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黼说:“这与募捐有所不同,跟收税倒是有些相似。再说,官家您收复燕京,还不是想为他们打造一个太平盛世,他们出些财力,不理所应当吗?”

    赵佶觉得王黼说得有理,可他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毕竟,有宋以来,没跟穷苦百姓要过钱。

    见赵佶迟疑,王黼怎么会不知道赵佶所想,遂道:“事有轻重缓急,如果被李衍逃出云地,那咱们大宋可就危险了。”

    听王黼这么说,赵佶立即不再犹豫,道:“好,就依爱卿所凑!”

    王黼趁机又道:“为保证专款专用,臣建议,在三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就叫经抚房,全权处理收复燕京所需军费问题,不用枢密院过问,由臣本人亲自掌控,以保证北伐所需一切费用能及时到位。”

    所谓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作为中央政府机构,三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组织形式和权力范围,在发展过程中也各有演变。

    尚书省产生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

    中书省和门下省则形成于三国时期。

    到隋朝,三省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三省在唐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简单来说,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是审核机构,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叫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长官皆称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系统。

    但北宋初期的政权体制与隋唐时又有些差别——三省名存而实亡。

    在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前,北宋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掌管政务和军事。

    中书门下又叫政事堂、东府,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枢密院又叫西府,长官称枢密使,又称枢相。

    三司即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三司号称计高官官称三司使,又称计相,主管全国财政。

    这样,政、军、财三权独立,互不统属又相互制衡,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如果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那么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消弱,其目的都是加强皇权。

    到了元丰五年,宋神宗亲自主持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的三省制度,将朝廷政权体制变为三省一枢密院制。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

    三省既掌管政务又掌管财务,枢密院依然主管军事。

    政和年间,蔡京担任太师,将尚书左右仆射改称“太宰”和“少宰”,他自己则开创了总领三省的先例。

    而现在,总领三省的便是王黼。

    在得到赵佶的同意后,王黼马上开展工作——他迅速向全国各路府州下达指令,要求他们限期完成免夫钱的征集,并派督查官员下去,对各路府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该考核与官员的政绩和升迁直接挂钩。

    不久,六千二百万贯钱,便陆续转入到经抚房。

    对于王黼独专经抚房,兵部员外郎李熙靖提出过疑问,他对王黼说:“应奉之职,非宰相所当预。尚书、枢密皆有兵房,足以治疆事,经抚何为者哉?”

    王黼听后很不高兴,李熙靖因此四年没有得到过提拔。

    蔡京对王黼成立经抚房也很不满——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他对朝廷大事还密切关注着,也可以说,尽管已经七十五岁了,可蔡京还期待着东山再起。

    当蔡京听说,为收复燕京,朝廷要面向全国按人头征收免夫钱,他不禁为之垂泪。

    王黼和蔡京都是因为善于理财而被喜欢花钱的赵佶选中担任宰相的,但他们二人的理财理念和路数大相径庭——蔡京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富人和商人弄钱,花样众多而且手法巧妙。王黼则不分类别,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收钱,手段简单而粗暴。

    这天,蔡京入宫对赵佶说:“老臣听说,三省设置了一个经抚房,人人都要向它缴纳免夫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从百姓饭碗中捞取钱财吗?此非正道,也有损于官家您的形象。官家圣仁,泽及四海,可当朝的某些大臣此举,并非为官家您着想,也不是为咱们大宋的社稷着想啊。”

    蔡京这就差指着赵佶的鼻子说:“王黼这是在坑你呐!”

    赵佶听后默然不语。

    赵佶其实已经知道了,有些地方的地方官员,为完成经抚房下达的任务指标,为获取政绩,强迫百姓出钱,弄得民怨沸腾。

    换而言之,赵佶已经知道了,征收免夫钱是一项害民之策。

    可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饭,想改正也已经来不及了。

    赵佶很快就向童贯和蔡攸下达御笔手诏,令他们不用班师回京,朝廷计划出兵二十万,九月在河北三关会师,这次必须拿下燕京!

    ……

第四百九十章 应该是回家(求订阅!)() 


    这天,童贯将马扩叫了过来,问道“你与刘锜的关系应该很好吧?”

    马扩不解,但还是照实说道“属下曾与刘锜一同在熙河军当兵,当年宣相您收服青羌时,仆哥约降,但向宣相您和大帅索大帅一子为质,大帅后来派刘锜去谿哥城当人质,属下曾陪刘锜一同去了谿哥城。”

    童贯一拍脑袋,然后假装才想起,道“你看我,人未老,记性倒先差了,怎么将你也曾去谿哥城当人质一事给忘了,对了,你丈人赵隆老将军还是刘锜的老长官吧?”

    马扩道“是的,刘锜是我丈人一手教出来的。”

    童贯道“这么说来,你与刘锜的关系确不一般。”

    马扩道“生死莫逆。”

    童贯道“这我就放心了。”

    马扩不解,问道“不知宣相这是何意?”

    童贯道“我这里有一个重任,本想交给刘锜的两个哥哥去办,既然你与刘锜是生死莫逆,那还是由你去办最好,毕竟他那两个哥哥都是军汉莽夫,没有你处事有度。”

    一听童贯此言,马扩脑中灵光一闪,随即想明白了,童贯这有可是想让他去招降刘锜。

    童贯很快就又道“刘锜在清水河以七万步军、三万骑兵全歼辽国、西夏、蒙古联军十万骑兵一事你听说了吧?”

    马扩道“属下有所耳闻。”

    童贯道“这刘锜真乃大将之才,难怪当初官家那么看好刘锜,在他二十出头时,就授他侍卫亲军马军司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这是谁能比得了的恩宠?他们刘家是咱们大宋的将门世家,尤其是他父亲我的好友刘子文,更是一路做到了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他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子现在全都在咱们大宋的军中担任要职……”

    想到刘锜当初去李衍那边的原因,童贯又替赵佶圆道“当初,官家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让刘锜暂时去李衍那里,你也知道,那时田虎、王庆、方腊齐反,社稷危亡,再者说,那时李衍也还没有反意,所以,官家才借刘锜他们去帮李衍建立梁山军。”,童贯随即语气一变,痛心疾首道“谁想,李衍狼子野心,竟然枉费官家对他的恩义,脑长反骨!”,顿了顿,童贯又道“既然李衍恁地罔顾皇恩,那也休怪咱们不义,当初借给李衍的那些武将,如今咱们要全部都收回来!”

    对于当初赵佶君臣将刘锜等人卖了一事,马扩知道的清清楚楚,因为当时他人就在东京城中,而且还和刘锜讨论过赵佶君臣的失策。

    如今童贯硬把卖说成是借,这能行吗?

    马扩心中很没有底。

    以马扩对刘锜的了解,刘锜绝不是那种反复的二臣,而是有着铁血丹心的不二之臣。

    马扩相信,如果当初不是赵佶硬将刘锜卖了,刘锜就是死都不会为李衍效力。

    可赵佶偏偏就将刘锜卖了。

    现如今,李衍委任还不到三十岁的刘锜当都统制指挥十万大军与敌人决战,为了支持刘锜,自己亲自带兵冲锋,这得是多大的信任?

    “此时刘锜心中的君,会是将他卖了的官家,还是力挺他到底的李衍?”

    马扩不敢再想下去了。

    收敛一下心神,马扩道“宣相是想我去说刘锜来降?”

    童贯道“诶~怎么是来降,应该是回家。”

    童贯又道“你去跟刘锜说,敢用人的并不只李衍一个,他如果能带回来三五万人马,老夫保他担任都统制,咱们大宋这几十万人马都归他统制,由他负责对辽之战。”

    听了童贯许的这个诺,马扩才觉得有点招降刘锜的希望。

    如果童贯的许诺兑现,那么刘锜就将是代替种师道之人,这基本上已经是武将能达到的最高之位了,再高就该进入中央、进入枢密院了,而且,别忘了,刘锜如今还不到三十岁,绝对可以说是前景远大。

    更为重要的是,马扩知道,当初刘锜并不想去为李衍效力。

    马扩道“属下一定尽全力劝刘锜回家。”

    童贯道“好,事不宜迟,你尽快动身吧。”

    ……

    马扩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当天就离开了雄州,然后过真定、中山二府来到了代州。

    到了代州之后,马扩并为做丝毫停留,直接就过了雁门关进入云地。

    马扩一行刚进入云地不久,就被人拦了下来。

    马扩直言自己是刘锜刘统制的好友,欲去寰州见刘锜。

    拦下他们一行的小校赵二娃,请他们到驿馆中休息,同时去通知刘锜。

    让马扩没想到的是,不到两个时辰,赵二娃便回来通知马扩,刘锜请他去见面。

    马扩以为,刘锜就在附近,否则不应该这么快。

    可他们一行人在赵二娃等人的护送下,骑了快三时辰的马都没到刘锜的所在地。

    这让马扩在大为好奇的同时,不禁又有些警醒“梁山军传递消息的速度好快,这要是战时,无形当中就会占不少优势。”

    一路走,马扩一路四下观察。

    马扩发现,寰州竟比以前多了不少堡寨,而且纵深有致,相互依托,一看就是行家布置的。

    马扩在心中盘算“如果在这些堡寨中屯驻足够的兵力,大宋要想从雁门关攻入云地,怕是不易。”

    又行了一个多时辰,在快天黑了的时候,赵二娃才带着马扩一行来到一片稻田旁。

    赵二娃对马扩说道“马将军稍等,我这就去请统制过来。”

    马扩诧异道“刘统制在此间?”,然后四下看看,除了一望无际的稻田,这里一无所有。

    赵二娃笑道“将军稍等。”

    言毕,赵二娃就翻身下马,然后将鞋袜脱了,又将裤腿挽起,再然后光着脚进入稻田之中。

    在马扩等人的诧异和不解之下,赵二娃连问了好几个人,然后来到一个正在插秧的农民身前,再然后低下头小声跟那个农民说了几句。

    那人听完,直起腰来,然后将手中的稻苗交给赵二娃,再然后向马扩他们这边看来。

    马扩看清那人的相貌之后,惊讶万分——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个农民竟然就是刘锜!

    ……

    。

第四百九十一章 送你们去见我家大都督(求订阅!)() 


    刘锜很快就从稻田中出来,然后一边在田边洗脚、一边对马扩说:“本想亲自去接你的,可惜有任务在身,所以你海涵啊。”

    马扩来到刘锜身边蹲下,道:“让我吃了一惊,你刘信叔竟然亲自种水稻。”

    刘锜笑道:“这算什么,我家大都督都亲自下田干了十几天了。”

    马扩更诧异,他万万没想到李衍竟然会亲自下田下农活!

    诧异的同时,马扩心还一紧——从刘锜的语气当中,他听出了刘锜对李衍的尊敬和亲热,进而想道:“我此次的任务恐怕是难以完成了。”

    想虽然是这么想,可马扩嘴中却问道:“你们这是军屯吗?”

    刘锜道:“有一部分是,不过更多的是替百姓种田。”

    没用马扩问,刘锜随后就解释道:“前段时间我们不是跟辽国、西夏、蒙古联军打了一场么,赵相公抽调了不少民夫运送辎重物资,不巧,那时正好赶上插秧期,结果因为人力不足,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我家大都督下令,除了在值将士,全军自他以下全部下田帮百姓抢回这个时间。”

    其实,之所以人力不够,并不全都是因为赵鼎在插秧期抽调了不少民夫,还因为李衍搞分土地令云地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都得了不少良田(租给百姓的,租期是五年,租金为零),有人口多的大户甚至能分到两百亩甚至三百亩良田,因为良田太多了,所以他们才有些种不过来。

    马扩心道:“如此拉拢民心,看来李衍是不打算离开此地了……都传李衍要反,由此看来确是不假。”

    回去的路上,一行人路过桑干河的支流。

    马扩见不少军人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从河中往外走,问刘锜道:“他们这是?”

    刘锜道:“他们是来清理河道的。”

    马扩的副手王义,道:“你们梁山军还真有意思,种田,还挖河道,既当兵,又当民夫。”

    刘锜不以为意道:“我们梁山军将士不讲条件,所有人都是一块砖,哪里用来,哪里搬,我家大都督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马扩不是不懂兵的王义,他知道,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只怕的,因为他们上下皆是绝对服从,令行统一,宋军中的那些骄兵悍将遇到他们,必败无疑。

    马扩终于知道,梁山军为甚么能凭步军全歼同等数量的马军了。

    马扩深深的忌惮:“这支成立时间不长的军队绝对是当世一等一的强军,我当提醒宣相小心再小心!”

    快到寰州城的时候,一行人又路过了一个集市一样的地方。

    马扩见到,很多在那里排队,其队竟长达数里,看着不下万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