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āV徊还巯禄故敲鞒衅冢胁八净故艿綇V枺颊镜慕谥疲姑皇裁慈ɡK裕阒菔胁八咎峋俣『I剑挥芯龆ǖ娜ɡ枰胧静颊纠醋鼍龆

第732章 测试枪炮() 
就在丁海山准备去廣枺颊救セ惚ǖ氖焙颍阒輳V枺颊狙妹牛笥伊轿徊颊挂苍谔致圩乓患隆

    他们讨论什么呢?讨论的就是哥伦布带来的座舰

    哥伦布此次来大明,一共带了三艘船——一艘500吨级的战舰,和2艘250级武装商船。两艘250级的武装商船,并不太引人注意。这样大小的船,广州港并不少。可那艘500吨级的战舰,可就拉风了

    自从郑和舰队被废弃后,大明因为执行闭关政策,大船渐渐消失,而担当水师主力的,不过是几百料的船只。能达到千料级别的,绝对属于大船了。

    而一千料的大船,以福船为例,若是民船,一般排水量在250吨左右,和250级武装商船差不多。而若是官船,则能达到五六百吨的排水量。

    但是,因为闭关政策,加上朝中文官为了节省开支,大明朝廷大力压缩水师的开支。这也导致,后来大明水师的主力,一般都是400料的船。能达到一千料的,少之又少,一般都是拿来当水师旗舰的。

    所以,对于广州码头番邦船只的停靠点,出现一艘“千料级”的大船,两位布政使大人,还是感到很新奇的。尤其是,右布政使刘孟,当初中进士后,首次参加工作就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职务,后来,还担任过(福)建参政。所以,刘孟对于船只和军事是略懂的,并非外行。要知道,福船可是大明水师的主力战船。担任过(福)建参政的刘孟,对于船可不陌生。

    所以,刘孟对廣枺蟛颊股蛉袼档溃

    “文进公(沈锐字文进),孟未想过,番鬼居然拥有如此大的船只啊。刚才孟经过码头,发现那艘番鬼的船只不但大,而且看上去很是漂亮啊。”

    沈锐是江浙杭州府仁和县人,自然对船只也不陌生。因此,沈锐惊讶地说道:

    “竟有此事?番鬼也能造出大船?”

    “然也,据孟目测,那艘番鬼的大船,估计有官料一千料那么大。而拱卫这艘大船的两艘番鬼船,估计也有民船一千料那么大”刘孟肯定地说道。

    “如此,老夫倒是想要去见识一下了。”

    就在两位布政使聊着哥伦布的船队的话题的时候,广州市舶司提举丁海山,也带着马林的贡书,来到了布政司衙门,求见两位布政使。

    沈锐和刘孟二位布政使看过马林的国书后,二人相对而视。刘孟惊奇道:

    “海外果真有此邦国?”

    丁海山哪里知道,只能回答道:

    “下官亦不知,不过,他们是和满刺加使者一起来的。但满刺加使者说,也不确定这个北海国是否真的存在。而且,据书上所言,北海国到广州,航程5万里,简直难以置信啊!”

    沈锐想了想,道:

    “你派人回市舶司,向其他藩国的商人打听看看,问问有没有番邦商人听说过这个国家。”

    “遵命!”丁海山连忙派副手回市舶司打听消息去了。然后,他自己又回到布政使衙门听候指示。

    当丁海山回来的时候,刘孟正在和沈锐讨论着贡书的事情。只见刘孟指着贡书最后一段,语带不屑地说道:

    “此人满书恭敬,但提到火器,口气却是很大啊。老夫对兵事也算略懂,想糊弄人,算是找错地方了。”

    丁海山想了想,于是插嘴道:

    “刘大人,反正,那群番鬼把火炮和火铳都带来了。您老既然懂,何不去看一看,也好戳破那些番鬼的牛皮?”

    刘孟一怔,但很快开怀大笑:

    “好,这个主意好!正好,老夫也很多年未见过打炮了。海山,你去请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大人带一批兵卒,一起去验收那帮番鬼的火器。记住,让徐勇大人带一批炮手和火铳手过来!”

    说完,刘孟站起来,道:

    “文进公,要不要随孟一起去看一看?有机会的话,孟还想登船一观呢。”

    “登船?”廣枺蟛颊股蛉竦难劬Χ偈绷亮恕K曰鹌鞑桓行巳ぃ砦闳耍源蟠故瞧母行巳さ摹

    于是,主管廣枺扑按笕ǖ淖笥伊轿徊颊梗挪颊狙妹诺囊桓杀。蚬阒菔胁八靖先

    而收到刘孟传信的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也不敢怠慢,赶紧调集了500军士,外加一批炮手和火铳手,急急地朝市舶司那边赶去。

    虽然徐勇贵为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可沈锐和刘孟两个布政使的品级更高,为从三品。而且,明朝是“以文御武”,文官地位更高。莫说比徐勇级别高一级,就算是只有从四品的广州府知府,也敢在徐勇这个正三品的卫指挥使面前充大爷。

    更何况,布政使掌控着一省的财赋,甚至连卫所的粮饷都是由布政司衙门拨付的。所以,徐勇绝对不敢招惹布政司的两位大佬。要不然,克扣你的粮饷,你都没处说理去。什么?去告状?你一个武官敢告文官?不想混了?这里可是大明

    因此,面对两位“财神爷”的召唤,徐勇立即屁颠颠地带着人去捧场去了

    当徐勇带着大队人马赶到市舶司的时候,刘孟正在训斥马林的使者孔泰呢。哥伦布因为不通汉话,呆在驿馆里没出来。而孔泰身为副使,又懂汉话,自然出来顶雷

    “尔等搓尔小国,也敢自称火器胜过大明?”

    面对刘孟的质疑,孔泰不慌不忙。因为,这种情况,马林早有预料。于是,他在向刘孟行了一个汉礼后,不慌不忙地说道:

    “大人,我们大公爵曾说过,孔圣曾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明虽然强大无比,但却不是事事都领先于世的。比如火器,大公得知,大明目前火炮射程仅为120步(180米),而我北海国的弗朗机炮,射程可达百余丈,也就是200步以上”

    “另外,大公曾言,大明所用的主要火铳三眼铳,三十步内有大威力,五十步外,则难以伤人。而我北海国的精良火铳”

    “等等我大明火铳的性能,尔等是如何得知的?”当过兵科给事中的刘孟死死地盯着孔泰,满脸严肃道。

    “这个”孔泰想起了马林的叮嘱后,说道:

    “我们大公说,是因为他曾拜过一名叫逍遥子的道长。那位逍遥子道长是大明人,自然熟悉大明的火器性能。而我北海国的火器,亦有逍遥子道长帮忙改进。故而,才如此犀利”

    听了孔泰的胡诌,刘孟才舒了口气——这才对嘛,啥时候蛮夷发明的火器能够超过大明了?原来是大明人帮忙改进的啊

    马林也算是把大明朝这群文官的德性看了个通透,所以才编造了这样的借口。而且,非常符合大明文官的口味。

    “是不是真的比大明火器犀利,要试过才知道!”这时候,廣枺蟛颊股蛉袼档馈

    正好,此时徐勇带着广州前卫的炮手和火铳手来了,刘孟于是说道:

    “也好,让徐勇的人试一试就知道了”

    于是,一群人跟着去船上搬运火器去了

    而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也趁机上船参观了一番

    “啧啧,文进公,这番鬼的船还真不错,船体高大雄壮。而且,还能列这么多火炮。”

    孔泰陪在一边,听了刘孟这话后,说道:

    “大人有所不知,从北海国到大明,行程5万里,半途中海盗很多。若没有这些火炮和火铳,吾等也许没等到抵达大明,在半途就被那些凶残的海盗杀死了。”

    “原来如此海外真是多蛮夷”沈锐和刘孟如此说道,说的还挺大声。

    而在一边的孔泰,听着两人的话,郁闷得直翻白眼——你才是蛮夷,你全家都是蛮夷

    不过,想到马林的嘱咐,他才没发作。当然,他要敢在这里发作,也绝对讨不了好。

    两个布政使在船上品头论足了一番后,才跟着大队人马到了岸上,去了附近的广州前卫的一个千户所的靶场,去试验北海国枪炮的威力

第733章 试炮() 
沈锐和刘孟两位布政使,光顾着看大船了,倒是没注意到送给大明的那批枪炮是啥样。虽然船上也有炮,但都是安在木制的四轮炮座上的,看不出啥稀奇的。

    而当北海大公国的炮手们在大明将士的帮助下,把40门佛朗机炮推到靶场的时候,沈锐和刘孟惊奇地发现——这些火炮居然都安了车轮

    “咦,这些番鬼的火炮好别致啊,居然还安装了车轮。如此一来,火炮的运输方便了很多啊。不像我大明的火炮,需要数人抬着才能部署。”略懂军事的右布政使刘孟惊奇道。

    “倒是有些机巧和变通!”沈锐也赞同道。

    “哎呀,属下看着这些西洋火炮,倒是漂亮得紧!”看着金光闪闪的铜炮,广州前卫指挥使徐勇眼热道。

    因为是要上贡给大明的火炮,这50门弗朗机青铜炮全是磨光过的。所以,现场看起来,这些铜炮都发出稍微黯淡的金黄色光芒。不像那些船上的铜炮,因为没有磨光,颜色比较暗淡。

    而徐勇这个喝兵血的将领,最是看不得和铜钱一个颜色的东西了。看到这40门铮亮的铜炮,徐勇此时满眼都是铜钱的样子了

    而沈锐这位左布政使也点点头,道:

    “这个什么北海国倒也恭顺,光是这四十门铜炮,就耗费巨大啊!”

    身为布政使,掌管一省之钱粮,自然对花费成本比较敏感。在沈锐看来,这四十门铜炮,每门就重几百斤,价值数万铜钱。四十门的话,光是铜价就价值200万铜钱以上,折合两千多两白银,绝对是良心的贡品了。不像一些藩国,贡献来的象牙、香料什么的,虽然在大明也很值钱,但在其本国国内,其实都是些普通货色。譬如象牙,派一队兵马去猎杀一群大象,就能轻易获得,也就欺负大明缺乏这种东西罢了。

    沈锐既然当上了廣枺颊梗鞴苷夤阒菔胁八荆匀欢杂谀切┓钡哪谀幻徘濉O癖焙9庋凳翟谠谒蜕霞甘磐诘模允橇夹某闭吡恕

    事实上,大明的外交官员大部分都很清楚——所谓的朝贡贸易,根本就是一场骗局。具体来说,就是那些藩属国带着一群土特产,来大明混吃混喝,然后带回很多赏赐的骗局。

    但是,明知道这是骗局,大明还是趋之若鹜。为何?因为在儒家传统里,“万国来朝”是粉饰天下太平和国家强盛的不二利器。

    也因此,门清的两位布政使,面对那些所谓的朝贡者,都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一群逐利的番邦骗子。

    而北海国没有用廉价的土特产来糊弄大明,倒是让沈锐这个左布政使生出了好感。

    不过,右布政使刘孟却不以为然地说道:

    “那又如何?文进公,我朝想来厚待番邦。这个北海国上贡40门铜炮,虽然价值高昂,可礼部的回礼又岂会轻了?总之,肯定会让他们满意而归的。”

    “子贤兄言之有理!”

    就在两位布政使交谈之际,40门火炮已经准备就位了

    “这西洋火炮的布置好快啊!”略懂兵事的刘孟惊叹道。

    就在他们聊天的功夫,40门火炮中的10门已经被部署到了预定位置,瞄准了目标。这种速度,在刘孟眼里简直是快得不可思议。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就是一根粗炮管。战场上,炮营的将士,先要用扁担和绳索,把粗炮管抬到阵地前方。然后,用铁锹挖好坑,才能布置火炮。

    但北海国的这些铜炮,因为有车轮,布置简直简单至极——炮兵推着炮车,来到阵前,把炮架后方的驻锄放到地上后,然后就开始目测瞄准。

    当然,这个时代的驻锄和现代火炮的驻锄不一样。现代火炮因为有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抵消后坐力,所以,现代火炮的驻锄,往往需要固定在地面。部署前,要挖坑固定驻锄,避免炮击后炮神移动,影响二次射击。

    可这个年代的火炮,显然是没有液压驻退机和炮口制退器的。所以,每次炮击后,巨大的后坐力,会传递到炮架上,最终传递到驻锄和地面接触的点。最终,火炮会整体后退。

    所以,炮击后,炮兵需要把火炮推回原味。这个做法,叫做复位

    不管是步兵炮还是海军舰炮,都有这个过程。当然,海军舰炮会用绳索拉住炮架。而舰炮射击后产生的巨大后坐力,会挣断绳子。而这个过程,会抵消掉大部分炮舰的后坐力。要不然,炮架的后退幅度可能会很大。

    不过,步兵炮就没那么麻烦了。部署的时候,驻锄触地的地方,会有几根类似钉子模样的锥形铁构件。部署的时候,这几个“钉子”会扒住泥土。当炮击后,炮架后退,那几个触地点会利用和大地的摩擦,来抵消后坐力,以降低炮车后退的距离。

    而这种步兵炮的复位就很简单了——退回原位置即可。在开炮前,炮兵会用石灰在初始的部署地点画上白线。炮击后,炮兵把火炮推回白线位置即可,简单无比。

    而重新瞄准,也比较简单。为啥?因为这个年代的火炮,一般都是平射的。而敌人,一般也只有两三百米远。这个距离,不需要计算弹道,只要把炮口对准正前方即可,最多把炮口略微上抬一丢丢。而望山和准星的作用,就是让炮兵看到前方的目标和炮口对齐

    按照约定,千户所的士兵们,在靶场上百步之外竖起了几扇破门,作为炮击的靶子。若是能打中百步外的破门,那绝对是厉害无比的老炮儿阿不,是老炮手了

    在广州前卫,能够在靶场上用火炮精确命中百步外靶子的炮手,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都是大叔级别的中年人了。

    但是,这次孔泰带来的北海国炮兵,全是年轻人,连一个看起来靠谱的中年人都没有。

    按照大明人的传统观念——“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些年轻的炮手,真能打中百步外的目标吗?

    在大明官员和将士们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