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巾帼欢-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不是嘛,怎么就给丢了呢?”另一个衙役跟唐里正也不无惋惜道。

    在他们看来,霉烂的虎骨,其实其药性还是在的。哪怕卖价低一些,也值不老少呢。

    “嗳,可惜了。所以说呀,这娃子还得有个大人带着。”最后,唐里意味深长正道。

    孟戈三人保持沉默,眼神都有些幽深。只有孟戈知道,唐里在正不经意间,勾起了他们对亲人的挂念来。

    马车颠簸,还走得也快。但对于少乘马车的孟戈三人而言,简直就是酷刑。一天半的车程,差点没要了他们仨的小命。

    其中,虞扬尤其晕得最重,接着便是孟戈。倒是孟矛相对好一些。他虽也有些眩晕,却不曾呕吐。

    好在他们在第二日晌午就到达了传说中的县城—金和县。

    金和县坐落在一片平地上,西南两面由一条金水河围绕着。另外两边,是一座平缓的小山脉。

    金和县的城门城墙,相比起小洛镇,那是巍峨了不止一点点。孟戈从挑起帘子的的车窗望去,目测那古迹斑斑的城墙大概有五层楼那么高。

    城门也非常的宏大,比起小洛镇的那一扇城门,金和县的城门可是人家的五倍大。

    看着厚重的原木大门,以及门上方那沧桑的县名。孟戈都有些怀疑这里曾经是座非常重要的府城。

    几人乘坐的马车,在经过一轮盘查后,才得以放行。孟戈将守城官兵递回来的户籍收好,又把毛皮卷给捆上,心下微微的有些欣慰。

    金和县的县令应是个好的,那些守城的官兵并未向他们索取任何的东西。

    不对,应该是镇守这里的将领军纪很严。还真是个不错家伙。孟戈心中如是想着。

第四十五章 少年孟戟() 
进了县城,城内景象与城外又大不相同。

    城外,流民跟迁移的富户商贾们,不是在前往落脚点的路上,就是在回乡的路上。

    城里,许多流民挤在街道边的小巷子里。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但却幸运的成为第一批进入这个县城的人。

    相比起那些脏兮兮的流民,街道上行来走去的人,都是相对体面的人家。

    当然也有一些穷苦的人,也在街道上行色匆匆。但他们至少面上有了归属感。不似流民们,面有菜色也就罢了,还总是迷茫的看着行人。

    孟戈看着那些挤作一团的流民,恍惚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一般。

    那时候,她尚且还有父母在,并未觉得对前路有所迷惘。不过跟随他们北上的那些人,神情跟现在的流民并无二致。

    “哥,他们怎么不找个地方落脚呢?都挤在这里干啥?”虞扬终是见识少了,对这种现象很是不能理解。

    孟戈看了看同样懵懂的孟矛,道:“他们已经是山穷水尽,身无分文,自然不能跟我们似的落户当地。他们聚在这里,是等着官府安置。或是放到临近的村落里,成为迁徙而来的逃荒者;或是等着官府赈济,直到世道变好,他们再结队返乡。”

    孟戈的解释,就连唐里正也觉得震惊。才十五岁(事实上才十三)的少年,竟有这般见识。

    “虞飞小侄懂得还挺多的。不错不错。”唐里正欣慰的点点头,自觉这样的孩子落户在他们村,他也颇有些面子。

    两个衙差也在一边附和唐里正,直说孟戈是个好娃。

    孟戈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只能扭头继续看着车外。怎么说也活了两世,要连这一点都想不通,那她还真是个棒槌了。

    虽然流民们都饿绿了双眼,却不曾做出任何不理智的行为。大概是因为这街道上时不时就有衙差跟官兵巡逻的原因。

    马车直接驶往县衙。金和县的县衙是一座五进的大院落,前面两进是办公区。

    马车停在县衙大门口,孟戈抱着孟矛下了车,仔细的打量这一座有了些年头的衙门。

    县衙大门似乎才刚刚装上,新的红漆原木大门,看起来相当的威严。

    门两边的石阶下,两尊瑞兽顶顶威风,神圣不可侵犯。大门右侧的红色牛皮大鼓,也有一种让人仰视的错觉。

    孟戈付了车资,让车夫寻个地方等他们,跟车夫约好回去仍旧雇用他的马车。

    在孟戈跟车夫商量的空档,两个衙差已经先行进了衙门,给相关部门去说明情况去了。

    虞扬跟唐里正站在台阶下,都望着那“金和县县衙”的牌匾发呆。

    不多时,县衙里边就跑出来个官差,跟唐里正说了两句话后,便引着孟戈几人进了衙门。

    府衙第一进就只有三大间的正堂。中间,就是平时县太爷审案,开堂受理纠纷什么的地方。另外两边,有时候用作中场休息时,那些证人的休息地。有时也作为分开审讯案件当事人的地方。

    至于落户这等小事,则是在二进院里办理。二进院是个跟一进院一样大的院子。只不过二进院建了五间正房,东西两边各三间厢房。

    共六间的厢房,每间厢房门上各安了一块牌子,分别书写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六房。

    孟戈他们要办理落户,则是要在户房办理。户房管事书吏,在翻看了孟戈递过去的户籍,又验证了唐里正给的落户证明后,才在小洛镇的衙差开具的临时户本上盖上了印戳。

    之后,便是重新登记造册,将孟戈三人的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其中包括孟戈他们户籍上的父母亲人,必须得追到祖上五代。

    其中,对于虞扬父母以及祖父在路上因何原因亡故等,也都事无巨细的登记了一番。

    一番繁琐的手续办完,当孟戈拿到那一本印有县衙印戳,以及县太爷官印的户籍本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至于那些房契地契什么的,还得明早赶早才能再来处理了。

    从县衙出来,带着孟戈他们来的两个衙差就让孟戈他们自己找落脚点去。身为官职人员,两个衙差在县衙里边有临时落脚地。

    孟戈带着大家坐上了等在县衙外边的马车,让车夫带他们去找个地方歇息一宿。

    “哥,我好饿。”虞扬无力的垂着肩膀,可怜兮兮的看着孟戈道。

    孟矛早就不停的揉自己的小肚子了。他身后的包袱里边有酱肉跟烧饼。但都是冷的,他不想吃。

    孟戈见状,便让车夫将车停靠到一边,喊上唐里正下车吃东西去。

    其实虞扬是看到这间吃食店,才会跟孟戈说饿的。孟戈好笑是看着虞扬,对他的小心思不予置评。

    这是一间小面店,里边除了各种汤面外,还有蒸饺跟煎饺、水饺。

    孟戈替每人各叫了一碗肉酱面,还切了一斤酱肉,再各上五十个煎饺蒸饺。

    这年头,煎饺难得,因为煎饺费油。若不是那条件好的,一准儿舍不得吃煎饺。

    对于这样的伙食,唐里正跟车夫自是非常满意的。就是车夫,他将分给他的酱肉都包好,从来就是只尝个一两块就够了的。

    “家里有个三岁的小孙子,很少能吃上肉。”每一次,车夫都呵呵笑道。那张憨憨的脸,让孟戈想起了虞扬的爷爷。

    当然,虞扬也是一样的。每当这个时候,虞扬都会将自己的酱肉多分几块给车夫,让车夫吃。

    几人正吃得欢的当口,店里又走进来几个人,就坐在孟戈他们隔壁桌上。

    那些人中,有两个少年。其中一个,差不多有虞扬这般大小,另一个稍大一些,大概十五岁吧。

    那几人一进来,孟戈就注意到了。之所以注意那些人,是因为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孟戈曾经见过。

    “孟戟,真想不到你会及时出现在小洛镇。我跟你说啊,要不是碰上一个小猎户,我跟钱姑娘现在都不知道要被卖到什么地方去了。”

    没错,那个说话的十五岁少年,正是孟戈在那家收皮毛的店铺里,无意中救下的男孩。

    此时,那个被称作孟戟的少年端起茶杯,大大的喝了一口后,才爽直道:“甭担心,我一准儿能将你捞回来。话说,你也该练两手,免得下次再遇上这样的事情,你还是一样认怂。”

    孟戟少年正好坐在孟戈正对面,孟戈无意中瞄了一眼,顿时有些怔忡。

第四十六章 回程() 
少年孟戟稚嫩的面容上,处处透出一股熟悉之感。特别是,那一双深邃的大眼跟那对浓厚的剑眉。

    再一看孟戟的双唇,菱角分明,稍微厚实,嘴角却总是微微的上扬。

    这分明就是孟朗的标志性特征,如今却出现在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身上。曾有那么一刻,孟戈还以为见到了缩小版的孟朗。

    比起孟戈的深刻记忆,孟矛对于孟朗以及万俟氏的印象是相对模糊的。因而他看向孟戟的目光,除了一丝好奇之外,更多的就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亲近之感。

    出山之后,孟矛不管面对哪一种陌生人,都是相当的戒备跟疏离的。难得他对一个陌生人有如此的亲切之意,他便不由自主多看了孟戟几眼。

    同样的,孟戈也移不开目光。至少,在对方没有看过来之前,她并不打算移开目光。

    孟戈贪婪的看着小少年,透过他看着那位将她抚育成人的男子。

    曾几何时,孟戈就发誓定要在这一世好好活着,好好的孝敬难得的亲人。然一切都是错觉。

    哪怕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亲情,也没能享受多久。更何况,说好的报答,更是连日程都没提上,那两人就走了。

    种种原因,让孟戈姐弟对孟戟目不斜视,让在一边欢乐的吃面的虞扬感到纳闷不已。

    待虞扬扭头顺着姐弟俩的目光望去的时候,却惊得低喊了一句:“那个小兄弟长得真像孟叔。”

    虞扬的喊声,惊醒了孟戈,也把孟矛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孟矛忽闪的大眼睛里,分明写着“孟叔是谁”。

    虞扬看向一副求解答模样的孟矛,顿时有些讪讪的。孟矛对于亲人的执着,那是无人能及的。

    当初,在孟朗夫妇的坟前,孟矛几乎整日都是趴在坟上。离开的时候,更是孟戈强行将他拽出那个洞穴。

    孟戈当然也想到了孟矛的这个属性,便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小矛矛,快吃面,不然面冷了就不好吃了。还有你爱吃的酱肉呢。”孟戈说完,便帮孟矛夹了一块相对瘦的酱肉。

    虞扬也在一边打哈哈,道:“就是就是,你看二哥都快吃完一碗面了。小矛儿吃个煎饺,这白菜小葱馅儿的煎饺可香可香了。”

    唐里正在一边笑呵呵的吃着面,惬意的咬着饺子。“虞飞小侄,你们怎的叫虞立小矛矛呀?”这个问题,唐里正早想问了。

    孟戈嘿嘿一笑,并不解释。虞扬倒是说了一句,那是孟矛的小名儿。

    “小弟出生的时候,天边有一朵云彩很像矛,就起了这么个小名儿。”虞扬说完,嗷呜一声吞了一个饺子。

    这一顿饭,大家都吃的相当的满足。照例,车夫将他该得的蒸饺煎饺各包了六个。好带回去给家里的娃子吃。

    结好账,孟戈等人心情很好的走出了面店,驾车离去。少年孟戟盯着马车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哎喂,回魂了。怎么,你认识刚刚那些人?”少年王衍伸出手,在孟戟面前晃了晃。

    孟戟回过神,有些意味莫名的笑了笑,道:“刚刚出去的那个大一些的少年,我总觉得以前见过。”

    王衍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我也觉得见过那人。我想想看在哪儿见过来着。”

    按理说,王衍这个傲娇的小少年,那记性是相当好的,自是不会忘记见过的重要人物。

    除非,那人是无关紧要的。亦或是,那人是他所不熟悉的。要不然就是匆匆打了个照面,根本留不下印象。

    “行了吧,我看他们应该是从外地来的,你打哪儿认得他们呢?”孟戟好笑的看着苦思冥想的好友,道。

    说来也奇怪,孟戟自己才年满十一岁,却跟大他两三岁的王家兄弟聊得投契,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知交。

    或许是因为,两家都是武将世家的缘故吧。孟戟如是想到。

    王衍敲着眉头细想片刻,突然一拍脑门,道:“我说呢,那人怎的这么面善,感情那日将我从箱子里边救出来的,是刚才那位少年呀。”

    “你是说,那少年,就是让你们先跑的那个人?”孟戟双眉上挑,显然是对那件事很感兴趣。

    “我记得之前就跟你说过的。那人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就将那两人给弄晕了,一点响动也没有。”王衍那眉飞色舞的脸上,生出一丝钦羡的神采。

    “我早跟你说了,练点身手,省得对上那些个坏人,你自己吃亏。”孟戟挤兑道。

    王衍嘿嘿一笑,神色有些讪然。他打小就不喜欢习武,就连祖父逼着他去蹲个马步,他都不肯。更何况说练拳了。

    被马车夫带到一处偏远小客栈的孟戈并不知道,她已经成功的错过了一个重要的人。

    当然,她也不知道,那两人正在讨论明天派人查一查她的落脚点,要亲自上门来道谢呢。

    当孟戟跟王衍查到孟戈他们的落脚客栈的时候,孟戈他们已经坐着马车出了城门。

    办理房地契,比办落户要简单得多。更何况这年头,土地买卖少,不需排队,效率便更高。

    怀揣着新鲜出炉的户籍本,以及房地契,孟戈姐弟三人心中无比的满足,心下也安定了不少。

    特别是孟矛,那面上已经生出了笑,自然而然的笑容。许是心中真高兴的缘故。

    来时,路上一派平静,大家都是各自赶路,并未生出什么事端。

    然回程的路上,孟戈他们倒霉的遇上了流民暴动。那些分派的流民,在一处狭长的山道上互不相让,甚而大打出手。

    孟戈他们的马车,很不幸的夹在了暴乱队伍的中间,可谓进退两难。

    许是那些人打红了眼,看到孟戈他们乘坐的这一辆马车,便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不知是谁先牵的头,指着马车大叫:“别打了,再打也没有吃的。这里不是有辆马车嘛,马车上的人肯定有银子,也有吃的。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