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马林不是真正的猎户,自然不在乎野猪皮,他只是享受这种打猎的乐趣而已。所以,野猪皮被打坏就打坏,他并不在意,只要能吃到野猪肉就可以。

    至于猎杀的那些野兔,马林其实很无语。因为,有一只野兔,其实不是他们打死的,而是自己装树上死的。因为害怕密集的枪声,那只倒霉兔子慌不择路,结果失去平衡,在一次跳跃后,脑袋狠狠撞在一棵大树上,直接被大树ko了而且,马林是亲眼所见的。所以,相当的无语

    就在马林悠闲地在山林中打猎的时候,亨利七世的情报人员,也把爱德华的军队规模和行踪,报告给了亨利七世。

    “一万人么不急着南下,却去北边兰开夏郡去洗劫”亨利七世陷入了思考。

    兰开夏郡对于亨利七世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那里是“龙兴之地”。毕竟,亨利七世自称为兰开斯特王朝的代表。

    但实际上,亨利七世不过是兰开斯特家族的外戚,而且是出生在威尔士,成长在法国布列塔尼公国的。

    但是,亨利七世的很多拥护者,都来自兰开夏郡。毕竟,他能登上王位,最主要的支持群体,就是兰开斯特派贵族。当然,还有倒戈的约克派贵族。

    不过,兰开斯特派的贵族,在亨利七世成为国王后,大多数都“鸡犬升天”,搬到繁华的伦敦去了。留在兰开夏郡的,大多数是不受重视的兰开斯特派贵族,或者是留守故土的分支。

    如今,爱德华带着大军在兰开夏郡洗劫,肯定是损害了兰开斯特派贵族的利益的。毕竟,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穷亲戚,还都留在兰开夏郡。甚至,不少人的封地还在那儿。

    所以,如今爱德华洗劫兰开夏郡,那些兰开夏郡来的兰开斯特派的贵族,肯定会向亨利七世施压,催其出兵收复兰开夏郡。

    但是,亨利七世不打算那么做

    因为,亨利七世觉得,爱德华的行为很不正常。作为一个王位争夺者,不应该是积极南下攻打伦敦么?而爱德华却跑去兰开夏郡捣乱,分明是逼他出兵啊毕竟,兰开夏郡受到攻击,兰开斯特派的贵族肯定急眼,然后催他出兵去镇压

    这么一想,加上之前得到的情报,亨利七世就更加确定了——爱德华这是在吸引他的注意力,好让其放松对法国的警惕。如果大军北上讨伐爱德华,而法国又突然登陆围攻伦敦,那可是要完蛋的

    最终,亨利七世决定暂时不理会爱德华,等收拾完法国再去收拾爱德华

    但爱德华似乎不乐意亨利七世这样做,就在亨利七世专注于对付法国的时候,爱德华公开发布了一则讨伐亨利七世的檄文

    “伪王亨利,出身兰开斯特家族分支。然而当初,亨利四世陛下已经宣布——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博福特和他的后代,没有权继承王位。更何况,伪王亨利为兰开斯特派的旁系支脉。连主脉都没有继承王位的权利,更何况是支脉?所以,伪王亨利没有任何继承王位的权利。他的登位属于僭越,是非法的。”

    “更严重的是,伪王亨利在博斯沃斯之战中,伙同其继父托马斯。斯坦利等逆贼,弑君叛乱,为十恶不赦之死罪。犯了弑君之罪的人,是没有权登上王位的,即使他娶了伊丽莎白公主也不行。因为,亨利的后代,属于罪人之后,他们的出生即是有罪”

    “伪王亨利一直坚称理查三世陛下是通过弑君登上王位的,然则其登位已经20年,却至今仍未找到理查三世陛下弑君的证据。因此,他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也是不合法的。”

    “伟大的英格兰王国是遵循法制的,没有证据,便不能宣判有罪。在没有掌握理查三世陛下弑君证据的情况下,贸然出兵叛乱,本就十恶不赦。所以,伪王亨利,才是真正的弑君者”

    “朕以理查三世之合法王位继承人之身份,宣布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爱德华六世。如今,朕以合法国王的名义,宣布伪王亨利和他的邪恶的追随者门为弑君者,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本着对上帝的虔诚,和对法律的敬畏,朕并不会随意杀害这个伪王。因为,只有通过审判的杀戮,才是合法的,也是合乎上帝的旨意的。所以,朕攻下伦敦后,将会在王宫前公审此伪王和他的帮凶。然后,以上帝之名,将此伪王和他的帮凶,除以绞刑,以正律法,维护王国之正义”

    这篇檄文写得大义凛然,有理有据,实在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其维护律法的说辞,很能引起人的赞同。

    比如,亨利四世宣布约翰。博福特和其后代没有继承权,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从法律上讲,作为约翰。博福特后代,而且是旁支后代的亨利七世,的确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只是,亨利七世和他的支持者们,故意避开了这个问题而已。

    如今,这篇檄文把这个事情翻出来,绝对能够引起公众对亨利七世王位继承权的质疑。

    而从亨利七世继位20年,却至今未找到理查三世弑君的证据这一点,则是从法律层面,认定了亨利七世和他的追随者们的叛乱,是违法的。而如果不能证明理查三世弑君,那么,亨利七世和他的追随者们,才是真正的弑君者,属于理当被处死的人

    这么有理有据的檄文,自然不是爱德华这样被关了十几年的平庸之辈能写得出的,而是出自我们的穿越者马林大爷

    因为在诺森伯兰郡的森林中实在打不到什么猎物,无聊之下,马林忽然想起——三国演义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似乎先让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了很有文采的讨董檄文,发布天下,以证明自己一方的合法地位,和正义的诉求,还把董卓气到了

    于是,马林也尝试帮爱德华写了一篇讨亨(利)檄文,送给爱德华,让其发布,以寻求民间和欧洲各国的支持。同时,进一步打击亨利七世的名望

    爱德华收到马林写的讨亨(利)檄文后,读了爱不释手,也知道这篇檄文的确很有威力,于是,立即组织誊抄,然后派人四处张贴发布

第633章 法国人入坑() 
讨亨(利)檄文的威力是巨大的,这篇檄文发布后,英格兰国内震动了。很多人在亨利七世的高压统治下,差不多都忘记了一些事。

    比如檄文开头的部分,就指出——亨利四世当初在承认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约翰。博福特的身份合法的时候,就同时宣布,约翰。博福特和他的后代没有继承王位资格。

    (约翰。博福特原本是冈特的约翰和情妇凯瑟琳。斯温福的私生子,但后来冈特的约翰正式娶了凯瑟琳。斯温福。可约翰。博福特并非实在婚后生下的,而是当初的私生子。所以,后来冈特的约翰的长子亨利四世在成为英国国王后,通过关系,让罗马教廷和国会都承认了约翰。博福特的婚生子身份,但这其实并不合理。所以,亨利四世同时宣布约翰。博福特和他的后人不列入王位继承序列,其本人也毫无意见。毕竟,约翰。博福特本来就是私生子。)

    也就是说,兰开斯特公爵这一脉,从约翰。博福特开始,就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而亨利七世,则是以兰开斯特家族的首领的名义,夺取王位的。但是,他这一脉从来都没有王位继承权。所以,不管理查三世是否弑君,亨利七世都不应该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但这一点,亨利七世登位后,故意忽略了,也禁止任何人议论这个问题。亨利七世可不是什么善茬,爱德华这个竞争对手就被他关了十几年,还差点杀掉。要不是马林穿越后胡乱插手,爱德华早就成了死鬼了。

    所以,在亨利七世的高压统治下,很多年没人质疑过亨利七世的王位的合法性了。而且,亨利七世很聪明,他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这样,即使他那一脉没有继承权,也没啥了。

    可是,这一切的基本条件是——理查三世的确弑君了,以及约克家族的爱德华被控制住了

    事实上,大多数英格兰人都知道理查三世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可问题是,理查三世做的太隐蔽,居然没人能找到爱德华五世的尸骨。这样一来,问题就非常麻烦了。你说理查三世弑君——证据呢?审判罪犯也需要证据或者让罪犯认罪啊

    可是,亨利七世既没有找到理查三世弑君的证据,也没有让理查三世亲口承认弑君——废话,理查三世都被杀了,如何认罪?

    所以,亨利七世没法证明理查三世是弑君者。如此,他自己反倒是成了弑君嫌疑人

    要是没有外力的干预,别人就算质疑,也没啥。可现在,外国干预了,这个问题就变得重要了

    讨亨(利)檄文不但指出了亨利七世本身毫无继承王位的资格,还从法律上强调了,亨利七世在找不到证据的情况下,自己才是弑君的嫌疑人。本身绝无继承权,加上有弑君的嫌疑。而若是从约克家族这里找法理上的支持,可曾经的王储爱德华还在怎么看,亨利七世都没有当国王的资格啊

    所以,檄文一出,亨利七世极为被动。而且,他完全无法反驳。因为,爱德华檄文上说的,全部都是无法反驳的铁一般的事实。想要反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到爱德华五世和约克公爵理查的尸骨,证明理查三世弑君的事实可是,他找不到啊

    亨利七世情绪极为不稳,在王宫里打烂了很多珍贵的物件。最遭殃的,就是从东方流传过来的珍贵瓷器了——谁让瓷器不经摔呢,不然后世也没有碰瓷这一说了

    愤怒的亨利七世,几乎失去理智,准备尽起大军,先北上解决了爱德华这个给他添堵的小表砸

    可最终,他的继父德比郡伯爵托马斯。斯坦利拦住了他:

    “陛下,千万别冲动啊!爱德华此举,明显是要激怒您啊!以老臣之见,爱德华估计是故意想把您的军队引到北边去,好方便法国人的进攻啊!”

    其他几位重臣纷纷附和,在他们看来,爱德华的那1万大军,看着不少,但却不是英军的对手。只有法国军队,才是英格兰的真正心腹大患。只要先解决了法军,那么,爱德华的那1万人,完全就是送菜的了。

    经过大臣们的劝阻,亨利七世终于冷静了下来。没错,爱德华的檄文的确很能蛊惑人。但是,这个世界,还是靠实力说话的。如果亨利七世打败了法国人的入侵,并消灭了唯一的竞争对手,那么,谁人还能和亨利七世作对?

    所以,对亨利七世而言,最重要的是赢得这场战争,并杀死爱德华,以及爱德华那个女儿。那么,从法理上讲,就没有人和亨利七世竞争王位了。毕竟,亨利七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是爱德华四世的长女。在约克家族最后的男丁爱德华和其后人死后,就没有比伊丽莎白王后的后代更正统的继承人了

    最终,亨利七世忍下了这口气,故意不去理会爱德华的讨亨(利)檄文。但同时,亨利七世派出骑兵,截杀爱德华派出来张贴檄文的手下。同时,四处收缴张贴的檄文,避免檄文的影响扩大。

    亨利七世已经决定了——这次一定要彻底打垮法国舰队,尽量多杀伤法军,好让法国一蹶不振。最好,是趁机夺回加莱要塞,保持对法国的威慑。

    为了迷惑法国人,打赢这一仗,亨利七世故意在教廷调查团面前,暴怒地表示,要尽起大军北上,歼灭爱德华。

    教廷调查团里是有法国代表的,他们听见了,自然会想办法把情报传回国。这样,法国人就更放心了

    与此同时,马林派人绕过北海,派人上陆地给法国人送了一封信,告诉法国人——他们的军队已经做好准备,并彻底吸引了亨利七世的注意力,请法国做好出兵渡海的准备

    法王路易十二连忙派出船只去英格兰海峡对岸附近侦察,果然没看见什么大船,只有一些零星的小渔船了。加上伦敦传来的消息,说亨利七世被爱德华的讨亨(利)檄文气得快发疯了,要出动所有大军北伐

    最终,法国人入坑了,开始聚集大军和船只,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攻击英格兰本土

第634章 疯狂的备战() 
亨利七世是一个聪明的君主,当然,他的继父托马斯。斯坦利更是一个老狐狸。两个狐狸一商议,就制定了详细的坑法国人的计划。当然,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是捕蝉的螳螂而已,私下里,还有个黄雀埋伏着。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欧洲因为中世纪的愚昧和野蛮,使得欧洲擅长阴谋诡计的人很少。像亨利七世和托马斯。斯坦利这样的,已经算是很突出的了。

    亨利七世明白,伦敦城里,法国的探子不少。甚至,在官员里,都可能有法国人的眼线。当然,亨利七世可以肯定,他的那些亲信大臣是没问题的。因为,他早就派人详细调查过他的那些亲信。

    为了进一步欺骗法国,亨利七世召开了国会,请求国会授予征收战争税的权利。这个年代,国王动武并不需要国会批准。但是,想要加征战争所需的税赋,则必须获得国会的授权。

    在国会上,亨利七世慷慨陈词,痛斥爱德华这个叛逆。同时,他否认了爱德华的指控。亨利七世认为,理查三世弑君是确凿无疑的,全英格兰都清楚。至于自己身份不适合当国王,自己不是娶了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了么所以,亨利七世一口认定,自己是合法的君主

    国会的议员们当然赞同,因为,当初就是他们拥立亨利七世继位为英国国王的。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去打自己的脸。

    而且,议员们都明白——一旦爱德华获得胜利,很有可能对他们这些支持亨利七世的人进行清算。所以,亨利七世赢了,他们才有好下场。否则,很可能被绞死。

    所以,对于亨利七世提出的加征战争税的要求,国会准予通过。只是,让他们迷惑不解的是——亨利七世要求的战争税数量有点大

    他们哪里知道,亨利七世明面上是倾尽全力打算对付爱德华,可实际上,却是打算倾尽国力,消灭法国侵略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