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别人,别人也没反应因为,若是对方忍了,马林就没有借题发挥的借口了

    这些农业上的问题都是小问题,但诺森伯兰郡的新任首相老梅森,却打了一个申请报告过来,请求马林在纽卡斯尔附近就近建立一个大的煮盐基地

    老梅森就是原先克里弗公国的首相了,他帮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背锅后,被马林要去,派往诺森伯兰郡当了首相。

    到了纽卡斯尔后,老梅森敏锐地发现——纽卡斯尔当地出产的煤炭,用来煮盐非常不错。

    事实上,当地人也早就利用煤炭煮盐了。不过,纽卡斯尔人的煮盐方式相当粗放。他们直接在海滩上架起大锅,然后找来块煤当燃料煮盐。但是,这种原始粗放的煮盐方式,效率非常低。不像马林的煮盐基地,全部应用了省柴灶,燃料利用率高,而且速度更快。

    而且,当地人煮盐,也是很傻的。他们不过滤卤水,直接把一锅海水烧干了,然后刮盐末。

    这样煮出来的盐,因为镁离子等残留较多,导致盐的味道有些微苦。不像马林在煮盐的时候,煮到一大半的时候,就把盐从剩下的盐卤中捞出来。这样,造成味苦的镁离子等,就留在了最后那点盐卤里。而捞出来的盐,虽然达不到后世精盐的水准,但绝对比粗盐要好很多。

    而这个时代的英格兰人不懂这一点,只知道把海水煮干了,得到的自然是味苦的粗盐。用来腌制咸菜和肉鱼还可以,人吃还是差了点。

    不过,这也是马林矫情。说实话,把海水煮干了得到的粗盐,味道虽然不咋地,可却比大部分矿盐都要好。海水中残留的镁离子什么的已经算少的了,像盐矿挖出来的盐,杂质那才叫一个多啊。甚至,有的矿盐里面还有有毒的成分,吃多了会患癌。

    总的来说,英格兰人用煤炭煮出来的粗盐,已经算是盐中的中上品了。一般来说,最上等的盐,都是一些稀少的优质盐矿出产的。有的盐矿品质较高,没什么杂质。那么,这种盐,就成了最上等的食盐,专门供应贵族,价格较高。

    而中等的盐,就是海水煮出来的粗盐了。这种盐虽然口味一般,但至少没怪味和毒性,吃起来也放心。这种盐,一般供应小贵族和商人阶级,也就是那些有点钱的中产阶级。

    而下等盐,就是那种劣质盐矿出产的盐了。这种盐大多数颜色较暗淡,明显杂质很多。至于味道苦涩什么的,那是正常的,带点有毒物质也不奇怪就这样,普通老百姓也很难经常吃上这样的矿盐了

    像德意志很有名的吕内堡公国,就是靠着吕内堡的盐矿发展起来的。在中世纪,吕内堡的盐,让不伦瑞克…吕内堡公国成了富裕的国家。甚至,公国的首府,也搬到了吕内堡来而且,那条连接吕贝克和易北河的易北…吕贝克运河,最早的作用,也是为了把吕内堡的矿盐,运往波罗的海地区高价销售的

    但马林那种去卤的精盐的出现,使得吕内堡公国的矿盐,在波罗的海地区出现了滞销。毕竟,人家的盐不苦,你的盐味道苦,如果价格差异也不大的话,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当然,这些老梅森都不清楚。老梅森毕竟刚刚加入马林的阵营中,还不知道马林煮盐发大财的机密。

    但是,他在纽卡斯尔,见到当地人使用煤块在海边架大锅煮盐,貌似成本很低。至少,比德意志人用木柴煮盐成本低多了。于是,这位精明的老首相提出——是否利用纽卡斯尔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海边建立一个大规模的煮盐中心?

    对于老梅森的敏锐直觉,马林非常欣赏。事实上,马林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打算。毕竟,在纽卡斯尔本地建立煮盐中心,成本更低。

    但是,之前马林在谋划鲁尔区,还没得手。而且,马林当时对纽卡斯尔的掌控力还不够高,担心在纽卡斯尔建立煮盐基地的消息外泄,影响他谋夺鲁尔区的谋划。所以,他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如今,鲁尔区已经到手,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但是,考虑到老梅森出身克里弗公国,马林在批复同意的同时,还特别命令老梅森一家,不要把这个消息传回克里弗公国。

    显然,马林是不想刺激自己的盟友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要是他知道自己换给马林的马克伯国的煤炭有煮盐的强大能力,他肯定会后悔不已的。

    当然,即使约翰二世知道,其实也没啥用。因为,约翰二世没有沿海地盘啊。光有煤炭,没有海水,也是白搭。但是,能不刺激他,那是最好的。

    就这样,马林批准老梅森在纽卡斯尔海边建立了一个煮盐中心,而且交给老梅森掌管。但是,马林并没有把去卤精盐和省柴灶的技术交给老梅森。这样一来,纽卡斯尔煮出来的盐,就是味苦的粗盐。但是,这样的粗盐,在欧洲市场上也是很受欢迎的。至少,比低级的矿盐受欢迎。因此,也是可以卖不少钱的。

    之所以如此,马林是想形成质量差异。有了纽卡斯尔的粗盐作衬托,也能显示出布雷顿角岛的去卤精盐的质量优秀两种盐搭配着卖,效果更好

第859章 盐煤专卖制度() 
马林卖盐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煮盐基地一开始也都是在弗里西亚群岛偏僻处。后来,干脆搬到了美洲的布雷顿角岛。这就导致,大部分人不知道马林手里去卤精盐的来历。

    一般来说,味道不苦且颜色雪白的精盐,往往来自盐矿。矿盐质量差异很大,最劣质的苦盐和毒盐出自盐矿,但同时,最好的盐,也是出自盐矿。至于海盐,在去卤技术推广前,一贯属于中等的粗盐。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知道马林大批卖盐的,主要也就是马林的几个大客户。比如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齐格蒙特一世,以及约翰二世的兄弟条顿国菲利普大团长等因为,这些人都是马林的去卤精盐的代理商。

    但是,即便是这些代理商,也不大清楚马林的去卤精盐的来源。他们一开始猜测马林是煮盐的,毕竟马林的封地在海边。可是,尝过去卤精盐的味道后,和一般海盐又不像所以,他们也在猜测——马林是不是有一个上等盐矿,或者有一个神秘的供货上家

    而对于去卤技术,马林也是一直保密的,谁都不让知道。可是,若是被有心人注意到,安排间谍渗透,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马林也需要一个幌子来转移别人的视线。就像之前马林在纽卡斯尔建立大型威士忌酒厂那样,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而纽卡斯尔这个地方,因为盛产煤炭,又靠海边,是一个传统的煮盐基地。用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好不过了。

    不过,根据老梅森的汇报,之前纽卡斯尔的煮盐商人们,因为战争的缘故,大都逃亡南方地区了。毕竟,纽卡斯尔离苏格兰太近了。这就造成了当地煮盐行业的萧条,只剩下少量的小散户,还在坚持煮盐。老梅森深知食盐生意的暴利,在英格兰,也许盐没什么,可运到德意志,那就是大把的钱啊。若是运到波罗的海地区,更是能赚翻了。

    当初,马林让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代理自己的去卤精盐,很是赚了不少钱。对于这一点,身为首相的老梅森岂能不知?只是,约翰二世也没告诉过老梅森,那些精盐是马林提供的。毕竟,这个暴利的生意,是被约翰二世所在的拉马克家族垄断了的,即使首相老梅森,也不能插手。

    虽然没能插手,可其中的暴利,老梅森却是门清。所以,看到纽卡斯尔当地一些小散户在海边架起大锅用煤块煮盐,他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利润。而在考察过煤炭的价格后,一计算,老梅森吓了一大跳——尼玛,太特么暴利了吧?所以,他立即就打了报告,申请在当地煮盐。要知道,他作为首相,当地的煮盐业要是发展起来,他随便插一手,都能赚翻

    不过,马林在批准了老梅森在海边用煤炭煮盐的请求的同时,却也没让老梅森一个人负责此事。否则,这货肯定会吃撑了的。

    所以,马林决定让科勒派出几名精通计算的间谍,前往纽卡斯尔,以协助为名,实则监控老梅森对纽卡斯尔煮盐业的管理,避免老梅森吃得太胖。

    马林不反对手下人捞点好处,但要是捞得多了,马林就不乐意了。所以,对每个暴利行业,马林都会安排间谍去监管,避免失控。

    而且,根据这个事情,马林忽然联想到了古代华夏的盐铁专营

    盐铁专营这个政策,怎么说呢,对于朝廷来说,是大好事,可以大大地增加税收。比如明朝,每年盐税就高达上百万两白银,最高一年达到了250万两白银,几乎可以和田赋相媲美。

    事实上,这还是明朝文官系统贪腐严重下的后果。明朝盐价高达300文一斤,但实际上,朝廷抽税只有每引(300斤)三四钱白银(一钱折合100文),折合每斤盐朝廷才征税2文钱。可盐价高达300文也就是说,中间巨大的差价,被官僚集团瓜分了难怪明朝朝廷穷,而官员却富得要死

    而与之对比的是宋朝,宋朝对盐抽税很高,达到每斤30文(清朝6文多),但盐价是一斤50文。也就是说,中间过程中,官员和商人获利并不多。不像大明王朝,食盐专卖,好处都让官僚拿去了,朝廷每斤盐才获税2文,简直打发要饭的

    即便是满清,号称把盐交给民营,但也抽税每斤6文多,是明朝的三倍。大明朝要是把盐税掌控好了,哪怕用清朝的盐税价格,也根本不缺钱。可以说,这个王朝是被官僚阶层给吃垮的

    要知道清朝盐税每斤6文,盐价二十多文,可你去看看扬州盐商的历史就知道了,麻痹的人家家财几百万两的大盐商多得是,最富的,身家可达千万两。

    这还不是垄断全国性的超级盐商啊,只是扬州盐商而已。可见,食盐行业,多么得暴利。

    即便是后世新华夏时代,官方也长期官营食盐,直到马林穿越前,才少量放开。中盐公司每年营业额达到几百亿,就是不知道每年交多少税。毕竟,这样的垄断集团,里面也养了不少关系户的。

    就像后世马林认识的石化的一个女孩曾说过,别看石化每年营业额接近三千亿美元,可石化的员工多达81万人,人人每年待遇都是十几万起步(正工资也就三五千,你去查工资表很寒碜,但奖金比工资高多了,基本人人年入十万以上,只要是正式工)。这还只是正常收入,不包括一些人的灰色收入所以,别以为石化是头猪当老总都能赚钱,赚得钱大部分都用来填坑了啊。而且,那81万员工还是在职的,没包括几十年来那些退休的

    马林知道,食盐专卖制度,也许对老百姓不利,可对于统治者本身,却是有百利的。所以,他也决定搞食盐专卖。不过,他却不打算在公司里招太多闲人,也不打算给员工多高的奖金。因为,把钱花在这些闲人上,自己拿到的就少了。当然,也不是自己拿这些钱。毕竟,对于马林而言,钱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这些钱都是财政收入,可以用来搞基建,也可以用来养军队。总之,比养闲人好多了。

    所以,在批复老梅森之后,马林又签署了一份文件,下令组建北海盐业公司,统一管理北海国和诺森伯兰郡等马林名下领地的食盐生产和售卖。至于目前纽卡斯尔煮盐的散户,马林决定学习后世中石油和中石化当年对付那些散户加油站的方式——收购

    马林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收购掉那些煮盐工人的设备,甚至可以给高价。但是,从此以后,就不准他们再煮盐贩卖了。

    而如何控制那些煮盐散户以后偷偷煮盐呢?马林也有自己的大招——他同时下令组建北海煤炭公司,实行煤炭专营专卖制度。没有了煤炭供应,这些散户也翻不起浪花来。而砍柴火煮盐,成本又不低,被抓到还倒霉

    并且,对于纽卡斯尔的煤矿,马林也实施收购制度,把煤矿所有权全部买过来。以后,煤炭就是自家一家供应了。而且,禁止外地煤炭流入境内(英国不止纽卡斯尔有煤炭)。如此,通过食盐和煤炭的专营专卖,马林就可以把一个很暴利的产业链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而对于煤炭专营专卖是否赚钱的问题,马林也不担心。因为,他手里有杀手锏——蜂窝煤技术

    凡是经历过20世纪的华夏人,都曾见识过城市居民全民都烧蜂窝煤炉子的时代。在煤气和天然气时代之前,华夏的城市居民,包括很多的乡村居民,都喜欢烧蜂窝煤炉子。单是这个应用,就可以让煤矿赚翻了,根本不愁煤炭销路。

    要不是怕刺激到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马林都打算立即拿出蜂窝煤技术了。毕竟,你前脚刚跟人家换了鲁尔区领地过来,后脚就推出蜂窝煤技术,不明摆着是坑人吗?所以,马林打算过几年再拿出蜂窝煤技术。不然,约翰二世会被气死的

    而且,现在因为没有蜂窝煤技术,甚至欧洲连摇煤球的技术都没有,煤矿的价值不被人重视。马林可以趁机把所有煤矿都以北海煤炭公司的名义低价收购过来,等到蜂窝煤技术出来后,就可以靠独家垄断躺着赚钱了

    马林估计,以后单靠北海盐业公司和北海煤炭公司两家企业,每年产出的利润,只要不养闲人,就可以支撑起北海国财政,还可以养活几万大军

第860章 马耕也很重要() 
盐铁专卖制度,到了马林手里,变成了盐煤专卖制度。对于铁,马林倒是不太重视。为何?因为华夏封建王朝对铁实行专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怕民众手持铁制刀剑造反。

    可马林的军队,现在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冷兵器已经不太重要了。所以,铁的专营专卖,就无所谓了。就像现在的大明朝,也对铁部分放开了(对草原民族是禁止铁器贸易的,因为使用冷兵器的骑兵也很凶猛)。因为,大明朝也是重视火器的王朝,对火器管制较严,对于民间冷兵器,倒不怎么重视了,只限制向关外走私铁器。只有满清王朝,因为怕汉人造反,不准民间携带刀剑,还多次颁布禁武令。后世清朝之所以什么太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