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皇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欧皇崛起-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到了萨卡拉这一辈,家族在原先掌控东弗里斯兰伯国的瑟克斯纳家族的打击下,已经从骑士家族,彻底没落了。

    甚至,从小的时候,萨卡拉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也没有习武。因为,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就被瑟克斯纳家族派驻在奥里希的官员给害死了。

    萨卡拉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奥里希城的贫民窟里。为了生存,萨卡拉从小也学会了偷东西、打架。渐渐地,萨卡拉成了贫民窟的孩子王。

    不过,萨卡拉能够成为孩子王,倒不是因为他能像卡恩那样能打,而是头脑比较灵活。从小,他就懂得“打架要群殴”的道理。所以,在混江湖的时期,尽管年轻,但萨卡拉带着一群贫民窟出来的小弟,靠着群殴战术和闷棍战术等猥琐战术,倒是打开了一点局面,成为奥里希街面上的“头面人物”之一。

    可是,在马林占领奥里希,并把奥里希定为首都后,萨卡拉和他手下的一帮混混,就遭殃了。

    奥里希毕竟是小城市,在马林上万大军的清扫下,萨卡拉和他的小弟们,全部被捉了起来,打算“劳动改造”。

    眼看就要被判刑了,萨卡拉忽然想起了自己母亲说过的家族来历,好像是布洛克家族的宫廷侍卫出身。而马林自称布洛克家族的继承者,应该不会为难自己吧?

    于是,萨卡拉告诉典狱官,自己是布洛克家族执政时代的宫廷侍卫的后代,请求宽恕,并愿意加入马林的军中,为马林效命。

    经过调查,新的典狱官发现——萨卡拉还真是出于布洛克家族的宫廷侍卫的小家族。

    正好,当时马林刚刚夺取东弗里斯兰,并把首都定在奥里希,正需要拉拢原先的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萨卡拉作为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的一员,自然搭上了顺风车,被从监狱里提了出来,并侥幸地加入了马林的军队。

    实际上,马林当初在募兵的时候,是严格按照要求来的。比如,马林就很不乐意接纳城里的混混成为士兵。而萨卡拉之前恰恰就是个小混混,还是个混混头目。

    按理,萨卡拉是没有资格加入东弗里斯兰军队的。但是,萨卡拉的祖父卡米昂。舒斯特不但是当年布洛克家族的王宫卫士,还在叛乱中,战死在了布洛克家族的王宫台阶上,属于烈士。

    如此“根红苗正”的出身,加上马林正好需要拉拢这些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于是就特招萨卡拉入伍,并很幸运地被编入了马林的卫队里。

    原本,马林把萨卡拉。舒斯特特招进亲兵卫队,不过是打着“千金买马骨”的心思,做给那些布洛克家族的遗老遗少看的。

    没想到,萨卡拉还真是个有上进心的家伙。之前,因为考虑到手下的亲信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马林经常在作战的闲暇,教手下的科勒、卡恩、绍尔、塔拉和加兰德等亲信文化,并教他们一些军事常识。

    每到这个时候,萨卡拉都会谋求和同事换班,负责在马林身边担当警戒的卫士。同时,也偷学文化和军事知识。

    马林发现萨卡拉在偷学文化知识后,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同意萨卡拉作为正式的旁听生,在一旁听课学习。

    为何?因为马林发现,自己手下这群大头兵,对于读书非常不感冒啊

    尤其是卡恩这厮,读到书就头疼,教他读书,当面就能打瞌睡,还流口水。与之相反的,卡恩的弟弟科勒,则是几个亲信手下里学习最认真,成果也是最好的。马林都怀疑,卡恩和科勒,其中一个肯定是捡来的。不然,这差别太忒大了点。

    此外,绍尔的成绩也不错,仅次于科勒。而塔拉和加兰德,天赋一般,但胜在听话努力,进步倒也可喜。

    而作为旁听生的萨卡拉,让马林惊喜的是,这货天赋貌似不错,和绍尔有的一比,比加兰德和塔拉还要厉害。

    而且,萨卡拉也是马林麾下,为数不多的弗里斯兰人之一。毕竟,马林的军中,多半都是从符腾堡山区招募来的凶悍山民和从阿尔萨斯地区招募来的听话的农夫。对于东弗里斯兰伯国本地的弗里斯兰人,马林更多地是作为水手培养的,招募进陆军的很少。

    此外,当初打下东弗里斯兰的时候,东弗里斯兰伯国国内大约有七八千弗里斯兰人组成的民兵。但对于这批人,马林当初并不怎么信任,没有把他们作为正规军,而是作为预备役军队管理和培养。整个东弗里斯兰的民兵,最高的统领,就是老霍夫曼。另外,阿德勒也是民兵部队的二号大将,至今仍驻扎在奥尔登堡城。

    虽然一开始,马林并不信任东弗里斯兰伯国当地人,害怕其中有瑟克斯纳家族的余孽。但几年过去了,马林也渐渐地放开了对当地人的戒备心。毕竟,泰勒主教天天帮着忽悠洗脑的,大家的念头差不多也转变过来了。

    于是,马林就在军队中,尝试招募了几千弗里斯兰人,打散编入了各支部队,但没有成建制。

    而这一次派兵去纽卡斯尔,马林其实也是很仓促的。毕竟,他也没想到纽卡斯尔的煤炭供应会出问题。

    所以,这支由2000名纯粹的弗里斯兰人组成的军队,其实也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也就是把之前打散编入各支部队的弗里斯兰人士兵,重新组成一个整体。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谁来领导这支军队?

    显然,因为是去英格兰地区驻扎,需要和英格兰人打交道,所以最好是懂得和英语接近的弗里斯兰语的军官为妙。

    但问题在于,马林手下的军官,多半是纯粹的德意志人,懂得弗里斯兰语的很少。马林自己倒是懂,但他总不能跑去纽卡斯尔活动去吧?而且,他身份特殊,跑到纽卡斯尔去,肯定会惹得亨利七世不满的。

    至于阿德勒和西蒙,也都会弗里斯兰语,但也都不适合派去纽卡斯尔。不说老霍夫曼夫妇同意不同意,光是他们敏感的身份,就不适合去那边。毕竟,马林的要求是身份保密,把自己的亲兄弟派过去,还保密个鬼啊?

    思来想去,马林终于想起来自己的卫队貌似有一个热爱学习的小队长萨卡拉。于是,马林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指定萨卡拉作为领兵首领,给跟着自己学习了很久的萨卡拉这个编外的学生一个机会。若是抓住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第369章 群殴训练法() 
之所以选择萨卡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去英格兰那边扛大梁,是因为马林对英格兰那边的事情并不太重视。尤其是英格兰人组成的步兵,马林就更不重视了。

    马林是读过历史的,他知道,别看大英帝国后来风光无限,但他们的陆军真心渣啊。拿战时期,英军的步兵精锐,主要是苏格兰的高地步兵和来自德意志汉诺威的kgl(英王德意志军团)。至于英格兰人组成的步兵不提也罢

    正是因为步兵太渣了,和英国海军的档次完全不匹配。所以,即使到了21世纪,英国陆军都没有获得“皇家”的称号。在欧洲,英国陆军向来是二流的代名词。要不是英国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牢牢地守卫者英国海域,英国早被法国或德国的陆军撸成球了。

    同样地,因为陆军太渣,北美殖民地的叛逆头领,如华盛顿等人,在英军里服役过,知道英军的底细。所以,他们才敢在法国人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并最终战胜了英国派来镇压的军队。换成普鲁士,殖民地反抗一个试试?派强悍的陆军嫩死丫的

    出于对英格兰人步兵的鄙视,马林实际上并没有太在意从纽卡斯尔招募的英格兰雇佣兵。事实上,马林此举,只是为了学宋朝,靠招募英格兰青壮来镇压灾民的暴乱而已。

    而且,这1万英格兰雇佣兵训练好了,马林看不上,也可以送给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啊。爱德华想要登陆英格兰和亨利七世决战,肯定少不了要军队的。这1万英格兰雇佣兵可都是英格兰人组成的,更容易获得爱德华的信任。起码,比法国佬提供的法国雇佣兵靠谱多了。毕竟,那些法国雇佣兵其实更多地听命于法王,爱德华一直在防备着法军呢。

    当然,也不是白送给爱德华的。马林在这一万大军里,掺了很多沙子。具体的,就是那些军官,全是来自马林军中的弗里斯兰人。而且,这些弗里斯兰人的弗里斯兰语,和英语差不多。即使说他们是英格兰人,也没人怀疑。即使在爱德华的麾下,通过这些军官,马林也是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的。

    但是,这些都是马林的计划而已。对于萨卡拉而言,这是一个让他腾飞的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所以,他并不想自己管理的英格兰军团,比德意志军团差。甚至,他希望他手里的英格兰军团,能被训练成精锐一般的存在。

    可是,这难度也是很大的

    萨卡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感觉到,英格兰人虽然也可以训练成不错的士兵。但是,骨子里,英格兰人缺乏德意志人好战的血性,显得更加胆怯。

    也难怪,英国人搞了几百年的圈地运动,大量圈占自耕农的土地,居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起义,让马林一直很疑惑。这种被抢夺土地的行为,换成华夏,早就起义了。至于德意志,貌似农奴制度还没废除,貌似不存在这个问题

    事实上,萨卡拉也是有一些错觉的。为啥呢?萨卡拉感觉马林军队里的德意志人更加有血性,更加好战,那是因为,马林特地挑选的德意志南部的山民,作为军队里的主力。

    那些山民们,从小生存在大山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没少和野兽搏命,所以很是剽悍。在他们的带动下,马林军中的作风,自然是顽强而有血性。若是换成以平原地区的农夫为主,也没有那么有战斗力。而且,那些南部山地的山民,分散在各支军队里,带动了来自阿尔萨斯等其他地区的农夫的情绪,使得全军士气比较高,也很好斗。

    萨卡拉不知道啊,他还以为德意志人就是那么剽悍呢,所以对英格兰农夫有些看不上眼。

    但是,这些都是萨卡拉飞黄腾达的班底,萨卡拉不能不重视。于是,他冥思苦想,寻找增强手下英格兰农夫勇气和血性的办法。

    不自觉地,萨卡拉回想起了当年在奥里希城里当混混老大的时光

    那时候,萨卡拉作为混混头子,经常需要和别的混混帮派打架斗殴。同样地,萨卡拉也经常洗手新鲜的血液,带着他们和别的混混打架。

    萨卡拉当时就发现,一个平时胆怯的平民,在被拉进混混团伙,带着他们打了几次架后,这些人就渐渐地摆脱了怯懦,变得比以前更勇敢了。

    打架是一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活动,抱歉,萨卡拉不懂啥叫肾上腺素。但是,他知道,打架,能够激活一个男人的热血。

    是个男人都会有热血,除了极少部分没骨气的孬种。有些人没有打过架,是因为没有尝试过。但是,只要经历这种事多了,也就不害怕了,而且会变得麻木。再遇到打架的时候,就会条件反射地抄家伙上,而不是像第一次遇到那样,拼命想退缩

    于是,萨卡拉决定——通过打架这种方式,来激发麾下这群格兰农夫的热血。

    而且,他制定的方案比较高级——他打算把这些英格兰农夫,分组进行群殴。而且,是有组织、有纪律地群殴。甚至,打群架都要摆出阵势,同进同退。

    这是他根据从马林学来的军事理论中探索出来的,萨卡拉认为,混混打架,虽然也是群殴,但因为没有纪律,有些混乱,战斗力远不如军队。

    而采用军队的方式进行群殴,不但可以锻炼这些英格兰农夫的血性,而且,会让那些士兵们,习惯了和战友们配合进行搏斗。

    这个年代,可是冷兵器的时代。事实上,冷兵器时代,士兵们作战,和打群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就是,打群架的人没有动用兵器,只伤人不杀人,而且纪律没那么好。而士兵们作战,动用的是杀人的兵器,而且纪律更好。

    所以,萨卡拉认为,组织士兵们,按照团队模式打群架,不但能够激发那些英格兰农夫的血性,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于是,萨卡拉就把那些英格兰农夫们,按照连队进行编组,然后,组织他们赤手空拳打群架

    之所以是赤手空拳,是萨卡拉害怕士兵们出现大的伤亡。因为,赤手空拳大家,除了鼻青脸肿外,很少出现较严重的受伤情况的。

    当然,萨卡拉严格规定——在连队之间打群架时,严禁袭击裆部,免得把人给打坏了。若是有可能,萨卡拉还要求大家带着头盔打架,避免误伤到太阳穴和后脑勺等致命部位。

    就这样,在萨卡拉的指挥下,这些英格兰农夫组成的连队,在弗里斯兰人连队长们的带领下,在训练之余,展开了群殴的生涯。

    而且,猥琐的萨卡拉还下令——每次打群架,胜利的一方加餐,失败的一方跑圈

    好在,马林给萨卡拉的部队派来几个莫日根和巴特尔的徒弟担任军医,还带来了不少纱布和酒精,以及莫日根和巴特尔亲自配置的金疮药。即使大家出现了一些小伤,也是容易治疗的。

第370章 比赛训练模式() 
群殴训练法的效果相当地好,刚开始的时候,那些老实的英格兰农民,被下令按照连队为单位,互相群殴的时候,还畏畏缩缩,不敢动手。但是,打架这种事,有了开头,下面就理所当然了。

    而且,由不得他们不卖力啊。按照规定,打群架打输了的连队,全连250人全部都要跑圈。而且,是跑五千米,不跑完不给吃饭。

    同时,原本该分配给他们的配菜(搭配面包吃的东西,主要是腊肉、香肠、咸鱼等从德国运来的易保存食物),还要输给打赢的一方作为加餐。这绝逼是不能忍的

    要知道,对于这些老实贫穷的英格兰农夫而言,平常一般只能吃到黑麦和野草根等杂七八啦的东西煮成的黑糊糊粥。想吃肉,是很难得的。尤其是,这些英格兰北方几个郡的农民。

    因为,英格兰的经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