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个好消息是李谦把庆格尔泰给打得请求和谈了。

    赵啸不悦地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姜律去鸭绿江干什么?别看这边是盛夏,可鸭绿江边却依旧很冷。姜律还碰巧遇到了高丽人的寨子!

    他笑道:“是啊,这可真是有点巧!”

    偏偏赵玺并没有听懂,他还在那里高兴地道:“镇国公世子爷还向我请战。说只要给他两年的时间,他一定帮我拿下高丽,献给我做生辰礼物。”

    这是要献俘吗?

    献俘就要到金陵来?这会不会是姜家想重返庙堂的试探呢?

    赵啸不动声色地问赵玺:“皇上准了吗?”

    “当然准了!”赵玺毫无迟疑地笑道,“我又没有粮草兵器给他,他若是能帮我打下高丽,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想他的先祖,好几次想把高丽打下来,结果都在这样那样的原因下而迟迟未能如愿。若是在他的治下打下了高丽,他以后就算是见到列祖列宗,也不会害怕了吧!

    请神容易送神难。

    像姜律那样的人,你给点阳光他就能抽芽长大,更何况是得到皇帝的支持呢?

    赵啸笑道:“等到姜律打下了高丽再说吧!”

    当年举全朝之力都没能拿下高丽,现在就凭镇国公府?

    他并不看好。

    不过,这让他想起另一桩事来:“庆格尔泰那边,怎么样了?”

    赵玺闻言不由眉飞色舞起来,道:“李谦真不错!庆格尔泰同意退后五百里,除了大同,还在甘州等地开设马市。”

    退后五百里,那就回到了草原去了。

    也就是说,庆格尔泰答应了互不侵犯了。

    这才是奇功吧?!

    李谦立下这等功劳,以后史书上提起他,都要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

    赵啸一时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心情,只听见自己轻飘飘地道:“那西北的三十万大军呢?”

    既然鞑子答应了不再入侵,那些兵权是不是也可以收回来了?

    “姑父说,那些鞑子很狡猾,从前也和朝廷签过合约,结果没过几年就旧态萌发了。”赵玺笑嘻嘻地道,“所以他还是暂时执掌西北的大印两年,等到鞑子那边真的没有战事了,朝廷再派人去接手不迟。”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一千零八十章 未必() 
赵啸可笑不出来。

    他望着笑嘻嘻的赵玺,心情复杂,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谦会让赵玺派人去收回兵权?随便到街上拉个人问问,恐怕都不会相信,赵玺又凭什么相信呢?

    而此时得到朝廷公函回复的临潼王府内李谦的小书房里,几个幕僚早已经闹翻天了。

    “皇上还没有亲政就按捺不住了,果真是飞鸟尽,良弓藏。我看他是要我们放纵鞑子再打进来几次才知道厉害!”

    有人直言不满,也有人委婉地抱怨李谦:“看皇上是怎样对待靖海侯的,王爷就知道应该皇上是怎样的人了,怎么还能答应皇上两年之内若无战事就由朝廷派人镇守边关。不是我看不起那些朝臣,早早南下,有几个人见过北地的风沙,别说是打仗了,能安安心心地在边关住下来都不容易,还能指望这些人爱民抚民?我是不太相信的。”

    更有人道:“大家也别在这里嚷嚷了,听王爷和谢先生怎么说?这些年来,王爷何曾出过错,谢先生更是有国士之才。照我看,王爷此举也许有自己的深意,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小书房里果然就安静下来。

    李谦没有说话,谢元希就代表他先开了口:“皇上让人送了密诏过来,说是如今和鞑子已经和谈了,这些年来王爷镇守北地,劳苦功高,要封王爷为太傅,王爷按例推辞了。”说到这里谢元希不由地冷哼一声,道,“皇上再送密诏过来,就喊起王爷姑父来。说了一堆话,言下之意是从此北边没有了战事,从前答应王爷的税赋王爷就应该还给朝廷了,还跟王爷说,会从都察院里派都察过来,专司北地的税赋。”

    小书房里再次议论声嗡嗡不绝。

    所属权利,不过是军事、人事、税赋三样罢了。如今皇上还没有亲政,鞑子的人还没有退后,皇上就已开始惦记起从前答应李谦的税赋之事了,下一步,则是要收回兵权。

    别的皇帝遇到像李谦这样的臣子,都知道徐徐图之,凭什么皇上觉得他只要一句话,或者是喊李谦几声姑父,李谦就会把手中的权力还回去。

    更让人觉得不安的是,李谦最终还真的答应了皇上。不过是把时间推后了两年。

    两年以后,北地是不是要重归朝廷?

    他们可不想和朝廷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们打交道啊!

    这可不仅仅是李谦幕僚的想法,也是很多在北地担任官吏的官员的想法。

    可若是王爷执意如此,他们这些幕僚又能怎样呢?

    一时间,小书房里声音渐没,和刚才的热闹喧哗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们说完了?”李谦笑着望了他们一眼,道,“你们说完了,那就轮到我说了。”

    屋里的人都赧然地低下了头。

    李谦这才徐徐地道:“皇上亲政之后,肯定会收权,可这权力怎么收,现在还很难说清楚。但鞑子那边我们却不能小视,要依旧防守。只要他们两年没有动静,我们这边就可以修养生息两年,不管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都是件好事。若是两年之后鞑子能遵守前约……我看两年也就是皇上能容忍的程度了。正好把我们的人撤回来。这些年大家镇守边关,很是辛苦,正好趁着这个时节回西安休息一段时间也好。边关,也应该换换新人镇守了。”说到这里,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道:“可中层的百户、总旗却不能换,他们才军中的基石,一旦有了战事,还需要他们带兵。从现在开始,军中要做好交替的准备。”

    有些都是跟着他十年的老兵了,全身是伤,也到了该回乡荣养的时候。

    李谦目光锐利,眼中闪着灼人的光彩,轻声道:“这些人回乡,也不能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就回去。朝廷该嘉奖的总得嘉奖,该抚恤的总得抚恤。让朝廷的人接手边关好说,可这朝廷却要好好地安置好这这批人才行。”

    也就是说,这是交换条件。

    小书房里的人又激动起来。

    “王爷不亏是统帅,考虑周到。”

    “那王爷怎么办?”

    有人赞扬,就有人担心。

    下一步,皇上就应该会想办法削弱王爷的兵权了吧?

    李谦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下一步,估计要打内仗了。

    从前赵玺之所以让他镇守京城,就是想让他守住朝廷的后背。可现在,南边冒出了个赵啸,而且还一家独大,就算赵玺这个皇帝不会,那些内阁大臣们也懂,肯定会怂恿着赵玺玩平衡术,让他去威慑赵啸。既然如此,就不会太削弱他的力量。

    道理他虽然懂。但赵玺这样试探他,特别是喊他姑父的时候,还是让他不快。

    他在接到赵玺密诏的时候甚至和谢元希开玩笑,说与其封我个太傅想让我高兴高兴,还不如封我个仪宾,我可能更高兴——他如今虽然贵为临潼王,可至始至终,朝廷都没有承认他是嘉南郡主的夫婿,是皇家的女婿。

    不过这样也好。

    赵玺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的晚辈,赵玺既然和他玩权谋,那他也没有什么可顾忌了,就和他玩玩,看谁手段更高明。

    这样一来,就算是姜宪知道了,肯定也不会觉得他没有照顾晚辈了。

    姜宪知道这件事已经是十天后了。

    她觉得自己有必要和李谦好好谈谈了。

    李谦好像误会她很喜欢赵玺似的。

    就算她从前会看在前世赵玺曾经做过她养子的份上对赵玺有所不同,可今生赵玺使的这些小手段,对韩同心的态度,也会让她像前世一样,再次对赵玺不喜。

    姜宪身边的人可不这样想。

    他们只是知道和鞑子的和谈谈成了,李谦就要回来了。

    府里的人在阿吉的指使下又是清扫房间,又是大量地购买贵重食材,好像李谦是去了什么荒蛮之地,从来没有吃过好吃的似的。就是白愫,也打趣她:“王爷什么时候回来?这一去就有小半年了吧?到时候我们都不打扰你们,让你们好好地在一起聚个十天半月。”

    真的聚在一起,那个家伙又有的胡闹了吧?

    姜宪脸上一热,半是羞赧半是恼怒地道:“你知道就好。怀慈定亲的时候,我就不去了。我要在家里陪着李谦!”

    白愫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姜宪想着,大家怎么年纪大了脸皮也厚了,说起这些事一点也不难为情了,别人还好说,怎么白愫也这个样子!

    自己在李谦面前,是不是也是个厚脸皮了?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零八十一章 冒出() 
念慈如同姜宪的子侄,可他若是定亲,姜宪肯定是不能出席的——因为她是大妞儿的伯母,依礼,要在家里陪着大妞儿,等着曹家的人上门给大妞儿插簪。

    白愫明知道她这是在调侃,也忍不住笑道:“你直管不来,到时候我们家去给大妞儿插簪,我看你在不在?”

    “赶情你现在就知道欺负我!”姜宪苦着脸和白愫说着笑话。

    两人互相打趣了半天,姜宪这才问白愫:“这么早就下小定吗?具体的日子定下来了没有?”

    “两家都愿意,两个孩子也是知根知底的,早点定下来也好。以后还可以常常接了大妞到家里去小住些日子。”白愫笑道,“还是女孩儿贴心,像我们家念恩,就整天知道爬树上房,何曾陪过我?我看你要是有机会,还是再生个女孩儿的好!”

    “你以为我不想啊!”姜宪撅了撅嘴,无奈地道,“就是没有。我有什么办法?”

    两人又窃窃私语了半天,交流着找哪个名医,有什么秘方,哪个寺庙求子最灵验。

    姜宪简直像推开了一扇大门似的。

    她睁大了眼睛问白愫:“你平素关心的就是这些事?”

    “我这不是时时能听到那些人讲八卦吗?”白愫笑道,“谁让你总是窝在家里不出门的。”

    没有李谦,她真没有出门的兴致。

    “等到九月初九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爬山好了。”姜宪懒洋洋地道,白皙如雪的手托着腮,那脸和手一样的白净,非常的惹人,“那个时候李谦应该闲下来了。”

    何止是闲下来了,白愫在心里道,只怕以后也会常在家里了。

    “王爷可有什么打算?”她问姜宪,“以也不用这样巡边了吧?”

    “嗯!”姜宪点头,颇有些感慨地道,“十三年了,终于消停下来了。”

    可这世上的事哪有真正消停的时候。

    听了赵玺的话,赵啸回到府里琢磨开了。

    李谦就算答应让朝廷派人去镇守边关,也多半是拖延之计。两年后的事谁说的准。就算不是拖延,以李谦的手段,不管是谁去那里任职,也会被架空,甚至会因为朝廷偏居一偶,怕出了什么事鞭长莫及而不愿意去九边任职。而赵玺这样毫不掩饰的猜疑,肯定会在李谦的心里扎下一根刺。

    他是不是可以利用利用这根刺呢?

    赵玺招了幕僚商量这件事。

    大家都觉得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大可推荐靖海侯府的人去九边镇守,可前提是赵玺能够同意。

    还有幕僚大言不惭地道:“皇上肯定会同意。他不依靠我们侯爷,还能依靠谁?汪阁老致仕已是迟早的事,左以明素来温和,李瑶又去意又定,朝中还有谁能有我们侯爷的资历老?若不是文武有别,我们侯爷做个巡抚都可以!”

    赵啸嘴里喝斥着那幕僚“不要乱说话”,心里却并没有把他对赵玺的不敬放在眼里,反而觉得这幕僚说得也有道理。他现在没有办法阻止李谦势大,但他可给李谦设一些障碍,也许这些障碍对李谦没什么,却能给他赢得一些时间。

    他问起靖海侯府的船造得怎样了?

    李谦立下奇功,大江南北传唱。他也需要在倭寇面前大胜一场,才能挽回自己的声威,才有可能让赵玺相信他,他才有资格和赵玺谈条件。

    那幕僚深知赵啸之心,答道:“可乘十万大军。”

    赵啸满意地点了点头。

    靖海侯府一共有十二万大军,但后方是朝廷,并不需要他提防,他完全可以出动十万兵力剿寇。

    赵啸和幕僚们一直商量到半夜,第二天早朝之后,就跟着赵玺去了御书房,说了自己剿寇的意图。

    赵玺刚刚大胜鞑子,正在兴头上,若是能趁机击退倭寇,那他岂不成了名留青史的皇帝?!就是他的曾祖父,曾曾祖父在位的时候,也不曾有这样的战绩!

    他喜出望外,立刻准了。却在赵啸起身想要告辞的时候委婉地说起亲政的事。

    赵啸恍然,忙承诺要等到赵玺亲政之后,他才回福建去。

    赵玺这下什么事也没有了,高兴了几天,汪几道还没再次上书致仕,赵玺有些等不得了,索性直接把上次汪几道请辞的折子拿出来传给众大臣看,并流着眼泪表达了自己的不舍,并对汪几道说:“您不仅是帝师还是首阁,回家之后要回馈乡邻,教化邻里,为各地那些小官浊吏做个榜样才是。”

    汪几道还想说什么,左以明已上前几步,联合都察院的、翰林院的请赵玺亲政。

    这是左以明第一次无视汪几道直接上书赵玺。

    然后是赵啸附和,群臣跟随。

    汪几道顿时觉得疲惫不堪,四脚像被灌了铅似的。

    他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却没有想到有这么多。

    说起来,他这几年也是一心一意为了朝廷,如果没有他,朝廷怎么会如此平安无事?可惜没有谁会有兴趣再听他说。现在江南是选官多位置少,能拉下一个就空出一个位置来。

    汪几道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了众人假意的挽留声中。

    第二天,就有内侍带着禁卫军“帮”他清理留在值房的东西。

    左以明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