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就目前而言,腓特烈三世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实打实的成就。他现在唯一的成就,大概就是领导诸侯怼皇帝了

    可是,这种事情,能做不能说。因为,按照规矩,以下克上,是不道德的。而腓特烈三世的名声,也是在怼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过程中,由那些支持他的诸侯贵族们散播开去的。

    这个时期的老百姓都没啥文化,舆论自然掌握在贵族手里。诸侯贵族们说腓特烈三世好,大家也跟着说好了。但具体好在哪里,老百姓其实不知道

    受到前世的记忆启发,马林决定——散播“萨克森威胁论”,宣传和夸大萨克森选侯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警告全德意志——萨克森才是那个最有可能统一德意志的幕后黑手

    这样,通过夸大萨克森的威胁,可以离间那些诸侯和萨克森的关系,使之不再一条心。同时,这也分散了马林的压力。

    而且,在夸大萨克森实力的同时,马林还打算通过宣传,贬低自己的实力,以让各国安心。

    比如,那4万大军,马林就会这样宣传——4万人里,其中一万人,是马林从神秘的摩根商会会长那里临时借来的人马。而这个不存在的摩根,会被马林描述为一名神秘的雇佣兵领袖他的麾下,有一万由英格兰人组成的雇佣军

    另外,发生在吕贝克城外的那场大决战,马林也打算这样宣传——本土的1万人带着摩根商会的一万雇佣军从侧后方赶到战场的时候,腓特烈三世和乔基姆一世乘坐的黄金马车正好就位于大后方。因为缺乏足够的保护,那2万援军才顺利夺取黄金马车,但还是让腓特烈三世跑掉了

    这样一来,马林的胜利,通过宣传弱化,就显得更加的巧合了。至于马林之前用汉堡的一万民夫来欺骗和吸引勃萨联军的注意力的事情,马林是绝口不提的。他那只是想让大家明白——打赢那场决战,完全是偶然是上帝不想让勃萨联军赢

    而且,在“萨克森威胁论”中,马林指出——若是勃萨联军打赢了那场战争,吕贝克和汉堡这两个全德意志最富庶的城市,将会遭到联军的无情洗劫。而这两座城市里,拥有差不多价值一两千万古尔登金币的财物。一旦萨克森军队得到这些财物,将会实力暴涨。甚至可以说,完全拥有了统一德意志的资本

    因为,萨克森军队本身就很强大,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在诸侯中的号召力也很强,甚至超过皇帝

    一旦军事实力强大、名望超过皇帝的萨克森选帝侯再获得价值上千万古尔登金币的财物,估计德意志就没有人能够阻挡萨克森统一德意志了

    因此,马林凑巧打败勃萨联军,打败腓特烈三世,其实是拯救了德意志。否则,攻下吕贝克和汉堡的萨克森,将会以强大的实力,平推和统一德意志

    试问,若是不失败,拥有5万强悍战兵的指挥权的腓特烈三世,谁人能挡?那可是5万战兵啊!全德意志没有一个人拿得出,偏偏腓特烈三世弄出来了

    若不是对上了马林这个开了挂的穿越者,这5万大军绝对可以在德意志地区横着走了

    当然,在宣传的时候,马林肯定是淡化最终的胜负,然后强调萨克森选侯国的底蕴和实力,让人意识到萨克森的强大和危险。

    另外,在宣传中,腓特烈三世的伟大也会被戳穿——腓特烈三世这些年主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带人和皇帝对着干然后,他“伟大”了

    只要撕开这块遮羞布,腓特烈三世就会跌下神坛,影响力也会大大降低

第497章 具体手段() 
诚然,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确智商很高。在这个时代的德意志,腓特烈三世的智商和能力,在德意志诸侯中,尤其是世俗诸侯中,是最顶尖的。所以,才有那么多诸侯服他。

    只不过,事实是一回事,人家愿意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另一回事了。那些个不太聪明的世俗诸侯,让他们承认腓特烈三世“德高望重”没问题,但要他们承认自己蠢,而腓特烈三世比他们聪明的话,那是绝对不行的。谁要敢这么说,估计会拔刀相向。

    马林要宣传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赞腓特烈三世的聪明和野心。然后,赞扬腓特烈三世愚弄了其他的诸侯,其他诸侯被腓特烈三世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这样的赞扬,私下说说,也许是对腓特烈三世的夸奖。但是,公开说的话,基本就是往死里打其他诸侯的脸了。你腓特烈三世聪明,把我们耍的团团转?那我们不都成二傻子了?

    当然,马林派人宣传时,绝不会指明了说腓特烈三世把那些诸侯耍的团团转。否则,谁特么敢宣传,谁就完蛋。但是,宣传腓特烈三世的聪明,然后不经意地带上一句“把别的诸侯玩弄于鼓掌之间”就足够了

    什么人会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当然是智商不够的二傻子了。一开始,那些二傻子贵族也许不会立即反应过来。但只要一想,就会明白自己成了背景板,成了被糊弄的二傻子,任谁也要愤怒的。

    即使有人反应过来,这是造谣生事。但是,心中肯定会有芥蒂的。以后,腓特烈三世再想鼓动他们做啥事,为了不成为那个“二傻子”,他们肯定要慎重考虑腓特烈三世的提议了,免得真的成了二傻子

    马林也没真的想靠这个办法,把腓特烈三世弄得众叛亲离。因为,那样也太假了。那些个世俗诸侯的确不太聪明,但人家毕竟也读过书,不是真的傻。只要马林这么一宣传,即使暂时离间不了他们和腓特烈三世的关系。但是,以后再遇到腓特烈三世在大会上提出啥意见,他们就不再会无条件支持,而是要想一想,自己会不会被愚弄了。然后,腓特烈三世再想像这次那样,一下子鼓动大部分贵族,就难了。而这,才是马林想要达到的目的。

    毕竟,通过这次战争,马林和萨克森选侯国算是结下了死仇。以后若是有机会,双方都不会介意落井下石坑死对方的。

    马林不怕萨克森选侯国的实力,但害怕腓特烈三世忽悠全德意志来群殴自己。只要损害了对方的名誉,使得其他诸侯怼腓特烈三世有了戒备心,那么,马林的目的就达到了。就算以后腓特烈三世能够忽悠上几个盟友,也无法对马林构成危害了。

    至于如何宣传?这个太容易了。在上层社会展开宣传肯定不行,这个时代也没啥明星代言,也没有报纸和电子媒体作为宣传媒介。

    所以,马林只能靠一个古代欧洲消息传递最多的地方——酒馆

    欧洲古代人喜欢喝酒,华夏古人喜欢喝茶。当然,喝酒或喝茶时,总不能一个人闷闷地坐在那儿喝吧?总得吹点牛比

    在相互吹牛比的同时,也算是把各种信息交流了一番。甭管对方是不是吹牛,但只要对方说得精彩,吹得吸引人,这就足够了。听者听了精彩的牛比段子,就会忍不住讲给别人听。然后这些精彩段子就这么流传开来了

    而酒馆里,最擅长吹牛比的是什么人?吟游诗人啊

    之前,马林就让手下和吟游诗人合作过,为自己吹嘘了一番,捏造了一个“神眷者马林”的形象。

    这一次,再花钱雇佣一批吟游诗人帮自己吹有关萨克森选帝侯的段子,肯定有的是吟游诗人乐意接单。因为,马林给钱啊

    具体的,就是马林派出手下,收买吟游诗人,让他们大肆为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鼓吹,吹嘘腓特烈三世的智慧无双。然后,马林成了那个背景板,虽然打赢了战争,却被腓特烈三世通过高超的忽悠手段,欺骗那些诸侯们,帮自己一起向马林施压,最终取得了“虽败犹胜”的外交结果至于那些随便被腓特烈三世忽悠的列位诸侯,自然都是随便被腓特烈三世忽悠的“二傻子”了

    当然,最后这一点,一定要隐蔽些,不能太直白地说出来。毕竟,这个利用吟游诗人广为传播的段子,是要在各个诸侯国广为传播的。你明摆了说人家诸侯是二傻子,还在人家地盘上宣传,不是把脑袋送给人去砍的么?所以,最后这一点,必须说得隐晦,语焉不详那种

    但那些诸侯又不都是傻子,而且,就算他们本人傻,手下也总会有那么几个聪明人谋士的。只要反应过来,知道自己被宣传成了二傻子,肯定会火大。

    但是,他们却不能直接动那些吟游诗人。要是动了,不就直接承认自己就是二傻子了吗?所以,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作不知情。以后,再找机会收拾那些散播消息的吟游诗人。

    至于那些吟游诗人会不会接单?那就不用担心了。吟游诗人是啥?其实就是跑江湖卖艺的,混口饭吃的可怜人。他们和华夏古代那些说书的、卖唱的一模一样,都是低收入人群。马林愿意收买他们,等于送钱给他们花呢,谁不乐意?

    再说了,马林在派情报人员收买那些吟游诗人的时候,就会提前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从萨克森维腾堡流传出来的,据说来自萨克森宫中

    这样一来,他们不是原创,受到诸侯们的敌意会小很多。毕竟,不是主谋。而且,传自萨克森宫中的说法,也能增强这个段子的说服力。

    而且,和那些江湖卖艺的差不多,吟游诗人也是到处流浪的,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地方贵族就算想事后报复,都未必能找到人呢

    就这样,马林在洗劫完萨克森选侯国首府维腾堡后,又挖了个大坑,坑了一把腓特烈三世

    虽然知道这次去沃尔姆斯会谈肯定会吃亏,但马林也不得不给面子。为啥?因为马林若是不去,或者不鸟帝国议会的决定,那么,腓特烈三世就更有理由组建联盟来群殴自己了啊

    而且,就算马林直接逼迫丹麦人交出了王位,只要没人承认,那么,马林还是和买了东罗马皇位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样,不被欧洲主流所承认。这个教训,是马林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身上得到的。当初,皇位买卖还是马林牵头的呢。

    可惜,因为丧失了国土,加上政治上的考虑,尽管流亡的拜占庭末代皇帝宣布把皇位卖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但因为难以得到欧洲广泛的承认,还是没能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成为真正的皇帝。现在,欧洲大部分国家,还称呼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德意志国王”呢。

    因此,尽管很想私下吞并了丹麦。但想到需要外交上的承认,马林还是不得不把丹麦国王汉斯一起带到沃尔姆斯参加谈判。虽然可能会吃亏,但也不可能一无所获。至少,手握丹麦国王汉斯和丹麦几乎所有权贵的马林,有很大的谈判资本。就算吃点亏,但能够得到帝国议会的普遍承认,那也是值得的。有神罗帝国议会的广泛承认,那么,一般也会被欧洲大部分国家承认了。

    只有被广泛承认的贵族身份,才是真的贵族身份。否则,若是没人承认,那就成了贵族圈的“黑户”了,只能自嗨

第498章 亚历山大大公的决断() 
当然,马林也没有完全被动地接受对方的压力。这次去沃尔姆斯参加帝国会议的,其实多半是反皇帝一派的诸侯。这些人,自然对和皇帝关系深厚的马林,没啥好感。

    若是在这些人的见证下展开谈判,肯定是一面倒的压力。所以,马林打算,拉一些亲近自己的诸侯,一起去为自己壮声势。

    比如,帝国城市的那些小诸侯,以及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以及,皇帝那一派的贵族和士瓦本同盟的各系贵族

    只不过,这次因为马林公开和皇帝撇清过关系,可能会引来皇帝那一派贵族的不满。而且,皇帝也不能公开告诉他们,马林把瑞士卖给了自己

    所以,皇帝那一派的贵族,最大的可能是出现分歧,有的会支持自己,有的则会反对自己。但皇帝本人,肯定是清楚内情的,因而肯定会支持自己。毕竟,若是皇帝不支持自己,马林就未必会把那1。8万瑞士战俘卖给皇帝了。若是这1。8万人被法国人等反皇帝的实力接走,用来对付换地的兵马,那危害就太大了。

    而那几十个帝国城市,虽然都是弹丸之地,但因为汉萨同盟的存在,它们虽然土地少,但财富却不少。因此,它们也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这六七十个帝国城市里,除了萨克森那边的几个城市,大部分肯定都是站在吕贝克和汉堡这一边的,也就是站在马林这一边。毕竟,马林倒霉的话,吕贝克和汉堡也会跟着一起完蛋。

    而且,这次临时的帝国会议,美因茨大主教并未邀请那几十个帝国城市,也没有邀请皇帝这一派的诸侯。所以,严格说来,它是一个非正式会议。等到所有势力都到齐了,才算正式的会议。

    马林的对策就是如此——你要在诸侯们的见证下谈判是吧?好啊,我把所有人都叫来,不能全是你们的人

    另外,马林还写信给教皇岳父,让其派个有分量的使者过来,一起见证这场谈判。这样一来,在给马林施压的时候,那些宗教诸侯就不敢放肆了。毕竟,他们要给教皇的面子。

    至于那些世俗诸侯,又不是全站在腓特烈三世那边的。马林把皇帝派和帝国城市的代表,以及克里弗公爵和几个中立派的诸侯都拉过来,就是为了和他们抗衡的。再说了,光是那些世俗诸侯,马林也不会怕。这些愚蠢的世俗诸侯,军事实力看起来庞大,但战斗力就不好说了,未必是自己的对手。

    有自己一派的诸侯帮忙说话,加上教廷派人“旁观”,镇住那些宗教诸侯,对方的实力起码被削弱一半。到时候,谈判就不会太吃亏了。

    为此,马林派出信使,向皇帝求援,请求皇帝带领一批诸侯赶到沃尔姆斯,帮自己撑腰。同时,马林还给吕贝克和汉堡写信,请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号召那些帝国城市,一起赶来沃尔姆斯帮忙吵架。毕竟,现在吕贝克和汉堡是一条船上的。而且,吕贝克和汉堡,其实也是谈判方代表呢。只不过,帝国议会的那帮人,忽视了这两个城市而已。因为,这次战争,本方的军队,其实基本都是马林麾下的。所以,那些诸侯们,都认马林说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