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大明户籍管理制度严格,想要从大明大规模招募移民不大现实,只能等待灾荒发生,然后趁机招揽,并悄悄带到海外

    另外,日本人马林虽然不喜欢,可马林不得不承认,他们类似华夏人,也擅长农业。所以,马林的打算是——同时引进华夏人和日本人。然后,利用华夏人驱使日本人当农奴,大肆开发美洲如此,华夏人和日本人必然矛盾深重。而德意志人,只要担任两族冲突的裁判员就可以了同时,适当偏袒华夏人

    虽然灵魂上是华夏人,但马林也明白,这辈子他是个德意志人。屁股决定脑袋,既然身为德意志人了,自然要从德意志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所以,马林不可能让华夏人去自由掌控美洲的。因此,以后美洲的开发政策是——德意志人掌控武力和政权,并负责征税。而华夏人充当地主,协助德意志人管理地方至于日本人,就担任最低级的农奴吧

    到时候,马林也弄个八旗制度,德意志人属于德八旗,汉民属于汉八旗,然后一些日本奴隶、爪哇奴隶就是底层农奴满清虽然愚昧落后,但控制人的制度还是蛮厉害的满人这套能让人数很少的满族统治华夏两百多年,马林学习一下,用来统治美洲两三百年,应该也不是问题

    另外,多尔衮的禁武令,和康麻子的文一字一狱什么的,也可以借鉴一番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大明那边能弄过来的移民只有一些灾民,人数较少。而日本不同,日本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国内乱作一团。想从日本国内获得奴隶,很容易的。不提自己动手去抓捕,光凭和那些大名进行军械贸易,就能让他们甘心情愿地绑了国民来换武器铠甲

    原本的历史上,日本战国中后期,葡萄牙商船来日本和大名们做生意,并不是每个大名境内都有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的。有些大名封地比较穷,但又想跟葡萄牙人买“铁炮”(火绳枪),好参加争霸。可是没钱咋办呢?去邻国抢夺人口,作为奴隶卖给葡萄牙商人。甚至,有的大名干脆绑自己国内的居民作为奴隶卖给葡萄牙商人抵账其中,皮肤较白的日本女奴,最受葡萄牙殖民者欢迎据说,16世纪,被葡萄牙贩卖走的日本女奴,数量以万计算直到后来,日本完成统一了,这种女奴贸易才停止

    所以,马林绝不希望日本战国被统一。因此,以后北海国在日本的政策是——铁了心充当搅屎棍,看谁有统一日本的苗头了,就将其打压下去。日本越乱,他才更有机会掌控住石见银山、佐渡金山等大矿,并大肆贩卖日本人为奴隶,去开发美洲

    要知道,统一的日本也是很猛的。日本人口一向比较多,一旦完成统一,加上掌控石见银山的话,国力还是很强的。历史上,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后,就实力雄厚。靠着石见银山作为财政支持,他纠集了20万大军入侵朝鲜,把朝鲜打得屁滚尿流。要不是明朝有骑兵优势,还真有可能被丰臣秀吉得逞。

    因此,对于马林的北海国而言,想要殖民日本,就必须保证日本四分五裂,没有雄主出现。一旦有雄主出现,就联合他的仇人将其干掉先

    带着各种想法,马林的船队离开英格兰,向美洲殖民地驶去。离开了英吉利海峡后,马林下令新式武装商船撤下拉丁大三角帆,升起上缘斜桁帆,以充分发挥新式船帆的优势,并按照既定的航线坐标,向美洲殖民地驶去。至于那10艘战舰,因为没有更换新式的上缘斜桁帆,只能用老式的拉丁大三角帆,速度肯定赶不上那20艘新式武装商船

    驶往北美的航线是固定的,因为,之前的探路船只都记载下了详细的航线坐标,以方便那些水平一般的船长。对于这些没啥经验的船长而言,不需要太丰富的航海知识。只要带上六分仪和航海钟,然后根据太阳角度计算好经纬度,并和航海图上记载的坐标对照,就不担心迷航了

    正是因为航线固定,导致在航行半途,马林的船队遇到了一艘回本土报信的船只

    这艘船来自巴拿马,是巴拿马总督高拉德派出的。如今,中途遇到马林,负责报信的人也不用回国了,直接来到马林的船上,告诉了一个让马林开心不已的好消息——巴拿马通往太平洋沿岸的陆上道路打通了

第775章 开修巴拿马水泥路() 
当然,所谓的“巴拿马陆上道路打通了”,并不是指巴拿马连接两大洋的道路修好了,而是指高拉德指挥的殖民队伍,终于在巴拿马地区的热带雨林,通过砍树开路,开辟了一条空旷的土路而已。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但这指的是草地地区,而在热带雨林,这个过程要艰难得多

    首先,你得把挡路的树给砍了。不然,有大树挡着,如何修路?巴拿马的树可是热带雨林,千百年来都是自然生长的,绝不是那些村前屋后的小树可比的。这里的树,多半很高大,很多几人合抱才能环绕树干一圈。

    所以,砍伐这里的树,是非常吃力的。更何况,还要挖掉同样巨大的树根

    若是只有这么点问题倒是好了,毕竟,只是付出些劳动而已。可巴拿马地区情况特殊,这里的热带雨林里,有各种毒蚊毒虫,大肆传播者疟疾、黄热病等热带恶疾。要知道,因为这些毒蚊传播的疟疾和黄热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挖的巴拿马运河,因此病死的劳工多大2。2万人

    幸好,马林是个穿越者,他知道巴拿马热带雨林的可怕。所以,他做了事先准备——弄了很多防蚊的花露水,给殖民队伍使用,避免人员死亡。

    但尽管如此,几年下来,巴拿马的上千人的殖民队伍,还是死了几十个

    最后,马林不得不放了大招——跟葡萄牙人购买黑奴

    黑人尤其是西非黑人的老家的生活环境跟巴拿马的热带雨林地区很相似,因此,一般能长到成年的西非黑人,多少体内都有些对抗热带毒蚊毒虫携带的病毒的抗体。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活不到成年。

    因此,引进西非黑奴,来巴拿马热带雨林砍树,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为此,马林特地联系上葡萄牙上一任国王若昂二世的私生子——科英布拉公爵豪尔赫。德。伦卡斯特雷,向其购买黑奴。

    科英布拉公爵豪尔赫。德。伦卡斯特雷恰好在非洲拥有很大的利益——马德拉岛(也就是c罗的家乡)和圣多美岛(葡萄牙在西非沿海较早的殖民地),都是其地盘。马林向其购买的黑奴,其实都是圣多美岛输出的。因为,科英布拉公爵麾下的商船,以圣多美岛为基地,可以联络到附近非洲海岸的黑人部落,可以用不值钱的商品,从那些黑人部落里购买到部落战争中获得的战俘为奴隶

    正是依靠从葡萄牙科英布拉公爵豪尔赫。德。伦卡斯特雷手中购买的几批共6000多黑奴,高拉德才艰难地完成了巴拿马地峡的热带雨林砍树计划。这些西非黑人身体也真好,高拉德都没怎么给他们抹防蚊虫的花露水,最后这6000多人病死的,也就几十人,和马林本土派去的上千殖民者的死亡人数差不多的样子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把树木砍好了,趟出一条土路就完事了。这还早呢,土路弄出来,只能算是一个开始而已

    为何?因为巴拿马地区多暴雨啊

    一旦雨季来临,巴拿马地区热带雨林绝对是暴雨倾盆。一旦下暴雨,这条土路必然泥泞不堪。

    若是走人还好,大不了鞋子弄脏弄湿呗。可是,这条路马林的本意是用来运输的啊所以,土路是绝对不行的。

    按照计划,马林是打算在此修一条水泥路的。不要多宽,只要有乡村水泥路那般,有三四米宽就可以了。反正,马车的宽度才1。414米而已。

    但考虑到巴拿马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很容易大面积积水。可路基长期泡在水里,很容易泡坏。车辆再一倾轧,路面会歪掉。

    所以,马林之前就交待过高拉德——必须挑选排水环境良好的路线

    也因此,宽度只有65千米的巴拿马地峡,高拉德挑选的道路,总长却达到了80千米。之所以多出15千米,就是为了避开低洼地区,专门走较高的地段,主要是为了排水,防止路基被泡坏。

    当然,即使避开了一些低洼地段,但有些连接区域,低洼地段还是难以避免。所以,土路开好后,在修建水泥路的同时,还需要在那些无法避开的低洼地区边上开挖排水沟,尽量将积水派往附近的河湖

    所以说,这条横跨巴拿马地峡的陆路,土路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首先,马林会从纽芬兰岛调集大量的水泥和砖头,用新式纵帆船运往巴拿马,提供给施工队伍修水泥路。纽芬兰岛西部的科纳布鲁克因为有石灰石矿,现在是马林治下最重要的水泥产地。这里有石灰石和黏土,只需要从布雷顿角岛运来燃煤和粉煤灰,并从本土运来萤石,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优质的粉煤灰水泥了。不加粉煤灰的话,则就是普通的波特兰水泥。不过,布雷顿角岛每天煮盐基地和造纸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不用也浪费了。

    其次,在修建水泥路的同时,低洼地区排水沟的开挖也需要同时进行。毕竟,不做好排水工作,雨季被泡坏了路基就难办了。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有那么多的路桥公司,可以随时修路。一旦道路坏了,维修非常麻烦。而且,修路需要快速风干的特种水泥,马林也没有啊

    另外,马林还会让人在修路、挖沟的同时,派人在水泥路两侧,种植大量的除虫菊和艾草

    除虫菊和艾草都是蚊虫的克星植物,尤其是除虫菊,蚊子闻了立马中毒,非常厉害。如此一来,只要路边满是除虫菊,不住散发出除虫菊酯的味道,巴拿马热带雨林的毒蚊毒虫就会退避三舍,不敢靠近水泥路。然后,水泥路上的运输车辆的驾驭者,就比较安全了,不至于被蚊虫叮咬后得疟疾、黄热病等绝症

    在得知了巴拿马那边陆上道路开通后,马林兴奋无比。毕竟,巴拿马城那边,以后会是和大明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智利硝石运输的中转地。

    于是,为了尽快让巴拿马水泥路动工,马林签署了命令——命令本土的水泥路工匠,立即奔赴巴拿马,指导当地殖民队伍施工修建水泥路。另外,本土收集的除虫菊种子,也会被送往巴拿马,被种植在道路两旁

第776章 水泥路好修,造桥才是难点() 
修水泥路的难度,比之前在密林中开路的难度,是要低很多的。毕竟,它不需要砍树。实际上,砍树的劳动量也不是很大。真正大的劳动量是挖树根和把树干及树根运走。

    热带雨林里,千年古树多得是,每一棵高度动辄几十米,树根的面积也极为广大。越老的树,树根越粗壮,而且盘根错节,分布面积相当大。这些千年老树的树根的根须,散布极广,而且都扒在泥土深处,挖起来极为费力。

    所以,高拉德率领的巴拿马殖民队,才花了那么长时间去开辟出这条道路。除了要砍树外,还需要考虑到排水问题,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还有就是,尽量避开河道。毕竟,多经过一条河,就需要架设一座桥。

    在这个年代,没有工程机械,架桥非常麻烦。比如一座小石桥,需要很多石匠花费几个月才能建成。而这次高拉德的报告中提到——这条路沿途要经过24条小河,以及3条大河这27座桥,建设的麻烦程度,不亚于整条水泥路

    建设水泥路其实是很简单的,没有压路机,马林可以让石匠多打造几个石磙,让几个黑人用纤绳一起拉着压平路基。高拉德手下现在有6千多强壮的黑人奴隶,只要有足够的石磙,打路基还是比较简单的。

    打好路基后,就是用石灰放线。这个需要测量,保证两道石灰线的间距是3。5米或4米。这个也不难,只要带尺子量好就行。

    之后,就是在道路两侧竖起砖块了

    竖砖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给水泥路面浇灌的水泥设置界限。同时,砖头侧立的高度,就是水泥路面的厚度。所以,侧立砖块的目的,除了作为界限,还有给浇灌水泥参考的意思。同时,有砖头护住两侧,水泥也不会泄露到外边。当然,砖头立好后,需要先搅拌一部分水泥涂抹在砖头之间,好固定一下。

    之后,最大的难题就是水泥搅拌了。水泥搅拌是个纯体力活,而且也要技术。因为,除了水泥、砂石的配比需要掌握好之外,还需要注意掺水数量,掺多了或少了都不行,会影响水泥质量。所以,这个环节需要专业人士参与。至少,要有专业人士指点劳力如何搅拌。

    搅拌好水泥后,剩下的就简单了,直接让青壮年用桶装好搅拌好的水泥,倒进两边侧立的砖头之间。然后,用木板拍打、铺平就可以了。见到压得差不多了,还会用长木板或者长棍,贴着两边侧立砖头的上沿,使劲刮平了。借着,再用大号木板往路面上压一压,使路面足够紧实。

    最后一步,就是切方和打线。切方就是水泥路每隔一段,就会切一刀,使得路面分成一块一块的。实际上,这是为了防止水泥露面因热胀冷缩而出现路面裂缝。而打线,就是用刀口状的木板,在水泥露面上压上一道道的较浅的线。这些浅线,是为了防止下雨天水泥路面太滑

    水泥路面的浇灌和后期处理并不难,平均下来,几百人一天铺一公里还是能够办到的。高拉德有六千多强壮的黑人奴隶,即使黑人劳动不精通,但每天铺几公里还是能够办到的。前提是,马林需要派出一批工匠去指导他们。

    最后,就是水泥路面的干燥问题了。这个阶段耗时很长,一般要在一个月(标准28天)后,水泥路才能投入使用。在此之前,水泥露面需要保持维护。晒干风干都不怕,最怕中途下雨。

    所以,水泥露面干燥期内,需要准备好遮挡物。比如,草席、草帘什么的。一旦下雨,就要给尚未干燥好的水泥露面盖上,避免继续受潮,延长干燥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