔大气且曲风多变,杰出的词人则把老百姓那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生活的苦痛凝结成了漂亮的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