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徽宗时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谓至深。

    可是,在这次国难中能以死报国者,仅此一人。

    守城宋军中,有两名统制官不肯弃城而逃,奋勇杀敌,拼死搏战,最后为国捐躯,牺牲于城墙之上,他们一个叫何庆彦,一个叫陈克礼。

    守卫京城四壁的官员将领很多,能在最关键时刻以死报国者,仅此二人。

    金军占领东水门后,立即派出一部分金兵进驻城门内的醴泉观。

    金军虽然只有数百人,可宋军望之奔溃,没有一人敢上前与之交战。

    宋军不敢杀敌,杀起自己人却毫不含糊。

    兵溃之后,短时间内便有一百多名内侍与将吏被宋军乱兵所杀。

    最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姚友仲也被宋军乱兵所害。

    姚友仲出身于将门,三世忠孝,声满华夏。

    自守御汴梁城以来,姚友仲夙夜勤劳,食息不暇。

    在诸将中,姚友仲应该是最无负于宋朝廷的,立下的功绩也最大。

    可惜!

    这样一位抗敌英雄,没能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自己的同胞活活打死!

    这是谁之罪?

    金使刘晏本是奉完颜宗望之命来议和的,也被乱军活活打死。

    这样的强盗死有余辜,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乱军也不是一点好事都没干。

    总之,不管好人坏人,不管宋人金人,在这个城破之日,皆被这股谁都无法掌控的暴风卷入其中。

    完颜宗望评论说:“此时南宋已无号令,不可罪渠。”

    完颜宗翰评论说:“国破人乱,自然之理。”

    金兵在攻占东水门之后,曾有人擅自下城纵火,并将城下旁边的居民屠杀殆尽。

    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闻讯后传令:下城杀人者,灭族!

    金兵于是不敢下城,皆在城上巩固阵地,以防城内宋军反攻。

    得知宣化门与东水门皆先后失守,赵桓放声大哭,说:“悔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种师道曾向赵桓提过多次建议,其中至少有三条很重要——一是春初金军北撤时,建议趁其半渡黄河之际进行夹击,狠狠打击金人气焰,让他们对大宋产生惧怕,不然异日必为患也。二是金军北撤后,建议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集中优势兵力,沿着沧、卫、孟、滑一线进行设防,以防金人再次南下。三是太原失守后,建议宋钦宗撤离东京,去往陕西长安,以避敌锋芒。

    令人遗憾的是,这三条建议赵桓一条也没有采纳。

    现在,赵桓后悔了,只是不知道他是后悔没听种师道的哪条建议?

    这天晚上。

    何栗与孙傅对城破深为自责,他们一同入宫,向赵桓叩头请死。

    赵桓长叹一声,朝他们挥了挥手,表示不必如此。

    何栗准备率领残兵和百姓与金人巷战,孙傅同意。

    张叔夜和刘延庆随后入宫,劝赵桓赶紧出城避险。

    可直到这时,赵桓还是犹豫不决。

    刘延庆见状说:“情况紧急,臣先领兵冲出去,为陛下夺一城门。臣在门外候驾。”

    于是,刘延庆与其子刘光国率领部分宫廷卫士以及陕西兵,作为护驾先锋,斩关夺取万胜门。

    经过一番奋战,万胜门大开,数万溃兵与百姓潮水般涌出。

    刘延庆父子在城门外等候赵桓很久。

    可赵桓始终没有出现,刘延庆父子于是只能领兵往外杀。

    后来,刘延庆被金兵追上杀死,刘光国在走投无路之下,杀死王黼的爱妾张氏,自缢而亡。

    刘延庆在这场保卫汴梁城一战当中,立功不小,而且从始至终都很清醒。

    如果没有郭京横插这一杠子,刘延庆很可能洗涮之前的耻辱。

    要知道,目前汴梁城内,比刘延庆更懂军的,已经没谁了,双方如果继续打下去,表现突出的刘延庆,必定会受到赵桓重用。

    刘延庆如果能率领宋军抵挡住金军的攻击,保住汴梁城,那他就能挽救自己的名声。

    再有,赵桓如果肯跟刘延庆一块逃出汴梁城,刘延庆也有机会护驾、有机会辅佐赵桓抵抗金人入侵,进而洗涮之前的耻辱。

    可惜……这些都只是如果!

    刘延庆与张叔夜劝赵桓赶紧出城逃跑,何栗与孙傅则劝赵桓下决心在内城与金人巷战,可赵桓自己却觉得,这两个选择都很冒险,最好还是与金人和谈,这样也许才能保住大宋的江山社稷、保住他的小命,因此,赵桓最终没去与刘延庆父子汇合。

    此时,宫中上四军卫士犹有兵力一万多,军马亦有数千匹,另外还有专为护驾而准备的两千精锐人马。

    这些将士,大多数都很希望夺门而出,突围而去。

    如果赵桓能将这些力量有效的组织起来,汇合刘延庆父子手上的宫廷卫士以及陕西兵,是很有希望突围成功的。

    然而,赵桓根本不是这样的人物,赵桓所信任的大臣中也根本没有这样的人物。

    只有卓越的人物,才能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改写历史。

    李衍是在一日后得知,汴梁城已经被金军攻了破的。

    李衍当即下令,大军开拔,逐鹿中原……

    ……

第六百一十七章 悄悄出兵(求订阅!)() 


    金军虽然占领了汴梁城的城墙和外城,但仍在加紧备战。

    为甚么?

    因为城内尚有数十万军民,一旦这些军民坚决抵挡,也很可怕。

    所以,完颜宗翰一方面向赵桓君臣表示希望和议,另一方面又下令在城外大量砍伐林木,将圆木和板材运到城墙上,构筑各种专门针对城内的防御设施,以防城内军民进行反攻。

    战争打到了这种程度,完颜宗翰其实已经不准备再打了。

    首先,困在内城的赵桓君臣,已经是他们的盘中餐、碗中肉,这仗已经不用再打了。

    其次,如果再紧逼,那数十万军民可就会困兽犹斗了——这是最可怕的,很多几年甚至是几十万都攻不破的坚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再次,在这种情况下和谈,已经能取得对他们大金最有利的结果了,因此没必要再战了。

    所以,接下来又进入到了宋金和谈阶段,也就是进入到了金人勒索宋人阶段……

    与此同时,人在汉城的李衍,悄悄出兵了。

    这次,李衍对中原势在必得!

    因此——

    李衍任命刘锜为前军都统制,统帅其本部人马、第一营、铁浮屠、拐子左右军、两栖军、奔雷军,共计大约三万五千人马,其中大部分是马军,以确保其行军速度。

    李衍任命韩世忠和岳飞分别为左右军都统制,各统制两万五千人马。

    李衍任命杨沂中为中军都统制,统帅解烦军等三万精锐。

    李衍任命张宪为后军都统制,统率两万人马。

    另外——

    李衍以踏白军为奇兵,令踏白军不从胶东半岛登录,而是从华亭县登陆,然后从后面杀向东京汴梁。

    顺便说一句,李衍让李纵组建第六厢了之后,让武松继任了踏白军统制一职。

    武松不用多说了,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热衷仕途,更关键的是,他是李衍起家时的兄弟,对李衍忠心耿耿,另外,武松的年纪也好,如今才三十出头,正适合替李衍统帅踏白军。

    害怕武松有所疏漏,李衍又将自己的义子李盛派给武松担任副手。

    李盛是李衍不久前新收的义子。

    在当李衍的义子之前,李盛自然不叫李盛,而叫平清盛,李衍手下大将平忠盛之子。

    没错,李盛就是,历史上,平安时代末期权臣,日本历史上首个军事独裁者,也是武家政权的鼻祖,通称平大相国、清盛入道。

    老实说,李衍其实已经忘了平清盛这个人,毕竟他只是外国名人,不是中国名将。

    可是金子总能发光的。

    前段时间,李衍西行,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

    最后一统计,累计战功最多的,竟然是一个小校。

    没错,那个小校就是平清盛。

    说起来,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出于要保留实力的目的,每战梁山军将帅都先让外族兵(契丹、溪族、渤海、高丽、大和、虾夷兵)出战,危险的任务也让外族兵上。

    这种事屡禁不鲜,李衍甚至亲自处罚了领军大将,都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直到很久以后,异族兵表现出了他们的忠诚,并且屡立大功,李衍干脆颁布了相应的军法,才慢慢杜绝此事。

    不过,目前阶段,还是这种风气。

    而在这种风气之下,外族兵出战的机会自然会多一些。

    虽然这有些不公平,但所有外族将士都知道,李衍是公平的(表面上)。

    李衍曾提拔过很多外族人才为己用,而且对这些外族人才很信任。

    就像之前担任踏白军统制的李纵,就是高丽人,不仅统领李衍最信任的亲兵,现在更是担任一方面军的主帅。

    像金富轼,像耶律大石,像席长实,这些外族大臣,现在都在水泊梁山担任要职,有的甚至主政一方。

    因此,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外族将士,拼命立功,想要出人头地。

    而平清盛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平清盛头脑清明,武艺高强,每战必身先士卒,更难得的是,平清盛是李衍最忠实的拥护者,逢人便讲李衍的传奇往事,最喜欢谈论忠君爱国,不少大和族的少年因此聚集在平清盛身边,他们这些人作战勇敢,悍不畏死,仅仅数战就在梁山军中脱颖而出,然后成功引起了李衍的注意。

    李衍也没让平清盛他们这些人失望,很快就将平清盛收为义子,并将平清盛调到踏白军任副统制,他的那些同伴,也被李衍编入到踏白军中。

    不过,为了制衡平清盛,李衍又在这些人中挑了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收为义子,像源赖朝(李衍为之改名李朝)、源义经(李衍为之改名李义),等等……

    除了这第一纵队的十几万大军以外,李衍还准备了两支部队,作为第二纵队和第三纵队。

    第二纵队是驻守在辽东半岛的水泊梁山西军。

    李衍给西军的任务是,伺机出击夺下燕地或平州,最好能顺势将燕云全部吞下将金军彻底关在中原,然后李衍就可以全部吃下这两支胆敢来打劫汉人的强盗军团。

    不过——

    这显然不容易做到。

    为了防止水泊梁山出兵骚扰金国,金国也在边境上屯积了五万精锐大军。

    而且,这五万精锐金军可是由当世第一名帅完颜斜也直接统领。

    更关键的是,居庸、松亭、古北等险要关口全都在金军的控制之下,这种情况下,从关外往关内打,实在是太难打了。

    所以,李衍并没有给吴玠下死命令,只是让他伺机而动,并且,首先要保证水泊梁山属地的安全。

    第三纵队是由王彦所统帅的预备役——李衍给兵部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准备出十万可战预备役。

    李衍下的这个命令其实有些难为兵部。

    要知道,目前梁山军的战线拉得实在是有些长,中南半岛和朱罗国那里已经分去了梁山军十五六万正规军——李衍之前让人招募的二十万预备役也有大半投入到这两个战场了。

    而水泊梁山的地盘看着是不少,可实际上却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需要大量人口维持发展,而水泊梁山的总人口也就三千多万,汉人人口才一千五百多万。

    更关键的是,这些年,梁山军一直在打仗,着实是有些兵老师疲了,不少以前的老兵都复原或是退居二线了,因此占用了大量的预备役。

    现在,李衍又跟兵部要兵。

    而且,李衍要得还是可战之兵。

    这真的很难办。

    (后来,兵部动员那些退役了的和退居二线的老兵回来,才勉强凑够李衍要的这十万可战之兵之数。)

    李衍不是不知道兵部难,可战争这种由无数人博弈的国事,是很难敢保证绝对不发生意外的,并不是李衍率军出征了以后真的就能所向睥睨。

    所以,必须得多点准备。

    另外,除了军队以外,这次李衍又带了很多谋士和大臣,甚至是重臣,其中就包括赵鼎和许贯忠这一文一武首臣。

    ……

    汴梁城被攻破的第三天凌晨。

    刘锜率领前军,武松率领奇军,登上日不落舰队右军的舰队分别前往胶东半岛和华亭县——这部分人马是从辽东走的,前军一天就到胶东半岛了。

    四日后,李衍亲率中军、左军和右军登船前往胶东半岛。

    又过六日,张宪率领后军押运推积如山的粮草辎重、武器物资前往胶东半岛。

    逐鹿中原正式开启!

    ……

第六百一十八章 不宣而至(求订阅!)() 


    李衍之所以选刘锜担任前军都统制,率领梁山军最先出击,就是因为李衍手下大将之中就属刘锜最稳重。

    此次出兵逐鹿中原,可不仅仅是打仗,还有不少政治层面的事需要妥善处理,像与残宋的关系,与地方的关系,与百姓的关系,等等,换成岳飞那个愣头青或是韩世忠那个有时好得意的家伙打头,没准会坏事,只有稳重的刘锜最让李衍放心。

    此次出征,事关重大如果李衍这次还不能问鼎中原,那么李衍可能就没有机会问鼎中原了,汉人恐怕也没有机会改变这段屈辱的历史了。

    为防万一,李衍让赵鼎和孙静跟刘锜一路让他们二人一个负责政治、一个为刘锜出谋划策。

    后面证明,李衍这么做简直太英明了。

    此次出征,事情远比李衍出兵前所想的要多得多。

    事实上,梁山军刚登陆胶州半岛不久,就出事了水泊梁山出兵一事很快就被人知道了。

    这其实也正常,数万大军同时登陆胶州半岛,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走漏。

    而且,山东地区的民众,这几年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受尽了人间疾苦,因此,曾经无数次拯救过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