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8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因为和西班牙的联姻,哈布斯堡家族靠着这个关系,为佛兰德地区的纺织工场们找到了新的羊毛来源——西班牙的美利奴羊毛!

    西班牙美利奴羊毛质量更好,超过英国羊毛质量。不过,价格也更贵。而且,意大利的毛纺中心佛罗伦萨,也在争抢西班牙的美利奴羊毛作为原料呢。因此,西班牙美利奴羊毛价格居高不下,而且,因为佛罗伦萨的争抢,能获得的数量也不多。

    但因为美利奴羊毛质量顶呱呱,因此,部分靠美利奴羊毛质量来生产和销售高档呢绒的纺织工场,倒也过得很滋润。这些能拿到美利奴羊毛的纺织工场,一般幕后老板都是能量很大的尼德兰贵族。而其他平民商人开办的纺织工场,依然生存艰难。

    当然,这些佛兰德纺织工场老板过得如何艰难和马林无关。反而,马林打算趁这个机会从佛兰德挖走一批熟练的毛纺行业的工匠和纺织工人。毕竟,佛兰德地区可是欧洲著名的毛纺业中心,能工巧匠还是蛮多的,算是人才。

    这个问题,自然是交给科勒安排手下去挖人了。此时,很多佛兰德地区的纺织工场倒闭,自然有不少待业在家的毛纺行业的熟练工匠和熟练纺织工

    果然,当科勒派人去佛兰德后,很多很久没上班的毛纺工匠和纺织工人,都表达了愿意来北海国的强烈意愿。毕竟,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赚钱养家!

    不过,科勒的手下在根特招揽毛纺行业的工匠和熟手纺织工人的时候,却引起了住在根特的菲利普皇子的注意,并导致了他的不满。

    然后,菲利普皇子竟然气冲冲地跑来北海国,指责马林挖他墙角

    要知道,这年头,工匠和纺织工人都是要交税的。和农民不一样,不管是工匠,还是纺织工人,每年都需要交税。

    所以,英格兰国王们才喜欢发展本土的毛纺织业,而不喜欢直接出口羊毛。因为,大力发展毛纺织业,不但能够解决很多无业游民的生计,还能为国家贡献税收。

    无业游民不用说,有成为暴乱分子的隐患,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而纺织工匠和纺织工人的税收,则主要由中世纪流行的手工业行会代收。

    在英格兰,手工业行会负责对本行业的所有工匠和工人进行征税。而所有工匠和纺织工人,也必须强制加入手工业行会。

    一般而言,手工业行会是采用包税制度。国王给手工业行会一个税收指标,然后,由各个行业的手工业行会去负责征收。

    而且,手工业行会还有为本行业产品统一定价和分配原材料的职能,权力非常大。

    一般而言,手工业行会给产品定价,就会预留出利润空间,让本行业从业者能交得起税。

    而国王让手工业行会代为征税,倒是省了很多麻烦。因为,这个时代国王手下可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税务人才。交给手工业行会包税,省事又节约人力成本。

    不过,手工业行会如果掌握在心术不正的恶人手里,也会成为祸害。而且,手工业行会除了包税外,几乎不受官方控制,有点像独立的社团组织。最关键的是,如果手工业行会的领袖煽动,可能这个行业的工人都会起来造反这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马林一开始,就没有允许北海国建立手工业行会。夺取的诸侯国,也取缔了手工业行会,避免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但是,取缔了那些老的手工业行会后,马林又发现——自己对那些手工业者的掌控有些弱了。

    北海国原本控制的地区还好,工匠基本控制在马林本人手里。但后来夺取的那些诸侯国,在解散了手工业行会后,马林发现——他无法控制那些手工业者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马林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建立新的手工业行会,或者说,建立类似后来的华夏的工会那样的新型手工业行会!

第1621章 山寨版工会() 
什么叫新型的手工业行会?它其实就是后世华夏的工会!按照工会的定义,它应当是代表工人和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的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

    但在后世马林生活的华夏,因为国家已经用法律规定了最低薪水、最长工作时间和劳务合同的要求等,工会的作用其实已经可有可无了,成为象征。

    而且,工会的最高管理者工会主蓆,在后世华夏其实是官方任命的。如此一来,这样的工会,就会受到官方的掌控,根本不可能威胁到官方的统治。或者说,后世华夏的工会,其实就是个摆设。而工会的主蓆,实际上是个养老的职务。很多不得志或者被斗败了的官员,才会去担任这个工会的主蓆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统治阶层而言,这样的工会,是最受欢迎的。要不然,你看看后世欧美的工会,它们倒是符合工会的定义,也很卖力。但是,他们经常搞罢工游行,让欧美各国焦头烂额。后世欧美国家人工成本那么高,导致失去竞争力,工会“功不可没”。而华夏工会的官员不是选举出的,而是朝廷任命。那样一来,这些工会的官员自然不会带着工人们和朝廷对抗了。

    所以,马林很喜欢这样的工会,也打算按照后世华夏工会的模式,来组建新型的手工业行会。只要官员任命权掌握在官方手里,就不怕新型的手工业行会能逃得出官方的手掌心!

    到时候,马林或北海国的首相,完全可以通过官方任命的工会官员,去调整行业产品价格,分配生产原料。而且,不担心出事。

    而这种官方掌控的手工业行会,还节省了对手工业者的管理成本,可谓好处多多

    至于手工业行会的首领欺行霸市或者干别的坏事?这个问题也好解决。只要官方愿意接受投诉,注意各行业手工业者的利益的保护,就不会出问题。有这个约束在,那些手工业行会首领也不敢乱来。毕竟,官方可以随时撤换他们!

    当然,唯一的隐患,就是可能会有主管手工业行会的相关部门的官员勾结行会首领去欺压手工业者了。这种情况,就算手工业者上告都没用。因为,上面就是恶之源头。所以,需要马林搞出类似后世纪捡部门那样的机构,来监督官员的问题了。在古代华夏,就是因为缺乏纪捡部门这样的机构,才让古代官员们恣意妄为,横行不法。这才有了“灭门令尹,破家县令”的说法。就算后来有了这样的机构,可因为各种原因,20世纪和21世纪头几年,纪捡部门的存在感也很弱。直到后来专业打虎的那位大佬上台,官员们才真正开始害怕和收敛

    对此,马林的看法其实不太一样。他不太喜欢放在明处的纪捡部门。因为,身在明处的纪捡部门,太容易遭到问题官员的针对和渗透了。甚至,当初不少纪捡人员就被人投其所好拉拢了的。

    敢贪的的官员,很多都是聪明人。一个明面的机构,很容易被聪明人针对和防备甚至拉拢。但若是像锦衣卫和联邦调查局那样的暗中的机构对付他们,他们就麻爪了。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如何针对。因为,锦衣卫或联邦调查局都在暗处,没有破绽。

    当然,这样的隐藏的反贪机构,也是官员最害怕的。因为,谁都不愿意有无影无形的敌人围绕在自己身边。所以,明朝的文官使劲抹黑锦衣卫,还让皇帝裁撤锦衣卫。崇祯这傻帽就信以为真,真的撤掉了锦衣卫。然后,他成了聋子和瞎子,最后沦为史上最悲催的亡国之君

    针对工会可能出现的问题,马林打算采取检举制,设立举报信箱。只要有人检举,并言之有物,加上检举者愿意出面指证,北海国间谍就会派人去调查。这样,也省了人力。没事的时候,若是出动人员,可是很浪费钱的。而有人检举,而且敢署名,证明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程度。这时派出间谍调查,正好合适。至于匿名信什么的,一般不理会。要是有人匿名戏耍怎么办?因此,马林的检举信箱,只收署名信,匿名信一般直接丢弃,免得被耍。当然,一旦有人实名举报,那么,举报人也会受到官方的保护。不然,就没人敢举报了。

    至于如何组建新型的手工业行会,马林的打算,是在某个行业的手工业者里,先让手工业者们推荐威望高、人品好而且识字的人。然后,报一批名单到官府里。

    随后,按照推荐的名单,官方人员筛选掉不符合要求的。接着,派人和这些候选人接触,打探他们的思想动态。如果愿意和官府合作的,则纳入优先选项。而执意为工匠出头,和官府不对付的,则全力打压

    最后,从这些候选人里挑选出最配合官府的候选人,担任该手工业行会的会长。然后,再选择几个同样配合官府的候选人,担任副会长和执事什么的。这样,算是对他们支持官方的回报。同时,也给担任会长的人压力——你要是不听话,有的是人代替你!

    当然,如果候选人全是对抗官府的态度的话,马林就会全部撇开这些候选人,在其他工匠里另选愿意配合官府的人,哪怕是没啥威望的新人。

    实在没人选的话,马林甚至会从官府的低级小吏里面,挑选出外行的人,暂代这个职务,直到该行业能推出愿意配合官方的人选。

    什么?有人不服?想要闹事?对不起,全部逮捕,罚为奴隶!

    人事任命权可是官府对手工业行会最重要的控制手段,谁敢挑战它,就让其去死,哪怕是全行业的人!

    当然,纯粹硬刚也是不行的。所以,官府也必须做出为工人着想的姿态,并帮他们争取到一些保障性的利益。这样,才能避免出事。

    当然,帮他们要求涨薪是不可能的,除非物价上涨已经远超过工资上涨速度。否则,只能做一些帮忙讨薪的事情。不然,要是成为后世像法国工会那样的,社会就要乱套了。

    也就是说,这种官方控制的类似后世华夏工会的新型手工业行会,他们的作用,就是帮工人讨薪,以及解决一些基本的要求。至于更高级的追求,是不帮忙的。毕竟,人是不能太惯着的。太惯着的话,工人们可能会像后世的法国工人那样成天闹事。

    但是,帮忙解决一些工人的基本生存问题,没事送送温暖什么的,还是必须的。不然,安抚不住人。

    这点小手段,后世随便一个华夏的工务员都懂。无非就是逢年过节的,带点价值不高的礼品,上门慰问下困难户,展示一下行会对会员们的关爱。花费不多,但宣传得好,效果却很不错。

    或者说,马林要重建的手工业行会,分明就是山寨版的后世的华夏工会

第1622章 棚户区改造和蜂窝煤推广() 
有了这样的服从官府的手工业行会,马林也能方便地掌控住那些相关行业的工匠和工人,节省官府的管理成本。

    要知道,这些工匠可是古代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从很久以前开始,这些号称市民的工匠们,就是欧洲暴乱的主力军。

    欧洲的农奴,一般都是很老实的。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们一般很少会主动造反。可这些工匠不同,他们有点见识,很多人还识点字,有着农奴所不具备的眼光和傲气

    所以,有时候官方稍微增加一点压迫,工匠们就容易炸锅。特别是税收问题,工匠为主的市民阶级非常敏感。

    比如,符腾堡的农民起义,说是农民起义,但其领导者卡斯巴尔,却是一个铸刀的铁匠。而在德意志南部流传广泛的类似天地会那样的造反的团体——鞋会,实际上最早也是一批鞋匠发起的。

    包括后世华夏的起义,也是工人阶级为骨干,领导农民发起的。就连名称,也是工农xx即使华夏的愅命实际上农民占多数,但处于领导地位的,还是工人阶级。

    所以,市民阶层才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总管欧洲近代的历次愅命,几乎都是工人阶级发起的。特别是法国这边,基本都是巴黎的工人在闹事

    因此,只有管好了手工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社会才能安定。否则,请做好上断头台的心理准备

    不过,工人阶级虽然可怕,但其实要求也不那么高。只要能吃饱穿暖,其实他们也不会随便玩命。

    只是,倒霉催的欧洲,农业一直很垃圾,直到18世纪才开始学华夏有了点进步。而此前,欧洲粮食产量一直低到感人的程度。所以,工人们连面包都吃不起,心里有怨气也在所难免。

    但在北海国,吃不起饭是不可能的。因为,北海国的粮食产量太高了,粮食供应极其充足。不像别的国家的面包,掺了一堆的野菜、木屑、泥土和石子之类的难吃的东西。在北海国,黑面包只掺杂了一点草糠,虽然吃起来有点粗粮的感觉,可比掺杂泥土石子什么的,实在好太多了。

    而马林现在打算搞的纺织工业,也能充分解决穿衣的问题,让北海国百姓能够穿暖。同时,马林也在筹划着在各地兴建医院,解决百姓看病的问题

    至于住房问题,马林也没啥太多的办法。他总不能看到穷人就送一套房子吧?那样他也送不起。这个问题,只能交给地方官员送温暖的活动了。比如,寒冷的冬季,地方官员来到棚户区,指挥泥瓦匠给他们的棚户缝缝补补。实在不行,可以堆彻一间经典的土坯房啊!

    土坯房足够温暖,还能堆个火炕。别的不说,至少比城市里那种棚户强太多了。而且,成本很低,只需要泥土和茅草,外加一点人工。

    虽说土坯房修建在城市里比较影响市容市貌,但这个年代,可不是讲究面子的时候,而是讲究成本。有钱人建石头房或砖瓦房,没钱就弄个土坯房,本就是理所当然。只要不把土坯房修建在大道旁和闹市区,马林就不会管。马林本就是普通百姓出身,很理解穷人的难处。可不像后世某些没见过人间疾苦的管理者,居然用市容市貌这样的扯淡借口,不准人这样那样的。

    事实上,马林一直觉得,这个年代欧洲城市里贫民居住的棚户屋很奢侈。为啥?因为那都是木头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