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楼去写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红楼去写文-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呢,来了。”

    只听得里头有女人答应一声,紧接着骂道:“二丫,你这个死妮子,躲哪里去了?”

    很快,吱呀一声,大门打开,一个四十来岁,体型富态的中年妇人走了出来,眯眼打量了赵国基一眼,突然笑了:“我道是谁,原是赵家哥儿,难怪方才喜鹊叫呢,竟是稀客来了。”

    说着,又招呼道:“快进来说话。”

    忽见一个穿着大红衫子的小丫头,提着裙子从耳房里跑出来,晃着脑袋问道:“娘,是你叫我呢?”

    那妇人应了一声,问了一句:“你刚才跑哪儿去了?”

    那小丫头笑了一声,放开一只手,偷偷捏了捏衣角:“我在后院里看着那些新来的练切菜呢。”

    中年妇人一指头点在那小丫头额头上,摸了钱递过去:“去偷吃还差不多?去,到巷子口的卤肉铺,切半斤猪头肉来,快去快回。”

    小丫头得了钱,欢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着跑出去了。打发了小丫头,那中年妇人笑了笑,向着赵国基道:“赵家哥儿,几年没见你,人长高了,也生分了。”

    赵国基摸着头,傻笑了笑:“白家婶子发福了不少,我都没认出来。”

    白婶子啐了一口,嗔道:“闲打牙,也没句好话。往日为了养活这一大家子,我没一天儿不是满城儿东奔西走,如今老了,外头的事儿都是你柱子哥顶着,我只在家教些丫头小子,那些奶奶们要人了来叫我,再带去让人瞧瞧,自然不比往年光景。”

    古代牙贴领取不易,多是父子相传,或一人领贴,一家经营,经营范围,也不大讲究。

    贾琮便听赵国基说过,这白牙人家里,儿子在外头作房产中介,偶尔还做些牛马经纪。

    母亲则用往年积累的人际关系,当起人牙子,从外省乡下收些贫苦人家的丫头小子。

    在家里先养上五六个月,教着官话礼仪,学些儿厨艺针线,研磨拂纸,遇上有天分的,再教识字算账,然后闻得哪家要人了,才带去给人挑选。

    收来时不过几袋粗粮半贯一贯的丫头小子,经了这么一养活,倒要卖得十来两甚至二三十两银子不止。

    因她家养出的小子丫头干净精神,会的活计也多,那些人家的奶奶们都觉得了实惠,除了从她这儿买人,有时候要置地置产,也叫白婶子上门。

    当然,这等实惠,荣国府的主子是瞧不上的,能花三万两买戏子的人家,绝对不会在乎钱有没有花到实处,财大气粗就是这么耿直。

    荣国府的主子瞧不上,不代表荣国府的下人瞧不上,周瑞家的赖大家的,这些在主子跟前得脸的管事家里,家里也是要人伺候的。

    她们买人可不像自家主子那样是做善事养闲人,实打实的是买来干活的,既然买的人合心顺意,偶尔也帮着给介绍些买卖。

    因常做这些管事们的生意,这白牙人一家,在荣宁二府也人面熟,荣宁二府的下人,稍有体面的,他们都认识。

    故而,贾琮一说要找牙人,赵国基立马便想起了这白牙人。

    走到了台阶前面,白婶子打量了一下贾琮和贾环,满口夸赞:“这两个哥儿长得真俊,是谁家的孩子?”

    贾琮抬眼看了看这白婶子,一身细布衣裳,洗的干干净净,不见半点补丁,面色红润,体格富态,但肉长得很结实,并非是单纯的肥胖,可见平时的运动量不少,神态和气,即便能言善道,但也同贾琮想象中市侩形象完全不同。

    “这是府里的哥儿,跟着我出来瞧瞧。”

    赵国基腼腆一笑,老实回答。白婶子呲的倒吸一口气,险些咬到舌头,声音一颤道:“那府里的哥儿?那府里的小公子。”

    看着赵国基点了头,白婶子忍不住轻责了一句:“怪道这样俊俏呢。赵哥儿,你胆子也忒大了。”

    待进了屋,落了座,白婶子从桌上财神像前摆着的供桃里,挑了两个又红又大的,递给贾琮贾环,面上带笑道:“我也不敢给两位哥儿拿别的,这桃子是永平府产的,倒还可吃。”

    贾琮接了桃子,左看右看,好大的桃子,快赶上前世他参观某火箭发射基地,周围卖得那些太空改良品种了。

    贾环接了桃子,仰脸道了一声谢谢,朝着贾琮吐了吐舌头:“这桃子好大。”

    贾琮还了个鬼脸,将手上的桃子同贾环比了比,炫耀道:“我这个比你的大。”

    可惜弦外之音,贾环是听不出来的,对牛弹琴,徒叹寂寞,贾琮忧郁的想着,将成人的灵魂塞到一个幼童身上,是多么残酷的惩罚手段啊。

    贾琮嘴上同贾环说着没营养的废话,笑得嘻嘻哈哈,跌来倒去,耳朵却悄悄竖起,一心二用的听着赵国基和白牙婆的谈话。

    赵国基开门见山,直接说明了来意:“我这回上门,是想寻一所僻静点宅子……”

    话还没说完,白婶子便笑了:“哎呦,我在外边听人说,你发了宗财,我还不信,如今可不的不信了。可是嫌原来的宅子小,要买处大的。”

    发财?

    贾琮愕然,水汪汪的大眼睛睁大了些许,他知道荣国府没有透风的墙,可是尼玛这事也传得太远了吧,敢不敢多等上几天啊?

    他忍不住将目光转向赵国基,注视的目光满是疑惑,赵国基真的按他说的做了么?

    赵国基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打着哈哈道:“什么财不财的,我怎么不知道?”

    “荣国府后街上都传遍了,说是你从府里大老爷那儿领了桩差事,倪二帮忙跑了个腿儿,回头你就散了他三十两银子,乖乖,三十两,足够买三亩上好的水浇地了。他都能得三十两,你小子岂不能得个更多?”

    白婶子笑嘻嘻的,逗趣道:“你也别装不知道了,婶子我又不问你借银子使?不会问你到底得了多少银子。”

    “冤枉。”

    赵国基额头冒出几滴冷汗,朝贾琮看了看,仿佛想让贾琮替他解围,却只得到贾琮藏在桃子后的一个白眼。

    赵国基心中七上八下,只能硬着头皮自己顶上,苦笑道:“这可冤死我了。大老爷是什么人,他身边哪能没人差使,如何会差遣我办事?不过是别人央了我帮忙,我看在往日的交情份上,才去找了倪二哥。那三十两银子,是谢倪二哥出了大力。我是一文钱也没得。更别说什么买宅子的话,我也买不起,只是打算租些时日。”

第15章 看房买人() 
“呦,看不出来,赵哥儿你竟是这样的义气人?”

    白婶子打趣了一句,眼见得赵国基面露窘迫之态,方正色道:“这看房的生意,如今我都交给了你柱子哥。不过既是要僻静的,我隐约听他提过,梁家巷那儿,倒有一路两进的院子,僻静是僻静,只是院子大了些,又挨着城外,空了有一段时日了。不过那房子修得不错,院子里都是整砖铺地,下雨也不愁,要价也不低,五两银子的租钱。”

    赵国基听了,忙说道:“院子大倒不怕,只是太远了些。”

    “太远了?又僻静又要距离近的,一时我还真想不起来。”

    白婶子皱眉思忖了片刻,状似漫不经心的问道:“你家里又没个女眷,就是远了几步路,应也不打紧?”

    贾琮小鼻子皱了皱,转头对着贾环,小声抱怨道:“要是他租的房子太远了,我们以后是不是就不能过去玩了?”

    贾环学着大人样的模样,大大的叹了口气:“唉!”

    赵国基拱手道:“还请婶子替我多费费心。不瞒婶子,我现在是租,若合适喜欢,日后银子趁手,也是要买下来。”

    白婶子又想了一回:“还有所宅子,是在柳树巷那儿,原是个官儿的废园改的,里头外头都极清幽,山石花草,占地还挺大,还有活水,只是房子太小,不划算。”

    贾琮听得废园两字,眼珠子瞬时亮了,穿来红楼一趟,不逛逛大观园,逛逛书中的园林,简直就像去北京不看□□一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现在大观园还没建,荣国府原来的花园,早圈改成了贾赦的院子,虽然也是花树扶疏,但贾赦的姬妾众多,房子早就不够住了,一次次扩建下来,就算还有点景致尚在,在鸡争鹅斗的嘲讽谩骂中,也失了意境。

    宁国府的会芳园,在书中算得有名,但是贾珍一家请荣府众人赴宴时,没人会记得带上贾琮或贾琮。没人刻意针对,只是习以为常的忽略。

    所以,贾琮穿来有些时日了,却只是上街领略了一下古代市井风情,未能有幸得见古代园林的本来风景。

    如今听得有个废园改的宅子,贾琮难免心中痒痒,欲去游玩观光一番。

    不过,贾琮到底有个成人的灵魂,虽然好奇,却知道轻重,园景固然好,但同钱景比起来,也就不算什么了,财帛动人心啊!赵国基迟疑了片刻,艰难的说道:“柳树巷……好像也不太近啊?”

    白婶子呵呵直笑:“你小子当真糊涂,怎么就忘了柳树巷那儿有条近路?从那儿走,倒省得一半的脚程呢。”

    赵国基恍然,摸着头道:“许久没往那儿去,我都记不得了。”

    说着,赵国基寻思一番,又搓手道:“这宅子既是园子改的,想来租金……”

    白婶子摆手一笑,指了指外头,悄声道:“宅子的主子是个举子,读书读的眼瞎耳聋,赶考进京,地儿还没踏遍,就花钱买了这宅子。后来落了榜,又死了爹,不怪自己书没读透,却说自个运气不好,找了算命先生来算,结果算出这宅子妨了他。本来是只卖不租的,但这样的宅子,房小屋窄,一般人家谁愿买这样,那些读书人呢,又忌讳风水。那举子赶着回乡,恐屋子久没人住,梁木糟朽,更不值钱,便松了口,租也使得……你既不读书科举,又不嫌房子小,倒没了这些忌讳顾虑,租金是高了些,但你若瞧着合适,也不是没有商榷的余地。”

    “这……还是进宅看过再说……烦劳婶子和大哥多替我留意几处。”

    赵国基沉吟片刻,对着白婶子拱手笑道。“瞧我老糊涂了,是该看中意了再说。你放心,等柱子回来,我便告诉他,他成天家在外面,消息灵通,再没有不知道的宅子,准能寻着你合心顺意的。有了消息,便递信儿给你。”

    说定了此事,眼见着太阳西沉,赵国基也不敢再带着贾琮贾环在外头闲逛,匆忙领着两人回了屋。

    不过两日,白牙子便托人捎了信来,说宅子有了,问赵国基何时去看?

    赵国基又转告贾琮,贾琮才趁空拉了贾环一道儿,由赵国基带着去看房,跟着白牙子一路看了十来处房子,贾琮多不中意。

    不是太靠大街上,就是了无人烟,要不邻里太热情,要不感觉不大对。

    总之离贾琮想象的大门一关,互不相扰,平淡度日,差的有点远。

    在贾琮怀疑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前,终于在柳树巷看定了一所宅子,正是白婶子曾介绍的那所风水不大好的宅子。

    废园改建,证明周围邻居不多,里头衰柳萧萧,枯草唧唧,阴气逼人,更证明了风水不好,稍微热情点的邻居,也不太愿意上门来闲逛。

    当然贾琮最满意的是,这宅子原是官宦人家废弃的园子,虽然改建过,但大体上的结构变动不多,引水绕的亭台,依山建的楼阁,池水泛波,清风荡漾。

    如今楼阁亭台皆已不在,但山石池水大半依旧,当初改建的人,估计是心有余力不足,没能彻底运出山石,填平池水。

    所以,只能强行弄出一路两进的院子来,代价就是房间极其袖珍,格局也很古怪。

    除了有的读书人会觉得幽僻雅致,正常人看到这宅子的第一映像绝对是,住久了一定会得风湿病或者幽闭恐惧症的。

    不过,贾琮又不在意房间的数量格局,房间小,无所谓,学探春三间打通成一间,再怎么也宽绰了。

    至于风湿病,没了这池水,贾琮还不满意呢?

    这池水引得是河水,日后生意做大了买下宅子,略微一改,便能得个小码头,运货进出都极方便又隐蔽。

    看定了宅子,花了两日商议好价格,贾琮等人,跟着牙子到房主那儿,写契租下了这宅子,预付了十八两银子,月租六两。

    多出的二两银子,贾琮也没要,让赵国基给了牙子吃酒。

    既租了房子,贾琮一事不烦二主,又从白牙子那里买了两个粗笨的小子干体力活,本来还想买个洗衣做饭的大脚婆子。

    但是白牙子那儿没有,另去外人那买呢,又怕买着品性不好的,也就暂时作罢。

    打扫了宅子,赵国基按京中风俗,找个寻常酒楼,定了两桌酒席,请着邻居吃了一顿,然后搬了进去。

    贾琮租了这宅子,自然不是给赵国基住着玩的,等定下的原料一送来,他便开始试验肥皂的配方。

    不过,贾琮也没让赵国基闲着,他让赵国基四处打听哪里的先生教得好,有没有空闲时再捞点补课费的意愿?

    这可不是贾琮打算苦读考科举。

    贾琮是在头悬梁锥刺骨的填鸭教育下成长的一代人。

    他读书那个年代,可还没有国人提倡什么素质教育,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什么体育活动休闲娱乐全都没有,连打个兵兵球看场电影都会被人骂玩物丧志。

    好不容易从书山里爬出来了,贾琮虽然也会怀念当时的生活,但让他继续这种苦读的日子,他脑子又没坏掉。

    然而,同每个从厌倦学习中走过来的人一样,贾琮对自己的亲近晚辈,也都秉持着希望他们读书上进的心态。

    或许在有的人看来,这是失败者的无望寄托,但无可置疑的是,这也是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之后领悟的深刻教训。

    贾琮虽然戏称贾环是自己的小弟,但实际上,贾琮是拿贾环当晚辈看待的,所以,理所当然的,为贾环选择了一条古代最有前途的道路。

    贾府家学误人子弟无所谓,外头有的是好先生,有银子还怕请不到肯认真教书的先生?反正荣府众人对贾环逃学是喜闻乐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