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归荣-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帝摇了摇头,失笑,而这些,是他身为大秦皇帝,根本无法实现的。

    “朕还有多少时间,你身为浮屠一族,不必再瞒朕,只管直说吧。”年轻的皇帝又问,神医被皇帝点明了身份,叹了一口气,顺着屏风望向坐在那里一丝不苟的摄政王:“臣不敢保证,但足以陛下撑到摄政王殿下长大成人之日了。”

    皇帝表情略舒缓,欣慰道:“如此……也不差。”

    神医又替皇帝上药,说道:“陛下何不立后纳妃,留下子嗣?”

    年轻的皇帝笑:“朕害怕,到时候朕的枕边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为皇太后的爪牙,半夜给朕一刀。”

    神医听闻这些宫中秘闻,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叹息:“陛下真的已经做好了打算?”

    皇帝沉默,似回想起过去,语气怅然:“朕喝下那碗毒药时,就知道自己已经没救了。”皇太后当年谋害皇帝,原本罪无可恕,赐死也不为过。

    可是薛家已经权倾朝野,势力庞大,大树盖日,难以撼动。

    死一个皇太后,依然扳不倒背后的薛家,扳不倒那些树大根生的氏族。一个薛家倒了,会有千千万万个薛家兴盛。

    一碗毒药,葬送了皇帝的天寿,借此要挟,用皇太后的荣华富贵——换尚在襁褓的皇子。

    皇帝不能让一个皇子养在世族手中,大秦子嗣,不该成为懦弱的傀儡。

    薛家不答应,皇太后却不得不答应,将年幼的皇子交给皇帝抚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太后的身份地位。

    大秦百姓不会知道内宫中这一场博弈交换,他们也不会知道自己国家尊贵的帝皇做出了怎样的牺牲。

    从此,皇室中一双兄弟,相互扶持,一起长大。皇帝精心抚育自己唯一的弟弟,教他理政,教他御人,为了有一天,能把这个天下,平安无虞地交给他。

    他的弟弟聪明健康,文武双全,十分有主见,不会再随意听从皇太后的意见。只有这样,大秦皇室才能不再受制于世族,真正地拿回自己的权力。

    他要为大秦皇族,换来一线生机。

    摄政王写字累了,抬起手揉了揉脖子,见皇帝从屏风后望着他,笑着摆了摆手:“皇兄我可没偷懒。”

    皇帝轻笑,点了点头,对神医说道,“陪朕出去散散步,消消食吧。”

    神医领命,一行人,趁着和缓的夜风,走出了殿门。

    老太监为皇帝披上外袍,皇帝沿着用十二根巨大的龙柱撑起的殿廊慢慢走着,问道:“你们到过那么多地方,哪个国家最为强盛?”

    神医想了片刻,“臣陪殿下走过十二个国家,其中大梁最为强盛。”

    皇帝问道:“大梁在何处,风土人情如何?”

    神医道:“墨大人曾将途经各处画过一幅地图,大梁与大秦隔海相望,如行船,快则半年,慢则一年。途经之处岛屿众多,物资十分丰富。”皇帝随即吩咐宫人去那些箱子里找那副地图。

    就在月光之下,宫人们徐徐展开一副巨大的画卷,整幅画卷长宽约四丈,十分壮观。

    墨守规虽然没有亲自走过那么多地方,但他派出无数的眼线暗探,又购买了各国的地图,逐渐将大梁,大梁与大秦之间的海域,包括大秦的地理方位画了下来。

    山川连绵,江河奔流,大海波澜,万里山河,尽收眼底。

    大陆之上,州县地理,几乎每一处都标注清晰。

    大梁的疆土比之大秦,竟然毫不逊色。

    皇帝击掌赞赏:“此国国土辽阔,与大秦不相上下。”

    神医摇了摇头:“大梁地貌多变,部分疆域并未开拓,百姓多为安居乐业,以商事为主,军事之力难以与大秦相抗争。”

    他点了点大海疆域:“尤其海战之处,大梁并未发展,臣观其港口多限于内陆,战船几乎闲置不用。”

    而大秦疆土三分之一临海,早在三十年前就大力发展了海上贸易和战船、商船,多次演练,摄政王率船队横跨整个大海远至大梁,所乘坐的战船就是经过多方面构建,几乎能伪装成商船,其实内部结构可承载火炮重甲。

    尤其要面对海上巨大的波浪冲击,大秦三番五次改进了造船的木材,几乎做到坚不可摧。

    神医对大秦军事实力的评价,让皇帝有些高兴:“大梁政情如何?”神医想了想:“皇权集中,皇室制策比大秦更为开明,世族相互牵制,相互削弱,难以形成气候。”

    皇帝听完,沉默了半晌,最后低低道:“大秦后宫处处受制于氏族,如果我们能与大梁皇室联姻……”

    如果大秦皇帝娶一个公主——一个背后有着一个强大国家做靠山的公主,是否能和大秦大族薛家的皇太后形成抗衡,平衡后宫的势力?

    皇帝自然不愿意外族女子进入皇室,但,目前的形势,却不得不让他考虑这种可能。

    神医乍一想以为皇帝终于想立后,随即想到摄政王,面色有些古怪:“小殿下年纪还小……而且大梁皇族不一定有适龄的女子。”

    皇帝笑:“说不准,朕终于想立后了。”(。)

第三卷 第九十四章 失而复得() 
安宁坐在高高的步辇上,抬起手,握着一张纸,对着阳光,映照着纸张上的字迹。

    那是杨哲明的字,写着另一个人的名字。

    虽然当初杨哲明写给她时,她害怕得就想把纸撕了,但是她忍了下来,把纸收着,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来提醒自己,曾经悲惨的生活。

    那个人,如今也和她一般年纪,正在慢慢长大,长出利爪獠牙,长成一头凶残的野兽,对着大梁的疆土虎视眈眈。

    她与他曾同床共枕,对那人说不上了解,却也能知晓一二。身为大秦皇帝,那人一直十分优秀,行事雷厉风行,几乎不留情面。

    比杨钰更加果敢,更加残暴,也更加的睿智。

    杨哲明给她的纸会一直提醒她,提醒她的敌人多么强大。

    荣喜贵走到步辇旁,笑道:“殿下,陛下下朝了,你可以进去了。”安宁把纸收回贴身的香囊里,淡淡笑道:“好啊。”

    皇帝坐在红木大桌后头,桌上没摆着奏折,却是摆着一张张画和一张张纸,礼部尚书俞大人俞玄期正陪站在一旁,给皇帝细细讲着画上女子的身份背景。

    皇帝皱着眉头,就是他自己选妃,也没有那么麻烦,无非是把人都叫进宫中,他和皇后细细挑。后来皇后就替他把这些事都接了过去,他也不必操这个心。

    安宁见父皇的模样就捂着嘴笑,皇帝看见安宁,放下画站起身,招招手:“快过来。”安宁走到跟前,欠身行礼:“安宁见过父皇。”

    皇帝刚想伸手抱她,硬生生被这句问安整出了几分疏离,见安宁姿态优雅端正地站在那里,抬起头睁着一双清澈见底的眼睛望着他,就没了脾气:“出去一趟,怎么就和父皇生分了?”

    安宁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无辜地望着皇帝,看得皇帝一软,拉着她的手道:“好吧好吧,是父皇错了,不该一来就怪你。”他面带微笑道:“外面好玩吗?”

    安宁想了想,点了点头:“好玩。”皇帝抬起手刮了刮她鼻子:“好玩还让父皇派人去接你?”安宁这才垂下头,低声道:“在宫外没钱了,就想回来和父皇要一点,再出去玩。”

    皇帝微微一愣,笑:“原来父皇的用处就这么一点啊?”

    安宁小手绑在一起,扭捏道:“那也不是,父皇还是很有用的。”

    皇帝一愣,随即大笑,笑声传出了殿外,连站在一旁的俞大人都被安宁公主的稚语惹得面带笑意。

    荣喜贵也眼底微露笑意,安宁公主一来,就逗得皇帝开心,这份心思,真是旁人羡慕不来的本事。

    皇帝抱起安宁和他一起坐在椅子上,安宁好奇地看着那些画,画上女子姿态曼妙,神情端庄,却是千篇一律的大家闺秀,每张画的右下角写了女子的名字、家族、诞辰和八字,经由礼部监天司细细算过,是天作之合或金玉良配才会放在皇帝的案上。

    皇帝见安宁好奇,问她:“你是不是带了很多乔家的姑娘进宫来?”安宁点了点头:“宫里太无聊了,我让她们陪我来玩。”

    皇帝笑:“真的只是带进宫来玩?”语气带了几分意味。

    安宁垂着眼,没看皇帝的声色,袖子中的手却微微握紧:“自然是的啊,宫里头就我一个公主,一点意思都没有。”

    皇帝和荣喜贵对视了一眼,难道没人告诉安宁,丽妃生了一个皇子和一个公主吗?

    皇帝想起安宁年纪还小,不大注意这些事也是正常,就笑道:“你丽妃母妃给你生了个妹妹和弟弟,你要不要去看看,和他们一块玩?”

    安宁歪过头看着皇帝:“他们太小了,不能陪我玩。”她顿了顿:“我听宫人们说,以后我有两个弟弟了,是吗?”

    皇帝笑着点头:“是的。他们是你二弟杨渊,和三弟杨佑。”安宁再问:“那杨佑弟弟,以后是不是和我还有哥哥一起陪着母后?”

    此话问出口,皇帝微微一愣,尚不知如何回答。

    虽然他下旨让玺王记入了皇后名下,那也是因为太医言之凿凿地说那孩子头上有“受命于天”四字,是天命之兆。但皇后还没回宫,孩子一直放在慈和宫养着,他也还未曾想过孩子以后如何安置。

    他派人去请青龙山的张天师,却到现在也没有消息。

    安宁见皇帝有些走神,继续问道:“弟弟能和我一起住吗?”皇帝有些惊讶,没想到安宁就这样接受了自己有弟弟的现状。

    皇家的子女虽不说上万千宠爱,但该有的,都尽有,骨子里还是十分娇纵的,尤其深谙宫中帝皇宠爱是如何重要。如今有个新弟弟出生,记在皇后名下,视为与太子一般的嫡出,安宁仿佛一点不在意似得,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他。

    她知道这个孩子并不是她的“亲”弟弟吗?

    皇帝问道:“安宁喜欢和弟弟玩吗?”安宁侧过头想了想:“我会替母后好好照顾他的。”

    皇帝听完,欣慰地点了点头:“那安宁要听话、懂事,替父皇和母后好好照顾弟弟。”

    安宁点了点头,立马问:“那弟弟什么时候来玉秀宫啊?”

    皇帝一愣,才明白过来——安宁是想让玺王和她一起住在玉秀宫?

    他似乎才发现自己女儿是真心实意地想要照顾这个孩子,不禁心下一热:“可以啊,但是弟弟还小,安宁有什么不懂的,记得要听奶娘和嬷嬷的话,能不能做到?”玺王身体已经好多了,有奶娘和宫人在一旁看着,安宁也不是不知轻重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不忍心一来就拒绝女儿的好意:“如果安宁能做到,朕晚点就让人把他送去你那里。”

    安宁点头:“我保证听奶娘的话,不让弟弟饿着或生病了。”

    皇帝觉得安宁可能是像对新奇的玩具一般对玺王产生了兴趣,这也是他乐见其成的:“那父皇就派人把玺王送到你那里去。”

    如果女儿能接纳这个孩子,等皇后回来了,是不是也会看在女儿的面子上接受这个孩子。

    ——这是他们,共同失去过,如今却失而复得的孩子。

    他希望皇后能明白他的苦心。(。)

第三卷 第九十五章 山水相见() 
安宁得了准话,心满意足,突然觉得装作孩子还是很容易的,以前她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法子。

    “我亲自去接弟弟好了。”说完,她就跳下了椅子准备走。皇帝却心下一动,拉住她道:“不如朕下旨办一场宴会,把金都那些小姐都叫进宫里陪你玩,怎么样?”

    安宁望着皇帝,心下微微惊讶,父皇是想借这个机会,亲自看看那些小姐的品行吗?

    大梁未来的国母,需大方、从容、聪慧,一群名门闺秀,入了宫中,在宫人们眼皮底下的品行规矩,就会成为皇帝选择太子妃极好的依据,不必再面对这些刻板没有生气的画卷。

    而安宁公主的宴请,也会成为极好的借口。

    安宁心想,母后不在宫中,父皇对遴选太子妃一事还是极为上心的,不禁心下一软,撒娇道:“那宴会的钱父皇出!”

    皇帝大笑:“父皇出,让内务府办,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安宁拉着皇帝的袖子,故作天真道:“父皇别卖关子,是不是想帮太子哥哥看看太子妃?”

    皇帝没想到女儿这么聪明,果然出去一趟见识都不一般了,失笑摇头,刮了刮她的脸:“安宁真聪明,父皇瞒不过安宁啊。”

    安宁做了一个鬼脸,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笑道:“那安宁也帮哥哥看看,如果安宁喜欢哪家小姐,父皇就让她做太子妃吧。”

    皇帝有些迟疑,这件事要是答应了安宁,是不是太轻率了?

    但他想到哪天他要是驾崩了,新皇后不喜欢安宁,杨钰又是个没根筋的,安宁以后会不会受委屈?

    他想想就觉得很是心疼。

    安宁性格天真善良,机灵聪明,如果太子妃连安宁都相处不好,那如何应对后宫千万女子,甚至如何服众执掌后宫。

    就是装,一个千金小姐也该要学会如何讨好安宁,他再派人在一边看着,应该不会让安宁胡来的。

    更何况安宁也不是胡来的性子,一直很懂事体贴。

    皇帝越想越觉得可行,蹲下身,笑着抱住安宁:“好,如果安宁喜欢哪个,回头告诉父皇,父皇就立她为太子妃。”

    安宁伸出手:“拉钩。”皇帝一瞧觉得十分有趣,竟然也学着和女儿拉钩发誓:“一百年,不许变。”

    俞玄期和荣喜贵在一旁看着有些心惊,却不敢说一句。

    皇帝的宠爱,似乎有些过了——竟然将太子妃的抉择权交给了一个幼龄公主。

    即便离宫一年,皇帝对安宁公主的宠爱却更胜从前。而安宁公主,似乎也越来越懂得讨好皇帝,摸清皇帝的心思了。

    皇帝答应安宁公主只要她喜欢谁就立哪家小姐为太子妃的事,和安宁公主宴请氏族小姐们进宫做客的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