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因为迪特马尔申地区和丹麦王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为了自由,伍尔夫。埃斯布兰德才被迫使用阴谋诡计和丹麦人周旋,并最终用水淹之计,赢得了那场战争。

    而对于军事家而言,“奇正结合”,方能战无不胜。只有奇,太过冒险。而只有正,则缺乏变通,容易被阴谋诡计给暗算了。所以,真正伟大的军事家,一般都需要“奇正结合”,而不是只有齐和只有正。

    伍尔夫。埃斯布兰德是欧洲这个年代少有的懂计谋的将领,加上欧洲传统的“正”的教育。所以,他的能力,要超过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将领。当然,他想打胜仗,前提是必须得拥有强大的实力。否则,只靠出奇制胜的话,遇到一个谨慎的敌人,只要挡住他的奇,那就容易倒霉了。

    所以,马林在擅长使用阴谋诡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自家军队战斗力的训练和提高。如果只靠奇,是不能长久的。只有奇正同时兼顾,才能真正成为霸主级的诸侯。

    当然,在这个时代,欧洲人因为不流行阴谋诡计。所以,大部分都太耿直。若是遇到狡猾的对手,很容易吃大亏。所以,在这个年代,在欧洲使用奇谋妙计,那是相当有效果的。

    只不过,伍尔夫。埃斯布兰德毕竟是半桶水的阴谋家,能力不足。真正擅长阴谋诡计的,还是经历过后世“信息大爆炸”的马林。毕竟,马林后世在书上和网上,看过的奇谋妙计的战例,实在太多太多了。

    比如在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和萨卡拉提交的报告上,马林就看到了很多可改进的地方

    就拿派遣八千民壮化装成主力南下的这件事来说,本来,马林的要求是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做出八千主力南下的假象。伍尔夫。埃斯布兰德也做了,可却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没有派遣民壮随行,只派了“八千主力”南下。

    这一点,非常不合理。因为,现在各国动用大军,肯定也会同时派遣数量巨大的民壮负责运送军粮和辎重。不然,若是战斗部队同时负责拉车运军粮和辎重的话,一旦遇到紧急战斗情况,根本没精力和体力迎战,也来不及变阵。毕竟,运输军粮和辎重,是十分耗费体力的。

    幸好丹麦大军统帅克里斯蒂安王子年轻没经验,要是让腓特烈三世这样的老狐狸听说只有八千人南下,肯定会怀疑真假的——哪有大军不带民夫随行的

    所以,马林一面写信给汉堡议会,请求他们借船和实施宵禁,一面也给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和萨卡拉回信,要求他们再招募七八千民壮,化装成民夫,跟随之前那八千人南下。一来,这看起来更加合理。二来,人数更多,也更有威慑力

    不过,为了掩护真正的大军的动向,这八千假的主力,行军速度不能过快。不然,若是过早引出勃萨联军前来攻击,一切就都露陷了。以腓特烈三世的狡猾,肯定会防备真正的援军的突袭的。

    所以,马林决定完善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和萨卡拉的计策,制造一个惊天的骗局,让腓特烈三世这样的老狐狸,也相信那支假的援军,是真正的主力

    经过思考,马林认为,一支由八千主力组成的主力部队,行军肯定很快。所以,要想骗过勃萨联军,必须让勃兰登堡选帝侯乔基姆一世和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相信——这支援军新兵太多,所以走不快

    新兵纪律不好,需要长时间训练。带着新兵行军,大部队走得慢合情合理,不会引起腓特烈三世的怀疑。所以,马林需要让腓特烈三世相信——这支援军里有很多新兵,拖累了行军的速度

    为此,马林想出了一个办法——故意泄露假情报

    怎么故意泄露的,很简单,马林会让伍尔夫。埃斯布兰德故意派出信使,半公开地携带“密信”前往吕贝克城,吸引敌人前来截杀。

    若是信使落单,相信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手下的侦察兵,肯定不会放弃对其拦截的。这时候,就需要这名落单的信使,故意慌张逃命,然后“不小心”丢失密信,再让萨克森人的侦察兵捡到

    在这封“密信”里,伍尔夫。埃斯布兰德会向马林汇报——石勒苏益格公国北方边境,他自己正率领五千主力老兵和上万民壮,拼死据城抵抗丹麦大军的进攻呢。所以,只能派出一半的主力,也就是五千老兵,外带五千新兵一起南下

    这样一来,援军走得慢就说得通了。毕竟,有一半的新手呢

    至于八千人如何伪装成一万大军,这太容易了——队伍走散一点就可以

    这封“密信”若是落入敌军手里,他们就会明白——南下救援的一万大军有一半是“水货”了而实际上,这些人全是水货,而且也没有一万人

    至于丹麦败亡的消息会不会被勃萨联军知道?这个也不用担心。因为,日德兰半岛和德意志地区隔着海和石勒苏益格公国。如今,石勒苏益格公国已经全面戒严,外人根本无法通过。而丹麦人现在也无力通过海上,把情报送上陆地,毕竟吕贝克和汉堡的舰队肯定不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勃萨联军想知道丹麦的情况,也不容易呢。那封假密信上说石勒苏益格公国的一半老兵和上万民壮正在依托城市进行抵抗丹麦大军,非常合理,也容易让人相信。要是说石勒苏益格公国的一万大军短时间内消灭了丹麦的2万大军,别人才不会相信呢

    当然,“队伍里有一半新兵”,这个借口,不足以让假的主力军队走得很慢。所以,马林又想出了其他的欺骗招数——假装运送了很多火炮和辎重

    火炮和辎重走陆路的话,非常难以运输。所以,影响大军赶路速度,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为此,马林通过书信给伍尔夫。埃斯布兰德下令,让他在石勒苏益格公国境内召集大批木匠,把一些圆木,切削成火炮的外形,并在外面刷上油漆,“炮口”部位也封起来(防潮),使之外形看上去很像是真正的火炮。然后,再让木匠们打造东弗里斯兰式样的炮架,组装起来。

    同时,也切削出一些和铁球炮弹同样大小的木球,刷上黑漆,很像是铁球炮弹的样子,放在推车上,让民夫们“吃力”地运输着

    那么多“火炮”和“铁球炮弹”需要运输,肯定是影响行军速度的。另外再加上“装火药”的橡木桶,以及装载够这么多民夫吃的粮食的麻袋,辎重部队肯定浩浩荡荡的。影响大军行进速度,合情又合理。即使是足智多谋的腓特烈三世,也难以看出破绽。毕竟,人家有一半新兵,还有成堆的火炮、铁球炮弹、火药桶和粮食等辎重需要运输,大军行军速度慢奇怪么?不慢才奇怪

    而且,携带了那么多的“火炮”和“弹药”,让人不得不相信那就是主力部队啊。因为,这年头火炮都是铜做的,非常珍贵。有那么多火炮,要不是主力部队,告诉别人也不信啊

    当马林的“指导意见”送到伍尔夫。埃斯布兰德手中后,伍尔夫。埃斯布兰德这个擅长计谋的人看了,也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此惊天的骗局,只要内部没人泄密,骗谁都能成功啊毕竟,谁特么想得出把圆木伪装成火炮和把木球伪装成炮弹的缺德主意啊这个年代的欧洲,只有马林这样的阴货,才能想得出这样的阴险骗招啊

第423章 截杀() 
马林的面子还是比较足的,收到马林的信件后,汉堡大议长海森伯格立即批准了马林外借100艘船用于运兵的请求。

    这些船大多在200吨排水量左右的样子,正好可以走“易北—吕贝克”运河。要是再大,那就难以通过了。毕竟,萨克森—劳恩堡公国,也没实力挖掘更大的运河了。甚至,挖这条运河的钱,大部分还是跟吕贝克和汉堡拆借的呢。

    而且,为了保密,避免被勃萨联军派到汉堡的探子得知,海森伯格对外的说法则是让这100艘船协助瑞典陆军攻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而且,怕对方间谍不相信,这个说法还是半遮半掩地透露出去的。这样,说服力更高。因为,你若是直接宣布的话,对方的间谍也许怀疑其真实性。而这样半遮半掩地“不小心”泄露出去,则更容易让敌人相信。

    之后,海森伯格和汉堡议会,也采纳了马林的建议,颁布了战时条例,宣布汉堡宵禁。若是晚上有人在外面出没,一律当奸细抓起来。

    同时,任何人骑马出城,都必须得到汉堡警长的批准,避免有密探骑马给敌人报信也就是说,汉堡城的马匹,现在主人都不能轻易骑出城了,必须得到警长的批准。

    这一招太狠了,潜入汉堡城的几个萨克森间谍,现在可是愁眉苦脸。即使打探到什么消息,也不能骑马出城给大营报信啊。早知道这样的话,他们就把马匹藏在城外了。可惜,他们知道得太晚了

    事实上,现在汉堡人也非常紧张。他们知道,吕贝克那边的胜负,关系到汉堡的生死。若是吕贝克和马林的军队战败了,汉堡也是难逃一劫。为此,现在有的富商都开始偷偷转移财产了。因为,若是勃萨联军攻破了吕贝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汉堡。若是汉堡城破,他们的财产肯定都保不住了。因此,不少富商,开始私下转移财产。当然,汉堡议会是绝对禁止此行为的。所以,那些富商只能悄悄地转移一些比较容易携带的金银。其他物资,暂时还无法运走。

    而且,汉堡城里,现在也只有四千守军,力量很薄弱。虽然勃萨联军还没有来围攻汉堡,可是,汉堡现在也雇用不到雇佣兵了。现在这四千军队,还是之前就有合同的

    为啥?在听说勃萨联军有5万大军,还有2万是瑞士雇佣兵后,很多佣兵团直接吓得退缩了。即使汉堡愿意出高价雇佣,那些德意志雇佣兵也不肯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必输的仗。雇佣兵们虽然热血勇敢,但也不是傻子。面对5万强大的敌军,在之前没有签署合同的情况下,也没人愿意来送死啊

    因此,现在汉堡即使有钱,也雇佣不到愿意帮他们打仗的雇佣兵。毕竟,这个年代德意志雇佣兵还没有战胜瑞士雇佣兵。在心理上,德意志雇佣兵在现阶段还有些怵正当红的瑞士雇佣兵呢。听说勃萨联军有2万瑞士雇佣兵,还有大量的萨克森骑士和勃兰登堡骑士,很多佣兵团团长吓得直接怂了,给再多钱也不敢来。

    所以,此时的汉堡人,是非常绝望的

    当他们得知,马林不但有1。8万大军可以支援吕贝克战场,此前,这1。8万人还在北边战胜了丹麦的2万大军

    顿时,汉堡议会跟打了鸡血似的,感觉又看到了希望。所以,对于马林借船的请求,汉堡议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票通过。然后宵禁什么的,也全票通过。

    这些汉堡议员们都是人精,他们知道萨克森人取代吕贝克和汉堡的野心。若是汉堡城被勃萨联军攻破了,他们这些议员将会失去一切,包括财产和地位。

    因此,他们都迫切希望马林能打赢勃萨联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富贵身份。否则,他们会被敌军抢成穷光蛋,甚至本人都可能被杀害

    吕贝克和汉堡距离并不远,所以,马林当夜就收到了汉堡议会的答复。所以,马林现在就开始考虑——自己改如何做准备,以迎接那1。8万援军

    想了想之后,马林认为——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肃清易北河沿岸以及“易北—吕贝克”运河沿岸的勃萨联军的侦察兵。因为,一旦运兵船抵达,没有拦截住报信的敌军侦察兵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哪怕是出现了一个漏网之鱼,都会把援军抵达的秘密透露给勃萨联军。只要5万勃萨联军提前做好围堵的准备,这1。8万援军别说偷袭勃萨联军了,可能想和马林的主力汇合都困难。

    所以,马林决定——把绍尔带来的200精锐的拦截型的侦察骑兵,全部撒出去,做好截杀易北河和“易北—吕贝克”运河沿岸任何去勃萨联军大营方向的骑马人,不管他无辜不无辜。宁可错杀,也不能漏掉一个

    当然,汉堡方面派出去的船刚刚出发,把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和萨卡拉的1。8万大军运过来,还要几天的时间。

    所以,在这几天时间里,马林还不能提前派兵截杀那些勃萨联军的侦察兵。

    为啥呢?因为,若是马林提前几天就开始截杀这个方向上的勃萨联军侦察兵,反而会引起足智多谋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注意。若是他派出更多人来关注西边这一块的话,绍尔手下那200名专门用来截杀信使的侦察骑兵,根本不够用来截杀敌军信使的。只要跑掉一个,就会酿成大祸。

    “易北—吕贝克”运河毕竟不宽,能走一两百吨级的木船已是极限。若是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派人在运河里沉几艘船,就像二战时在苏伊士运河沉船那样,在把沉船打捞出来前,运河就会断了交通。到时候,船队根本无法抵达吕贝克城下,和马林汇合,偷袭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在决定放出那200拦截型的侦察骑兵的时候,马林做出了一个决断——他决定,派遣这200人,连夜乘小船过河,然后北上,先截杀北方的勃萨联军侦察兵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事实上是马林故意混淆敌人视听的。马林派人去截杀勃萨联军的侦察兵,那么,腓特烈三世就会判断——对方这是为了保密,不让他麾下的侦察兵得到有用的情报。甚至,会进而推断出——敌军肯定会走北边这条主路线。毕竟,欧洲人还不懂得啥叫“声东击西”。这些计谋,目前在欧洲还不流行。即使聪明如“诸葛特烈”,也没见识过这样的手段啊

    当然,马林同时还会派遣部分侦察兵,舍弃骑马(骑马太招摇了,明摆着告诉别人你是探子),步行前往“易北—吕贝克”运河两岸,侦察所有的道路。

    只要摸清了“易北—吕贝克”运河两岸通往勃萨联军大营的所有道路,等到运输援军的船队真的抵达的时候,两百名拦截型侦察骑兵过来,直接根据这些人指点,守好每一个通往勃萨联军大营的路口就可以了。但凡发现骑马向东的,直接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