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家怕失礼,姜家怕丢脸。

    他是个说做就做的性子,立刻拉了谢元希就走:“我们这就去找小国公爷。”

    姜律心里正窝着团火。

    便宜了李谦那小子不说,现在父亲和太皇太后还要让姜宪在大同出阁,立刻就和李谦成亲。

    就是庶女,就是拖油瓶,也没有这样草草就嫁了的道理。

    他把胡先生让他看的账本“啪”地一声丢在了大书案上,道:“爹说把这些产业都给嘉南做陪嫁,你有没有听错?”

    胡先生愕然。

    在他心里,姜律并不是小气的人,何况这也不过是姜家众多产业的一小部分,如果二爷姜镇英活着,最少也要分这么多,国公爷不过是把二爷应得的一份给了嘉南郡主罢了。

    他想了想,斟酌地道:“大公子,国公爷是这么说的。不仅如此,国公爷还给郡主准备了些体己的银子,这件事夫人也知道。若是国公爷不相信,可以去问夫人……”

    “我又不是问你这些。”姜律恶言恶语地道,“我是说,既然爹已经把这部分产业给了嘉南做陪嫁,你应该拿给嘉南看才是,给我干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耐烦看这些的。”

    胡先生忙道:“大公子,国公爷的意思,是让您抄录一份留做存底。国公爷给郡主的这份陪嫁到时候是会说明的,如果郡主没有子嗣,等到郡主百年,这份陪嫁是要重新退还给姜家的。”

    姜律听着更烦心了,道:“给了就给了,还退什么退?还怕我们姜家少了这份产业就没饭吃不成?万一嘉南没有孩子,以后谁讨了她欢喜,就分给谁好了。何必退回来?让嘉南想打个赏还囊中羞涩,白白让人笑话。”

    “不是。”胡先生只好道,“国公爷给郡主的这份陪嫁,很多都是姜家在九边的产业,对李家很有用。我想,国公爷的意思,是让郡主能拿这份产业拿捏一下李家的人。”说着,他翻开其中一本账册指给姜律看:“这是个南北货栈,因在大同的得胜堡,既做皮毛生意,也贩盐、买卖马匹。姜家还有间和这一模一样的货栈,因为在宣府的张家口堡,国公爷就留给了您。按照国公爷的意思,大同上上下下都是姜家的人,有齐大人他们在,李家就算是想在郡主的陪嫁上做手脚,也要看姜家答应不答应。可宣府不同,之前因为碍着曹太后,又为了堵人口实,所以才同意马向远做了宣府总兵,加上有个刚直不阿的杨文英,两人都是允文允武之辈,就算是有鞑子进犯,宣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这是国之根本。可马向远那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说,还颇为小肚鸡肠,得理不饶人,并不是个好相与的。姜家这些产业瞒得住京城里的人,却很难瞒得住像马向远这样的土皇帝。

    “所以国公爷就把宣府的那些产业留给了您。”

    姜律明白。

    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宣府张家口堡、山西水泉营堡,都有朝廷开的马市。

    这是一大笔收入。

    姜家在大同和宣府经营多年,这些产业都由姜家垄断着,后来因为齐胜一直对姜家忠心耿耿,姜家就把新平堡那块的收益给了齐胜。

    至于宣府的张家口堡,依旧在姜家的手里,马向远垂涎很久都没有得手。

    这产业在姜家的手里马向远是不敢动歪脑筋的,但如果在姜宪的手里,马向远看着姜宪是女流之辈,李家又没有什么根基,未必会那么老实。

    他怏怏地应了一声,道:“我爹还准备让那个马向远一直在宣府总兵府蹲着不成?”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胡先生叹道,“现在能打仗的人越来越少了,马向远虽然不济,可好歹能带兵打仗,要是换了其他的人,还不知道守不守得住宣府呢!”

    “不如让我去宣府算了。”姜律想着这些事就觉得糟心,“现在朝廷的那些官员,拍须溜马,互相算记一个比一个厉害,让他们带兵打仗就全都傻了眼,不是把手下的将士推出去送死,就是杀良民冒领军功……我前些日子听人说,杜胜家乡的父母官居然同意杜家给杜胜那厮立生祠!你说他一个阉奴,竟然也生出这样的念头,他就不怕折寿……”

    胡先生没有做声。

    当初曹太后当政的时候,有人为了巴结程德海,也曾给程德海立生祠。

    不过后来因为曹太后失势,那生祠被拆了而已。

    如今天下已乱像纷呈,只是像世子爷这样在富贵乡里长大的人还没有更深的感触而已。

    也难怪国公爷愿意和李家结亲了。

    不管怎么说,李家当初把朝廷打得落花流水是真。

    李谦能拐了嘉南郡主跟着他到山西是真。

    有本事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能鱼跃龙门。

    姜律正在气头上,听到小厮说李谦求见,想也没想就来了句“不见”。

    胡先生闻言吓了一大跳,忙重重地咳了一声,劝道:“大公子,毕竟是我们家的大姑爷,我们在齐家落脚,您就是再不喜欢,也得给我们家大姑爷几份薄面才是。有什么事,你们郎舅找个机会说清楚就是了。”

    姜律面色微红。

    觉得自己是有点过分。

    吩咐小厮在厅堂里奉茶,他邀了胡先生一起去见李谦:“既然是我们家的大姑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引荐你们认识。”

    ※

    亲们,月票4600加更!

    O(∩_∩)O~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聘礼() 
胡先生并不是普通的账房先生。

    他是镇国公府的账房总管。

    管着姜家所有的账目。

    他们家做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伺奉过五位镇国公。

    胡先生欣然应允。

    两人去了厅堂。

    李谦规规矩矩地穿了件宝蓝色五蝠捧寿团花的杭绸直裰,英俊的面孔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比初夏的阳光还要璀璨。

    “小国公爷!”他恭敬地向姜律行礼,态度谦和大方,立刻让胡先生心生好感。

    姜律点了点头,坐在了中堂的太师椅上,随手指了指下首的太师椅,示意他也坐。

    李谦笑着坐在了太师椅上,向姜律引荐谢元希:“……我的幕僚。”

    胡先生注意到他用的是“我的”幕僚,而不是“李家”的幕僚,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姜律也将胡先生引荐给李谦。

    李谦态度温和地和胡先生打着招呼,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姜律有点意外,他以为凭李谦的骄傲,宁愿自己暗中摸索也不会来求他的,他一时间有些发懵,还真想不出一个可以借用给李家帮忙的人。

    能伸能屈,大丈夫所为!

    胡先生对李谦的印象更好了,他问李谦:“不知道大姑爷是要打理内宅的人还是招待来客的人?”

    能被姜律这样慎重地介绍给他认识,肯定不是什么普通的仆从。

    胡先生立刻成了李谦觉得应该攻克的姜家人,他对胡先生的提议也因此很慎重。

    “如果有人选,内宅和外宅都需要人帮忙。”他笑道,“如果人手紧,外宅比内宅更需要。”

    外宅接待的是场面上的人,自然比内宅更重要。

    胡先生含蓄地道:“我等会去问问夫人,看夫人那边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到时候再给大姑爷回音。”

    李谦忙道了谢,见姜律神色怏怏的,决定这个时候还是少惹怒他为好,和姜律、胡先生寒暄了几句,就起身告辞了。

    姜律和胡先生重新回了账房,胡先生忍不住对李谦赞赏有加。

    “你犯得着这样为他说好话吗?”姜律忍俊不禁地道,“我又没有把他怎样?”

    胡先生笑道:“他已经是姜家的人了,我夸他不就是在夸我们姜家吗?多说说好话也没什么。”

    之后胡先生去了房夫人那里。

    房夫人正在那里整理姜宪的陪嫁,知道李谦要找人帮忙,听到胡先生赞扬李谦,想着这门亲事可能比他们想象的都好,心中微安,笑道:“那就让冬月去帮忙吧!他虽然没有主过事,可熟知律典,是刘公公亲自调/教出来的人,而且嘉南也跟我说了,想把刘冬月留在身边使唤,以后外宅的事,少不得要冬月帮着跑腿,不如让他从现在起就开始熟悉。他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胡先生也觉得这样的安排不错。

    “至于内宅,我看就让余嬷嬷去好了。”房夫人沉吟道,“这女子嫁了人,多半的时候还是呆在内宅,与其以后再想办法去收拾那些人,还不如一开始就给个下马威。嘉南嫁过去了,也舒服些。”

    内宅的事自然是交给女人。

    胡先生觉得既然房夫人认为有必要,那就依房夫人的意思好了。

    两人商量好了,胡先生亲自把人领去了李谦那里。

    知道余嬷嬷是房夫人的体己嬷嬷,李谦很是意外,感谢之余开始不客气地用起了余嬷嬷:“……父亲在大同总兵府不远的西街买了个宅子,又找牙行买了二十几个丫鬟媳妇子,到时候就麻烦你帮着教教规矩。”

    余嬷嬷恭敬地应了,回了房夫人之后,跟着刘冬月一起住进了李家新买的宅子,开始和李家的总管们一起忙活着下聘的事。

    房夫人对此很满意,和姜宪说体己话的时候道:“听余嬷嬷说,李家怕你以后嫁到太原没有个说话的人,就买下了西街的那个宅子,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常到大同这边来串门。”

    姜宪觉得这婚事太过奢侈了些。

    李家肯定是有钱,可这钱不能这样花。

    以后李谦还要扩军,养私军,有的是花钱的地方。

    想当年,她被立为皇后的时候,聘礼也不过是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缎千匹、茶叶百斤、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等,总计不过两、三万两银子,而现在李家还没有下聘,就买宅子修祠堂,已花了不下两万两银子了。

    她不由道:“李家下聘的单子拿过来了吗?”

    “还没有!”房夫人笑着打趣姜宪,“你放心,你的陪嫁肯定比他们家的聘礼多。”

    这个时候,男方的聘礼多少,通常代表了对女方的重视。

    姜宪有心办个简朴些的婚礼,可看到房夫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不过是区区几万两银子的事,如果能让家里的人高兴,花就花吧,以后再想办法赚回来就是了。

    李谦还真为聘礼的事在犯愁。

    照李长青的意思,聘礼抬二千两黄金,五万两白银,其他的按江南豪门聘女的规矩置办。

    既然是聘礼,那就得装在喜盒里抬过去。

    当然不能用银票。

    可这么多银子,大同所有银楼的库存加起来,也凑不齐。

    必须联合几家银楼,到太原去调。

    太原离大同快马加鞭也要七、八天。

    而且,这么多的银子的调拨,不可能悄无声息,势必会引来天下的盗贼和劫匪。

    到时候如何把银子从太原运到大同反而成了最大的难题。

    但聘礼太少,他又觉得委屈了姜宪。

    谢元希道:“要不,我们和姜家商量商量,改成五百两黄金,五千两白银,其他的用银票代替?”

    “还是从太原调拨银两吧!”不过片刻的犹豫,李谦立刻拿定了主意,“这点事都做不好,谈何纵横山西!正好让我看看,到底有什么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劫我们李家的东西。”

    他的神色平静而从容,却有着磐石般不可转圜的坚韧。

    谢元希微微一愣,道:“也好!前些日子你去拜访大人的旧部,有人阳奉阴违,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装聋作哑,早就忘记了李家当年的威赫,趁着这个机会给那些人长长记性也好。”

    李谦把聘礼的单子送到暂住在齐家的房夫人手中。

    房夫人还没有看清楚就被姜律拿了过去。

    他的目光落在聘礼的单子上就跳了起来:“我/操,李谦,你是嫌大同总兵府的院墙太厚实吧?这份聘礼送过来,不要说成亲了,我们每天接待那些盗贼就能忙得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了!不行!换一个!”

    ※

    亲们,今天的更新。

    O(∩_∩)O~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商议() 
房夫人轻轻地拍了姜律一把掌,满脸歉意地对谢元希道:“让谢先生见笑了。我们家这一房只有阿律和嘉南两个孩子,阿律从小就对妹妹照顾有加,如今突然听说妹妹要出嫁了,心里很是舍不得。倒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她说着,从姜律的手中抽出李谦递过来的下聘单子瞅了一眼。

    二千两黄金,五万两白银……

    房夫人看着,不由眼角微抽。

    看来传言不假,李家,是真有钱……可就算是有钱,也不能这样的花啊!

    这得多遭人惦记啊!

    可这个时候说这种话,就是打李家的脸——他们姜家再显富,也不过只是李家的姻亲,李家想怎样花钱,还论不到姜家指手画脚,特别是他们俩家还只是刚刚接触,不知道李家的众人都是些什么样脾气的时候。

    “谢先生回去之后替我谢谢李大人。”房夫人客气地道,“这礼单我们收下了。下聘的日子还要等两天,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不放心郡主,特派了身边的女官孟姑姑带了钦天监算的几个吉日吉时过来。我想,还是等孟姑姑过来了之后再定日子,谢先生您看如何?”

    “还是太皇太后和夫人考虑的周到。”谢元希恭敬地道,“我这就回去跟我们李将军说。”

    他们正说着话,有小丫鬟跑进来道:“夫人,孟姑姑过来了。”

    房夫人喜出望外,忙道:“快请她进来!快请她进来!”

    谢元希忙起身告辞。

    房夫人和姜律梳洗一番,出门迎接孟芳苓。

    孟芳苓戴着帷帽,领着十几个丫鬟打扮的女孩子下了马车。

    房夫人定睛一看,百结和情客居然都在其中。

    “你这是……”她不由讶然地望着孟芳苓。

    孟芳苓上前给房夫人行了礼,低声笑道:“是太皇太后的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