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荣-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彼此也走过了那么长的路。

    柳娘几步到了她跟前,蹲下身握住她的手,目光含了温柔的光芒:“世子没有事。”她好似笃定般道:“殿下只是伤了他,并没有杀了他。”

    安宁的目光动了动,柳娘解释道:“董大人昨晚到了。”

    他到了北疆,拿着乔国公亲笔书信,说服了卓睿亲王让他出关,卓睿亲王派遣了一支小型的军队护送,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北戎。

    原本镇守在边境的北戎军队大营和哨点都不见了踪影,之后路上就遇见了被洗劫后的营地,他们还是观察了许久才敢上前表露身份。

    青烟看见董京衣如看见救星似的,拉着他帮忙。他搭了把手,用了些药,走出帐篷透透气,回来时就看见安宁昏死了过去,又忙着照顾她。

    安宁垂下目光,昏睡中的记忆是真的——董京衣真的来了,有医术高超的他在,杨哲明怎么可能会死?

    但是董京衣又是怎么得了消息,及时赶到这里的?

    安宁说不清现在的感受,杨子明没有死成,她觉得心中的愤懑得不到舒解,满腔怒火又要被点燃。

    却隐隐又松了一口气。

    至少,她从未期待他死在她手中。

    神思过处,帘子又被撩开,说曹操曹操就到,董京衣走了进来。他风尘仆仆地赶了一路,却已经换了一身长衫,脸色疲惫。乔四当夜就发起了高烧,但是经过他和青烟忙了一个晚上,烧终于退了些,但是人依然昏迷不醒。

    他走到她面前,两人好似隔了一辈子才相见,明明有千言万语,却都没有开口。

第三卷 第二百十一章 玄机玄机() 
安宁有太多问题,她想知道母后好不好,玺王好不好,父王好不好,皇兄好不好——她的亲人们,是否都安好。

    还有元烈,他好不好。

    至于杨哲明,压根不知道在哪个帐篷里,安宁现在也不大希望看见他。

    董京衣低头望着她,轻声叹息:“为什么每次,你都能把自己折腾着这般狼狈。”

    安宁苦笑:“是啊,这条命,怎么每次都没有死成呢?”

    董京衣摇了摇头,好似知道她心中的疑问:“金都一切安好,只是有些事……”

    他顿了顿,终究没有说出口,转移了话题:“杨哲明也没有事,你刺中他的那一刀力道不足,没有伤及内脏,但还是要受一些苦的。”就凭他那副已经千疮百孔的身体,再来那么一刀,所受的痛苦只会是常人的百倍。

    安宁没有生疑,心中松了一口气,撇了撇嘴,也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才合宜。

    杨哲明一步步利用欺骗她,已经失去了她最后的信任。

    “你,是怎么知道要来北戎的?”她问道董京衣。董京衣看着她,低声道,“我见到那个人了。”

    安宁猛地抬头看他,好似没听清楚。“什么?”

    董京衣又重复了一遍:“我见到那个人了。”

    安宁将将反应过来——是那个人。

    董京衣曾经说过,那些人很厉害,知晓所有事,能未卜先知,既然杨哲明有难,那个人自然会派董京衣来救场。

    他对杨子明,可真是用心啊。

    她望着董京衣,目光索要着答案——那个人到底是谁?

    董京衣的目光闪过唏嘘和叹息,流露出一丝惋惜。

    就算他刚知道安宁,斗不过那个人的。

    玄和三十一年,北戎惹怒上天,境内现百年难遇天灾人祸,士气大伤,引发其他草原民族蠢蠢欲动。北戎使团至达大梁边城凉姑城,向守城皇族嫡亲王爷卓睿亲王递交求和国书。随行北戎王子阿里吐纳苏凌,为北戎王亲子,作为人质,并率先进贡给大梁皇帝黄金权杖及财富,以彰显北戎诚意。国书中关于北戎和大梁结盟事宜提出议和进贡条款,急求大梁援助。

    卓睿亲王接下议和国书,加八百里军情急将拟稿送往大梁王都金都,呈交大梁皇帝御案。大梁皇帝急招内阁大臣四名,乔国公、英国公等,连夜根据国书拟稿商定,最后决议由卓睿亲王带兵五万,前往北戎支援,重点接管北戎商道,平复其他民族叛乱,洽谈议和条款。待北戎使团达金都后,再行决议国书敲定。

    至此,漠北荒原重新划分界限,大梁疆土推进三十里,建立军防,大梁北疆三十年间无战事。漠北荒原第一霸主北戎民族臣服于大梁,为其属国,进贡战马十万头、黄金万吨、铁器万吨。大梁国力更胜一筹,周国难有匹敌者。

    玄和三十五年,大梁安宁公主杨玺致力于大梁王朝与北戎联合事宜,逐渐于大梁政务上崭露头角,促进北疆和平和共进发展,被北戎人奉为陀罗神女,

    后经好事者寻查,北戎境内天灾系一族所为,此族为传说神灵后裔九族之一,机关。

    ——《大梁…玄和年间国史》(此书十年后撰写,请勿代入剧情)

    远在大秦的皇帝高居于王座之上,手执情报,一目十行扫过,递给站在身边的墨守规看:“北戎竟然要和大梁议和。”自从知晓大海的另一边天地之后,大秦皇帝高瞻远瞩,已经开始筹备各种与大梁有关的计划。

    无论是联姻也好,还是政治结盟也好,大梁实力不可小觑,几乎给了大秦一针强心剂一般,需要他抓紧提升海战能力,海域辽阔,但每个帝皇都有着不问人知的野心——谁不希望自己的疆土辽阔无边,谁不希望自己的帝业千秋万代。

    他派出了无数细作密探,前去勘探大梁各个政情、文化、氏族官僚体系,学习这个国家的长处,比较大秦的短处,渐渐对这个国家各个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军事方面,更是做了诸多对比。

    而在大梁的后宫戒备森严,获得的情报非常稀少,据说在大梁皇后掌管后宫期间,大梁后宫内从未诞下一个子嗣。大梁皇族只有两个公主,三个王子,而且除了太子,其他皆年幼,和大秦皇室一样子嗣凋零。之后皇后身体堪忧,移出皇宫往离宫静养,才有子嗣诞生。

    而所有公主中,属皇后嫡亲女儿安宁公主,最为受宠。

    “就是年纪太小了。”大秦皇帝淡淡说道。想要与大梁联姻,只能许以后位,但若是联姻对象年纪太小,就显得有些笑话了。

    但若是大梁王族中出一个郡主,是难以匹配后位的尊荣。

    “你上次说,摄政王殿下带回来一个大梁人,身手很好?”

    墨守规思索片刻组织语言,低声道:“是的,姓赵,是原本大梁赵氏族人,全族被屠尽,落草为寇,受了重伤,被小殿下救了。现在死心塌地跟着小殿下呢。他精通大梁的兵法,小殿下很喜欢他。”

    他一边细细介绍,大梁皇帝就泛开案上层层叠叠的情报书册,找到那份有关赵氏屠族的秘闻。大秦的细作网络深入大梁,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尤其摄政王殿下亲自带回来的人,皇帝怎么不会细细调查一番才敢放在自己皇弟身边。

    大秦皇帝一边听一边阅览情报,又道:“我记得你还提起过,你救他的时候,他手里捏了一块皇族令牌。”

    墨守规里面脸色一僵,迟疑道:“这令牌被小殿下收去了,臣实在拿不出来啊。”谁都知道小殿下才智过人,记忆力极好,过目不忘,身边要是少了什么东西,他一下子就能感觉出来。

    他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敢去偷小殿下的东西啊。

    大秦皇帝笑道:“不用紧张,没让你把东西给朕拿来,朕只想知道那令牌是谁的。”

    墨守规神色一肃,低声道:“臣记得小殿下念过——安宁公主,杨玺。”

    安宁公主杨玺。

    大秦皇帝眯了眯眼,眼底划过一丝锋芒——一个深宫中七八岁的小公主,贴身皇族令牌怎么会落在一个落草为寇的朝廷反贼手中。

第三卷 第二百十二章 借之东风() 
大秦皇帝轻击掌心,宫人们从成堆的画册中找到了安宁公主的画像,挂在御案之前。

    安宁公主的画像是她参加大梁国宴时画的,大梁皇族成员除非重大的年节庆典,极少现于人前,所以画像极为稀缺,等闲不会从宫廷中流传出来。

    画卷上,她站在帝后身后,个子娇小,皮肤白皙,柔柔弱弱的,穿着一件像花瓣一样的衣裙,头发上只簪了一支黄金凤凰。

    大梁皇族都很漂亮,男女皆俊美。大秦皇帝微微感叹,安宁公主看起来就像是个养尊处优的金枝玉叶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只除了那一双眼睛。

    她正侧过脸朝太子笑,眼底透露出一丝狡黠和灵动,像是含着日月星辰般的璀璨光芒,流露出尊贵雍容的气质来,仿佛应付这种场合得心应手,十分从容。

    画师好似特别青睐她那双眼睛,极小的细节都被画师诉诸笔下,栩栩如生。

    “据赵八爷说”墨守规刚起了一个头,迎上皇帝疑惑的目光,赶忙解释:“小殿下救得那人,自称赵八爷。”皇帝了然的唔了一声。

    墨守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刚一时松懈,就在皇帝面前没用谦称,实在太不应该了。

    “他当时想做一笔人口贩子生意,就遇上了安宁公主和她的贴身宫女,就她们俩人出门在外,被他们截下。之后安宁公主的贴身婢女见他们人多势众,为了保全公主,才把令牌拿出来。”

    皇帝听完,心里思量,这个大梁人倒是个识时务的人,知道到这个处境,只能老老实实一字不差把事情经过都全交代了。不然,赵八爷身处大秦,连基本的忠诚都没有,怕是谁都用不上了。

    皇帝翻出大梁皇帝下旨屠尽赵家族人的折子拟稿,轻笑:“那他有没有说,他当时想不想杀了那位公主?”

    “这”墨守规答不出。与大梁皇族的灭族血仇,又有几个人能忍得住。

    凭他几个月和赵八爷的接触,此人心性极狠,伤得那么重,一路上也拼死拼活撑过来了,醒了后更是不怕苦不怕疼,神医给他用什么药怎么折腾他,他都不吭声。

    赵八爷此人,只要给他一丝机会,他都能牢牢抓住不肯放手。

    大梁皇帝站起身,慢悠悠踱出殿外,大秦的春天来的特别早,宫中四处瓦檐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春寒料峭,风还有些冷。

    安宁公主这件事,让他心思又重了几分。

    墨守规顺着皇帝的目光朝宽阔的宫廷广场上望去,小殿下正在广场上和人对练武打。

    摄政王殿下一身武艺得成于几位薛家送进来这几个武学宗师,他们武艺高强,出神入化,时常出入摄政王殿下身边。薛家此举既有教导摄政王殿下的意思,又有防备皇帝的意思。皇帝相信薛家不会动这根皇家的独苗,也就任由他们。

    大秦皇帝同薛家之间势同水火,互不信任,唯一的联系就是摄政王殿下,生怕他长不大,养不活。是以,教导摄政王殿下政务的太傅、教导他武功的武学宗师、教导他兵法谋略的将军用的吃得穿得,都是大秦内最顶尖的水平,集千万人之力,精心培养摄政王殿下,期望他未来能够带领大秦走向盛世巅峰。

    墨守规心中叹息,皇族与氏族之间相互牵制,倒不知聪明机灵的小殿下心中有没有数。

    就今天而说,却与以往情况不同,和小殿下对打的,却赫然就是那赵八爷。

    赵八爷养好了一身伤,了解自己的性命是小殿下所救,就呆在小殿下身边,仿若贴身侍卫一般,忠心耿耿,说一不二。小殿下特别喜欢他那股狠劲,就时时带在身边,信重有加。赵八爷看起来沉默寡言,动起手来动作灵敏,出手狠辣,几乎把小殿下身边的侍卫都教训了一遍,让人心服口服。

    而且他是大梁人,又多年混迹草莽,对大梁底层百姓的生活十分了解,知晓很多大梁的风土人情。,令人受益匪浅。

    大梁皇帝眯着眼仔细看着那个赵八爷,他站在阳光下,正教摄政王他本家的拳法。他目光专注,出手如风,收掌如行云流水般,力道控制的极好,和小殿下对练,既不会伤到小殿下,又能让他感受到他自身的能力。

    大秦皇帝静静看了半天,突然眼底划过一丝笑,漫不经心道――

    “此人,可堪大用。”

    同大梁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身手不错,又懂兵法,最重要的是识时务,忠心,假以时日培养,这位赵八爷,必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借之风,助之翱翔九天,睥睨万里山河。

    墨守规一听,浑身一肃,心里就晓得,这位赵八爷以后的前途,算是不可估量咯。

    皇帝慢悠悠转身回正殿:“咱们得好好合计,出使大梁之事了”墨守规赶紧应了一声,追上皇帝的步伐。

    凉姑城,落日如血,黄沙漫天,沙场秋点兵。

    安宁站在城墙之上,尚有未融化的积雪落在城墙上,沐浴在冰凉的夕阳中。她望着这幅萧瑟而苍茫的景象,内心复杂、苍老而荒芜的心境难以言表。

    这片土地,将迎来它最终的安宁和平静,无需战火硝烟,从此兵戈休止。

    而她,历经生死,浴血而战,终于活着回到了故土,终于活着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国家,见到她的亲人。

    能活着回到这里,真好。

    能活着看到大梁的万里河山,百年城关。

    真好。

    卓睿亲王站在她身后看着她,目光里含着怜惜和迷惑――短短几个月时间,北戎王死于四王子之手,三王子死于宫变,其他王子懦弱无能,北戎王都皇廷和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新上任的北戎王似乎极力与大梁交好,提交的国书中条款都对大梁有利。

    卓睿王一点都不相信,单单一场天灾,就能造成那么大的破坏?

    他无法想象到他们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卷 第二百十三章 罪不可赦() 
但这份大梁求之不得的议和国书,却能让北疆从此三十年无战事,让百姓从此安居乐业,让三十万苦守寒边的将领,有了回到故里的喘息时机。

    安宁好似有所觉,转过身看向他,阳光从她身后逆光而来,温暖了她的眉眼。

    卓睿亲王走上前,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