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6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其中有两只加拉帕戈斯象龟太胆小了,而船只在海里航行时也是左右摇晃的。这个环境,和加拉帕戈斯象龟平时生活的陆地差异太大了,引起了那两只象龟的恐慌。所以,那两只死掉的加拉帕戈斯象龟,其实是被吓死的。毕竟,从平静的陆地来到不住摇晃的船上,的确挺吓人,哦不,是吓龟

    剩下的13只加拉帕戈斯象龟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毕竟,象龟可不太适应海上颠簸的生活,能坚持下来就算不错了。

    所以,到了基隆和平岛,马林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13只加拉帕戈斯象龟全部抬下船修整。是的,抬下船。因为,让象龟自己跑实在太慢了。所以,还是让人抬着走快一点。

    此外,马林带来的战马,也都被牵下船修整。这些战马倒是比较适应船上的生活,因为,它们都是经过挑选后特地留下的适应船上生活的马屁。虽然都不是什么厉害的名马,但胜在高大强壮,看起来比较唬人。而事实上,这种典型的欧洲战马,虽然力气大,跑得也快,可耐力却比较差。一般骑士赶路的时候,都是不怎么骑的。不然,过早消耗了马的体力,需要战斗时就用不上了。据说,在19世纪的时候,因为马匹短缺,没有换乘的战马,很多骑兵在行军的时候,经常是牵着马行军,生怕骑上去太久,把马累坏了。只有蒙古马和阿拉伯马这类的耐力好的马匹,才能长期骑乘,但也要经常休息。像蒙古骑兵那种横跨欧亚大陆,动辄几千里的行军,必须一人双马,甚至一人三马才行。

    当然,马林也不是不远万里来给大明送温暖的。他之所以选择这种高头大马,就是为了唬人的,尤其是糊弄那些文人。那些不懂马的文人,最喜欢骑乘高头大马了。比如明朝状元,就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夸官。要是骑着一头矮小的南方马,这游街也丢人啊。所以,马林带来的欧洲高头大马,绝对是文士所欢迎的装比利器。

    马林这个主子前来,孔泰作为当地管事的,自然要亲自前来迎接。不过,当马林刚在和平岛上登岸时,孔泰却不在岛上。一打听,原来孔泰在和平岛南边对岸的台岛本岛上监督城池的修建

    当初,孔泰第二次抵达基隆后,在刘老根的帮助下,忽悠住了基隆附近的几个平埔族土著,并用较小的代价买下了和平岛隔岸的一块陆地。

    此后,孔泰让人在对岸陆地上修建了一个小碉堡,并安排百姓去岸上种植红薯,作为和平岛的粮食来源。

    和平岛对岸的基隆湾南岸地区,有几平方公里的沿海陆地被孔泰换到了手里。孔泰派人在此开垦出了500亩地,种下红薯。红薯亩产千斤以上(不掐花的情况下),已经收了两茬,总产量超过百万斤。现在,马家堡边上,孔泰特地修建了一个仓库,用与储藏红薯。

    而且,为了方便耕地,孔泰也派人悄悄地通过走私船,从胡建湄洲岛那边,高价购买了十头耕牛过来。

    虽然耕牛在大明是宝贝,不轻易售卖,可架不住孔泰肯出高价啊!

    在大明,一头耕牛的价格才六七两银子,便宜得很。而孔泰为了买到耕牛,出手就是20两银子一头,是正常价格的三倍。在暴利的驱使下,胡建的走私商自然特情地帮忙弄来了10头耕牛。

    要知道,这些走私商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儿。虽然耕牛都在官府登记了,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买到,但这些胆大的走私商直接雇佣亡命之徒去偷耕牛,愣是偷到了10头,连夜给孔泰送过来。而偷牛在明朝可是大罪,是要被判流放的。然而,那些走私商,给每个亡命之徒开了2两银子一头牛的悬赏后,很快就弄够了10头牛。但一转手,他们就卖了20两一头

    一开始,孔泰是打算等马林的船队过来后,再在基隆湾南岸修建城市的。为此,孔泰特地让回国的亚美利哥带消息回去,让马林多带点水泥过来。而马林这次来,也的确带了不少水泥。

    只是,时间长了后,孔泰发现,基隆湾南岸附近的平埔族土著似乎比较温和,并不野蛮凶恶。于是,他就改变了计划,提前派人登岸修建城池了。

    再加上,他的手下人在和平岛上开采了不少石料,正好可以用来给城墙打地基。后来,石料越采越多,完全足够修建城墙了。于是,孔泰马上派人趁着农闲去陆地上修建城墙了。

    而为了解决石料不足的问题,孔泰还雇佣当地平埔族人帮忙开采石料。而且,他还修建了几座土窑,专门用来烧砖头,以弥补石料不足的问题。至于烧砖的燃料,附近木材多得是后来,砖头产量超过了石块,孔泰就让工匠们把石料砌在城墙外面,增强城墙牢固程度。而城墙内侧,则主要使用砖头

    当马林到来的时候,孔泰正在基隆湾南岸监督修建城墙。此时,这座面积为一平方公里的小城,四面城墙基本修建完工。只是,城门尚未弄好,城里面也没有任何建筑,就是一纯粹的超级大院

    而令马林哭笑不得的是,孔泰居然通过刘老根和鸡笼村的那些年轻翻译,把附近平埔族很多村寨的土著青壮年组织了起来,帮其修建城墙。不然,进度也没那么快。

    附近多个村寨的土著,估计有五六百青壮被孔泰雇佣来帮忙修建城墙。当然,他们不会瓦工活,主要是按照北海国派来的泥瓦匠的指挥,把砖石放到指定的位置。最后的技术活,还是北海国的工匠来。不过,大部分体力活都被这些土著青壮干完了,北海国的泥瓦匠们其实不怎么耗费体力。而搞建筑,砖石的搬运才是主要的体力活。

    而据孔泰的副官所说,孔泰雇佣这些土著青壮,工资很低,只是红薯饭管够,偶尔提供点鹿肉和鱼,然后每人每十天给一小包盐

    就这样,当地土著青壮就把自己卖给了孔泰当民工使唤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北海国的人看来,盐可能不算啥贵重东西。毕竟,马林可是产盐大户,北海国绝不会缺盐。可在台岛平埔族的土著看来,盐可是非常宝贵的东西。十天给一小包盐(半斤都不到),绝对算是很丰厚的报酬了。更何况,在工地干活,孔泰是管饭的。红薯饭本来就比较甜,比当地土著平时吃的好多了。而且,不时地还有鹿肉汤供应。而那些鹿肉,都是就近的猎人用从孔泰这里购买的弓箭打来的,拿来跟孔泰换盐。而孔泰,在自己和手下们吃还多余的情况下,也拿来煮肉汤招待那些土著青壮。更重要的是,汤里面放了盐

    而且,孔泰手下有一支打渔队,不时出海打渔。所以,土著民工们时常还能喝到鱼汤这对还处于半原始社会的平埔族土著而言,绝对是神仙般的日子了。所以,孔泰这个黑心的包工头如此压榨他们,他们也甘之如饴。毕竟,这里的伙食,比他们原先的好多了。光是饭菜里有盐这一条,就是此前他们绝对没法经常办到的

第1118章 兵马未动,贿赂先行() 
在孔泰来到基隆之前,基隆湾附近的平埔族凯达格兰人,虽然居住在海边,可却很缺盐。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盐不就是把海水煮干了就能得到的简单东西吗。身在海边还缺盐,简直不敢想象。

    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古人尤其是还处于母系公社社会的凯达格兰人是想象不到的。所以,对于凯达格兰人而言,他们的盐分,主要来自猎物的血液,以及陆地上带咸味的石头(岩盐)。运气好的,也许能在海滩上捡到退潮后晒出来的天然盐巴。但是,他们就是不会煮海为盐

    而且,也是孔泰运气好。之前,在刘老根的帮助下,在当地土著几位酋长眼前用太阳灶展示了一番“神迹”,唬住了当地番民。所以,尽管眼馋孔泰手里吃不完的盐,可当地番民也不敢造次,从没想过抢夺孔泰的盐。因为,之前那番神棍一般的表演,大大地震慑了当地番民。让那些番民以为孔泰是什么大仙,自然也就不敢造次了。孔泰雇佣他们的青壮去干活,他们也不敢违逆。要是没有之前用太阳灶进行的神棍一般的表演,那就难说了

    要知道,台岛平埔族人虽然比较温和,但那是和残暴好斗的内陆高山族人相比的。事实上,身为番民,好勇斗狠他们一点儿都不差。就像原本历史上西班牙殖民者,早就在和平岛上建立了圣萨尔瓦多城,但愣是被台岛上的凯达格兰人吓得不敢登陆,只能躲在和平岛的堡垒里饿肚子。因为,凯达格兰人凶起来也是很厉害的。虽然武器落后,可他们性情凶猛,打起来也是不要命的。

    孔泰是因为之前用太阳灶跳大神,唬住了那些凯达格兰人的酋长,才让当地土著人不敢造次。不然,分分钟用标枪长矛教你做人

    现在,在当地凯达格兰人眼里,孔泰就是“孔大仙”,是会法术的狠人。所以,孔泰雇佣他们干活,他们才不得不乐意。

    不过,孔泰虽然抠门,不给工钱,但也不小气。比如,那些土著青壮想带些红薯饭回去给家人,孔泰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毕竟,红薯这么高产,不吃还会坏,不如送点给当地人做人情呢。

    然后,附近几个村寨的凯达格兰人老幼,干脆在新城附近修建了简易的寨子,以方便那些青壮回家。同时,也方便来工地上蹭饭

    一到开饭的时间,那些凯达格兰人村寨里的男女老幼,也过来排队领红薯。孔泰收获了上百万斤红薯,倒也不怕被吃穷。只是有一条,这些人绝不允许自己去地里糟蹋红薯,免得红薯地被破坏,影响产量。

    慢慢地,附近几个村寨的三千多凯达格兰人土著,在新修建的基隆城周边,过上了比较有序的生活。而且,他们也开始向刘老根等汉人农民学习红薯种植技术,放弃了过去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土鳖农业技术,改为汉式种田模式。然后,当地人男人去基隆城工地上上工,女人去田里学习种红薯而一到开饭时间,当地土著全家老少都一起去工地食堂蹭饭这生活,有点像集体农庄了

    当马林见到孔泰的时候,孔泰正带着一顶钢盔呢。不过,身上却没穿铠甲,而是穿的普通布衣,而且是适合干活的短装。那样子,活像是视察工地归来的包工头。而头上的钢盔,也像是工地上流行的安全帽

    当听说现在土著人都称呼孔泰为“孔大仙”的时候,马林笑得有些肚子疼。然后,马林等人在孔泰妻子玛丽亚的安排下,吃了一顿典型的农家菜

    这顿饭主厨的,都是原先刘老根所在的鸡笼村的妇女们张罗的。不是什么高级菜,但也颇有特色。一行人吃得津津有味,还喝上了村里人用红薯酿造的红薯酒。虽然酒有些浑浊,但喝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吃饱喝足后,马林和孔泰来到的密室单独密谈

    “怎么样?如今大明形势如何?”

    孔泰皱了皱眉道:

    “不太好,据说现在明朝内部比较乱,大太监刘谨专权,朝堂被他整得乌烟瘴气。各地官员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其贿赂。据说,各地官员去京城朝拜,都要向他行贿,少则需要千两白银,多则五千两”

    “停!我想听的不是这些!”马林有些恼火。他听得出来,显然这些都是明朝民间的议论,更多的是明朝文官的看法。但是,这关他毛事?他要的是获得贸易资格,而不是关心明朝内政。

    所以,他不客气地训斥道:

    “我要你打探的是我们能否内附明朝的事情,不是明朝内部问题。刘谨再祸害明朝,关我们什么事?要是能获得朝廷承认,就算贿赂刘谨又如何?”

    “贿赂刘谨?那会不会坏了名声?”孔泰有些犹豫

    马林差点被气笑了:

    “名声?我们有什么名声?在明朝官员看来,我们就是蛮夷,不开化的野人,能有什么名声?我要的只是成为明朝土官,不是去当明朝楷模!”孔泰这家伙,思想都有些向明朝文人靠近了,让马林很是无语。

    “若是刘谨倒台呢,我们会不会被牵连啊?毕竟,贿赂刘谨,等他倒台后,也是算附逆”孔泰这话说得倒是中肯,也很有道理。

    而且,马林记得,刘谨貌似就是今年倒台的。大概是在农历8月被弹劾,然后被杀。他之所以被杀,是因为安化王叛乱,用的就是讨伐刘谨的名义。出了这么大乱子,正德皇帝也没法再保住他,只好把刘谨推出来背锅。同时,还通过抄没刘谨家产,吃了个饱。

    要知道,刘谨家产被查抄时,居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堪称当时世界首富。就算是欧洲富豪马林,在刘谨庞大的财产面前,也不值一提。要知道,光是那250万两黄金,就价值2619万多金币了,还没算那5000万两白银

    不过,这些和马林无关。他要的,只是想获得明朝土司身份,好方便其随时去明朝采购和做生意。

    故而,他不惜贿赂刘谨,以尽快获得明朝土司身份。而且,贿赂也是一个捷径。因为,一般来说,收了钱后的权奸,办事还是很效率的。不然交给那些清廉的文官讨论,估计要拖很久。论办事拖沓,古代官员比现代人要严重得多。但这事必须抓紧了,因为刘谨农历八月份就要倒台了。要是迟了,贿赂的钱就打水漂了。

    于是,马林下令道:

    “孔泰,你立即派人去内陆,暗中联系胡建的锦衣卫,给足银子,让他们代为通传,求见刘谨。然后,送上一万两白银!”

    “不通过官府么?”

    马林翻了翻白眼:

    “我们是贿赂,当然要暗中进行。锦衣卫属于厂卫,联系刘谨最为方便。要是通过官方,那就是给对方罪证把柄啊!”孔泰学了不少儒家文化,把人学的也有些迂腐了

    马林这次打算利用刘谨最后的辉煌,好给自己获得正常贸易资格添加助力。要知道,现在的刘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几乎把持了朝政。想要获得土司资格,刘谨绝对绕不开。所以,还不如贿赂他,求他帮忙呢。至于以后刘谨倒台?就说自己是被索贿的呗。反正,这事也没通过文官系统,别人也不好查。只要把正德小皇帝哄好了,一切就不是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