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花应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幻花应世-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就连津京美惠也忍不住了,和小松美佳一起扭头笑了起来,毕竟菲碧才十六岁啊,结果却跟一个老头子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引导年轻人学会脚踏实地,还有比这更好笑的嘛?

    而她俩的动静,同样被城本卓也看在了眼里,但是他却摇了摇头道:“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和菲碧刚才说的是什么。”

    菲碧也跟着点了点头,这让城本卓也再次觉得,菲碧的思想境界,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因此他再次觉得有些惋惜起来,菲碧的那个姐姐也真是的,干嘛非要菲碧当艺人啊,她到底知不知道,这么做到底给科学界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啊!

    于是,在sunny不知道的情况下,她的一个铁杆anti就这么出现了,而这个铁杆anti,丝毫就没考虑过,菲碧当年到底答应了sunny什么……

第五百九十六章 埃布伦的用法()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有一个人类有史以来在海上建设的最大的工程,大西洋漂浮者正在进行着施工,而施工中使用的许多材料,都是大家从未见过甚至听说过的。

    这种白色的看起来很轻,但是强度很高的材料没人知道,从之前昂克劳德倒是把几分样本送到了几个美国著名的大学实验室,为的是破除外界传说的,这种材料对海洋生态有不可逆的人为破坏作用。

    按照大学实验室的分析,这种材料的基本成分里只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但是材料的分子结构极其特殊,特殊到在自然环境中,这种东西很难分解,当然,也很难碎裂成极小的小块,使得该材料无法进入食物链。

    与此同时,该材料的物理特性远超工程塑料,甚至有人怀疑,这种东西是杜邦公司那样的化学公司在研究新型材料,例如凯夫拉的换代产品时得到的结果。

    但是可恶的是,没人站出来说这东西是自己研究的,更没有人卖这种东西……

    从发现石墨烯和碳纤维的特性并大量应用之后,科学界本以为想要找到新材料,研究单个原子的特殊组合方式是个更快捷的方向,但是大西洋漂浮者的出现却让人大开眼界,至少给科学界提供了重新加强传统化工领域研究的动力。

    不过昂克劳德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甚至连是谁开发的这种材料也不说,更别提合作或者交换该种材料的技术。

    科学界甚至跟昂克劳德的人说了,只要能把材料的秘密说出来,并适当地透露一些制造工艺方面的信息,诺贝尔奖之类的科学奖项随便你要哪个我们都帮你弄到。

    可昂克劳德却在美国国防部以及各个情报部门的帮助下,抗住了这种压力,连名字都不说,实在太不上道了。

    乍一看,仿佛这种材料是跟达帕的各种投资的产出一样,是隶属于美**方的科技成果,但是不少人听到三军的各个顶级实验室想要弄到这种材料,也根本做不到时,大家明白过来,恐怕昂克劳德这潭水,比想象的要深的多了。

    其实不但科学界,就连探索频道这样的纪录片大家,也对大西洋漂浮者很有兴趣。不过虽然大西洋漂浮者很大,仿佛很容易就能找到偷偷上去的途径,但是一直都在其附近交替护卫的三个美国海军分舰队,把周边看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机会。

    而且还陆续传出了,有些偷偷到岛上的冒险者失踪了的消息——但是没人能证明他们到了岛上。

    美国有这样一道行政命令,行政令10999:允许政府征用所有类型的交通工具。

    这意味着,大西洋漂浮者的性质如果被定义为船舶一类的海上平台,那么美国政府在特殊时期,可以征用该岛。

    而大西洋漂浮者的所有者,躲在昂克劳德背后的菲碧,仿佛不知道这个行政令一般,非要推动国会通过了人造大型浮岛是交通工具的补充解释。

    说实话,菲碧的做法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方面她邀请海空军在建成后驻扎于大西洋漂浮者上,另一方面,又为美国政府在特殊情况下,把大西洋漂浮者快速转化为海上军事基地提供了法律依据。

    圈内人都知道,就算这丫头不知道这条行政令,但是土卫九养着的一百多个律师总该知道的,如果他们不提醒菲碧,那就意味着这些律师不能继续呆在律师圈了。

    所以,菲碧推动国会通过的那条补充性解释看起来让她很吃亏,但是整个hsd都知道,这是菲碧积极向圈子里妥协和靠拢的表示。

    因此,美国海军没发现的,那些想偷跑大西洋漂浮者上探索的冒险者的遭遇,是不会有人认真去查的。

    更何况,按照新的补充解释,大西洋漂浮者所在地又在公海,上边发生了什么是没有太多人管的,当然管也得由美国政府来管……所以大西洋漂浮者上,还真就是土卫九说了算的地方。

    但是,国际社会对大西洋漂浮者以及轨道垃圾回收的态度都不是很好,毕竟这两个领域都有可能极大地威胁别国的主权,但是在现在,大家还真没什么好办法让美国人停下来。

    否则,一顶干涉自由经济的帽子是跑不了的。

    说实话,连美国的几个盟友都觉得,美国人越来越不讲道理了。

    按照大家的想法,美国最少也应该像以前一样,把一些科技成果拿出来作为全人类的财富啊,让我们这些科研投入不多,甚至不打算科研的国家,也可以享受科技进步的好处,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的做法嘛。

    最重要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研究,总比你们自己研究会取得更多进展,是不是这个理?

    至于说你们美国人已经有了成果了,这没问题啊,我们还可以帮你们检验一下,你们的成果是不是完全正确的,对不对?所以最少最少,透**什么吧,怎么样?

    可美国人居然说那是私人公司的研究成果,而企业的发展方向不能受到政府的干扰,否则就不是自由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他们美国不干这么操蛋的事。

    听听!这帮美国人得有多混蛋,才把科技发展联系到意识形态问题上去。

    可昂克劳德就是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公司,在美国多个部门的配合下,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进入全球市场,只守着一家nasa过日子,简直是不思进取到家了——其实,这个时候,天上还没有任何一颗完全属于昂克劳德的卫星。

    昂克劳德不是要清理轨道垃圾吗?那也行,你们和nasa都是美国人,你们花钱把轨道清理干净了,我们什么都不用做也能享受到干净的轨道环境,既然不让我们加入,那你们自己出钱好了。

    但是据说,昂克劳德的年轻的总裁埃布伦,甚至表示过,不会去任何一个国家旅游的想法——这在大部分人看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换做领导阶层来看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

    埃布伦的意思,也可以解读为:不会跟任何国家进行合作。

    这哪行?

    先不说还没开始,只是一直停留在宣传阶段的轨道垃圾回收项目,那个大西洋漂浮者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想要在大洋上弄出一个面积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浮岛有多难,光是因为洋流和风向导致的浮岛位移问题就够让人头痛的了,没看到美国出动了多少拖船为浮岛进行位移补偿吗。

    所以,大不人几乎都忘了昂克劳德名字的由来,而是重点关注着大西洋漂浮者的一举一动。

    而随着上层人物的关注,民众们也渐渐地对浮岛有了兴趣,不少人都相信,美国人是为了大灾难制造诺亚方舟。

    至于说什么灾难,玛雅人不是说了吗,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了……

    而昂克劳德内部,虽然也有这样的猜测,不过大家倒也知道,大西洋漂浮者就是为了帮助轨道回收项目吸引目光才会经常暴露给公众的,甚至跟公司关系不错的谷歌公司的卫星地图上,浮岛的照片甚至是六小时更新一次……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大部分都不相信曾经有人到了浮岛上并遭遇了不测,毕竟卫星地图在那摆着呢。

    按照计划,埃布伦将会跟探索频道合作,拍摄一部讲述建设浮岛的过程以及浮岛部分原理的纪录片。

    于是,在菲碧在rb绞尽脑汁应付各方来人的时候,埃布伦又带着人到了大西洋漂浮者上。一些人是传统科学界的科学家,还有一些人,则是来自探索频道的策划人员。

    埃布伦带着些人来都知道此行的目的,那就是要通过纪录片向观众们展示,大西洋漂浮者对大西洋极其周边海域的生态和气候平衡,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好了,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从事科技纪录片拍摄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这种说法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是,现在还没人能搞清楚怎么回事,科学界连对某些奇怪现象该归谁研究都分不清楚。”

    埃布伦带着人到了一条看起来从海边延伸过来的,笔直的壕沟又说道。

    “但是事实上,当普通民众听到这样的解释后,要么会有‘一切都归于上帝’的感性认知,要么就是不会再把它当一回事。”

    埃布伦说完,指了指着众人面前的深沟。

    “我们公司对大西洋漂浮者的建设过程中,不但应用了很多新型材料,还在整个设计中,综合了许多应用并不是很广泛,甚至没人深究过的技术,就比如这条沟。”

    众人看了看这条深沟,沟底的材质和沟壁的材质看上去像是一样的,同时和他们正踩着的地面一样,都是昂克劳德秘而不宣的那种材料。

    埃布伦又道:“在大西洋漂浮者的主要部分建成后,你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那些拖船就可以回去了,大西洋漂浮者本身将会拥有强大的位移补偿系统来矫正自己的位置。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能源,而这挑贯穿整个浮岛的沟,就是整个浮岛众多能源来源的一部分。”

    一个海洋学家问道:“这是一种利用潮汐能的结构吗?”

    埃布伦点点头道:“这么理解也不是不可以。我现在能说的是,在未来,整个大西洋漂浮者的能量来源中的百分之十左右,都是利用这样沟渠所产生的海浪来制造电能。但是这条沟渠本身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承担整个岛屿百分之六十能源功能的压力发电机的组成部分。”

    埃布伦不等别人问他,就又道:“关于压力发电机的结构,我们没打算申请专利,更没打算公布出去,这是整个科技团队的意思,他们觉得,这种科技不适用于陆地应用,所以不想耽误科技界的时间。”

    “可我们还是想知道啊……”一个科学家说道。

    埃布伦点了点头道:“我只能说说大概原理,一开始跟大家说过,大西洋漂浮者本身采用的是类似冰山的结构,其水下部分的重量还是相当大的,于是我们的团队就想到了,水深每增加十米,压力就会增加一标准大气压,只要材料允许,这种不平衡的压力是可以成为能量来源的,只要重力依然存在,那么可以获得的能源将是永不枯竭的。嗯,我只能说这么多。”

    众人愣了一会,然后有个人问道:“永动机?”

    “当然不是永动机,不过这套理论确实有些像永动机的理论。”埃布伦摇头道,然后他又说道:“除了重力能源以外,大西洋漂浮者本身还因为有免费的巨大的压力资源,让我们可以得到大量的更加廉价的低温产品,比如液态氮、干冰、液氧等等,所以很多人觉得昂克劳德在大西洋漂浮者上的投入有些不务正业,跟我们一开始宣称的轨道回收计划南辕北辙,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个探索频道的编辑记录了一些东西后,问道:“那么,埃布伦先生,现在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一直宣称,大西洋漂浮者的出现,会彻底改变这里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这件事,你们是怎么看的?或者说,有什么想法吗?”

    埃布伦点了点头道:“嗯,这件事其实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大西洋漂浮者在最初选址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事实证明,我们所在的位置,没有处于任何一种海洋生物的迁徙路径上。另一方面,在我们施工开始之后,大量的海龟、海鸟反倒选择我们这里成为他们的落脚地,还有大量的鱼类开始围绕着浮岛开始组成生态群落,可以说大西洋漂浮者的出现,本身是让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之前你们来的时候不都看到了吗?现在带岛屿周围,光是海豚的数量就上升到了五十头,说实话,它们有时候还是挺讨厌的,一点都不像你们的节目里说的那么可爱。”

    知道海豚习性的人顿时笑了起来,确实如埃布伦所说,海豚有时候确实挺讨厌的,尤其是雄性海豚,总喜欢找洞,它们甚至还会插一插同类的呼吸孔,每年因此而溺水的海豚也有不少……其实生物界有个共识,那就是哺乳动物是自然界里最容易出流氓和lgbt的一个群体,并不仅限于人类。不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人,自然不会把海豚的这些毛病拿出来大肆宣扬,毕竟有的民众还戴着海豚挂坠,并且觉得带着海豚挂坠的自己很可爱呢……

    埃布伦在大家笑完后又道:“其实我们对自然界的最大影响,恐怕就是排开了十几万加仑的海水,但是相比世界上众多的河流,我们排开的水其实只不过是九牛一毛。”

    这时候,另一个探索频道的编辑问道:“埃布伦先生,正式拍摄的时候,你就别说这句话了。”

    埃布伦从谏如流地点了带你头。

    那个编辑又道:“还是继续说说大西洋漂浮者的能源获取和周边海洋生态方面的事情吧,这方面其实是大众最感兴趣的地方。”

    “好的。”埃布伦再次点头,又看了一眼那几个邀请来的科学家,笑道:“除了让我公开公司的科技机密以外,你们什么都不想问吗?”

    一个科学家摊手道:“其实上岛后看了这么多,我相信大西洋漂浮者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比负面影响要多,不过说实话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来看,现在我还真的没法提出科技机密以外的问题了。其实就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