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皇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孝景皇后传-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吴王妃似乎仍沉浸在一等嘉义夫人带来的巨大喜悦中,有些不知所以的样子。

    王娡心中暗自发笑,这样的一点蝇头小利就能够笼络人心,使人得意忘形,倒是无本万利的事情。

    皇上原本对于加封一等嘉义夫人也是心有疑虑,王娡却道:“皇上不必担心,若是想让吴国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来日为我们发兵找出由头,一等嘉义夫人也算不了什么。不过是一个封号和每年几万俸钱罢了,哪里比得上之后的实惠呢?”。

    眼下看来,自己第一步棋走得倒是稳当。

    王娡复又想起来一事的样子,抓了吴王妃的手恳切道:“虽说吴国子民自给自足是极好的,只是难免收成靠天,播种在人。皇上许久没有派过吏民去往吴国了,也不知吴国近日可有什么短缺?万物耕种女子制衣,无论什么吴王妃只管和我说,我好让皇上预备了和车士一起带过去。”。

    吴王妃闻言,略略思索,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劳娘娘费心惦记着,原也不缺什么,只是近日吴国是耕种来年收成的时节,农具倒还短缺。”。

    王娡心头一动,说起农具,便知道必定是青铜都拿去做了兵器的缘故。

    吴王妃倒也没什么心计,想来也想不到那一层上面去。

    如此看来,丽竞门所言属实,吴国倒是却是在偷偷铸造兵器。

    因此王娡笑道:“耕种之时农具短缺乃是常事,吴王也该早点跟朝廷上表才是。这有什么难得呢?来日去的三千车士,每人负重一些过去就是了。吴王妃不必担心。”。

    王娡有心不给吴国现成的农具,只是因为一来农具显然不是吴国所缺的,朝廷铸造起来也费工夫。

    二来若是带了青铜生铁等物过去,吴国为了早日铸造兵器必从民间招收人马,也给了混在吴国的丽竞门时机,更为方便探刺情报。

    吴王妃喜不自胜,一一谢过。

    王娡满脸慨然之色,道:“吴国有这样难得的忠心,朝廷这样做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望吴王妃好好养胎,来日诞下孩子,和他父王一样能干忠诚,朝廷必定也会送过去大礼的。”。

    吴王妃是即将为人母的人,听了这话自然触动非常,道:“臣妾代替夫君和吴国百姓谢过皇上与娘娘厚爱,吴国也必定忠心归顺朝廷,与皇上共同进退。”。

    王娡闻言,笑得欢悦,似乎丝毫不做他想。

    是夜,吴王妃留在宫中过夜,王娡也特意吩咐选了未央宫的另一偏殿给她居住。

    预备车士并青铜生铁还需几天功夫,因此也可以多留吴王妃几日。

    皇上深夜前来,身上似乎都带了深秋浓重的霜露。

    王娡心疼不已,连忙命容芷端了热热的吃食来,道是可以去除寒气的。

    皇上随意用了几口吃食,便问王娡白日里和吴王妃的谈话。

    王娡一一道了,末了紧锁愁眉,添了一句:“吴王妃亲自说吴国青铜短缺,想来丽竞门所说无误,皇上更要早日准备才是。”。

    皇上面色沉郁,道:“我知道。周亚夫已经在回朝的路上,等他来朝叙职,我也可以探听他的虚实,决定如何用他。”。

    王娡点一点头,心中忧虑的却是另外一层事情。

    原先依照她的意思,这几日也就该将公孙止的事情抖出来了。

    只是如今吴王妃在这里,倒是有些束手束脚,不好办起来。

第一百二十八章 私情(一)() 
太后皱了眉头道:“出了什么事情?这样惊慌,让别人看见了也湿失了体面。”。

    大长秋走上前来,欲言又止,看着周围一干宫女。

    太后撇一撇嘴,道:“其余人等,都下去吧,不必在此伺候了。”。

    待到周遭没有了别人,长公主才道:“姑姑有什么话,现在也可以说了。”。

    大长秋自怀中掏出一物,俯身跪倒在地,声音里都有几分颤抖:“回太后娘娘的话,此事重大,奴婢不敢随意禀告。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恳请太后看了之后拿个主意。”。

    太后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便对王娡道:“娡儿你告诉哀家,那是什么?”。

    王娡定睛一看,也是大惊,又不敢不答,因此硬着头皮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此物似乎是男子冠带。”。

    太后眉头紧锁,道:“你在哪里弄来这个?这里是后宫,怎么会有旁得男子的贴身之物?”。

    大长秋声音愈发低微,道:“奴婢不敢隐瞒。此物,是在长乐宫那里发现的。”。

    长公主颇有些疑惑:“长乐宫?那不是惠太妃所居宫殿么?”。

    太后在宫中活了这样多年,心里已经明白了**分,脸色苍白,道:“你把话说清楚,在长乐宫如何发现的?”。

    大长秋道:“今日早晨,奴婢去往长乐宫训诫小宫女。却是见惠太妃的贴身宫女似乎有话要对奴婢说,因此奴婢趁着没人问了她出了什么事情。哪知道,”,她声音里面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嫌恶之意:“那名小宫女哭着给了奴婢这个,说是前几日公孙止大人过来落下的,被她拾到了,也不知如何是好,不敢交还给惠太妃,这样惴惴不安过了几日,实在没有别的法子因此找了奴婢。”。

    太后面色由苍白转为潮红,道:“那么以她的意思,是说惠妃私交大臣?”。

    大长秋声音低了几分,道:“说了奴婢害怕扰了太后娘娘清听。奴婢得到冠带后知道事关重大,方才细细询问了长乐宫的几个宫女,道是,”,她有意停顿片刻,接着才说:“道是惠太妃与公孙止,早有私情。两人暗箱往来已有三月之久。”。

    太后闻言,登时勃然大怒,摇摇欲起身,怎奈一口气接不上来复又跌坐在凤椅上。

    长公主害怕不已,慌忙道:“快去取安魂汤来,快去!”。

    王娡拢一拢袖子,望向大长秋,缓缓道:“臣妾多嘴一句,姑姑可有十分把握?这件事情罪名极大,闹得不好便是有辱太妃清誉,还望姑姑慎之又慎。”。

    大长秋含泪道:“奴婢哪里敢说些什么呢?不过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一五一十告诉了太后娘娘罢了。这件事情事关后宫安宁,奴婢万万不敢自作主张。”。

    太后面色青白交加,道:“好一个太妃。暗箱往来已有三月,可就是先帝驾崩不久。这样不堪入耳的事情她也做得出来。”。

    王娡劝慰道:“太后娘娘不必着急。依照臣妾的意思,不如趁此时将惠太妃请过来问一问,若是有什么误会也好解开。还有方才姑姑所说那个长乐宫的小宫女,也该让她来当面对质才好。”。

    太后缓一口气,就着长公主的手喝了一口安魂汤,咬牙切齿对大长秋道:“就你去,立刻将惠妃给我叫过来,哀家倒要看看,这件事情是谁冤枉了。”。

    大长秋不敢耽误,答应着匆匆去了。

    王娡欲言又止,终究还是婉转道:“臣妾愚昧。只是方才姑姑所说,似乎涉及朝廷官员,那么便不仅仅是后宫之事了,臣妾想着,是不是也该将皇上请来才是?”。

    太后皱眉不语,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长公主看一看太后,叹气道:“王美人说的是,这样大的事情,也不是我们可以断度的。”。

    说罢对跟着自己过来的侍女道:“年秋,你去请皇上来长信宫一趟。”。

    那名叫年秋的侍女喏了一声,转身去了。

    王娡见太后仍旧有些喘不过来气,焦急道:“无论此事真假,太后娘娘最要紧是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啊。”。

    长公主也端着安魂汤劝慰道:“母后何必焦急?先喝一些安魂汤罢。”。

    太后叹了一口气,道:“你们不知道,哀家老早就觉得惠妃举止有异,且似乎心肠十分狠毒。上次便是她明里暗里给娡儿这孩子使绊子。哀家原以为她只是性格骄纵,也就罢了。哪曾想如今竟是出了这样的**之事?让下人们耻笑不说,传出去整个后宫的名声也不要了么?”。

    王娡温言软语道:“太后娘娘不要动怒,臣妾看着您生气心里也实在害怕的紧。无论怎样,待会儿皇上来了总会做主的,太后娘娘不必着急。”。

    正说着话,就听见崔万海的声音:“皇上驾到。”。

    转头一看,皇上已经迈步走了进来,见太后面色青白不免焦急不安:“母后为何突然召儿子过来?可是身体不适?”。

    太后闭目并不答言,似乎极度疲惫。

    到底是长公主开口了:“母后不过是气急攻心,才一时觉得身上不爽快。”。

    皇上关切道:“出了什么事情?”。

    王娡本不欲插嘴,见长公主也是极难开口的样子,只好简略将事情说了一说。

    皇上听后也是勃然大怒:“公孙止?他倒是胆子大,朕还在奇怪,前几日中秋宴席过后并未看见他和百官一起离宫,如今看来他倒是去了好地方。”。

    地上仍旧躺着那条冠带,皇上一见怒气更甚:“这便正是公孙止那个品级所用的冠带了。朕即刻让他进宫。”。

    说罢唤过崔万海,道:“你立刻亲自出宫,带着侍卫去公孙府。将公孙止绑过来,其余亲眷一律留在府邸等候发落。”。

    崔万海慌忙点头,转身吩咐侍卫与自己一同出宫。

    王娡静静看着地上躺的那条紫红色冠带,心中漫出一缕淡然的微笑。

    大长秋演得比她想象的还要好,叫人一点也怀疑不到自己头上去。

    多行不义必自毙,她始终相信这个道理。

    若不是惠太妃为了粟婉容对自己步步紧逼,这件事情即便被她知道了也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何苦闹开来呢?

    只是惠太妃屡次三番不知轻重,险些害了自己,王娡才不得不将这件事情抖落出来。

    与人为善,可不也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么?王娡慢慢想着,双眸平静如水。

    惠太妃很快就被带来了,想来她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仍旧是那般雍容而华贵的贵妃打扮,头上簪金戴银,华丽不可直视。

    王娡见她来了,微微一笑,起身行礼:“臣妾见过惠太妃。”。

    太后怒道:“这样的人娡儿你还给她行礼做什么?她哪里配得上你的礼?”。

    惠太妃虽是不明所以,也知道太后语气不善,立刻跪下来道:“请太后娘娘恕罪,臣妾不知出了什么事情。”。

    太后嫌恶地不说话,长公主叹了一口气,用眼神示意一边地上的冠带:“惠太妃你自己看吧。”。

    惠太妃转头一看,顷刻之间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整个人都颤抖起来。

    王娡心中微微一笑,到底是经不住吓,这样一来即便没有做下这样的事情,在太后皇上心中的嫌疑也是洗不掉的了。

    皇上一直不言语,此刻方才道:“此物是什么,想必惠太妃自有解释。”。

    皇上若是真动怒,甚少显在脸上。

    譬如此刻,王娡知道他必定气急了,只是口吻仍是平和的,只有紧紧握住的手心显示出他的出离愤怒。

    惠太妃勉强开口,犹自道:“皇上恕罪,臣妾不知这是什么。只是瞧着似乎是朝廷官员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后宫呢?”。

    太后一声冷笑:“你说的倒是不错,此物确实是朝廷官员的东西。至于为何出现在后宫,哀家想没有人比住在长乐宫的你清楚了罢。”。

    惠太妃听得太后语气不善,立刻动手摘下所有配饰,整整齐齐摆放在旁边的地上。

    磕了三个头道:“臣妾实在不知,太后若是还有一份相信臣妾,就请给臣妾留一分余地。”。

    长公主心肠最软,见到此情此景也不禁口气软了几分:“惠太妃不必担忧。有人指正此物乃是朝廷官员公孙止的,皇上已经命人将公孙止带来了。若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太妃也可以和公孙止当面对质。”。

    惠太妃听到公孙止三个字,几乎不可控制地颤抖起来。

    王娡淡淡一笑,道:“似乎这位公孙止大人是太妃的旧相识呢?太妃怎么如此害怕?”。

    惠太妃狠狠看她一眼,道:“我并不认识什么公孙止,王美人何必加害于我?”。

    皇上看她一眼,冷冷道:“此事与娡儿无关,你何必反咬一口?事到如今还不思己过,难道你当真死不悔改?”。

    王娡与惠太妃目光坦然相对,彼此眼中俱是机锋。

    从前因为她是太妃,王娡处处忍让,而今自己在上,也不必委曲求全。

    况且今日若是不能一举得胜,那么日后要提心吊胆的就是自己了。

    皇上抚摸着她的手背安慰她,王娡垂下眼睛温柔道:“臣妾没有事情,皇上不必担心。”。

    惠太妃眼泪滚滚而落,冲花了她精致的眼妆,看上去楚楚可怜。

    其实仔细计较起来,她也不过三十岁的年纪,放在寻常人家,正是为人母的好时候。

    王娡却并不觉得怎样同情她。在宫中这些日子,早已经将她的同情心消磨的干干净净。若是自己觉得她可怜,那么来日谁来可怜自己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私情(二)() 
惠太妃浑身颤抖,不敢正眼正视公孙止。

    王娡冷冷笑着,静观事态变化。

    公孙止摇摇晃晃看着四周,目光盯在一旁的惠太妃身上,嘻嘻笑着就要伸手去拉她,口里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嚷嚷着什么。

    惠太妃惊惧不已,慌忙躲避。

    皇上也不阻拦,只冷眼看着,双眸无限苍凉。

    眼见的那公孙止动作愈发不堪,王娡和长公主纷纷举袖遮面,皇上才冷冷扫视一眼侍卫,侍卫们会意,冲上前去将公孙止强行拖开。

    皇上掸一掸袖子,道:“事已至此,这狂徒一进来就冲着你而去,你可还有什么要辩驳?”。

    惠太妃犹自不甘心,带着一缕哭腔道:“臣妾百口莫辩,这位大人也说不清楚,臣妾只恳请皇上将指控臣妾之人带上来,臣妾好与他当面对质。”。

    一直静默不言的大长秋突然开口道:“惠太妃娘娘若是真要闹到这种地步,只怕请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