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娘归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念娘归录-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玲珑瞧着抿唇微微的笑,这样的姑娘像只庸懒的小猫!

    旁边伸出一只手,递过来一件锦缎披风!

    “天凉了,给姑娘披上!”孙妈妈道。

    玲珑抬眼望去,这才发现树木丛林之间飘着一层薄如细纱的雾!就像雾白色的飘带缠在树木之间,竟有丝飘逸仙境之感!

    “呀!怎么起雾了?”玲珑讶然,接过披风忙给余念娘披上。

    迷迷糊糊,半睡半醒间的余念娘也彻底醒了。

    孙妈妈瞪了玲珑一眼,笑着对正四处看的余念娘道:“姑娘醒了也好,免得这车上睡觉受了风寒!”

    “什么时辰?”余念娘道。

    很快,不待孙妈妈回答,她脑子恢复了清明,柔和的阳光散去,天际只剩淡黄色的光睴,明亮的天空变得灰暗灰暗,夜色见浓,夕阳终于耐不过时光磨砺,坠落在天际。

    薄如蚕翼的夜雾犹如仙女遗落在人间的飘带,缠于林间,撒在半空,远远看去,飘飘渺渺,如梦如幻,像仙境一样。走近再看,却是什么也没有,消散于空气之中,只剩丝丝凉意!

    刚才的余辉暖阳早已消失,余念娘拢了拢身上的锦缎披风!

    “姑娘酉时末了。”耳边传来孙妈妈的声音。

    余念娘回过神来。

    她们离开凉州,此处离威武郡还有一段路程,今夜看来住客栈是不成了!

    “露宿!”余念娘道。

    “是,姑娘。”孙妈妈马上应道。又对赶车的老李头道:“……寻个好地方停下,今夜是赶不到威武郡了。”

    老李头应声:“好咧!”

    有了余念娘的话,老李头速度减了下来,在一块地势较高,较空旷的地方停下。孙妈妈和玲珑扶着余念娘下了驴车。

    按照老规矩,老李头栓好驴车,便去寻干树枝,落叶,生火,孙妈妈拿出软垫,替余念娘寻了个坐的地方。玲珑手脚麻利的将小锅,还有仅剩的大米拿出来,准备做饭。

    只要到了威武郡,然后转走关内道,到了灵州后她们就可以转走水路,再也不用这样整日的颠来颠去。而且水路更快,到了洛水河,上岸之后再走陆路,坐马车,离太原府也就近了。

    想着离太原府越来越近,玲珑和孙妈妈心中都掩饰不住的高兴,干起活来自然也就快许多。很快,清粥煮好,将就着干饼,大家伙吃了个饱,手脚更加暖和起来。

    这时,已经快要戌时中,空旷无人的官道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官道旁的空地上只有一堆火,显得异常孤单。火旁边坐着三个人,赶车的车夫坐在较远的一棵树下。

    没过多久,漆黑的夜里便响起杂乱的马蹄声,一队二十来辆马车的车队渐渐出现在视线之内!

    脖子伸得老长的玲珑顿时松了一口气:“哎,终于来了!”

    两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都担心今夜不能和于家车队露宿在一个地方,今日她们可是一刻也没停歇的赶路,一直在于家车队前面。现在好了,大家又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

    于家车队一来,空地上立刻热闹起来,地方顿时也变得狭小许多。余念娘几人静静的看着于家人在空地上支起帐逢,生火,丫环仆妇在地上先是铺了一张大大的布巾,接着又在上面铺上厚厚的毯子。接着于妈妈扶着于老太太从马车上下来,在丫环仆妇的围绕下,坐在了毯子的中间。

    于家车队到了之后没一会儿,赶马车的年轻男子夫妇也到了。

第12章 赶路 二() 
空地上,于家占了大部分的地方,男子选了于家和余念娘几人中间的位置。而后来的赶驴车的另外一家人,只好停在了余念娘一行人的后面。

    之前还空旷寂静的官道旁,立刻热闹起来!

    余念娘吃完晚饭后在树下站了一会儿便坐在软垫上,孙妈妈另拿了一件缎绣鼈衣给她披上,将那件锦缎披风收了起来。

    没一会儿,于家就有丫头端了几个新鲜的水果过来,看见余念娘靠在树边闭着眼睛,不敢打扰,轻声对孙妈妈道:“……这是苏州新出的橘子,味道很甜,我们家太夫人请余姑娘也尝尝!”

    余念娘睁开了眼,对着那丫头微微笑了笑,孙妈妈向她道了谢,丫头回了于家帐篷。

    又大又鲜的橘子瞧着就很好吃的样子。

    孙妈妈拿了一个给余念娘:“姑娘,奴婢瞧着不错,要尝尝吗?”

    余念娘默默的看着那几个新鲜的橘子,心中吐槽,这才是有钱人的生活!

    要知道像这种时令新鲜水果,又大又甜的价钱都很贵的,在伊州的时候她们两个月也难得吃上一回。

    玲珑则瞪大眼睛凑过来,眼珠子都快盯在那几个橘子上了。

    “姑娘,这真是浙江黄岩的橘子?听说浙江黄岩的橘子很有名的。于家这种时候随手还能拿出这种稀罕东西,可真了得!”

    是啊,一边赶路还能一边不时吃到各种新鲜水果,稀罕零嘴。随行的护卫虽人数不多,但个个行事沉稳内敛,身强体壮,一看就知道全是练家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谨慎严谨,对于老太太的话唯命是从,刻敬职守,没有一点散懒劲儿,只有自家护院才会这般尽责。

    要说于家没任何底蕴,谁也不会信!

    余念娘尝了一个,味道确实不错,又甜又鲜!让孙妈妈和玲珑也尝尝,这么贵重的东西两人不敢多吃,拿出一个一人分了一半。

    然后,有人从后边走上来,盯着孙妈妈和玲珑仔细的瞧了一眼后,惊讶的叫道:“哟,孙妈妈还真是你们啊!”

    把两人吓了一跳!引得其它人纷纷看了过来。

    孙妈妈和玲珑瞧着突然冒出来的王婆子愣了好久。

    王婆子像遇见了久逢的知己似的,上来就挽住孙妈妈的胳膊,亲亲热热的对两人叽哩呱啦说个不停:“……哎哟,我就说这是谁,一路上都和咱们一条道,余姑娘咱们可真是有缘啊……在伊州咱们是邻居,现在逃难都能赶上一道……你们这是去哪啊?……哦,太原府啊,那真是太好了,咱们又可以一道了……哎哟,孙妈妈,你们的日子过得可真好,这还有橘子这好东西吃呢……”

    余念娘微微撩起眼皮瞧了一眼,然后又闭上眼睛,像没听见似的。

    玲珑自来就不太喜欢这王婆子,没想到和她们一路的竟然是王婆子一家子,但她又不好表现得太明显。不动声色的跟王婆子打了句哈哈,悄悄朝一旁挪了挪,拿出一件厚衣服披上,双臂抱膝,一幅准备休息的样子。

    孙妈妈可没这么好运了,被王婆子缠着说长道短好一阵,虽然后来王婆子声音压得低,可她还是怕打扰其它人,没有办法,只得将手中剩下的小半橘子给了王婆子。

    王婆子又喜又惊,推辞:“这怎么行,这可是于家送给你们吃的,我哪能要啊!”眼睛却盯着那小半橘子冒出幽幽的光。

    “没事儿!”孙妈妈道,将橘子塞给王婆子:“这是姑娘赏的,我也吃过了,你给你们家小子尝尝吧。”

    “孙妈妈你太好了,那我不客气了。”王婆子笑嘻嘻的收下橘子,本就是个贪蝇头小利的人,拿着橘子便向孙妈妈道别,回了自个儿的驴车。将橘子分成三份,一家三口,一人尝了个鲜!

    等王婆子一走,孙妈妈不敢再耽搁,忙找地方靠着,闭上眼睛假寐起来。

    翌日,余念娘酉时末醒的,孙妈妈和玲珑早已经起了,见她醒了,打了早烧好的热水让余念娘净面洗手,接着又倒了一碗热水给她,拿出干粮,算是解决了早饭。

    于老太太那边仆妇早忙碌起来,也不知道这王婆子是啥时候起的,早早的跟在余家仆妇后面帮忙。她嘴皮子利索,会说话,又惯是个会见机行事的。专挑着那忠厚老实好说话的仆妇后面帮忙搭手,笑嘻嘻的奉承别人,但不该自己打听的绝不多一句嘴,所以,余家仆妇都没啥意见,有人愿意免费帮忙,她们还乐得自在。

    孙妈妈和玲珑收拾东西的时候,余念娘便在小林里寻找有没有可以用的草药。

    小树林里各种树木繁多,花草甚少。一入秋,这些树的枝叶就开始凋零散落,此时,树干林立,枝叶稀少,泥土又硬又干,原有的一些草都变得干枯起来,哪还有草药?

    正由于家仆妇伺候着用早膳的于老太太看见了,就奇怪的问于妈妈:“这是干嘛呢?”

    于妈妈瞧了眼在林子里走来走去的余念娘也是一头雾水,觉得余念娘不仅少言寡语,说话怪怪的,连做事也很奇怪,道:“不知道,兴许消食呢!”

    天天风餐露宿,不是干粮就是饼,嚼得人腮帮子都疼了,一看见干粮和饼,喉咙就干涩。能吃进肚子就不错了,哪里还会肚饱腹胀,需要消食?

    这话一说完,于老太太跟着笑了!

    说话间两人就瞧见那车夫把驴车牵到路上,已经戴上帷帽的余念娘由孙妈妈扶到车边,上车前余念娘还朝于老太太微微点头,行了个礼。

    瞧见余念娘一行已经开始赶路,另外三家手脚也麻利起来,那对年轻夫妇紧跟着余念娘一行人后面。接着是王婆子一家。于家妇仆等于老太太吃完早点,又稍作歇息,这才开始赶路。

    一路同行,于家慢慢默认余念娘三路人马跟在其后,偶尔余念娘三队人马落得太远,于妈妈还会让领队放缓速度。

    孙妈妈直夸于老太太是个好人:“……这么个老太太跟着一大堆仆妇,一看就是大户人家,难怪礼仪这般好,若换成别人,别说放慢速度等咱们,不赶人就算好的了。”

    “是啊,看来这于老太太是个和善的老人。”玲珑也道。

    而王婆子更是借歇息的机会走到于妈妈面前献殷勤好几次。

    于妈妈淡淡应道:“出门在外,大家搭个伴,不必客气。”转身便不再理王婆子。

第13章 危险 一() 
默认众人跟在于家车队后面是与人行方便,但这不代表是谁都可以接近于老太太的。

    有仆妇将王婆子挡在外面,绷着脸刺她:“你以为太夫人是谁想见就能见的?舟车劳顿,太夫人需要休息,你回自个儿车上去吧。”

    “是是是。”王婆子一点儿也不生气,点头哈腰,还一脸笑嘻嘻:“太夫人这一路辛苦了,我是向她老人家道个谢。既然太夫人休息了,那我老婆子就不打扰她了。前面就到武威郡了,我去替太夫人探个路。”然后,屁颠颠的回到自个儿驴车旁,催着王老头子上车继续赶路。

    那仆妇瞧着咧嘴一笑,走到于妈妈跟前,见于老太太闭着眼,凑近于妈妈,压低声音,道:“那老婆子居然自告奋勇替太夫人探路去了。”语气说不出的嘲讽。

    于家护院个个是好身手,哪用得着一个乡下婆子去探路,真是连马屁也不会拍!

    于妈妈嘴角勾起一抹不以为然的笑,见状,其它几个仆妇跟着捂嘴低笑起来!

    王老头催着驴奔在于家车队前头,王婆子觉得慢,不停的催促:“快点,快点。”

    王老头驴鞭子扬起老高,手中绕起花使劲儿甩啊甩,鞭子啪啪啪的抽在驴身上,驴蹄子蹬蹬蹬蹬飞快跑起来,老驴拉着板车,连带车上三个人,累得驴鼻子噗嗤噗嗤的喘气,可王婆子还嫌不够快。

    “咱家就这么一头老驴,你把它累死了,剩下的路自个儿走!”王老头没好气的道。

    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无钱无权无势,别人什么身份,能看上自己?自作多情说不定还招人嫌!还不如像余念娘等人一样,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我就不知道你怎么想的,就算跟着别人到了太原府又怎么样,咱们这样的人家能攀得上于家吗?这一趟路咱家的老驴已经够辛苦的了,何必还要跟着于家走,早早到庆州,找到丫头,有什么不好?”王老头绷着脸,一脸埋怨。

    “你懂什么!”王婆子横他一眼:“虽然我不知道于家是干啥的,可我已经打听过了,于家这次到太原府是走亲戚的,于老太太是京都的人……”

    “那咱们跟着有个屁用!”他们这辈子也走不到京都去的人,腆着脸干巴巴的去献殷勤有何用!现在还去探路,人家需要吗?

    王老头子一把将驴鞭子甩在板车上,转过脸,再也懒得搭理王婆子。

    “你懂什么,咱们现在去追余姑娘他们,再走不远就到分叉口了,余姑娘能掐会算,让她瞧瞧这北上好呢,还是南下好……”王婆子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将驴鞭子塞给王老头逼着他继续赶路。

    一个时辰后,王婆子果然看见前方叉路口站着一群人。

    余念娘站在三叉路口,孙妈妈和玲珑全都站在驴车旁,那对年轻的夫妇也将马车停在旁边。

    “哟,这是在干嘛呢?我说余姑娘啊,这地方是个三叉口,要歇息可不能挑这地儿啊!”王婆子还没下车,就高声对余念娘道。

    话说得没错,也占理,王婆子脸上还带着笑容,可听在耳朵总让人不太舒服。

    玲珑回过头不满的盯着王婆子:“王大娘,这官道这么宽,足够你们家驴车过了,你要走就走,瞎嚷嚷什么!”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怎么跟王大娘说话的呢……”王婆子有些不高兴了。

    “我怎么说话呢?”玲珑毫不示弱看着王婆子,指着足够一辆马车通过的官道,继续道:“难道这路还不够你们家过?如果王大娘你不识路,我来告诉你,左边的道是北上,往灵州,右边的道是通往兰州,随你选。”

    “你……”王婆子被玲珑的话气得胸口痛,她这么大个人能不知道往南是哪,往北是哪儿吗?可她还有事求余念娘呢,不能得罪这主仆,而且,他们一路出来,若不是跟着余念娘,哪能次次都避着雨走?

    王婆子压下心中的气儿,绕过玲珑,走到余念娘面前,换上一张笑脸,道:“余姑娘,你这是瞧什么呢?”

    去太原府最近的路便是从此路北上,到灵州后,转水路,然后改陆路。当然,还有另一条道,便是南下,从兰州转水路,不过,那样的话,要多绕许多路。

    可是,余念娘只要一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